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不同容量的差異定價是一種價格歧視嗎?
01-29
iPhone各個容量的定價差異是比較明顯的,實際上多了那麼多的容量成本上升是很小的(相比售價來說),我感覺存在一定的價格歧視,我不是學經濟的,如果是的話,是哪種價格歧視呢?
毫無疑問的歧視性定價策略!
所有的廠商都想做一件事,一方面找到價格敏感型消費者,把東西便宜賣給他,賺市場份額,另一方面,找到性能敏感型消費者,把東西高價賣給他,賺取利潤以小米Note為例,16G賣1499,64G賣2499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配置的區別,但如果相同的售價倍率,肯定相差不到1000元前者是賣給價格敏感型消費者,16G的夠用了後者是賣給性能敏感型消費者,一定要64G,多1000塊也要。算是某種程度的價格歧視吧。價格歧視的本質就是對不同消費者制定不同的價格策略,有的消費者願意為商品掏更多的錢,有的不願意,那麼價格歧視策略能讓不同的消費者的花費都接近他們可承受的最大花費。機載rom容量的差異對整體性能的影響不是很大甚至可以說很小,利用這個參數的小差異來較大幅度提高價格,即讓購買力相對低的消費者可以買到商品,又讓購買力相對高的消費者花更多的錢,這應該是一種價格歧視策略。
謝邀,
這個不叫價格歧視,
如果是同樣16G 白色5S,賣給上海5000,賣給北京才4000,這才叫價格歧視。重點是「同種商品,同樣時期,不同售價」===========================
首先,不同容量差異很大,這是蘋果利用它的壟斷地位來獲取超額利潤的行為。用安卓的手機很多,但是用IOS的唯獨蘋果。
所以蘋果可以做到電池不可拆,擴展SD卡不可用這種很不人性化的配置。
如果你需要大容量的IPHONE,那麼對不起,只有讓蘋果任宰,應為是完全的賣方市場。
當然了,你完全可以買三星,可以拆電池,又可以換SD卡擴大容量。二級價格歧視。
根據MBA智庫百科:二級價格歧視,即壟斷廠商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曲線,把這種需求曲線分為不同段,根據不同購買量,確定不同價格,壟斷者獲得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買主的消費剩餘。
如果我們把只有內存不一樣的同一款手機看成是同一種商品,那麼消費者購買內存不一樣的手機,就相當於內存的購買量不一樣,這樣就可以用二級價格歧視來解釋了。
根據內存多少來區分高端和低端消費者,對於低端消費者,可以忍受內存少帶來的不便,而對於高端消費者來說,則願意用更高的價格來購買內存更多的手機。這樣的定價方式既不會失去低端消費者,又可以榨取更多高端消費者的消費者剩餘,可以為廠商帶來更高的利潤。(可以直接用iphone代入理解)個人覺得這應該算二級價格歧視 因為產品差別只在於內存大小但這麼說也不嚴謹,因為即使是二級價格歧視也要求同質產品,只是根據消費者購買的數量來掠奪消費者剩餘
不用咬文嚼字考慮是不是價格歧視。
重點是這種定價確實傷害到了消費者權益。
- 你可以說不同容量的手機是不同產品,所以無所謂價格歧視。
- 也可以說相對於存儲器這個部件,Apple對不同購買者制定不同的價格策略,所以是價格歧視。
- 說智能手機市場,消費者明明還有很多選擇嘛。
- 可是如果說搭載 iOS 和 iTunes 服務的智能手機,iPhone是百分之百的壟斷。
每個消費者有選擇的權利,以及獲取充分信息來作理性決策的權利;但沒有人有權利強行干涉iPhone的定價。
蘋果沒有強迫消費者購買的權力,這種強迫別人交易的權力只有政府才有,
一點淺見,是的= - =,應該算3級價格歧視
價格歧視首先是同一種商品,價格歧視有三級。懶得翻教科書,大意如下。
一級:同一種商品根據購買數量多少而價格不同。不好舉例,階梯電價裡面把「階梯」微分一下差不多就是了。。二級:同一種商品根據購買數量,按照數量等級來定不同的價格。可以參考階梯電價。三級:同一種商品在不同市場定不同的價格。如果16G的iphone在美國賣100美元,中國賣1000美元,就是歧視所以,蘋果對不同容量定不同價格,根本不是價格歧視。不同容量的手機就不是同一種商品了。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2014年12月SNH48的公演直播策略?
※股權眾籌決策參考:大家投「從學英語」投資建議-分析師版
※你知道嗎?那個賣到瘋的丑鞋Crocs竟借鑒戴爾電腦!
※戰略的要義
※商業讀書筆記#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