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比馬克思如何?

這兩人的思想成就比較起來哪個在哲學上貢獻更大


見微知著:

他(指黑格爾)是第一個確實把握了柏拉圖辯證法的深度的哲學家。黑格爾是具有真正思辨性的柏拉圖對話《智者篇》、《巴門尼德篇》、《菲利布篇》的發現者,這些對話對於18世紀哲學來說甚至根本不存在,而且也只是由於黑格爾,它們才在19世紀被認作柏拉圖哲學的真正核心,從那時起直到19世紀中期為止,此後才出現了企圖證明這些對話是偽作的蒼白無力的嘗試。……近代的主要論題,亦即querelle des Anciens et des Modernes(古今之爭),在黑格爾哲學中獲得了劃時代的解決。

——伽達默爾,《黑格爾與古代哲學家的辯證法》

只要提一下馬克思的名字就足以概括黑格爾對世界歷史所產生的最為顯見的影響了。

——羅伯特·皮平《黑格爾的觀念論》


題主問的是:這兩人的思想成就比較起來哪個在哲學上貢獻更大

「在哲學上」「貢獻更大」

那麼題主問的是對哲學的發展,二者的影響誰更大

馬克思學說在實踐上的確對世界有著強大的影響,這種影響付諸於實踐,但對哲學綜合的貢獻,毫無疑問是黑格爾和他的辯證法,而馬克思本人也得益於此


我不是哲學專業,僅僅是一屆文科生。我只說我的一個觀點。

馬克思的理論倘若不是在無意間進入了社會實踐的領域,我相信他不會被人們太區別的對待。他只會和眾多哲學家一樣被歸入這個領域的歷史譜系裡,然後沉澱為哲學長河裡的一滴水。

而且我認為,作為人類思想前沿的哲學,其本質更像是 一種討論和彙集。沒有優劣高低之分。我們都知道,馬克思的理論中有借鑒黑格爾的部分,所以可以說黑格爾是馬克思哲學的一個奠基。沒有黑格爾就不會有馬的理論,所以你如何解釋誰比誰強呢?

其實在哲學領域中非要分個三六九等的心態,不如說人類試圖尋找一個「絕對真理」。可我要提醒大家,這個世界上不會也不應該出現所謂的「絕對」真理。真理本就是一個可以無限接近但是無法觸及的坐標。說絕對真理不應該存在是因為一旦一個理論被認為是「更高級」的時候時就一定有另一個理論被認為是「低級的」。懷抱著這種態度,實則是不利於大家懷著一種更客觀,更理智的態度來認識這個世界的。

馬克思主義曾經一度被迷信為一條「絕對真理」,可你不難從歷史中看到它在被「絕對化「之後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所以我認為,黑格爾與馬克思都是哲學家,黑格爾對馬克思的理論有啟發,但馬克思沒有完整的接納黑格爾的理論,他只是攫取了黑格爾理論中辯證法的那部分並有所發展而已。

至於具體的對比,我期待更專業的人來對比。由於我沒有完整的涉獵過黑格爾,我不能從太理論的角度做出分析。我的答案只作為一種觀點提出,大家覺得沒用可以摺疊。


在我看來,黑格爾就是個老油條,他的作品具有一種體制內的勵志學的基本特徵。換句話來說,拋開那些繁複的哲學術語,他的核心思想並不見得比一個退休官員在給大學講課的人生感悟要高到哪裡去。黑格爾哲學在我看來就是一種混社會的哲學,他的否定之否定的辯證法,基本是流行於市面的成功學、家政學或是育兒學的哲學翻版。這可能與具有普魯士的特殊資本主義國情更有關係。這也是為什麼在wg時期,黑格爾哲學能成為不少牛棚學者的精神共鳴。

寫作《法哲學批判》、《神聖家族》還有《德意志意識形態》時期的馬克思就像是魯迅一樣,言語犀利,善於嘲諷,他幾乎可以變著花樣來諷刺每個他遇見的或聽過的人,但是他的作品也和魯迅一樣,除了諷刺性之外,就只剩下諷刺性了。用簡潔的話來說,那隻不過是一種俏皮話包裝下的批判其它公知哲學的公知哲學。用阿爾都塞的話來說,那就是「黎明前的黑暗」。當然,這裡討論的是年輕的馬克思。後來的成熟時期的馬克思就完全不同了。

而在成熟時期的馬克思,《資本論》那已經是一本嚴肅的經濟學著作,對社會也有著比年輕時更為深刻的認識。還有我寫以上這段話的目的,是希望那些無腦崇拜的黑格爾粉,和不分區別而痴迷於馬哲原始神聖性的宗教徒們能迅速拉黑我。


這問題我不說它low,我用一種和諧一點的表述,他不具有哲學的品質。哲學關注的是思考,每個人的思考都是思考,每個人的思考都是不同的思考,既然形成一家一派,都有其可取之處,我們應當研究他的思考解答了什麼問題,我們可以提出什麼問題,又不是期末考試,比個成績高低究有何益?黑格爾和馬克思都不是好講的哲學家,個人不太欣賞馬克思的哲學,因為馬克思的哲學對很多哲學關注的問題沒有一個完善的解答,認識論啦,形而上學啦,政治哲學啦,馬克思的哲學很大程度上服務於他的具體科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法學),他自己也承認這一點。哲學是與個人緊密相關的,它是對個人的思維的關注與研究,但馬克思的哲學是一種「大眾哲學」,它的核心方法論是塑造一個客觀物質條件然後去改造社會的姿勢水平,實際上是一個政治主張,當然關於馬哲的具體內容的評判,見仁見智,對哲學問題發表看法也從來不是為給一個答案。黑格爾的正反合無窮序列被馬克思在自己的思想體系中不斷運用,對馬克思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或許一定要回答題主的問題,就這樣吧。不管怎麼說,我認為問這種問題的題主需要學習,潛下心讀一讀馬克思和黑格爾的書,而不是八卦這類問題。


瀉藥。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哆嗦了,不敢回答。我並非哲學專業,張嘴就是忽悠。但是以我對這二位的認識來看,這個題目提的就很不恰當,頗有關公戰秦瓊的意思,適合戲說,但並不是專業人士喜歡看到的。

糾結這麼多,我就胡說一點:

在我看來,康德發現了知性的邊界,但是沒有突破知性,黑格爾的辯證法相當於愛因斯坦之於洛侖茲,徹底突破,並建立起自己的帝國,龐大的體系。

但是黑格爾受限於時代,在自己的理論中過度的拔高了意識的地位,讓意識與物質在「絕對精神/世界本質/上帝」這個高度去統一。我的智力水平基本上對此事不能評論,但是馬克思可以。馬克思認為與其這樣,還不如引入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讓意識與物質在「實踐」中去統一。

在我的思維中,馬克思的這個說法,比黑格爾的更合理,也更舒服。

因為如果統一在絕對精神里,那麼就等於說,絕對精神必然發展出主觀精神——這不強人擇理論么。這是我很難接受的一點。

馬克思在哲學上的其他論述我就不清楚了。

坐等大神普及。


黑格爾的問題在於,當時還沒有建立用數學來進行邏輯演繹的體系,很贅述。你應該用分析哲學,維特根斯坦的理論,去分析黑格爾說的東西。

而馬克思,是黑格爾的實踐應用者。當然了,學究氣經院氣比黑格爾差一點。再加上政治立場問題,在老家被批得比較慘。

但是么,你說,讓一群不能理解【熵】本身也是有【熵】的,所以整體高熵才會有局部低熵存在的人,批判得一文不值,那又如何?這群人用自己實踐證明了【靜態的形而上學】的含義。


那些被廣泛接受為真的錯誤觀念

錯誤觀念1:哥倫布是第一個發現美洲的人。

評論:這句話來自強烈的西方中心主義,是缺少情商的表現。這樣寫歷史,問過美洲原住民(所謂「印第安人」)的感受嗎?誰先到美洲生活的?如果有西方人這樣說,那是因為他的偏見。如果有東方人也跟著這樣說,那麼就是因為盲從。因為瀰漫世界的西方中心主義偏見,影響我們自己看不起自己,看不起自己的文化,看不起自己的傳統,從而也看不起自己的兄弟。現在關於美洲的故事,我們聽得到美洲原住民的聲音嗎?美洲原住民連話語權都沒有,話語權是最基本的自由平等權利。

哥倫布到新大陸,是為了掠奪黃金和資源。簡單來說,他就是海盜。西方一些媒體美化海盜是有傳統的,貶低中國人也是有傳統的。更早一些時間,鄭和下西洋,據說也來過美洲,但他是為了商業和文化的交流。誰不文明誰更文明,高下立判。馬來西亞首相納吉說:「葡萄牙艦隊,他們的能力不及鄭和的艦隊,一來就佔領馬六甲。鄭和艦隊在馬六甲王朝時代與這裡的人建立起友誼而非佔領,這是證明道德重要性的重要例子。」 所以馬來西亞樂於接納中國文化,比如孔子學院和廈門大學分校。

錯誤觀念2:西方民主是人類文明的最高峰。

評論:這句話也是帶有強烈的西方中心主義,西方人這樣說還可以說是自豪過頭,可悲的是有些東方人也被成功洗腦自卑過頭。什麼「文明的衝突」,什麼「歷史的終結」……聽得耳朵都起繭了。那些意識形態的官方學者寫了一本本厚厚的書,基於錯誤的前提推演著貌似嚴謹的論證,抵不上甘地的一句話:「無論是極權主義下瘋狂的破壞所造成,還是自由和民主的神聖名義下,所造成的孤兒、無家可歸者以及死亡又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先看個例子,民主的英國殖民不民主的印度時,少數人怎麼控制多數人,一個很陰的方法就是思想控制,開動媒體灌輸本國人和印度人:西方文明很先進印度文明很落後,所以英國殖民印度有理。甘地的出現,完全打破了這一錯誤觀念。一方面,甘地超越宗教與文化之對立,超越上層階段與下層百姓之對立,整合起印度最普遍的力量。另一方面,他的智慧他的寬容,感動了印度人民,也感動了英國「不明真相的群眾」。在甘地的領導下,印度以非暴力方式贏得了國家的獨立。從此非暴力不合作理念,曼德拉領導南非也贏得了國家的獨立。香港Beyond樂隊致敬曼德拉:「可否不分膚色的界限,願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繽紛色彩閃出的美麗,是因它沒有,分開每種色彩。」

按照民主的一般定義:「如果一個國家賦予其人民在普遍的、平等的成人選舉權基礎上通過定期的、不記名的多黨選舉來選出他們自己的政府的權利,這個國家就是民主國家」。如果這樣來說,強盜團伙要普大喜奔了,只要簡單地實行多黨選舉制就一洗白,成為偉光正的文明人士?那些心靈高貴的群體,沒有實行民主制度,因此就落後野蠻了嗎?「自由」、「民主」、「文明」,有多少罪惡正假汝之名。

比制度更重要的,是國民的整體心靈素質。如果說制度是工具,那麼國民素質就是工具的使用者。工具本身無所謂善惡,善用則善惡用則惡。國民整體是壞人,民主制度下還是壞人。國民整體是好人,不民主制度下也是好人。所以,自由民主制度的基礎是法治,制度化的法治是從反面來建立國民心靈素質的最低標準,而智慧者的教育則從正面啟發著國民心靈去追求更加卓越。所有的自由,歸根結底是心靈的自由。所有的民主,歸根結底是心靈的平等。不基於心靈的自由與平等,誇大自由民主制度就是在耍流氓。其實,自由民主制度的每一次創新、實踐、改進,都是立基於心靈自由平等的進步。

民主的背後是平等精神,我們當然也要學習民主制度,畢竟是西方試錯這麼久實驗出來的工具,但更重要的是發展平等的心。一切不平等,來自心的不平等。權力或者金錢導致的不平等,都來自於心的不平等。消除心靈的不平等,才可能到達真正的平等社會。民主制度其外,平等精神其內,內外兼修。

錯誤觀念3:理論主義和制度主義

評論:現在學界有一種傾向:脫離經驗來談理論,脫離心靈來談制度。其實,還是人在使用理論和制度,「應用之妙存乎一心」。

以凱恩斯主義(作為政府干預理論的代表)和哈耶克主義(作為自由市場理論的代表)為例,這兩者都是理論,理論是否可以適用於當下經驗,還是需要我們理性能力的判斷。

  不是糾纏在理論裡面爭論這個主義好那個主義好,這是理論脫離地面的空轉,而是應該就具體的問題來理性分析,回到地面來。當今中國和當今世界有什麼問題(有什麼病),然後使用相應的理論來解決(用藥來治病)。如果執著於理論(葯),那又成了一種新的問題(執著葯的病):脫離問題爭論哪個主義好,造成了國內知識分子的分裂與內耗。

比如以美國為例,在凱恩斯主義的影響下,政府的權力過大了,就可能會有權力尋租和信貸盲目擴張等不理性行為,這時候需要簡政放權,哈耶克主義就興起了。哈耶克主義的影響下,市場的權力過大了,也會出現金融壟斷和金融過度擴張等不理性行為,這時候需要政府適當干預,新版本的凱恩斯主義又會興起。這樣反覆震蕩反覆接近,最後兩種主義的內容其實是越來越接近的。

一方面,市場不是萬能的,政府也不是萬能的,市場主體的假設是經濟理性人,但是市場行為不可能一直都是理性的,政府的主體也假設是理性與平等的人,但是政府行為也不可能一直都是理性的。另一方面,市場沒有原罪,政府也沒有原罪,市場行為和政府行為有時候也是合乎於理性與平等的。所以,最重要的其實還是市場和政府背後那顆心靈。不管是「看不見的手」還是「看得見的手」,都依賴於背後的那顆心。如果心是不理性不平等的,那麼不管是透過市場還是透過政府,實施出來的行為也是不理性不平等的。如果心是理性平等的,那麼不管是透過市場還是透過政府,實施出來的行為也是理性平等的。

  另外,一個理論的應用還要看具體情境,比如中國當前國內與國際的場合是不同的,面臨的問題也是不同的。以國內而言,政府權力有過度現象,所以要簡政放權,這是朝向自由平等的進步。以國際而言,國際自由民主目前是建立於實力之上,沒有實力就會被其他國家以各種美麗的名義欺壓,中國一百年來基本上是被欺負的對象,所以對外是維權:免於被侵略的自由,免於被思想控制的自由,話語權,平等權。這也是朝向自由平等的進步。

  所以,理論都是表面,最重要的是背後的理性精神。基於理性與平等的心,善於看到當前時間地點具體情境下的問題,然後選擇合理的解決問題方法。這正是《中庸》所說:「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複合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中」者平等也,「庸」者理性也。這是我對於「中庸」二字的當代解讀。

錯誤觀念4:鬥爭帶來世界的進步。

評論:鬥爭帶來進步,這種思想或許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赫拉克利特。近代這種思潮主要來源於黑格爾。

我們再舉個反例,上世紀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證偽了這個命題,戰爭帶來的是人類的幾乎滅絕。考察一下希特勒與黑格爾的思想,是多麼的合拍:雅利安民族主義,國家主義和戰爭主義。希特勒的錯誤思想,或許主要來源於黑格爾哲學和尼采哲學。錯誤的觀念,導致錯誤的行為。巨大錯誤的觀念,導致巨大的災難。

在黑格爾的思想里,對於矛盾的錯誤分析,導致對於戰爭的崇拜,這種錯誤思想籠罩著全世界。其實,矛盾不是自然的屬性,矛盾是概念的屬性。這會是白天呆會是黑夜,這談不上矛盾啊。某個人喜愛白天憎恨黑夜,另外一個人喜愛黑夜憎恨白天,這樣才會產生矛盾。事物本身沒有矛盾,矛盾來自於人類的觀念衝突。

人類的觀念之間有不同,這一定會導致戰爭嗎?為什麼不可以用說理的方法來交流或者辯論呢?為什麼觀念不同就要導致戰爭呢?蘇格拉底關於說理代替暴力的話,我們一起學習一下:「但我以為凡運用理智,並希望能夠為了同胞們的利益而對他們進行指導的青年,是決不會憑藉暴力行事的,因為他們知道,仇恨和危險常伴隨暴力,而利用善意說服的辦法,就可以不冒危險取得同樣的效果。凡被我們強迫的人,會像我們強奪了他們東西似的那樣仇恨我們,而凡被我們說服的人,會像從我們受了什麼恩惠似地那樣愛戴我們。此外,凡敢於使用暴力的人,一定需要不少的黨羽,但那些能夠以說服取勝的人就不需要這些,因為即使單剩下他一個人,他仍然會有說服的能力;這樣的人是決不會流血的,因為既然能夠利用說服的辦法使人活活地順從,誰還會要把人置於死地呢?」

黑格爾的智慧層次遠低於蘇格拉底,這也證偽了文明進步說。

錯誤觀念5:文明一直在進步。

評論:我們真的什麼事都比古代強嗎?我們再舉些反例,例一,貞觀四年,全國只判決了29位死刑犯。貞觀六年,全國有390位死刑犯,唐太宗與這些死刑犯訂下生死之約:給這些死刑犯放一年假,明年秋天再到監獄報到。第二年秋收過後,所有死囚全部到監獄報到(《新唐書》)。現代哪個國家可以治理到這樣的地步?例二,再以明代鄭和下西洋為例,後代的西方殖民者哪位比鄭和文明呢?例三,春秋時期的戰爭,那時候的將軍才是真正的騎士,下好戰書,約好時間地點,擺好陣勢再打,不重傷,不擒二毛(老人),不逐北。縱觀人類歷史,又有哪個時期會比兩次世界大戰更黑暗?文明真的一直在進步嗎?

這個錯誤觀念的來源還是黑格爾,他一方面貶低東方文明一方面抬高日耳曼文明,胡思亂想出什麼東方文明往日耳曼文明線性進化。我真想請問下黑格爾先生:你確認你了解東方文明嗎?你確認你了解什麼是文明嗎?當近代西方帝國主義殖民東方國家和非洲國家時,這個觀念就成為冠冕堂皇的遮羞布。可嘆的是,不少東方學者沒有理性地接受和傳播了這個思想病毒。

此外,這個錯誤觀念混淆了物質層面的文明和心靈層面的文明。物質層面因為可以積累,所以確實一直在進步。但是心靈層面的東西不可以積累,所以確實進進退退。所以,物質科學方面的文明確實在發展,但是人性智慧與慈愛的文明則未必如是。物質科學的進步,如果伴隨心靈層面的落後,那麼將是巨大的災難。

錯誤觀念6:消費主義

評論:消費主義的前提是:其一,資源是取之不盡的;其二,人類的活動是沒有破壞性的。然而,這兩個前提都不能滿足。以汽車為例,其一,主流汽車喝的是石油,排出來的是廢氣。石油是越用越少的,所以成為各國爭奪的焦點。美國壟斷著石油的定價權,中東危機實質上是世界危機。為了滿足無止境的消費和享受,西方近代擴張史其實就是資源掠奪史。其二,石油所產生的廢氣,則污染著自然環境,又污染著人類的身體。為了滿足無止境的消費和享受,我們似乎不惜以生命為代價。

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打破陳舊思維發展可持續的新能源,太陽能,電能和風能,特斯拉汽車就是一個可能。「特斯拉」這個名字也是為了紀念一位被刻意抹去的偉大科學家,他是交流電之父、無線電之父、雷達之父、自動化之父、自由能源之父、人造閃電之父,然而卻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你說奇怪嗎?這個世界奇怪的事情還有很多。

錯誤觀念7:中國老太太不如美國老太太

評論:這是經濟思維和評價標準的顛倒,中國老太太與美國老太太的故事是在忽悠老百姓。中國老太太的選擇恰恰表明中國母親的偉大:自己多多勞動,將享受歸給子孫後代。易經坤德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正是有中國母親的忍辱負重,才有中華傳承之福澤綿長……

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認為,真正的資本主義崇尚節儉勤奮而非奢侈糜爛。巴菲特還住在50年前的房子,李嘉誠還帶著26美元的手錶。蓋茨和巴菲特沒有提前消費,而是準備裸捐回報社會。古有良訓,「成由勤儉敗由奢」,個人如此,企業如此,國家也如此,西方也是如此。美國次貸危機了,提前享受的美國老太太破產住進養老院了,享受在後的中國大媽則在公園裡快樂地跳著廣場舞。「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錯誤觀念8:自然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了。

評論:這句話的主語「自然環境問題」有問題,因為所謂的環境問題,其實大部分是人類問題。當我們說「自然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時,我們將自己的責任推給自然,從而也放棄了自己可以改變環境的力量。欲變自然,先變其身。

自然環境問題,也是根源自錯誤的思想:人類征服自然。這個錯誤的思想又是來自黑格爾。他在人與人之間鼓吹戰爭,在人與自然之間鼓吹征服,好像人與自然是兩大仇人。他的觀點是片面的,他沒有看到自然對於人類的幫助,動物(如蜜蜂)與植物(如榕樹)在幫助著人類,天地對於我們的幫助就更不用說了。人類的所有能源都來自天(包括太陽),人類的所有物質都來自大地(包括植物)。易經乾卦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自強不息」是廈門大學的校訓。易經坤卦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德載物」是清華大學的校訓。人類與自然是一個整體,為什麼要自己征服自己?人類把自然征服成霧霾,不也把自己的身體征服成霧霾了嗎?所以,黑格爾版本的辯證法是片面的是不太辯證的。

錯誤觀念9:老子的辯證法是原始落後的。

評論:在一種西方中心主義的立場認為,老子辯證法是樸素的原始的但是初級的落後的。其實,老子的辯證法一方面更早出現更有原創性,老子的辯證法另一方面也更深刻更全面。

比如從老子的思想來看黑格爾的辯證法,就可以看出其中明顯的問題:西方中心主義(日耳曼民族主義),鼓吹對立與戰爭(戰爭帶來進步),人類中心主義(人類征服自然),絕對精神(迷信主觀)。

老子對於這些成見和偏見洞若觀火,所以老子的辯證法其實是更早的同時也是更深刻的。可悲的是,半桶水的黑格爾辯證法卻成為主流,甚至是評判其他思想的標尺,這就是所謂的顛倒吧。

在西方文明內部,黑格爾的智慧水平也是遠遠低於蘇格拉底,他將蘇格拉底式的具體有趣活潑的愛智慧傳統轉變成抽象無聊枯燥的理論遊戲。哲學異化到當代,黑格爾「功不可沒」啊。

鑒於黑格爾思想存在大量的錯誤,建議教育部改革中學和大學哲學教材,將辯證法1.0版(黑格爾版)升級到辯證法2.0版(老子版或者蘇格拉底版)。中學哲學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扼制了獨立、理性和創新的自由思想,這也是中國學術界出現不了大師的思想根源。如果要培養出學術大師,從教材的改革開始。

錯誤觀念10:不是唯物主義,就是唯心主義

評論:這是典型的西方二分思維,不是黑就是白。在這樣的思維框架下,答黑答白都可能是錯誤的,比如讓你做一道選擇題:A. 男人決定女人。B. 女人決定男人。很明顯,選A選B都是錯誤,因為這道題的邏輯框架本身是錯誤的。

考慮物質與心靈的關係,前者決定後者或者後者決定前者嗎?其實,為什麼不可以不「唯」,誰也不決定誰,而是小夥伴一起愉快的玩耍?也就是說,物質與心靈相互關聯相互影響,但是誰也不決定誰。

事實確實是如此,近代無數革命先驅的心靈沒有被階級所決定,他們的心靈沒有被物質所決定。當代每一次改革都首先是解放思想,衝決兩個凡是,拋棄以階級鬥爭為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家庭聯產土地承包責任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間共贏代替國家間對抗……每一次的進步,背後都是思想的進步。其實一個思想,不管是來自唯物唯心還是非唯物非唯心,只要能解決問題,就是好的思想。

思想的解放持續推動著中國和世界的進步,如果我們可以進一步超越錯誤的觀念和思想,我們就可以更加自由更加平等,也就可以更加智慧更加強大。心靈的進步和科技的進步,才是世界進步的真正推動力。

結束語

東西方共有的一個時代偏見是:鬥爭帶來世界的進步,另外一個共有的時代偏見是:物質主義崇拜。哪個國家可以率先汲取東西方經典智慧來擺脫錯誤觀念的束縛,哪個國家就可以煥發新的生命力創造力,推動人類和世界往更自由更美好的方向發展。

大國崛起首推思想崛起,英國崛起之前有培根和洛克,法國崛起之前有蒙田和伏爾泰,德國崛起之前有萊布尼茨和康德,美國崛起之前有愛默生和皮爾士。這些大國崛起之前,也被人貶低看不起。然而,思想者站出來,展示了智慧的深度,顯示了民族的自信。同樣,中華的復興,首先需要的也是思想的復興,對於我們自己的信心,對於中華文化的信心。

願我們具有免于思想病毒感染的自由!

願真理與愛傳揚!願中國更美好!願世界更美好!

2015年6月1日


黑格爾比馬克思差了一個級別。

黑格爾發明了辯證法,然後用辯證法貫穿到整個世界中,認為世界是辯證的。但是黑格爾沒有想到,辯證法也是可以辯證的,馬克思想到了這一點。黑格爾自稱批判者,卻是這樣的傻瓜,一輩子都在做精神現象的自我反思,卻一輩子都沒有真正反思過自己。「批判」簡直是對黑格爾最大的嘲諷,康德以為自己批判了自己,黑格爾也以為自己批判了自己,但事實上並沒有。黑格爾的永恆辯證法必然會逃離生活實際,將世界引入深深的非理性主義中,而非理性主義的最高境界是虛無主義。人類只是天地辯證的一瞬間,即使在這一瞬間有意義,但是轉瞬即逝之後,人類就沒什麼意義了。極致的理性主義就是極致的激情,就是極致的非理性主義,儘管黑格爾表面上追求瞬間而逝的美感和曾經擁有的理性,但背後深深藏著他的非理性主義和最孤獨的痛苦。

卡爾是不會在這種象牙塔內自我陶醉到高潮,然後開始無病呻吟的。辯證法是可以被辯證的,也就是說辯證法並不是永恆存在的,在人類社會中,曾經存在原始共產主義社會,後來逐漸異化,異化最嚴重的時期是封建主義社會,在資本主義社會開始,這種異化逐漸自我消解,法國大革命之後,階級真正開始形成,從前複雜混亂的社會構建後來只剩下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異化被完全異化之後,共產主義就到來了。

不論黑格爾認為自己有多麼理性,先想好再行動,但總歸是臆想!只有不斷到實踐中去,想法才會真正切實可行,實踐就是哲學,哲學就是實踐,實踐哲學改變世界才是唯一正確的道路。

從黑格爾的哲學體系來看也缺乏了太多實證堆積的詳細說明,包含了太多主觀看法,這在馬克思包含人類所有社會形態的政治經濟學哲學的詳細演繹推理看來都不過是星光為之銀河。


黑格爾像蘋果 馬克思像蘋果梨他們都是水果,而作為讀者的我曾經某一時段膨脹到自己的水平接近西紅柿,並且錯誤的認為我也屬於水果 被打回原型後我發現只要比較蘋果好吃還是蘋果梨好吃就可以了。並不去研究為什麼蘋果比蘋果梨好吃。到此時我是蔬菜還是水果並不重要,我只知道我還可以去吃芒果,藍莓,榴槤,葡萄等等水果滿足我對水果的迷戀,並且因此得到了快樂這就夠了。。。


你說的是哲學,那當然是黑格爾。馬克思的貢獻是在社會歷史研究方面。


馬克思生活的年代,先後有日心說,證明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真理。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自然選擇,生物種群適應變化,才留下後代,由於遺傳有變化,後代也形形色色,真理。細胞學說,植物由細胞構成的,動物也是,真理。亞當·斯密出版《國富論》,開始實行分工制生產模式,經濟執行市場經濟制度,財富增加的同時,工人工作環境惡劣,工資經常剋扣,貧富差距巨大,社會容易動亂,馬克思想解答這些問題的來源,結合當時歐洲的己有知識與德國學術傳統寫出了《資本論》一系列著作與論文,聲稱找到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真理,用進化思想說明人類最終生活在叫共產主義的社會中。不過,歷史實踐證明了他學說基本上錯誤,當然,他對的方面也會變成真理,他的理想今天依然有人為之奮鬥,可以確信,用他開出的藥方的人確實不多了。馬克思的學說成了信仰,他的信徒在往後幾個世紀也會繼續存在。

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總的特徵就是不斷地變化,有些被人們接受並繼承下來,如若不然,就被淘汰,人類將來是否更加美好,可能在於繼承了什麼,不好的的方面被繼承下來,難說這個未來社會變成什麼樣。被我們後代選擇了的才會有繼續存在的資格。


既然大神還沒出現,我也瞎說兩句。(要找到同時carry馬克思和黑格爾兩個人的大神實在太難了)

哲學上還是黑格爾厲害。馬克思的貢獻之一,便是把黑格爾體系中只佔很小比重的因素,即經濟生產方式,確立為一個自變數。他本人便是黑格爾影響的體現。


最近也在看一些關於黑格爾的書,原因在於學馬克思主義的時候產生了興趣,追根溯源地想要去看,去讀,關於馬克思的一切,然後當我讀到黑格爾的時候,就發現黑格爾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人,為什麼說他有意思呢?是因為黑格爾竟然提出了一種我們現在看來的智力水平都很難理解的理論,尤其是他的辯證法思想,在中國古代是沒有的,並不是簡單的理解中的變化和轉換的說法。當然,在中國古代和黑格爾最接近的思想就是道家的那種思想了。但是黑格爾和道家是不一樣的,他的辯證法要更為複雜一些。簡單來說,黑格爾的思想中的很大部分是來源於他在中學時期積累的東西。黑格爾的辯證法中最明顯的地方是黑格爾認為在宇宙之中是存在著一個上帝的,他所說的上帝是一個偉大的靈魂,這個靈魂在支撐著這個宇宙在運行,在進行有規律有邏輯的思考,尤其是貫穿於宇宙中的法。一種很古不變的法則在支配著這個世界,我很贊同他的想法。實際上,我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就是到底什麼東西在主宰著這個變化的世界,為什麼在變化之中又有著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法在支配著它,這個規律為什麼會這麼美,為什麼這麼和諧偉大,說到底,我非常欣賞黑格爾的想法。不過,就現在看來,或者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認為,黑格爾的想法是唯心的,不過這個世界的真理在哪裡呢?誰知道誰是正確的呢?為什麼很多東西都沒有答案,為什麼很多事情都找不到結果,因為我們不夠包容,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還不夠深刻,我們的想法還很單純,我們的思想還不夠成熟?不是這樣的,其實這個世界有些東西並不需要答案的,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找到一個答案呢?原因可能很簡單,就是我們據地自己很厲害,可以窮盡一切的真理,但是,實際上看,我們對於自己不夠了解,我們隊社會,對外界的發展不夠了解,我們不夠了解自身,所以我們就更無法解決外界的問題了。是啊,我們應該先弄懂自己才對,弄懂了自己才能弄懂別人。。。。。。。。。。。。。。。。。。。。。。。。。。。。。。。。。。。。。。。。。。。。。。。。。。。。


不是一個水平的兩個人

黑儘管不能說是完美 但那也是神級的 和康德同列

馬的理論本來就偏應用 如果說實踐是可以檢驗理論的 那實踐告訴我們 馬基本都錯了

真不是一個水平的 問的讓人覺得有點心急


推薦閱讀:

"勃學"背後到底蘊含了什麼道理?
拆《西方哲學史》19:畢達哥拉斯的影響
做一個有智慧的人,而不是一塊裝滿知識的硬碟!
【認真想】《走進分析哲學》——感受邏輯的力量
有哪些發人深省、引人思考的好書?

TAG:哲學 | 卡爾·馬克思KarlMarx | 黑格爾Hegel | 哲學史 | 馬克思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