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互聯網思維毀了中國製造」?

鏈接:【微視角】互聯網思維的弊病:小米會毀了中國製造?


互聯網思維雖然有「互聯網」的介入,但並不等於知識經濟,知識經濟是由知識產權特別是專利來衡量的,整合供應鏈,整合銷售渠道,最大化用戶體驗等等,沒有知識產權特別是專利來做後盾,最終都將是一場泡影。

NOKIA是怎麼死的?NOKIA有最多的專利,這麼強大的專利現在是多麼凄涼的下場,

像小米這樣的中國製造新偶像在國內可以威風八面,但要衝出國門特別是征服歐美就會舉步維艱。小米衝出國門的最大缺陷就是缺乏龐大的移動技術專利群做護城河。谷歌、蘋果和三星可以通過專利訴訟把小米拖垮。據斯坦福大學知識產權法教授Mark Lemley的估計,過去幾年美國的智能手機專利訴訟費用超過了10億美元,注意這只是法律費用,並不包括敗訴後的賠償。智能手機專利大戰中最受矚目的當屬蘋果Vs三星,歷時四年,三星總共要賠償蘋果9.3億美元。這就是小米進入美國這樣一個知識產權超級大國所要面臨的競爭環境,而小米幾乎沒有有效的專利防火牆,在美國知識產權侵權訴訟的紅海中幾乎可以說是要裸泳前進。

目前小米還沒有進軍歐美市場的打算,這並不符合小米的戰略目標,小米目前主要市場是中國大陸,舉的這些例子都是在美國。如果在中國,蘋果等企業要起訴小米等國產手機品牌,你要想清楚,這是誰的主場。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統計數據,在專利檢索總量方面,小米可檢索的專利總量僅有蘋果的一半。在發明授權數方面,蘋果業已獲得的專利授權數量是小米的48倍。在實用新型數方面,蘋果是小米的1.8倍。在外觀設計方面,蘋果是小米的5倍。雷軍所謂的向喬布斯致敬,無非就是「剽竊蘋果」在中國專利保護薄弱的環境下的一種厚顏的偽裝。

這又是毫無意義的事情,小米成立4年,蘋果已超過40年,比專利絕對數量沒有任何意義,不然NOKIA,摩托羅拉就不會那樣。

中國製造是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的立國之本,而今製造業舉步維艱,但獲救的希望絕不是複製小米的互聯網思維模式。中國製造應該走華為模式,只有華為手機才有實力和蘋果、三星在歐美短兵相接的展開競爭,因為華為多年來在歐美都是最大專利申請公司之一,在和歐美科技大公司的專利訴訟較量中幾乎從未落下風。心存僥倖的人或許會說,小米不出口到歐美不就行了嘛。這可以說是坐以待斃的思想,因為中國可以不把競爭帶到美國去,但架不住美國把知識產權的戰爭帶到中國來。知識產權的戰爭其實已經逼近中國的家門口了。這個戰爭的載體就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TPP目前有四個亞洲成員,未來將重點在東南亞發展成員國,而這個區域正是小米海外拓展的重點區域,這意味著小米衝出國門的野心將受到美國知識產權戰略的遏制。

中國企業想躲在國門內山寨歐美熱銷的科技產品,然後通過互聯網思維在國內大賣,這種商業模式已經進入了壽終正寢的倒數時刻,因為美國正在運作TPP以便把知識產權的戰爭帶到中國的家門口。更可怕的是,國內不少自由市場主義者還鼓吹中國也應加入TPP,說中國企業受到了政府過度的保護,缺乏競爭力,這會導致市場失靈云云。如果中國真要加入TPP,在專利競爭紅海里,裸泳前進的小米們準備好了嗎?知識產權是一場拼技術實力的硬仗,靠互聯網思維務虛是贏不了的。這裡筆者有必要點下名:小米,魅族,迅雷,多米,風行等等。

TPP?知道不知道TPP被中俄抵制?東南亞,隨著中國實力的增強,你認為東南亞會有多少倒向美國?這麼重要的論點竟然用如果這個論據支撐,

美國主流媒體有不少正在慫恿蘋果和小米打專利訴訟大戰。紐約時報近來更是有篇文章建議蘋果直接在中國和小米進行專利訴訟,不要理會中國的專利法庭會保護本土企業的傳聞。根據聖克拉拉大學法學教授Brian J. Love的研究數據,從2006到2011年,中國最活躍的法庭里40%的專利訴訟都是由外國公司發起,勝率超過三分之一,事實上,外國公司的這個勝率比作為起訴人的中國本土的專利擁有者的都高。小米的好日子可能要倒數了。

哎,又是美國主流媒體。呵呵,蘋果如果起訴小米,那麼發改委下一個對付的會是誰呢?

互聯網思維雖好,但絕非中國製造的救星,充其量只能錦上添花。中國製造要想走出困境,根本在於提高知識產權的實力亦即技術實力。中國企業不能永遠躲在中國薄弱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後面山寨西方受歡迎的科技產品來出位。沒有知識產權的基石,互聯網思維只是沙灘上的摩天樓。華為的低調務實也許不酷,但卻是中國製造的希望所在。小米和互聯網思維雖則繁花似錦,但卻是泡沫和歧途。

華為低調?知不知道現在華為一直在模仿誰?

來源:聯合早報

《聯合早報》由新加坡報業控股公司出版,屬新加坡主要華文綜合性日報,前身是1923年創刊的《南洋商報》和1929年創刊的《星洲日報》;1983年兩報合併,合併後共同出版《南洋·星洲聯合早報》,簡稱《聯合早報》。《聯合早報》的平日發行量約為20萬份,除新加坡發行之外,也在中國大陸、香港和汶萊等地少量發行,在中國大陸是唯一獲准在中國大城市發行的海外華文報紙。

原來是新加坡報業啊,TPP貌似就是新加坡發起的,這種文章也就只在微信裡面傳傳了,中國現在逐漸在邊緣化新加坡,是不是著急了?


有了互聯網思維的中國製造至少還有板有眼的。

沒有互聯網思維的中國製造根本就是假冒偽劣廉價的代名詞。

一個東西獲得了成就,就總是有一些傻逼說這不好那不好。對於這種文章,我只想說:你傻逼吧。

反正我看到的是,中國沒抓住工業社會、沒抓住互聯網,現在總算是抓住移動互聯網了,中國的機會來了,完全無法理解那些傻逼在想什麼,是在想搞個大新聞出名?

就像喬布斯當年要搞愛普風,專家和他說,你看諾基亞的功能機賣得多好,那才是真正的好機。你看諾基亞多麼耐摔,做機子最重要的就是耐摔。你愛普風根本不耐摔,不耐摔有個毛用。

這和這篇文章如出一轍啊!!你看人家愛普風賣得多好,那才是真正的好機。你看愛普風那麼多專利,搞科技產品最重要的就是專利。你小米根本沒專利,沒專利的科技公司有個毛用。


製造業從來不會被商業模式毀了,互聯網模式也是商業模式,並不直接影響製造業

互聯網只是讓商業職責重新洗牌,並沒有影響到製造業的走向,互聯網讓製造業反應更快,變數更多,就目前來看好處多與弊端

就文中的一些東西來講

今年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出貨1840萬台,華為智能手機出貨1680.82萬台。這是小米出道以來第一次季度出貨量超過了華為。以全球出貨量為計,小米一躍成為三星、蘋果之後的世界第三大手機廠商,同時也把聯想給超過了。單看國內銷量,小米已超越三星成為中國銷量第一品牌。小米的上升速度可以說是讓人嘆為觀止。小米的成功,除了把雷軍雷布斯推上了神壇之外,還有就是把互聯網思維推上了神壇。

首先要明確的是,小米蘋果這類不搞製造搞的是技術設計方案及品牌提供,富士康才是製造業,小米從成立到現在沒有製造一件商品,硬把這名頭安到人家頭上真不合適,就算小米倒了,依然會有其他廠商來把這些生產線買過去,對富士康沒有影響,只不過是換一些產品來生產

中國製造是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的立國之本,而今製造業舉步維艱,但獲救的希望絕不是複製小米的互聯網思維模式。中國製造應該走華為模式,只有華為手機才有實力和蘋果、三星在歐美短兵相接的展開競爭,因為華為多年來在歐美都是最大專利申請公司之一,在和歐美科技大公司的專利訴訟較量中幾乎從未落下風。心存僥倖的人或許會說,小米不出口到歐美不就行了嘛。這可以說是坐以待斃的思想,因為中國可以不把競爭帶到美國去,但架不住美國把知識產權的戰爭帶到中國來。知識產權的戰爭其實已經逼近中國的家門口了。

這就更扯淡了,不是說製造業么,怎麼扯到專利去了?而且華為的技術大多為通訊技術專利,手機終端製造和這些有毛關係?能和手機製造扯上關係的。。。。。我想想:組裝工藝、材料、但是這些大多都是製造商完成的啊,和小米這類企業一毛線關係沒有啊,小米這類只要完成設計,提供方案完成樣機測試送審,後面量產那是製造商該關心的啊,雖然供應鏈由小米來做但不是說就非得小米做啊,可以由製造商來談供應鏈(這種通常叫貼牌),談供應鏈可不違反知識產權法,哪個國家的都不違反。

後面的那些就更扯淡了,那些大多是設計專利的問題(技術專利這個不好違反),apple能和小米打官司的地方只有軟體和外觀設計的地方,外觀設計還不一定能打起來,圓角矩形這種荒唐專利在中國能贏就怪了

從2006到2011年,中國最活躍的法庭里40%的專利訴訟都是由外國公司發起,勝率超過三分之一,事實上,外國公司的這個勝率比作為起訴人的中國本土的專利擁有者的都高。小米的好日子可能要倒數了。

這。。。。。。。深得倪萍老師真傳


這個話題是一面倒的,因為是在知乎嘛。我覺得毀說不上,衝擊是一定的。因為不是互聯網行業,所以專門去查了查互聯網思維,看和自己理解的誤差大不大。

第一,去中心化。亦即是說,信息的傳播以及產品的生產銷售流程簡化,不再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了。不從事製造業的人對這點大概不會有太大的感觸,中國的工科生太多啦,好的企業那麼少。考不上好大學,進不了牛逼的公司,那麼一輩子都不要想做牛逼的事情了。製造業現在大多數還是勞動密集型的,信息知識的不對等,使得個人提升特別困難。不過現在企業內部外包變多,資料流通變得比以前暢通,變化不可謂不大。而且,看形式,以後肯定會進一步擴大。

第二,自媒體。自我營銷在現在顯得越來越普及,不論是公司還是個人。製造業的年輕從業者就是因為很多人的自我營銷選擇了跳槽的,有什麼比傳媒、法律、金融以及IT更合適自我宣傳的呢?其實現在大家除了在長相的審美上有嚴重的趨同性,成功事業的趨同性更加明顯的。只要粉絲過萬,金錢會有的,事業也會有的。

第三,工作理念。其實每個行業有每個行業的工作理念,並不是通用的。製造業的探索、積累和創新和互聯網也是不一樣的,就像現在知乎盛行的很多想法在製造業並不是那麼行得通,並不能生搬硬套。

總的來說,製造業的確處於轉型期,最顯然的是機器換人,壓縮隔斷人在生產中所佔的比重和地位。而互聯網則主要取決於人,盡量減少硬體資本。作為從業者,如何自我轉變適應潮流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不能轉型就成炮灰了。


這話就是那些思維僵化跟不上時代的傳統製造業從業者在面對大勢發出的無奈的誣衊之語,就象清末遺老遺少對德先生和賽先生髮出的絕望的控訴。

應該說互聯網思維能讓中國製造更上一層樓。


推薦閱讀:

喪失日報:看台灣電視購物是如何吹華為的,以及其他。
那些米黑:黑夜中尋找光明的螢火蟲。以在任何產品中尋找黑點為榮的傳奇挑錯員。
私信里的米粉:米家有品為啥不搞個酒店
老師,你會讓我們點更多的贊嗎?
MIUI離賣假藥還有多遠?

TAG:互聯網 | 中國製造 | 小米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