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機構是通過何種手段,如何推算出每年「地球生態超載日」的準確日期的?

【相關問題】對於地球今日起進入「生態透支」狀態,我們該怎麼辦呢? - 環境保護

所謂「地球生態超載日(Earth Overshoot Day)」,是指地球當天進入了本年度生態赤字狀態,已經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總量。

據法新社報道,2016年的「地球生態超載日」為8月8日,比去年提前5天,這比以往歷史上達到生態超載的日期都要早。該數據來源是聯合國各大經濟類數據分析報告,如全球漁業、林業和能源領域等等。其中,增長最快的碳排放是讓地球超載日越來越提前的最大「殺手」,碳足跡占人類對地球資源需求,也就是整個生態足跡的60%。

  不僅如此,其實,往年關於地球超載日數據也並不樂觀。比如:

  1960年,我們在第三季度就達到了生態超載狀態。

  1987年,在12月中旬「用完」地球的可再生資源達到生態超載,這還算是不錯的了。

  2007年,地球超載日出現在10月中旬。

  而在2016年,人類在8月9日就迎來了地球超載日。這是在以往歷史裡都沒有出現過的最早時間了。

很想了解一下,相關機構是通過何種手段,如何推算出每年「地球生態超載日」的準確日期的?現代人類的活動對生態的影響真的如此恐怖嗎?


利益相關:本人在環境領域的教育程度僅限於北大城環學院開的本科通選課《自然保護學》,以下純屬看熱鬧,可能存在各種不準確,請自行甄別。

1、這應該算是一個環保NGO發明的一個宣傳造勢概念(以及相匹配的運動),我的第一印象是這個概念構造的很好,簡明易懂。超載日就是算地球的自然承受力和人類環境足跡之比,乘以365天,就象徵性的得到了一年的哪一天超了。

2、這個造勢運動是Global Footprint Network這個機構運作的,這是一個總部位於美國的NGO。而這個概念最初的提出者是英國的智庫New Economics Foundation,從第二年開始,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也參與其中。團隊介紹見Our Team。

3、方法概述見Methodology and Sources,用到的數據見Public Data Package(提供下載)。具體的計算方法的文章見Accounting for demand and supply of the biosphere"s regenerative capacity: The National Footprint Accounts』 underlying methodology and framework。

4、根據上述文章,他們基本上是分為農、牧、漁、林、碳排放、城建這幾個方面來分別計算匯總的人類的環境足跡的,在每個方面,都考察了人類產品輸出和自然產出能力的比值。

以下是文章的圖1,示意了計算流程:

他們還有個卡通圖長這樣:

他們文章圖5給出了1961-2008之間上述幾類環境足跡的變化趨勢:

可見農牧漁林城建加一塊,過去50年間變化也不大,造成環境足跡快速突破自然承受能力的,主要是碳足跡的快速成長。

世界人均環境足跡和人均自然承受力的比較。可見人均值這麼多年其實變化不大,50年也就漲了不到20%。但世界人口的持續成長使得人均自然承受力一直在縮水,所以比較起來,早就超了。

5、他們是分國別統計的,各國超標了多少分布如下:

6、對該文章使用的方法怎麼評價,是不是有什麼缺陷,有什麼別的方法來算這事沒有,我完全不知道,還是另邀環境專業人士為好。


謝邀。

你這個問題對專業程度的需求非常的高,我很慚愧不能給出細緻的答案,因為這個的難度真的很大。

不過可以簡單告基本思路,以供交流討論。

1首先是數據的獲取,沒有數據,就無法進行運算。

2運算方法,首先基於已獲取數據進行某個年代的資源產量均值的計算某年度再生資源總數,或者根據上一年度的實際發生情況估算下一年度的預計產量。然後根據人們的實際消費情況進行抵消,如果超出,則視為該年度的再生資源耗盡,耗盡當日即為地球生態超載日,這種方法是將生態的再生性以年度為計算單位的,類似於財政的預算及赤字之間的關係。

但是實質上,自然資源的再生過程不以年度為單位,也不是在元旦那天開始再生,在生態超載日那天耗盡,而是始終處於一個連續的下行趨勢上。更好的理解是將該消耗過程平均到某個計時時段內,在某特定時間點就完成了由正轉負的過程。例如平均365天的再生資源會在245日左右消耗殆盡,之後既是該年度的資源赤字。然後這個245日左右對應的就是8月9日前後,所以這個精確的時間是人為的計算出來的,其實更準確的理解是比例關係,既1平均年度的再生資源與消耗的時間之比,1:1或者1:2當然是持平或盈餘,小於1:1既是虧損,個人認為這樣理解地球生態超載日比較準確直觀。

至於具體的計算公式我無法告知,萬分抱歉,但是可以想見一定是異常複雜包含了諸多要素的一個龐大計算工程。


推薦閱讀:

大熊貓 一方黑話No.1mDcd
住在城市裡面的鳥吃什麼?
求科普 | 給你最想要的,生態木吊頂原來只要這麼多毛爺爺??
「林恩」與這個世界—論一個拐點的到來

TAG:地球 | 環境保護 | 生態學 | 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