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只關注文學、電影、情感,充斥各種感性情緒的(偽)文藝女青年,能否適應商業社會?
這個提問是典型的地圖炮,是對某個自己不了解的人群的武斷歧視。
「文藝青年」、「文藝女青年」就跟「公知」之類的身份標籤一樣,本來都是中性的辭彙,但現在已被某些人刻意地污名化,再幸災樂禍地加以嘲弄。
所謂被污名化的「文藝女青年」,就是這個題目所暗示的那類人,只關心文藝,不關心真實的社會,多愁善感、小清新、不食人間煙火,如果再加個「偽」字,多半還有葉公好龍、不求甚解的含義。
這種人能適應商業社會嗎?
是的,按照意淫者的既定想像,其實答案早就有了啊,這種人就是社會的寄生蟲啊,又何必多此一問呢。
真的,別操那份閑心了,尤其是對你不了解的人。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態度不一樣,誰有資格鄙視誰?如果題主的子女沒有這種症狀,就不要多管閒事了。只有為人父母才擔心這個。
當然能啊!楊鈞鈞不是適應得很好嗎?
可以。例如在出版業做文字編輯。
現在很多所謂文藝的人太注重自己的自娛自樂和小情調了,記得老師說過一句話,現代文人如果能對社會有種擔當感和有種使命感,那麼才是文化人。無論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一定能找到生活在這個社會的一種方式,否則就會餓死,不是嗎?但也可以堅持我們所喜歡。只要堅持,理想與現實的天枰一定能平衡。
"一個只關注文學、電影、情感,充斥各種感性情緒的(偽)文藝女青年",她也要吃喝拉撒睡,她也要工作,她沒辦法不去適應商業社會,但是適應的方式有很多種,或許她們「關注文學、電影、情感,充斥各種感性情緒」本身就是一種適應的方式。
為什麼不行?
你覺得那些」(偽)文藝女青年「成天」只關注文學、電影、情感,充斥各種感性情緒」,是因為吃飽了撐的還是因為搬不動磚了?我熟悉的只有一個,我覺得她是屬於吃飽了撐著那種...問題的描述方式帶有明顯的個人傾向....
我個人覺得文學、電影、情感並不有悖於商業社會,暢銷書、商業電影就是文學、電影與商業社會的結合,至於情感是人類普遍所共有的,商業社會也沒有麻木到不講情感。所以,樓主所關注的對象——文學、電影、情感,並不能決定你適應商業社會的能力,問題的關鍵也就回到了樓主自身。 想必您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目的性應該是很明確的,也就是想要融入商業社會,而您本身的主體特質和自我定位——「只關注文學、電影、情感,充斥各種感性情緒的(偽)文藝女青年」,又不與您的目的相違背,那麼您一定能夠適應商業社會的。反之,如果您一直給自己這樣的心理暗示——文學、電影還有主觀情緒是與商業社會格格不入的,或者您本身一直在拒斥進入商業社會,甘願做一個所謂的不食人間煙火的文藝女青年,那麼您一定無法適應商業社會。 繞了這麼多,說白了,也就是只要您願意適應商業社會,您所關注的對象不會成為您的絆腳石,如果您能夠好好利用你的這些特質,可能還會有助於您融入商業社會,比如說,做職業影評人、做編劇... 當然,商業社會的概念也值得探討,在此不加以贅述。
當然。各種情緒輪換跳躍,在工作之外可以文藝,也可以把文藝氣質帶入工作方式當做調味,但是作為情商正常的成年人,雖然鄙夷一切功利商業但是不會因此與現實發生正面衝突。改變不了現實就要愉快地接受。
慾望號街車中費雯麗飾演的布蘭奇正是題主描述的 這樣一個人物,在豆瓣上看到一篇喜歡的影評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只有兩個結局-發瘋和毀滅
非不能也,乃不願也~
商業社會也包含著很多東西,(偽)文青只是以為她在這個時段活的很真很自我一樣。任何一個只要是有機會接觸其他人的人都能夠適應商業社會。而能夠關注這些的人,也很牛逼,他們的感情更加透徹,就像晨霧一樣,你張開嘴,吸進去味兒都跟普通的空氣不一樣(不管它是乾淨的髒的),這是一種新鮮的血液,很多在商業社會呆貫了的人,和狀態,會很感激這種偽文青的存在。
答案是肯定的,任何人都可以適應商業社會。關鍵問題是他/她想不想適應。
現在社會就是商業社會,題主的這個問題就是生存問題,面對這麼重要的問題,咱就要儘可能地嚴肅分析。
首先,看環境。設定很清晰了,就是現在這個凡事只看錢的社會。
其次,看個體狀態。從題主的描述來看:1.個體是個感性人(只關注情感說明個體考量外界的著重點是情感狀態);2.個體的行為情緒化(充斥著各種感性情緒,個體必然情緒化,行為缺乏自制力);3.個體有情感傷害,個體經歷中被商業社會上的人事物排斥過、傷害過。(否則題主不會懷疑個體能否適應,必然受到過環境排斥或其他傷害。但是這種排斥和傷害除了真實情況外,還包含個體的個人認知。如果太敏感的話,也許你覺得被排斥傷害了實際上環境或他人並沒有這個意思)
最後,再來定義問題。一個思維感性、不關注自己所處環境(個體只關注文學電影情感)、行為情緒化、有很多不愉快社會經歷的人,能否適應商業社會呢?
再說一次答案,能適應。但是個體要學習、管理自己的行為、重建自己對環境或事件或對象的態度。
學習認知個體所處的現實環境(有很多電影、文學都是以現實生活為藍本的,可以把個體從電影文學中所看所學套入生活中去,增加自己的認知)。要全面地看,除了情感外還有諸如生存、慾望、癖好等因素,畢竟社會是豐富的,環境也是不停變化的,不是只有情感。
管理自己在不同環境下的行為。這個就像去學校上學,要遵守校紀校規。但也不全是機械地遵守規定,就像在學校的時候我們都談過戀愛、看過小說、打過遊戲機、傳過紙條,只要關鍵行動服從組織紀律就可以。
重建個體對社會事件對象的態度。這個最重要的是實踐和跟自己交流陪伴自己。做多了就好了。
開始做這幾項,個體就慢慢不會懷疑自己能否適應商業社會了。人腦的可塑性是很強的,只要願意鍛煉他,什麼環境都能適應。
能,不想,文藝一般厭俗
既然有這種只關注文學、電影、情感,充斥各種感性情緒的(偽)文藝女青年,那麼就一定有和他口味一致的消費者會為她買單。
既然提出這個問題了,感覺難融入吧。就是有這麼個感覺,希望題主好運。
還活著就說明 適應
一個只關注文學、電影的青年不會只有文學和電影。事實上,組成這兩樣東西的許多元素在商業上同樣適用。
猜測Lz還只是在校學生。這種困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個問題就顯得無厘頭了。Lz還是想想自己以後喜歡幹嘛,然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吧。
推薦閱讀:
※教一位文藝女青年演算法,有哪些書與網路資源推薦?
※每天你都煩自己卧室太亂卻又不願整理的壞習慣要怎麼改?
※如何與文藝男青年男朋友相處?
※你認為最文藝的一張圖片是哪張?
※文字傳遞的負能量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