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趣分期?
01-29
我是來提醒 @趙又停 你的資料出賣你了這件事的。。。
最近朋友圈裡老是有人分享趣分期的成功案例,我實在忍不住跳出來說一句:大哥,可不可以多用用腦子
1 趣分期這類平台永遠都只會是一個邊緣產業,很難想像他可以融到D輪投資(如果D輪有人接盤,那麼我就真的要懷疑投資人眼光了),理由非常簡單並且粗暴,如果這個行業真的到了有利可圖,市場夠大的地步,那麼電商就會將這塊市場吞掉,如果天貓本身就可以支持分期付款,你還有什麼理由要通過一個第三方去做這個呢(不論是利率還是風控還是便捷度和可信度,趣分期的優勢在哪裡)?
2 當我聽到他的風控模式是業務員到宿舍看,靠主觀判斷時,並告訴這就是最好的風控手段時,我再次寒顫了。3 一個不能掌握住終端,沒有持續機制的市場不叫市場。PS:趣分期最好的結局就是現在一淘的結局。我不否認他可以盈利,但僅此而已,他的體量天花板太低。至於為什麼可以融到錢,只能說投資界沒有好的投資項目了,炒個賣點,就看那個傻子最後來接盤了。
看看吐司怎麼說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AwOTYwMA==mid=202123134idx=1sn=e9c55b3a7ade91f1a57446935dbc826cscene=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d
我擔任校代,感覺這公司很混亂,內部的人員就那幾個還有分派,分幫結派的感覺好坑←_←
我們可以試著算筆賬:以2000元為現款消費與信用消費的界限,4000元為均值(小米和iPhone的中點),那麼我大學4年中可能發生的信用消費需求大概2到3次(基本是高價電子產品更換次數),金額大概萬元上下。已知中國有三千萬大學生,假設其中20%有信用消費需求,則這個市場就有600億的潛力。如果隨著用戶年齡層的成長,由學生市場滲透到白領市場,則想像力更為可觀,可能是萬億的規模。
這樣聽起來是不是很可觀?
巴特!還有另外一些情況我們不得不去設想:一方面,學生中適用信用消費的群體可能比想像中要窄。多數學生的償付能力來自其父母,這樣當發生短期資金需求的時候,其實更傾向於向父母「融資」,成本要比第三方借款低得多。所以我們看到過去一些做學生信貸的項目很少會出頭。另一方面,獨立分期購物平台的場景,可能會被某些持有商業資源的大平台所瓦解,比如京東有自己的白條服務,天貓前幾天也推出了分期購。同時,傳統銀行的信用卡業務,由於習慣性的風險厭惡一直沒有有效滲透學生市場,但未來這些大機構會怎麼走?我們不得而知。對於這兩個問題,羅敏也有自己的應對:1、「趣分期」不僅做消費,還通過線下運營為學生提供實習、兼職機會,當學生從父母的經濟附庸變成相對獨立的個體,這個遊戲的玩法就會有一些不同。如果說單純做學生信貸只是一種「抽血」,那麼「工作機會」+「信用消費」,就是「造血」和「抽血」的良性循環。
2、「趣分期」嘗試建立一個龐大的落地團隊,目前140人的團隊中,有100多人在線下,年底將拓展到1000人規模。羅敏曾負責好樂買校園營銷網路的建立,校園推廣做起來駕輕就熟。一個龐大線下團隊的價值在於,可以承接巨頭所不願沾手的苦活累活。當學生信用消費市場沒法通過純線上做起來的時候,「趣分期」就有足夠壁壘,甚至擁有與巨頭合作的價值。就是一垃圾公司,服務差
廣告好硬啊 牙都咯疼了
今天在納斯達克上市了
人家都要上市了,你們還在吐槽啊。
像黑幫一樣,恐嚇人
龍頭老大服務太差放款出來沒法還啦
推薦閱讀:
※線下分期進入洗牌期,拍拍貸、新浪等旗下分期品牌大面積閉店撤退
※Scalers:能不能花小錢買到大錢?秘密就在這裡
※信用卡告別衝量時代:部分銀行員工銳減50%,分期業務成唯一重視指標
※坐擁百萬員工,富士康進軍消費金融,如今真實情況竟然是……
※如果有一款學生分期沒有利息,沒有服務費,能不能在學生市場成為一匹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