標籤:

《維摩詰經》眾生品中舍利弗與天女的一段對話,愛好者們可否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

舍利弗言「不復以離淫怒痴為解脫乎?」天曰:「佛為增上慢人說離淫怒痴為解脫耳;若無增上慢者,佛說淫怒痴即是解脫。」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何以得,以何為證,辯乃如是。」天曰:「我無所得證,故辯如是。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證者,即於佛法為增上慢。」


看到這個問題,就忍不住湊過來「胡說八道」了,這段時間答家庭瑣事的問題都快答吐了(^_^)

這句話的核心是:「貪嗔痴」(或者叫「淫怒痴」,翻譯不同)就是「戒定慧」,這是一體的兩面,或者說根本就是一體……

即:在貪慾中不起心動念,才是真正的戒,在憤怒中調服其心才是真正的定,在愚痴中關照轉化才是真正的慧。

如果是絕對的遠離,甚至隔離外塵外境,而獲得的戒定慧,並不是真正的戒定慧,那只是佛針對痛苦煩惱太重的人,給出的一種快速成就的「權宜」之法而已。

舉個例子,比如有人說自己經常修定,可以做到自己一個人多少年也不生氣,很了不起吧。但這時突然上來一個人,無緣無故打了他一巴掌,頓時火冒三丈,要和人拚命……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個「定」是假的,是在隔離狀態下,自以為是的「定」,經不起嗔怒洗禮的定。

所以真正的大修行,是不必遠離人群的,該幹什麼幹什麼。不去接觸異性,怎麼能知道自己的淫慾有多重;不接觸引發怒氣的情境,怎麼能知道自己有多麼容易被引燃;不去經歷迷失和困惑,怎麼能知道原來自己「什麼都不知道」……

發現貪慾來了就轉化貪慾(戒升起了),發現憤怒來了就轉化憤怒(定升起了),發現愚痴迷惘來了就去參悟和覺醒(慧升起了)……

這種針對貪嗔痴的修行,才是真正的在轉化「阿賴耶識」中的習氣種子,是真正徹底的修行。

對境不著境,方為真解脫。

逢緣不攀緣,得失自然落。

要得無為法,有為中自得。

欲求無生滅,即與生滅合。


二乘人於佛法中有增上慢,菩薩於佛法中無增上慢。

「離淫怒痴」是二乘的聲聞人所知的解脫。因為二乘人不證不知眾生本來解脫、平等的第八識如來藏,所以阿羅漢在離淫怒痴真實無我的同時,意識覺知心會生起增上慢,他會看一切眾生都沒解脫,只有聲聞弟子解脫。

而大乘的菩薩有般若實相智,實證法界實相、真心如來藏本來解脫【PS:後面粘貼了相關經典原文】,這是二乘人不證不知的。菩薩在淫怒痴當中不必斷除它,而現觀如來藏是本來解脫的。現觀一切眾生不論已悟未悟,都是本來解脫,因為這個現觀,就把增上慢降伏斷除掉了。也因為這個緣故,菩薩故意留下一分思惑,在未來世繼續出生於三界度眾生(留惑潤生)。

而菩薩從本來自性清凈涅槃來看待眾生的淫怒痴,都從如來藏中出生,是從如來藏中執藏的不凈種子中出現,現行以後由妄心相應,卻仍然附屬於如來藏,而如來藏自身本來解脫,所以說淫怒痴的體性就是解脫。

第八識真心如來藏無始來就不生不滅地存在,是我們色身和覺知心的根源。祂一直恆常存在,不因為眾生知不知道、找沒找到祂,而增減分毫。所以天女菩薩說「我無所得證」,是從如來藏的角度而言。

註:離淫怒痴,也就是離三界,所以叫做解脫。淫是欲界法,欲界也涵蓋了嗔與痴;色界沒有淫,只剩嗔與痴;無色界無淫和嗔,只有痴。痴就是我見斷不掉,把五陰身心都當作真實的常住法(無色界沒有色身和五塵,只剩四陰——受想行識)。

(以上整理自《&<維摩詰經&>講記》平實導師著)

附相關經典原文,誦讀熏習必有大益:

1.《佛說不增不減經》

「舍利弗,一切聲聞、緣覺所有智慧,於此義中唯可仰信,不能如實知見觀察。」

「舍利弗,甚深義者即是第一義諦,第一義諦者即是眾生界,眾生界者即是如來藏,如來藏者即是法身。舍利弗,如我所說法身義者,過於恆沙不離不脫、不斷不異、不思議佛法如來功德智慧。」

2.《央掘魔羅經》卷四

「一切眾生有如來藏,為無量煩惱覆,如瓶中燈。」

「如汝等文殊師利,正法欲滅餘八十年,當於爾時任荷正法,一切閻浮提及諸洲間不惜身命,演說如來常恆不變如來之藏。」


見過喇嘛教弟子把這段話解釋為可以貪嗔痴、不守戒律,進而作為男女雙修合理化的依據,令人匪夷所思。毫無疑問,凡是這樣曲解這段經文的都是魔王波旬派來破壞佛法的魔子魔孫。


這段大意是:

舍利弗問言:難道不是遠離了淫怒痴才是解脫之道嗎?

天女道:佛說解脫法,是為了有增上慢習氣的修行人,才說要遠離淫怒痴而達到解脫的。如果修行人已經斷除了增上慢的習氣,那麼佛所說的淫怒痴就是了不可得的解脫相。

這就是說佛是因病與葯,如果沒有病,這葯無關於人了。增上慢是煩惱習氣,而淫怒痴是煩惱根本,離淫怒痴,增上慢自然消除,解脫一切煩惱。如果人沒有增上慢,何來離淫怒痴?一切皆了不可得,本自清凈,本自解脫。

舍利弗大悟:善哉,善哉,天女!你是怎麼得到這種妙法,是怎麼證悟到的,竟然如是辯才無礙。

天女道:我本清凈,離一切所得相、證不證相,故有此無礙辯才。為什麼呢?如果還有可得、可證的分別執著心,即於佛法中,等同分別執著於淫怒痴的增上慢心。

這段道理很深,要清晰的解釋出來,讓大家都懂,還是有點挑戰的。希望大家看得明白。


補充一下。主要是後半段,天女說無所得證。道理很簡單,就是不要驕傲,保持謙虛。任你取得再大成就,證得再大境界,都要回歸平常。


推薦閱讀:

遊戲害人法身慧命?
菩薩畏因,凡人畏果。難道是因為恐懼才修行或者皈依的嗎?有沒有更高境界的原因或者佛理?
為什麼佛祖有頭髮而弟子要剃度?
為什麼境界不讓說,說了就壞境界?
如果對現在的生活充滿疑惑,厭倦,到底是應該用佛法平復心緒安貧樂道,還是應該需求改變?深度困惑迷茫。

TAG:修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