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子彈到氫彈到底有多大的鴻溝?
01-29
仔細看了于敏大師的短片,確實是學霸強則中國強,但是作為學渣不理解從原子彈到氫彈有多大的跨越,是不是原子彈就是個火柴,點燃氫彈這個二踢腳的原理?(原諒我的無知吧)
其實主要問題不是材料,你看科普書應該知道氫彈是用原子彈「點燃」的,問題是——怎麼點?于敏就是想出這個辦法的人。
一個是裂變,一個是聚變。裂變是自發的,聚變是被迫的。原子彈說白了就是把幾塊低於臨界質量的原料放到一起就行了。是不是簡單粗暴?其結構也確實簡單:幾個導管樣的原料儲存器,在末端有個小炸藥。引爆的時候就是炸藥炸開,幾塊原料被推到中心點接觸,然後就會爆炸。(這麼一聽是不是覺得你也能做出來?)原子彈的重點在於原料,具體的就是離心機濃縮和臨界質量計算。這兩個搞定了就沒有大的技術壁壘了。氫彈的原理是核聚變。而氘和氚只有在高溫高壓下才能發生聚變。目前在地球上能讓它們發生聚變的方法一個是原子彈爆炸,另一個就是加速器——後者就是現在可控核聚變的一部分。所以,至少在結構上就要比原子彈複雜了。另一方面,對精度的要求也高了一個量級不止。原子彈的原料是固體,並且只要接觸在一起就行,並不要求更多。但氫彈的原料接觸的時候要求一定的速度(由高溫高壓提供速度),並且要求有足夠的對撞率。就好像讓兩個人站在房子的兩邊扔乒乓球,要求扔的快,還要能撞到對方的球一樣。所以對精度要求高了很多倍。材料提取方面好像沒聽說更難一點,一方面是原料豐富,另一方面應該是質量差異大,相對好分離吧。
原子彈不難研究,有錢有設備有時間不被人制裁,慢慢搞總能研究出來,看看旁邊阿三都研究出來了。
但是氫彈這玩意全世界只有五常才擁有,其中只有兩種類型。一個美國研究出來的,美俄英法擁有,剩下一個中國擁有,它的結構還是方便儲存有利於長時間儲備的類型。
氫彈想要被引爆,就必須用原子彈來當引信。那麼問題來了,怎麼用原子彈成功引爆氫彈才是最大的難題。核聚變是需要類似於太陽內部那樣極高溫極高壓的環境的,同時還需要充分引爆氘氚元素才是成功的氫彈。曾經有一個著名的失敗案例就是用千層餅的方法,一層釙一層氘氚的方法。但問題是當釙被引爆的時候,氘氚元素都散開了,根本引爆不了。某些構形的原子彈需要TNT引爆壓縮,達到臨界狀態,這個是不是類比起來更像一些
應該說還要大點 有點類似於摔炮和雷管的區別,畢竟氫彈的威力在理論上可以達到無限,最小也是同質量原子彈威力的幾十倍。
阿三70年代就有原子彈了,然而到現在還沒有氫彈。可見不簡單。
推薦閱讀:
※為什麼陽春說美國用原子彈是為了自己少死人是謊言?
※在福島核電站丟一顆氫彈會怎麼樣?
※一百年前的「最強大腦」,他拒絕拿諾貝爾獎,在32歲的時候神秘失蹤
※完整地讀完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是怎樣一番體驗?
※謝耳朵只服他一個,又玩原子彈又是辦畫展
TAG:原子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