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科學家正在開發反地心引力裝置?有什麼備受認可的科學理論?

補充一下,其實我突然好奇有沒有人在研究模塊化的反地心引力裝置。譬如說,有沒有一種裝置可以像電池模組般,按需求安裝在個人飛行儀,小型飛船甚至大型飛船上。

一旦反地心引力裝置開啟後,東西就能夠像磁浮列車般安靜且乾淨(不會想火箭般噴射出巨量的火花煙霧),那就太美了…


上面有人說火箭竄天猴不正經,但是這才是正常思路啊。

和電磁力有正反兩種電荷不同,引力只有質量一種源,只有吸引勢沒有排斥勢。目前的科學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有反質量荷的存在。正反粒子是狄拉克方程所預言的正負能解,但是能讓引力變號的東西現在的科學裡找不到任何的跡象。同時,引力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可以被隔斷。不能讓引力變成排斥勢,也不能讓引力憑空消失,那還怎麼反引力呢?

(評論指出丘老的正能量定理能保證沒有負質量荷,我對這了解不多,留待別人補充。不管怎樣,引力現在沒有排斥勢是確定的。)

目光放長遠,廣義相對論告訴我們引力質量等於慣性質量。加速度和引力作用在局域看來是不可區分的。只要用火箭等能給予加速度的設備,精確地施加一個和所受重力加速度等大反向的加速度,就可以完美地實現反引力啦。是不是很簡單?

但是用火箭使物體懸停很麻煩,這不是一個穩定結構,一旦偏離系統將迅速脫離穩態。更穩定的結構是:熱氣球。用非常簡單的科技就能實現反引力啦。

另外,在外太空,如果不強求物體必須靜止,讓物體繞著轉是個更簡單的方法。不花費任何能量,讓引力充當向心力,在你可見的未來永遠也撞不上。

反過頭來對題主說,我相信題主想問的是第二段里的內容,但是很抱歉人類的科學水平從未觸及這一領域。但是只要稍微轉變下思路,就能發現我們早已實現了反引力的真正可用方案。


我記得以前看過一個民科開腦洞:

他認為,引力實際上是銀離子(刪掉)引力子之間發射出無數條弦,兩兩相互糾纏,產生的力——這就叫弦論(╯‵□′)╯︵┻━┻ 類似於兩股繩子纏在一起的拉力一樣。

那麼解決辦法是什麼呢?

在飛行器底部安裝一個巨大的特殊螺旋槳,切斷引力弦,這樣,飛行器就會向更大的引力源——太陽飛去了。

(╯-_-)╯╧╧


如果人類還是對引力的認識停留在力的階段,那就沒戲了。

不過你還是要投入能源嘛,否則這個所謂的反重力裝置怎麼運作?


引力的產生,最新物理層面的解釋是由於大質量物體引發了空間扭曲,引力只是物體進入這個扭曲的空間被觀測到的現象。那麼反引力裝置應該怎麼做已經很清楚了,你只需要製造另一個反向扭曲的空間…祝你成功!


所有能往天上飛的東西不都是反引力裝置么?要不它們怎麼往天上飛……


你需要一個可以熨平空間彎曲的熨斗~~

四種基本相互作用(核弱、核強、電磁、萬引),不管你怎麼用,想要跟引力(時空彎曲現象)斗,就得想法把彎的變直嘍。

據說真空中充滿了量子漲落,在極短的時間內產生一個極小的時空泡,正負能分離,然後再度融合湮滅。

若能將大量能量瞬間注入此泡內,將其吹大,然後以迅雷不及之勢將正能抽出,僅余負能,則可產生一拉直空間之效果,而身後抽出之正能則加倍壓縮空間,前拉後壓,身雖不動而時空推移,此之謂曲速之法。

然何以注能入泡,又何能抽能於身後,無人能解矣,稍有不慎,弄出黑洞來,萬劫不復!當心!當心!


例子:火箭


不就是二戰時德國別隆采圓盤的無煙無焰發動機嘛~~


竄天猴兒


以下資料來源網上,接受任何提問質疑,不負責回答。

無工質發動機的原理已經呼之欲出,在這個反引力模型中,我們需要一個真空室,真空室中放置一個可以封閉的容器,電磁波(信息質)應該被置放於反射的封閉的金屬圓形容器中,假設這種金屬反射電磁波反射度為100%。電磁波以光速迅速在密封的金屬容器中來回反射,永遠無法逃逸,一部分波必定會在持久的反射中逐步抵消,當電磁波互相抵消消失必然會衰變為空間質,也就是空間膨脹。這個金屬球會在周圍方向上產生空間膨脹,這種膨脹可以看成一種反向的引力。這種膨脹的性質和引力是相同的,可以賦予鐵球外物質推力。真空室中放好測量推力的垂直靜止的輕型物體或者測量儀器

以下為原文

想看排版好的去看原版https://media.weibo.cn/article?id=2309404131553251866535from=timelinejumpfrom=weibocom

《宇宙的統一與引力的本質》

摘要

通過對量子力學的進一步理解,解釋了引力產生的本質,並推導出常溫物體為標準,物體加熱狀態引力增加,物體冷凍狀態,引力減小。直接表現為實驗中的重量變化。同時對引力的徹底理解,展望發引力技術的可能性。

同時根據引力本質的理解,運動速度不同的物質所產生的引力不同現象,否定了暗物質存在,和太陽系圍繞銀河系中心秒速將近300KM的速度變化,在2.5億年的周期中的引力變化,和導致太陽系在圍繞銀心不同的速率軌道上,太陽系行星軌道變化。

關鍵詞

引力本質,反引力技術,波粒二相性,暗物質。

目錄

第一章 從光速上限到破碎的世界

第二章 從破碎的世界到物理的盡頭

第三章 從物理盡頭到質量、力、和引力的本質

實驗預言 第一章 宇宙圖景,偉大的循環,從粒子輻射到宇宙膨脹

實驗預言 第二章 超越光速,引力的暗面,從信息質的衰變到反引力技術

實驗預言 第三章 熱重冷輕,凍結的時間,從溫度本質到對應的時間

實驗預言 第四章 觀想宇宙,引力的變化,從恐龍滅絕到不存在的暗物質

第一章從光速上限到破碎的世界

當早晨第一縷陽光照射在晨間的大地,給萬物帶來最原始的能量,植物吸收成長,最終在食物鏈中一步步轉化,促成萬物的發展的原動力。一切都顯得那麼的流暢,在我們的觀念中世一切都是光滑的雨滴從葉子上光滑的滑落在地面,而不是上一瞬間在葉子上,下一瞬間就到了地面而沒有經過落下的過程。世界是流暢的,時間是存在的。這兩個觀念在我們的意識中根深蒂固。而這一章我們將改變這兩個觀念,在微觀領域中世界既不是流暢的,時間也不是一種確切存在的事物,準確的來說這兩者都是一種錯覺。

隨著時代進步,人類對光的理解也越發深入,近代人類科學家終於可以了解和測量出光的速度,真空中約299792458m/S秒。也就是說光速每秒鐘可以跑將近30萬公里,並且光速在真空中,永遠是這個速度,每秒光不會多走一米也不會少走一米。為什麼?

為什麼?這是一個好問題,我們就這樣被動的接受了光速的這個數字?為什麼光速是X時間內行走了Y的距離,為什麼不是X時間走了Y+1或者Y-1的距離。為什麼不多一點也不少一點,剛好是這個數字。如果我們說這就是自然規定,是宇宙常數,宇宙法則就是這樣,那麼只是把頭埋入沙子里的鴕鳥。所以我們要問為什麼?物體會落下來為什麼?牛頓去思考了這個問題,得出了引力的存在,最終推動了人類文明探索太空的火箭。所以現在,我們也要問一個為什麼,光速為什麼是在固定的時間段內走過了固定的距離,而不多一點或者少一點?光速到底由什麼決定的。我們將從最簡單的問題開始,一步步揭示一切的本質,從而探索和了解宇宙與自然是如何運作。

自從有文明以來,人類對世界有限和無限的討論就從未停止,如果世界是無限的一切就可以無限的分割下去。一個麵包切成兩半分為兩個,兩個麵包又能分為兩個,如果可以這樣無限循環下去你就能獲得無限的麵包,很顯然這是一個瘋狂的笑話。

在數學上的確是無限的,一個線段在數學上可以無限劃分,但現實卻並非如此。在探索物質世界是否能無限下去的問題上,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假設你每天需要直行一公里上班,要從A點家裡走到B點辦公室。從A點到B點你必須先走它們的一半路程,你必須先到達A點和B點的中心也就是C點。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要達到C點你必須先達到A點和C點的一半也就是D點,你要達到D點必須先達到A點和D點的一半路也就是E點,如此無限循環下去,你要到達目的地必須先達到它的一半路。若現實世界若真是如此無限劃分下去一個人永遠不可能從他的家裡A點到達他的辦公室B點,一個從一個點到一個點,必須先到達他的一半,要到達一半的路必須先到達一半的一半。而現實很明顯,一個人可以從A點到達B點,物理世界A和B之間必定存在一個不可分割的最小數值,所以物理世界是有限的,它一存在個最小距離,每次我們必定跨越一個最小距離而到達下一個,不存在比它更小的距離。這樣我們才不會無限的上班遲到。

就好像一塊麵包,在數學上麵包可以無限劃分下去,一個麵包可以分為兩半,兩個麵包可以分為四份,四份麵包分為八分,數學上可以無限分割。但現實物理世界並非如此,如果物理世界的麵包可以無限分割,那麼我們將得到無限的麵包。這是非常不符合邏輯的,所以物理世界必定存在一個無法在分割的尺度。

在「標準模型」的物理世界中,麵包總會被分割成原子。原子分割成更小的亞原子。直到終點分割成普朗克尺度的最小空間。

現實中存在的這個最小空間被稱之為普朗克長度,現實世界不斷細分下去後最小的空間。它大約是10E-33厘米,比人類觀測到的原子還要小十幾個數量級。現在我們有了答案,如果我們去上班,每次最小可以移動10E-33厘米。這真是非常重要,它保證了我們可以達到我們的公司,而不是永遠的遲到。

那麼,這個和光速為什麼是每秒大約299792458米有什麼關係?顯而易見,如果光速每秒要走大約299792458米,它也必須一次走大約10E-33厘米。光速和最小空間尺度中間還有一個最關鍵的數字,這個數字決定了光速真空中為什麼每秒走的這麼快,而不多一厘米也不少一厘米。

這是另一個關鍵的數字,它富含的含義,定義了光速的精確數值,它就是時間,什麼是時間?如果世界無限劃分下去有一個不可劃分的最小長度來保證我們可以從家裡走到公司,那麼時間呢,一秒可以分為兩個半秒,兩個半秒分為四個半秒,如果時間可以無限劃分下去我們也許永遠過不完這一秒了,很明顯,在某個尺度上時間不可以在劃分了,必定存在一個最小的時間間隔,來保證我們可以安穩的度過這一秒。這就是人類科學界所定義的普朗克時,目前人類科學界所定義的普朗克時等於1E-43秒(即10^-43s),我們就姑且這麼認為吧,這個數字代表什麼?它表示如果我們要度過一秒,我們必須先度過一個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秒。我們稱他為一幀時。也就是說人類定義和度過的每一秒鐘,由1E43次方個靜止的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秒組合而成,這就是最終極的時間。

我們從一個10^-43秒度過到下一個10^-43秒,從一幀時度過到下一幀時,這之間只存在一個間隔。而時間只是一種錯覺。根本不存在時間,不存一秒,一小時,一天和一年。現實世界只是由無數個10^-43秒片段組合而成的一幀一幀靜止的連續,只存在世界上一刻的狀態躍遷下一刻狀態之間的間隔。只存在一幀時。

而人類所定義的秒,只是截取了一部分幀時並把它們定義為一秒。而這一秒包含了10^43個幀時。

不存在時間,因為物理世界本身就是靜止的,動只是一種幻覺,時間也是一種幻覺。只存在幀時的間隔。如同電影每一張膠片上靜止的畫面連續播放,電影中事物運動發展,不是因為電影里存在時間,也不是電影里的事物真的動了。只是因為一張張靜止並相似的膠片,反覆生滅在電影幕布上。就如同我們小時候在厚厚一疊紙上手畫的人物,畫好後一張張快速翻動,每頁中相似的人物就組成了運動的圖像。

現實世界也是如此,只存在一個間隔到下一個間隔,只存在上一幀靜止的宇宙和下一幀相似靜止的宇宙,如此循環往複。也就是說只存在一種時間,一幀時,它代表世界從一個靜止的當下躍遷到下一個靜止的當下。如電影一樣反覆的生滅在宇宙的空間背景上。

沒有過去和未來,只有永恆靜止的當下,只有無數的當下在每一幀時中相似的變化。時間是一種幻覺。

所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不過是當下宇宙世界在一幀時上的物理狀態,我們知道物理世界的一切不過是原子的位置和移動,組成你汽車和房子的原子,這些原子以前可能在地球的其他位置,是組成過一朵花的一部分,在億年前可能是恐龍舌頭上的一個原子。而所謂過去和未來,只是當下原子位置的不同。組成我們身體的原子和當下宇宙一切物質的原子,宇宙誕生時就已經誕生了。

如果我們要回到過去,讓我們做一個思想實驗,我們將如今地球每一個原子的位置,都恢復到億年前的恐龍時代,那麼整個星球就會回到億年前。組成房子的原子會恢復億年前的位置,變成深埋在底下土壤原子的一部分。你的汽車會散開,汽車的一部分原子變成了億年前某個礦石中的鐵原子。你的身體會消失,恢復它億年前所在的位置,一些原子變成了組成霸王龍前爪原子的一部分。一些原子變成了億年前參天古樹的一部分。這就是組成你身體的這些原子在億年前的位置。於是整個地球回到了億年前的恐龍時代。而如果能將整個銀河系乃至宇宙的原子位置恢復到億年前的位置,那麼整個宇宙就會回到億年前,時間是一種錯覺。

同時如果我們要去到未來,讓我們在做一個思想實驗,未來也是不存在的,現在我們從1數到10.

1,2,3,4,5,6,7,8,9,10現在,你到達了十秒後的未來。你是否感覺有什麼不同?相對於10秒鐘前,你穿越到了10秒鐘後的未來。然而十秒鐘前也好,十秒鐘後也罷,你所能感覺到的都是當下。你會發現所謂未來也是一種幻覺,未來成了當下,未來只是當下的一種變化狀態。我們只存在於當下,一幀幀變化的幀時上靜止的宇宙中。

人類,宇宙,物理法則,只存在於每一個10^-43秒靜止的畫面上。宇宙不存在動態,動只是一個個靜止態切換產生錯覺,宇宙只存在一種態,靜態。宇宙只存在一個時間一幀時的當下。

現在我們有了兩個數字,一個是物理世界最小空間長度10E-33厘米。一個是人類定義的一秒鐘,世界所存在的10E43次方個間隔。

那麼當世界每度過一個最小間隔,光速就前進一個最小空間尺度。而每秒包含了多少個幀時,並且乘以最小空間尺度,就決定光速每秒的速度。一秒光速所走的距離,是人類定義的一秒鐘包含多少幀時數量所決定的。

而對宇宙來說,光速本身速度永遠等於1,世界每間隔1幀時,光速前進1個最小空間尺度,這就是光唯一的速度。因為人類定義了秒的長度,所以有了每秒光速。但物理法測不隨人類定義而改變,光速依舊在真空中以它1幀時,走1個最小空間尺度前進著。

一個簡單的比喻,把光比作一個運動員,他一次可以跑一米,他一秒鐘可以跑十次,1*10就是他每秒能跑的距離。光一次可以跑10E-33厘米,每秒可以跑10E43次,所以兩者相乘就是每秒的光速。

現在,通過光速本質的理解,我們將宇宙的奧秘解開了冰山一角,這就好像一把鑰匙,我們會用它打開宇宙更為廣闊的大門。一睹從未被世人所知曉的浩瀚世界。

第二章

從破碎的世界到物理的盡頭

世界不是連續的?由一個個相似靜止的狀態組成?時間是個錯覺?並不存在所謂時間這種東西?世界是斷裂的?由無數組成世界的最小尺度空間組成?那麼,為什麼?

如果世界有一個最小的空間範圍,那麼它是什麼形狀?如何界定它自身的範圍?當我們不斷的分割空間必定得出最小空間尺度,有尺度和範圍那麼必定是一種存在的事物,如果空間是一體的虛無,那麼就不可能存在最小空間值數,那我們也就永遠無法離開家裡去上班了。

那麼空間必定是一種「存在」,這種「存在」能界定自身的大小尺度,並且從它的不同角度,各個面的一點去到達另一面距離都是一樣的,那麼它必定是一個完美的圓。因為宏觀世界的空間是均勻的,同樣一發子彈你向的前方射擊,它飛行了1000米落地,你向後射擊也必定是1000米,因為前後左右上下空間都是均勻的。你不會同樣一發彈藥裝量的子彈向前射擊飛行了1000米落地,向後射擊則是飛行了10米落地,向左射擊則飛行了300米落地。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宏觀空間是均勻的,所以這種組成世界最小的空間尺度,必定也是上下左右所有方向都是均勻的,它必定是一個完美的圓,一個一維的圓點。

現在,我們要為這個「點狀空間存在」起一個名字「空間質」,空間質就是我們所處的空間,一切物理世界都依附在空間質上,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由兩個物體之間所存在的空間質數量決定。空間質暫且定義為普朗克長度大小的點狀圓形空間泡。空間質泡壁與泡壁之間的距離等於零。現在想像一個圓形的空間泡,它和其他幾個空間質泡壁接觸,之間是絕對虛空。而物質,能量,你和我一切都只存在與這空間質上,對布滿空間泡之間的絕對虛空毫無察覺。

現在,建議讀者看看你周圍,你和正在閱讀本章之間的距離,你和身邊的一切物體之間的空間,這些看似一體的空間,布滿了普朗克長度的圓形點狀空間質。 一切有形的物質,都在這些點狀的空間質上剎那的存在。

原子,能量,一切物質都存在於這種緊密排列的普朗克長度的圓點狀「空間質」上,這種空間質有自身的範圍大小。而光也並非在真空中傳播,光沿著普朗克長度上的空間質上傳播。1次前進1個空間質。這是比原子還小十多個數量級10E-33厘米的空間質點。

空間質之外是絕對虛空,絕對虛空里沒有距離,沒有遠近,沒有大小,一切都失去意義,哪裡沒有過去未來,剎那和永恆無法分辨,無數和唯一意出同源。

物理法則,有限的世界,被包括在這無限中,而只能存在於普朗克長度的空間質上。空間質是有限和無限的分界線,宇宙和我們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空間質隔開了無限和有限的概念,這裡是物理和時空的盡頭。

物質,能量,必須依賴空間質的界定而存在,如同電視中所有的色彩,必須依賴電視的像素點而存在。如現代物理學所知,物質本就是是能量的某種方式集合。對原子能的利用,使文明日新月異。當人類可以認識到空間也是一種「存在」那麼就打開了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門,能量就是空間質的集合體!並如同能量和物質一樣,可以互相轉化。

物質 可以已轉化為 能量

能量 可以轉化為 空間質

物質 能量 依附於空間質之上

能空轉化方程式 已經呼之欲出

在上一章中我們所知物理世界的運動,不過是空間質上一幀一幀靜止的畫面,光從一個空間質點上出現,然後消失,在出現在下一個空間質點上。光不會一次跨越兩個空間質點。因為這裡是組成世界的最小尺度,一個普朗克時只對應一個普朗克尺度,在這物理的盡頭只存在1.如果光一次跨越兩個空間質點。那麼兩個空間質點的總和就成了空間最小尺度1。

而物理法則精準的將上一幀的世界推向下一幀的世界,物理法則從世界上一幀的信息中,推導出世界下一幀的位置。如果我們扔出一個球,其實不過是扔出一堆原子,而這一堆原子又存在於空間質上,球的運動其實是原子在空間質上的移動,球的原子從一個空間質上消失,然後出現在下一個空間質上。每一幀時物質必定在空間質上出現一次。物質在固定時間內的幀時數越多,運動速度越快,在固定時間內幀時數越少,運動速度越慢,光固定時間內幀時數最多,所以每秒光速最快。所有物質一幀時只能正在一個空間質點上存在一次,不能停留。。所以萬物固定時間內所含的幀時數越多,代表物質相對於空間質的運動越快。

同時得益於物理法則,這樣我們扔出一個球,它才不會第一次飛出了地球,第二次飛到了自己身後,第三次球消失了,而我們自己變成了一隻恐龍。

事實上這些並沒有發生,每一幀的世界面都非常相近,它由上一幀世界的信息推導而出,每一個幀時之間必定有堅固的原理,保證每一幀世界的合理的邏輯和連續。

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1 一幀時物質必定在空間質上出現一次。從而來展現宇宙的一個當下,一剎那永恆完美的物理世界狀態。

2 兩個幀時之間有必定有原理存在,保證物理世界的合理性,和每一個幀時之間的相關性。

現在我們知道了世界的最小尺度,和最小時間間隔,一幀時(一個靜止的普朗時)。我們知道所謂運動只是一種錯覺,運動本質是物質從這一個空間質上消失,又在相鄰的空間質上出現的結果。我們的記憶,思維本質也不是連續的,而是隨著物質而不斷消失和出現,而因為我們總是出現在存在的那一幀時上,所以我們對宇宙幀時之間的間隔毫無察覺。為了保證宇宙動態運行,光每秒大約要消失和出現大約普朗克時1E43次。根據物質相對於空間質的運動速度。而每個物體每秒的幀數都不同。兩個幀時之間我們並不存在。我們只存在剎那當下的真實和靜止的一個個幀時中。

物理法則是如何運行的,如何通過上一幀靜止的宇宙推到出下一幀靜止的宇宙位置?這就好像我們在看一幅畫,畫中是一個從樓上落下的球,我們不用看下一幅畫,如果這幅畫中也遵守宇宙定律的話,我們會知道球一定會落在它的正下方。而如果這幅畫中正在颳風,我們僅僅看著這幅畫很定就無法推導出球落地的位置。

宇宙如果要處理每一幀的信息來推到出下一幀的宇宙位置,一定是一個極其大的運算。事實上。並沒有任何東西在計算一切,物質定律基於最簡單的微觀基礎動量。對宇宙來說,所有運動,不過是物質在每個空間質上存在幀時的次數。人類和宇宙從事的所有的活動,開車,吃飯,看電影,黑洞,彗星撞擊,一切的一切不過是組成這一切的原子位置在空間質上的躍遷。宇宙視角來說存在的僅僅只有無數原子的組合和這些組合在空間質上的躍遷。只要在空間質點上,物質遵循一個最基本的基礎動量規則,就可以運行宇宙的一切,並且可以無限複雜化。

要進入下一章來搞清楚引力的本質,我們必須搞清楚物質到底是什麼,人類科學家將物質劃分成原子,又劃分出電子,夸克,膠子,中微子等等乃至傳播力的粒子。並沒有抓住原子和力本質,現代科學界的粒子「標準模型」更像是用下一種粒子去解釋上一種粒子,然後用下下一種粒子去解釋下一種粒子。並沒有解釋物質到底是什麼。

標準模型的建立是這樣的,人們首先假設原子由另一種粒子構成,之後定義和確定這個粒子的形態質量等所有描述概況,之後通過對撞擊將兩個中子或者質子相撞,將原子撞成無數碎片,在反覆撞擊中總有那麼一兩個碎片符合人們定義的那個粒子。在同樣能量的撞擊力度下總能將原子撞成類似的碎塊。隨著能級越高,原子被撞成越小的碎片,於是總會找到符合自己定義的微小粒子。只要能級夠高,總能撞出更小的碎塊更小的粒子(碎塊)。於是陷入了用一種粒子去解釋另一種粒子的無限死循環。然後這些碎片會瞬間蒸發,轉化為能量。

現在,讓我們暫時拋開粒子「標準模型」去用一種全新的視角開啟原子的大門。

我們知道,物質是能量的集合,能量是空間質的集合。物質本質上是一種獨立而凝聚態的空間質。如果物質是空間質的集合,它們出現了兩個不同性,宇宙物質在兩幀時之間會消失,而空間質並不消失。如果空間質伴隨物質消失,那麼失去空間質的界定,物質就再也無法出現了。

物質在空間質上生滅,出現和消失。如同一種波,它的頻率就是它的幀時數。物質是空間質上生起的波,這個波極強,導致它在一幀時的瞬間脫了了空間質而存在,在一瞬間成為了物質。如果空間質比作大海,物質就是離開大海的浪花,並且還結冰了,獨立於大海存在。物質就是大量能量在小範圍內的凝聚態,能量就是大量空間質在小範圍內的凝聚態。

能量要成為物質有一個標準能級,在這個能級上,能量成為一個單個凝聚態粒子,小於這個能級能量成為能量波。

物質,能量,空間,是同一種東西的不同形態

如果將物理世界比作為一望無垠的大海,空間質就是大海本身,能量是大海上的波浪,波浪隨著一幀一幀的世界線而起伏,但卻沒有脫離大海本身。物質則是每一幀都會獨立脫離大海的浪花。

能量,信息,物質在這裡得到了統一,在這個模型中,能量和空間不在是物質之外的東西,恰恰相反,三者有著同樣的來源。我們現在知道原子是每一幀獨立脫離空間質的剎那存在,能量卻不同,能量在每一幀的時間上並不完全脫離空間質而存在,能量更像是一種空間質本身的起伏,一種包含信息的空間質聚集態起伏。

我們知道光是一種能量,能量沒有質量,因為能量每一幀並不脫離空間質而單獨存在,能量只是空間質上的空間起伏,能量峰值里包含信息並依託空間質傳播,所以能量傳播過程不以有形的形態而存在,當能量的波濤碰到物質,則會表達出自身的信息,並和物質互相作用,顯現為瞬間的粒子形態,平時則以信息波動態在空間中瀰漫,這就是能量的本質。電子就是一種能量,以波的形式環繞原子,在空間質上起伏,只有當電子觸碰到獨立的物質才會被觀測和顯現為粒子效應,就如同大海上的波浪衝上了更為堅固的東西,剎那間脫離了大海。

當能量的起伏,、觸碰到了一幀上獨立脫離空間的物質,則產生互相增幅,能量擁有了能脫離空間質的能力,在一幀的剎那顯現為粒子特性。這就是波粒二象性的本質。

現在我們可以將所有能量換一個名稱「信息質」,一切不具有長時間粒子特性的物質,不含有質量的物質,可以互相穿透的波類物質,統一稱之為信息質。

於是宇宙存在三種東西,而它們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態。

物質 脫離空間質 凝聚態的信息質集合(一切有形物質小到原子大到宇宙星系)

信息質/能量 不脫離空間質 凝聚態的空間質起伏(一切波 電磁波 光波 電子波 一旦觸碰物質顯現粒子特性)

空間質/空間 絕對虛空背景上的存在(物質和信息質存在的背景 也是物質和信息質組成的最基本元素)

物質歸根到底只是能量的凝聚態反應,而能量歸根到底只是空間質的凝聚態反應。

現在我們了解物質產生是因為在每一幀的時間上,其可以獨立脫離空間質而存在所以顯現為物質特性,擁有質量,併產生引力。

而能量也是一種亞物質,但每一幀無法脫離空間質而存在,顯現為波的特性,沒有質量,不產生引力。

如果你已經全面了解了這個模型,現在我們距離引力的本質只有一步之遙,幾個世紀以來困惑人類科學界的問題,統一的物理模型已經呼之欲出


兩隻貓面對面粘在一起,從二樓扔下來


樓主想問引力不與物體發生作用吧,不用做自由落體也能像太空一樣失重,可能得幾萬幾十萬年年以後才能實現吧,我偶爾做夢夢到,懸浮著非常爽。


來,跟我想像一下:宇宙是一張大而懸空的黑布,星球就是黑布上的玻璃珠子。玻璃珠子利用自身的重量(有的重有的輕)使得布發生了凹陷,所以周圍輕一些的玻璃珠子就滑過來了,這就是引力。想反地心引力其實很簡單,讓地球附近出現質量更大的物體就行了。


你說的應該是反重力技術吧!


相對論不是說了嗎,引力不是力。

小時候就覺得浮力就是反引力。。。。比如水裡的魚,魚鰾這麼一擠一松,他們就上上下下了。

好玩嗎?


要是能發明一種材料能削弱透過其的引力場就好了,然後用這種特殊的材料做飛船,然後飛船就能輕鬆克服地心引力飛上天了。


你要說安靜,美麗,巨大…那估計,只有飛艇了


如果能夠讓地心引力消失,那麼第一件事就是在這個消失點上所有的空氣都噴了出去,然後你製作的高科技物品被吹飛,研究的科學家會死,如果吹飛之後就因為斷電等原因失去作用,頂多也就是一個小區的破壞,如果一直有效,宇宙會不會毀滅啊。。。。。


米諾夫斯基粒子!

好吧我說著玩的……


推薦閱讀:

黑科技報:英國佬帶你上天帶你飛。
別以為只有城市才有內外環,這個星系就有兩個環!
盤點2017: 十大觀測宇宙學新發現
織女星本來應該是一顆非常陽剛的主角星

TAG:科幻 | 科技 | 太空 | 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