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想問下有人用過DCARD嗎?和知乎有什麼差別?

社交


台灣的應屆畢業生答一個。

剛剛跟朋友打鏢的時候剛好聊到這個網站,於是搜了一下發現這個問題。

(轉簡體是為了大多數人的閱讀方便,不涉及任何政治立場)

首先,我們上維基百科看一下Dcard 的簡介與由來:

這是一個設計給大學生使用的網站,一開始只開放少數幾個學校,後來有越來越多學校加入這個Dcard大家庭。一開始注冊網站是需要用學校的郵箱做確認的(實名認證制,跟淘寶有點像,怕有人假裝自己是大學生而設計,實際上還是有「買郵箱」或是冒用等等事情就是了),裡面的介面大概長這樣:

讓這個網站火起來的很大特色,是「午夜12點抽卡」。這是有點象是牽紅線的網站,顧名思義,到了午夜12點,點選抽一張卡,系統就會自己幫你配對一個異性(也可能抽到同性但聽說機率比較小),然後雙方選擇同意,就代表抽卡成功,有點象是確認好友的概念,然後就可以開始聊了,若有一方不同意,則抽卡失敗,交友不成立。

為了回答問題,我剛剛用學校郵箱辦了Dcard,來看一下我的卡吧!

下面還有一些可以填的區塊,例如喜歡的國家、喜歡的課程等等,加速彼此的了解,也可以從中看這張卡(這個人)是不是自己想要認識的對象。

因為剛申辦的關係,還在審核中,要上傳自己的學生證或是身分證才能夠通過~

明天抽第一張卡再來提供抽卡相關訊息。

除了抽卡之外,這裡還有許多的話題可以參與討論,不過內容通常都是一些比較水的、連雞湯都稱不上的文章(台灣人通常都會稱作「廢文」),我貼上來你們就知道了:

※廢文:專指那些沒營養、沒知識、沒內容純屬打發時間才寫才看的文章,看多了有降低智商的風險

不要問我我常看什麼,我也剛辦。不過剛剛認真看了一下內容,嗯,早知道就不要認真看。

有沒有發現,Dcard的介面跟知乎有幾分神似,只是本身的網站定位就不一樣,所以內容也大相逕庭。

Dard帶給了台灣媒體很大的一個好處就是:給媒體貢獻(抄)了很多新聞題材。如果你在台灣生活過,大概可以了解我在說什麼。台灣的新聞基本是娛樂用的,很多都是從臉書ptt或是Dcard抄來的,這也能作為新聞?沒錯,台灣不大,卻有過多的媒體,導致多麼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報道,你上網搜一下歐陽妮妮怎麼紅的就知道了……

另外,我覺得這個網站有幾個隱憂在:

1.畢業生仍然可以使用Dcard:你看,我畢業了,也可以使用,何況是那些畢業N年的老學長姐們

2.內容多沒有進行過濾/過度暴露:有許多人喜歡在「西斯版(sex)」分享自己的床事/性經驗,甚至是不露點的裸露照,個人認為是不妥的,雖然大學生都已經滿18歲了,但我還是希望作為學生可以單純一點。

3.成為新興的約炮軟體:這我就不說了。

總結:

Dcard有點象是ptt但是又有許多的不同,也許是在使用族群上,Dcard很明確就是定位在大學生族群上。有時候看看Dcard這些內容,會到很灰心,不免讓我憂心,台灣的學生怎麼了?競爭力何在?難道就成天無所事事發一堆廢文嗎?……但又覺得這樣的憂心是多餘的,本來就不能奢望在樹上找到一條魚,充其量找到的是鳥群。樹歸樹,池塘歸池塘。既然Dcard的定位在於社群娛樂,聚集的當然是這樣的話題,它不能夠代表全體大學生,只能是台灣大學生很鮮明的某部分而已。它展現了社會的多元性,有這個缺口在,所以這個網站才會竄紅得很快。


毫無知識性可言,類似貼吧,看久了會有明顯的「我為什麼要浪費爹媽給我的生命」這樣的感覺


跟知乎除了配色外毫無相同點

我泡狄卡兩年了

這是個大學生匿名社交軟體

此外還有一些約炮的作用

我會在上面分享我的狗我的貓我的手作還有我的性經歷

我不會在上面提問題不會在上面尋找答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迴文發文的設定和知乎差不多,都是可編輯可點贊,但知識性或者用戶質量差的太多了,看看熱門就知道了。

除了男女愛情奇聞逸事好像也沒別的了。有深度的文章基本沒有,討論也都是非常淺顯。不過在上面知道了一個台灣類似果殼的網站,那篇文章好像沒幾個點贊的,淹沒在大海里了。我一直覺得dcard這個兩天過後就直接沉沒的設定是個非常弱智的設定,也直接導致了這個論壇無法深度化,也無法粘住用戶。

ps:作為一個紅色黨工,在時事版安利知乎也是夠辛苦的


推薦閱讀:

【摘錄轉載】新版台軍炮兵第58指揮部介紹兼台軍炮兵單位班排級解析
為什麼台灣南部都是綠色勢力?台南和高雄的市長選舉都出現了80%民進黨對20%國民黨的情況,這是為什麼?
我國在台灣問題上所取得的進展,會因為蔡上台而倒退嗎?
台灣政府為什麼這麼慫?
台灣現狀是不是符合娛樂至死所描述的現象?

TAG: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