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冷靜客觀評價「鐵六院」?

剛剛組建的鐵六院,以後的發展前途如何,很水嗎?


第一次有人邀請回答,謝邀!

—-----------------------

具體鐵六院成立的高層背景確實不清楚,只能從目前比較低的角度來簡單說下個人的看法。基本上認為行政理由才是主要原因。

最早來說1234的分工和分類是以地域劃分的,具有一定的時代背景,而且部里直管,相互之間雖然有競爭,但是也是體系內部的,計劃經濟下四家各自有自己的市場和設計環境,結果實際上四家的技術實力和長處也有較大差異,都是多年積累的結果,以鐵一來說,高原凍土是多年積累的方向,青藏線的凍土技術不能說只是現在這一代人的獨創,應該是三代人的積累才捧出了一個院士,這一點確實是核心競爭力。

以上廢話只是簡單介紹下背景。總結來說,四個院的歷史和積累是很重要的財富和儲備。

然後在06年改制的時候四家設計院脫離鐵道部直管,分別劃歸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其中1、4歸中鐵建,2、3歸中國中鐵,在鐵路設計體系裡面就有了比較均衡的競爭局面。

需要再著重說明的是,國內鐵路設計招標採用的基本是兩家設計院進行面對面的方案競選,且僅有兩家,每一次的選擇兩家基本也是盡量保證一家是傳統地區勢力範圍的+分屬另一家公司的一家進行競選,鐵道部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是完全的以技術作為唯一選擇條件,而是盡量維持平衡,否則基本上一多半都是2v4了,每次競選中基本上也都是1、3比較陪標。然後再根據省界把項目拆分給參與競標的兩家,都有肉吃。這種規則實際上維護了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在設計市場的平衡。

然而自從鐵道部一紙命令,鐵三院由中國中鐵劃歸鐵道部直管,平衡就被打破了。1+4vs2,又不能鐵二院一家每次代表中國中鐵出戰,這樣就違背了平衡的原則,然後才有了鐵五院,然而扶不上牆就是扶不上牆,,是否是出於數量取代質量,才有增加了鐵六,就不好說了。

誠懇地說,只見過1、2、3、4之間的人員流動,或者是向5、6流動,很少見5、6反向流動回來,待遇上不好評價,但是技術上確實5、6無足可取,如果一個年輕人想要進入鐵路設計這麼冷門的行業,從技術起步的話,1-4才是你最好的選擇,培訓機制和技術力量能給你很好的開展,如果進入5、6你身邊的導師同事都是行業三流,你又怎麼能打好基礎?

如果志在仕途,隨便選吧,國企都一樣


鐵路行業設計院分綜合院和專業院,綜合院排名為鐵四院,鐵二院,鐵三院,鐵一院,中鐵諮詢,鐵五院,上鐵院,共七家。鐵一,四,五院,上鐵院屬於中鐵建,鐵二院,中鐵諮詢院屬於中鐵工,鐵三院屬於鐵總。中鐵工明顯處於下風,雖然鐵五院,上鐵院實力一般,但多生孩子會打架。但是中鐵工手頭有不少不錯的專業院,如大橋院,隧道院,電化院等。這次把大橋院之外的專業院整合起來就是要打造綜合院,目的就是要拿鐵路項目的總體勘察設計。關於發展,我不看好,比起綜合院,鐵六院缺的專業太多,趕超上鐵院問題不大,估計上限也就是達到鐵五院。


呵呵,確定說得多就解釋的好?最起碼應該知道鐵五院是中鐵建的吧,應該知道六院是各專業院的結合體吧,真不知道你所說的三流同事在哪裡?


如果不是我只拿到了電化院和鐵一的offer,如果不是我實在不想去西安,如果不是大鐵項目越來越少地鐵項目越來越多,如果不是進不去國家電網,那我應該不會去六院。


都設計出什麼了?


鐵1~4,作為老牌的設計院,鐵5按現在來說發展不怎麼樣,不知鐵6 如何?


推薦閱讀:

為什麼飛機被雷電擊中會沒事?
鋁模板設計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還在沉迷開箱子?這幾個箱子你能打開算我輸
什麼樣的超高層設計才是好的設計?——關於超高層建築抗震和抗風的一點思考
有哪些結構設計巧妙的建築案例?

TAG:建築設計 | 結構設計 | 結構工程 | 土建工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