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喜歡哲學、物理、生物學又喜歡金融學,如何合理的將其與自己的發展軌跡融合於一起?

看了小夥伴們的評論,很中肯。自己的情況先交代下:哲學的興趣起源很早,初中的時候開始做試探性思考,其實一直認為物理好的人哲學思維一定很好,所以說把它們融合於一起的意思便顯而易見,不是做淺顯廣泛的涉獵,而是園囿於十幾年來心中對真理性問題的不滅的追求。但是發展的軌跡並非如十幾歲時少年的夢想一樣,笛卡爾式、牛頓式、薛定諤式的"廣泛」涉獵令人嚮往。從學理工科繼而學金融,有很多偶然性,可以肯定不是價值觀的突然轉變,更非追求當下的時髦,因為如周宇陽同學說的學而不思則罔。學科分科是為了專註的研究,但真理價值的獲得是不會分科的,鄙人喜歡物理、哲學、生物學以至於其他云云是覺得在可預見的將來所發生的科技變革中因是以人工智慧、生命科技等交叉融合而生的。正如你會想到的這些時髦的科技正在遭遇瓶頸,這樣單純的混進實驗室蒙頭做AI與神經網路交叉研究很可能無果,並註定大概率上碌碌無為。偶然性的邁向金融方向,亦如翟伯鈞同學所說做生物高科技與AI技術方向等交叉學科發麵的PE或VC或孵化器等等,這個職業與愛好結合的路目前算是最為可取。似乎自己也正在邁向這條路上……


做相關行業的VC/PE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鍊金術士


題主可以從事農產品期貨量化交易。

農產品(生物)

期貨(金融)

量化(物理)

交易(哲學)


生物學中的物理思維

最近看到一篇論文,是關於腫瘤幹細胞發展模型的(http://www.cell.com/cell-stem-cell/pdf/S1934-5909(14)00057-5.pdf),這引起了我對使用物理思維來應對生物學問題的歷來觀點的再思考。目前生物醫學科研工作者人數眾多,但是整個學科卻沒有一個統一的邏輯體系。儘管每年數以百萬的文章、報告公開發表,不僅沒有推動整個生物醫學向前進步,而且邏輯錯誤隨處可見。相比於物理和化學等學科,我認為生物醫學發展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不遵循物理邏輯,沒有統一的邏輯體系,更沒有公理化的邏輯公式。理論上,生物醫學比如遵循物理邏輯,這說明生物醫學引入更多的物理邏輯是非常必要的。

其實最早將物理邏輯引入生物學的大師是薛定諤,他簡單的一部小書《生命是什麼》基本勾勒出了生物醫學的邏輯體系,並且預測了重要的遺傳信息理論的重大發展。如果能夠立足於這一邏輯體系,我認為生物醫學的其他方面的理論體系也有可能獲得突破。我依據薛定諤中關於生命是阻礙「失序」的熵增規律,發展出了衰老的本質模型,並引入癌症發展模型(科學網—衰老的本質――模型、原因、抗衰老與癌症(一))。

之所以提出生物醫學領域引入物理思維,主要是因為,物理思維是基本的邏輯思維(物理規律+數學模型),是正確的思維。引入物理思維的生物醫學不僅能夠更更準確的發展基礎理論,又可以正確分析各種試驗結果。可以設想,一旦更多的人能夠用物理思維去理解生物醫學問題,那麼生物醫學的發展能夠進入快車道;各類生物醫學試驗數量大幅降低,而質量大幅提高。有些違背物理思維的試驗根本就沒有必要去做,這樣能夠節約大量資源,以投入到正確的方向上。

我曾經在別人的博文中評論道:「幾乎所有的試驗都證明了,自噬、凋亡和壞死能夠促進長壽,而如果可以有抗衰老的方法,同樣可以抗腫瘤」。我的博文中有多個轉載的論文都是這個結果,讓人欣慰的是這個結論是從我的衰老模型可以直接得出的結論。

以下這篇文章也表達了同樣的結論:治療骨質疏鬆的二磷酸鹽可以促進細胞自噬(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4-11/20141120162218281.htm,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1335425),雷帕黴素也通過促進自噬來促進長壽和抗癌的。將他們組合給葯,就能夠很好理解為什麼有這篇文章了。


如果只是表面的喜歡不建議和發展混為一談,專業之餘可以看看作為娛樂,或者能成為國內談話節目的主持人,什麼都能談一點點,什麼也只能談一點點。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最有資格回答的。

本人本科理工科,考研到清華,讀研期間,做微生物方面研究,碩士畢業後經過一段艱辛的尋找方向和學習、備考過程,考去清華讀科技哲學博士,讀博期間在美國留學一年,博士論文是生物學哲學方面研究,畢業後到某985名校任教,主持一項國家課題,業餘關注金融投資。

要回答清楚你的問題,可以寫一篇學術論文了,因為時間有限,我只能指出最重要的幾點:

(1)要區分哲學和科學,不要一概而論(前面回答的人基本沒區分清楚),哲學的研究對象不是經驗世界的對象,而是思維本身,哲學的訓練對每個追求自我成長的人都是必須的。

(2)金融投資是哲學思維發揮作用的極好陣地,受過理工科和哲學訓練的人具備極大的優勢。金融投資需要反思性思維,這一點更接近於哲學研究,而不是科學研究,因為哲學是思維對自身的思維。

(3)金融市場和生物世界有類似和共通之處,都是高度非線性的複雜系統。

(4)社會的主流機制是要求每個人做專才,不支持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追求全面發展,會跟社會大潮對抗,開始會很艱難,但越到後面你會越強大,具備你的能力的人會越少。這樣做,你才是真正意義的「人」,而不只是「某專業的人」。


我認為這個點題主可以洗洗睡了。想這麼多不太好。很多人都想過上清華還是上北大。


你真的喜歡?不要盲目相信自己三分鐘熱度的喜歡。尤其是,人類是容易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產生美好幻想的種族。我之前也認為自己喜歡金融學,後來還是默默將自己知乎的一句話介紹(吉他,葡萄,金融學)改了。

在你有所動作之前我建議你多去看看這幾個領域的書籍,認識認識幾個牛人,談談自己的想法也順手了解了解他們對這個領域的想法。管窺蠡測盲人摸象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個人精力有限,每天只有24小時,多線程運行的方式在人類身上展現的方式除了能邊踩單車邊聊天之外我還沒見過有任何見效的成果。你同時學習這幾門學科的後果就是導致每樣都會10%,遠不如做好一個100%。

說說我自己,我之前同時學習吉他,日語,網頁開發(前端設計和後端代碼),學習弗洛伊德和易經,但是後來身體實在吃不消。(有可能我的腦袋瓜子不是很聰明但是即便存在這個事實我打死也不願承認這點。每個人都是牛逼的,遲早而已,早的天賦異稟,遲的直到生命趨近極限也尚未展現。咳咳扯遠了。)

現在專註於網頁開發。生活也簡單多了,看美女的時間也多了生活蒸蒸日上。


用哲學思想指導金融投資,用學習物理得到的能力處理投資問題,賺了錢以後投資生物科技公司或者捐給著名課題組,祝題主好運!


十分理解題主的困惑,推薦閱讀《奇特的一生》,或有裨益。

這本書以以為學者的時間管理法為線索,分析了他的目標,他的方法,他的困境,並評價了他的整體人生。 我個人認為作者對主人公的思考挺深入的。


樓主的MBTI 是INTP?


要看自己會什麼,然後再去思考自己能什麼


那要看你喜歡都什麼程度,並且是否能夠潛心鑽研。如果只是由於興趣而懂一點皮毛的話,恐怕會成為職業發展的羈絆。

個人淺見。


喜歡不代表什麼。我一個同學,先是說喜歡中文系,想轉專業,後來怕冒險就不轉了,然後說喜歡證券金融,想上金融的選修課,沒選上,後來也沒提了,再後來又說喜歡管理學,上了幾節管理學的選修課之後,又覺得管理學也沒什麼意思,現在又去報德語雙學位了。。。。。我還想說,武漢有一個七校聯合辦學的活動,每年都有很多人爭著報雙學位,但是大部分都中途退出了,能堅持下來的都是學習效率又高,還很刻苦的大學霸。。。。所以我覺得你應該先深入了解一下你要學的學科,報個選修課雙學位什麼的看看能不能堅持下來,再談多學科交叉發展


題主談的是一個職業規劃的問題,縮小為靠近生活的問題(共同點是追求的太多了,方向太多),我想說說自己的經歷,一直有個困惑,我有許多理解和感悟,也就是所謂的方法論,以至於我自己無法融合貫通地堅定一種較為純碎的做事原則,比如說,我覺得現場推廣是一個show,但我又想堅持大膽嘗試的風格,玩家的心態去盡情發揮,還有許多理解(如果是一場show就要按照固定的劇本),所以這幾天變得有些不夠乾脆和專註,怎麼辦?因為大多時候我們都是快速思考的狀態(《思考快與慢》書中提到,高速公路一邊超車一邊計算59乘以174,是會出車禍的),所以,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人類大腦的局限,所以我的方法就是,這個階段我就這樣子做,也只做這個原則的事,下一個階段,我又要調整為另外一個主題的風格,以至於貫串成為整體,不用窮思竭慮,也不用浪費精力再研究這個問題,每個階段的主題和重點,好像完成一個動作需要分解當中的小動作,每個小動作重點訓練,鏈接起來就是一個整體,本身這種方式是挺美挺自然的!


你不妨先交代一下自己主要會的東西......

哲學活著就好

物理和生物如果不是研究的話應該不會太產生興趣吧,畢竟最後還是枯燥的重複.

看你的個人資料是已經在做生意了嗎?金融就挺好的.


推薦閱讀:

學習經濟學給你帶來什麼好處?
猶太人為何命途多舛?氣候衝擊與暴力迫害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經濟是如何超過英國的?
駁@滴滴出行:網約車有沒有給城市「添堵」?

TAG:哲學 | 物理學 | 經濟學 | 生物學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