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婦女節」改稱「女神節」、「女王節」,是女權主義的進步還是後退?

喏,今天滿世界都在刷女神節,聽起來很不適應。在全社會全網路都在要求平權的時候,刻意突出「女神」這一概念,是女權的進步還是倒退?


「婦女節」改成「女性節/女人節」還說得通,喊成「女神節/女王節」絕對是一個昏招,毫不客氣地講,這樣的「女王」簡直就像個昏君!

看看和男性相關的詞:男人、丈夫、男子漢,不需要加任何修飾,就可以當成褒義詞。

女性呢?好像非要稱為王、稱為神,才能擺脫「女人」這個詞本身的平庸嗎?

母親節需要喊成「聖母節」嗎?父親節需要喊成「神父節」嗎?

不需要,因為大家覺得母親父親本身就很偉大。

還不明白嗎?

生活精緻光鮮的女性,習慣了身邊男性的逢迎,自然不會覺得「女神節/女王節」有什麼不對,但不妨換位思考一下,把「兒童節」喊成「神童節」,會不會有人在節日里反而感到失落?

也許你們還可以找出其它很多合理的借口,但下面這個現象更值得你們深思:

「國際婦女節」的「婦女」是否太過容易被誤解,以致傳播不力? - Jex Cheng 的回答 - 知乎

我只提一點,「丈夫」一詞既有成年男子的含義,也有已婚男子的含義,並且「丈夫」比「婦女」更有歧義,但男性從未把「丈夫」當成一個專指大齡已婚男子的貶義詞進行抵制:

  丈夫十八九,膽氣欺韓彭。

  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丈夫四十強而仕,余當二十弱冠辰。

  丈夫行年過六十,日月雖短志意長。

  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


你信不信,讓女權主義者自己決定怎樣稱呼3月8日的節日,她們自己都能分成幾派各執一詞吵起來


謝邀,其實只是不喜歡「婦女」這個詞而已。平權與否,和這個稱謂無關。心存偏見,到處都偏。年紀輕輕可以過節,你說人家是「婦女」,還老有男同事拿來開玩笑,真是很不舒服。

當然還是商家在用「女神節」這個稱謂的多吧。鼓勵消費而已。不同出發點,做不同的事,對於社會的影響力不同。但清醒的人知道,稱謂換了,你還是你。心理暗示,自己可以給。不需要外界。聲音太嘈雜。

就醬!


是封建殘餘的反撲


是人權的倒退,是對所有不是女神女王的普通女性的歧視,我們應該為我們本來的樣子而慶祝, 此時,此地,生活著,以一個女人的狀態,而慶祝!


是不是女權主義的進步或者退步,這個不好說。但這一定是資本主義的進步,社會主義的退步。


我只知道,再這麼搞下去,別說中國男人了,就連世界男人都配不上中國女人了!

往下就要銀河系,太陽系了。

用著淘寶貨的女王。哈哈。笑死不償命吧?


謝邀。

一個名稱而已,由於女神這個詞目前還是中性的,說不上褒貶。


好吧,也許改個名代表了地位的提高,但我覺得是沒有什麼卵用。我覺得說出我的真實想法會被罵直男癌,但是斗膽一試。

首先,「婦女節」這個節日在我國起源於1922年,甚至比建國時還早。當時那個背景,「婦女」這個詞反而在多數人眼裡,代表了一種進步,代表跟男性有一樣地位的女性。這個詞就隨著習俗和立法沿用至今了。

「女神節」這個詞我個人是不喜歡的。「女神」這詞的泛用起源於網路,用於表現對傑出女性的讚美;被封為女神的可以是才能出眾,成就出眾,個性出眾,但就數量上講絕對更多是形容顏值出眾。出眾的顏值固然是社會稀有資源,但相對於才能和成就,顏值並不是一個需要努力磨練獲得的成果,不對社會大眾帶有正向引導;而且我覺得更嚴重的是,推崇顏值反而是對女性的物化和歧視,深挖「女神」包含的意義,在多數人眼裡不難得出「女性顏值就是正義,其他方面出眾不重要」的結論。

說完「女神」再說「女神節」。既然跟「節」掛鉤,那說明這個修飾詞是普適性的了。當今社會「婦女」二字確實代表不了進一步提升女性地位的意義,所以在私下裡用新詞替代我覺得並沒什麼不妥。但是「女神」二字並不是一個中性詞,很大程度代表了一種褒獎。那麼好了,把一個褒獎用在所有女性身上,是誠意的讚美了嗎?我認為不是。「女神」一詞的濫用貌似是女性地位的進步,女性應有的地位不是被男性追捧著,而是跟男性平等。這社會上道德地位高於普通人的群體,例如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他們被保護的原因一部分正是因為他們失去了一些跟普通人平等競爭的實力,但他們跟我們擁有一樣的權益,所以我們要進行補足,提高其社會地位讓其得到更多優待。那麼女性為什麼要被封為「女神」而獲得優待?這是不是隱含著一層「女性不如男性」的意味在裡面?更別提這個詞夾帶著「顏值即是正義」的另一層意味。

最後再來拿國外對比一下,在女性地位更受重視的美國,對女性的尊稱不是「女神(goddess)」,而是「女士(lady)」。

我認為,只要這個社會還是男性佔有主導權和大部分資源,女性地位平等這個議題就不會終結。我們已經養成了對女性歧視進行指責的敏感性和習慣,那我們同樣要警惕「捧殺」女性給社會大眾帶來的意識麻痹,才能向著真正的平等更進一步。

以上。


「婦女」是成年女子的統稱,在刑法中,14歲以下女性被稱為幼女其餘女性都被稱為婦女,「婦女」這個詞有多酷,不是個難聽的辭彙,不要覺得婦女是個鄙稱,躲什麼躲


提醒一下,3月8日的並不是「婦女」的節日,而是「勞動婦女」的節日。

全稱——「國際勞動婦女節」,是為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

換言之,「三八節」設立的本質,是鼓勵女性也參與到生產勞動當中,自食其力自強不息,擁有獨立人格的節日。按照中國的說法,就是「婦女能頂半邊天」。

本身一個歌頌「勞動女性」,現在卻成了「女神」、「女王」們的節日。究其原因,就是部分人價值觀導向偏頗,對於「勞動女性」存在歧視的錯誤思想所致的。

不好意思,「國際勞動婦女節」本來就不是為您設的。


三八婦女節本來就是婦女的節日啊。覺得自己不是「婦女」,那麼自己可以拒絕這些福利啊。比如單位公司放半天假的時候,毅然決然的去上班。

三八婦女節的定義(直接粘貼百度百科的內容):

國際勞動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簡寫IWD)全稱「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聯合國女權和國際和平日」(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在中國又稱「國際婦女節」、「三八節」和「三八婦女節」。是在每年的3月8日為慶祝婦女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

所以,明白了嗎?

這個節日設置的初衷:不是因為你是女性,所以就要給女性設置節日,享受一些小福利。

而現在的一些未婚女性青年,不要得了便宜還賣乖好嗎?

(順便粘貼維基百科)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IWD) is March 8 and the 2017 campaign theme is Be Bold For Change. Celebrate the soci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political ... ...


女權運動不太了解,這也很有爭議。但我一直覺得婦女節這個節日被污名化,確實是存在性別歧視。

我記得小時候經常有人說「你個三八婆」等,甚至認為男生不很man的時候,有人也會說「你怎麼這麼三八」。彷彿三八一詞是貶義詞。

三八婦女節本應該是一個中性詞,被貶義化確實會給人一種「女人很弱很廢物」的社會刻板印象。這是一種文化遺留問題,需要用時間消化,也需要讓大家提高對「三八」一詞的認知。

我們班每年三月七日女生節經常會為女生帶來些驚喜,比如說開個小班會買個小禮物什麼的。我覺得這樣其實也挺好。

對於女權主義的問題,這裡存在太多的爭議,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理解。而單從三八婦女節一詞來看,更應當中性化,比起改成女神節、女王節,這顯然更利於社會平等。


我覺得這和女權毫無關係,就是典型的網路玩笑而已。


女性自己歧視婦女!


我們中國特色女權就是這樣的.jpg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