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思科剝離個人消費電子,而中興華為又想要做大手機業務?

Cisco Wants To Sell Off Its Router Business And It May Already Have A Buyer | http://www.instapaper.com/text?u=http://feedproxy.google.com/~r/typepad/alleyinsider/silicon_alley_insider/~3/ma6W1KNnXN8/report-cisco-to-sell-off-linksys-2012-12 : Cisco CEO John Chambers has recently said that Cisco』s new strategy is to become an all-around enterprise IT company, with more products and services for the data center.


對於@羅淇文 答案, 有些問題

首先就是第一條, 這條應該就是臆想出來的, 看條新聞吧http://tech.qq.com/a/20100110/000054.htm

看看思科的業務線就知道了, 就說頂級的公司吧,微軟,google,蘋果, 中國有哪家公司的業務線超過他們三個的,軟體,硬體,互聯網,遊戲,消費行業,企業行業,手機電腦一系列的操作系統? 說專註, 是被迫才想的吧, 錢伯斯說過一句話, HP想成為蘋果, 卻越來越像思科

第二條:思科面向消費者的產品線已經做了很久, 競爭不過才剝離的

第三條: 不解釋, 華為和ZTE是由國外殺入國內

主要原因是思科的員工成本過高, 現在的思科主要都集中在高端產品領域, 低端產品幾乎毫無利潤了, 而華為和ZTE不同, 作為國內的公司, 最擅長在低價薄利潤的市場上拼殺,有市場的地方, 就有中國公司


其實不光是手機。整個電子行業,甚至製造行業,如果不是技術門檻特別高的話,就會有很多亞洲特別是韓國、大陸和台灣的競爭對手進來,在這種情況下,由於競爭,歐美和日本公司很難維持一個高的毛利率,而歐美和日本的公司的運營成本天然的高,凈利潤就會很低甚至虧錢。同時,因為亞洲對手的競爭,歐美日公司的銷售額往往成長不快或下跌。這樣對思科這樣的大公司來說,除非在戰略上特別看重,消耗公司資源去維護一個不賺錢且銷售額佔比很小的部門是不合算的。

這樣的例子比如PC整機行業,GSM晶元行業,電視等家電都是如此。毛利已經打得很低的情況下,歐美公司沒法玩,只有運營成本天然低的亞洲公司有可能有生存空間。

說了上面的理論,再講點三俗的。你可以去想想歐美大公司在北美一個工程師多少錢,而中國大公司其實產業鏈很多環節是外包出去,由所謂的山寨企業工程師完成的,他們的成本才多少錢。而且同樣一個項目,思科可能上百人做,中國公司可能幾個人十幾個人就完成了,質量上有差距,但對消費電子來說速度和成本重要太多了。

最後,整個手機產業,產業鏈東移是持續了十幾年的趨勢。DRAM,baseband,天線,RF……每一個產業鏈的環節這樣的趨勢都很明顯。


1)美國公司更加專註,很少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情

(「專註」並非所指某一特定領域,而是指它們始終都會圍繞著一個核心去做文章。例如:google也在鋪光纖,我認為這也是一種專註;對於google而言,鋪光纖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它的核心業務,而不是想轉型做ISP

2)cisco要進入消費類,他有很多強勁的對手,例如蘋果公司。

3)華為/ZTE的對手是小米和魅族,對於它們來說,並不覺得對手很強勁。

//comment by @王瑤雪

//第三條個人有點不太贊同。華為的近期目標可能是小米魅族,但遠期是三星。 三星整個產業鏈優勢能量極大。以後蘋果都可能不是三星的對手。

4)我相信cisco在中國,山中無老虎的地方,連房地產都想做。

----------------------------------

以上反對意見請看:http://zhi.hu/NALs


歐美企業更加專註與創新,因此對於非主流業務而言更容易放棄,這個最典型的是 施樂 德儀 Yahoo。而國內企業更注重的跟隨與成本,因此會有更多的產業鏈模式關注點。


推薦閱讀:

如何通俗易懂的理解urpf?
請教下EIGRP 的network命令?
有哪些比較好的CCNA自學資料?
如果有效記住和區分 Cisco、H3C 設備的命令?
華為與思科相比有哪些差距?

TAG:華為 | Cisco思科 | ZTE中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