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許多文學作品要以瘋子的視角作為敘事主人公?

譬如賈平凹的《秦腔》,以一個所謂瘋子的視角展現兩大家族的興衰;譬如阿來的《塵埃落定》,敘事的主人公是個傻子(好像不算瘋子啊,不過你知道題主指的是這一類人就好了)。譬如《狂人日記》,也是挺瘋的吧!再譬如《人間失格》,主人公簡直將自己和人類分割為兩個物種……還有些例子也歡迎補充……所以以這種瘋子的視角敘事有什麼獨特優勢嗎?還是僅僅只是新奇而已?


因為去寫這些生活啊、現實啊,如果以正常人的角度來看的話,沒什麼可說的,一切都很正常。藉由瘋子的視角,就會把一些其他的人物、視角中看起來正常的生活給陌生化,所以當去寫一些「正常」的生活的話,可以寫出這種正常生活背後的不正常,有時候也方便反思嘛,有時候也方便讀者理解嘛(理解被講述描寫的客體,多過於去理解瘋子本身)。

就,感覺在回答一個課後閱讀題,不一定對。


就說我知道的幾個,從瘋子的角度敘述的優點是可以凸顯所處環境的險惡,可以弄出壓抑的氛圍,神經質的狂亂的閱讀體驗,分分鐘讓人爽讓人覺得就是這個味。有精神病的作家不用學習不用模仿自然而然就能寫出來,比如迦爾洵《紅花》,安德烈耶夫《紅笑》,看吧,瘋子都喜歡紅紅血~~《狂人日記》也是這樣,懷疑,不安,持續不斷的折磨……直至將小說推向高潮~

扮演傻子的作家一般都不是真傻,而主要是為了表達帶有麻木意味的諷刺,帶有疏離感的觀察,這方面的例子就多了,比如辛格的《傻瓜吉姆佩爾》,傻瓜放任老婆給自己戴綠帽子,給她養娃娃,又看著她死去……《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是此類書中的翹楚,主角是個弱智,第一人稱的敘述,除了諷刺和觀察,更是非常有代入感,引發讀者的惻隱之心~還有一部大家都知道的電影《阿甘正傳》,中間穿插阿甘這個假傻子第一人稱的旁白,你有什麼感覺呢?他真的傻么?

至於《人間失格》的主角,不算瘋子,只是道德感異常而已,用了私小說的技法,代入感特別的強。日本小說裡面這樣的主角並不鮮見,三島由紀夫書里的很多角色都是不亞於葉藏的怪物。只不過三島多是第三人稱來寫書,代入感沒有第一人稱的強。

另外有幾本書也符合你的標準,《洛麗塔》的男主亨伯特,終身追逐變態狂亂的性慾,《發條橙》的主角是荷爾蒙爆炸,沒有道德感與後悔心的慘綠少年,由他的角度敘述使得小說的節奏簡直炸裂。我最喜歡〈發條橙〉裡面這麼一句話:下面玩些什麼花樣呢?是不是聽起來就很瘋。還有《第二十二條軍規》主角從頭到尾第一人稱的黑色幽默,如果神經不夠堅強的人怕是讀不下來。

總的來說,以異於常人的人的視角來敘事,自然是作者覺得有這麼個必要。也許是為了更清晰更逼真地刻畫主角的內心世界,也許是為了將敘述者放在一個不至於被波及的位置,更好的呈現周圍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也許是為了苦澀、辛辣的反諷,也許是表達一種抗爭或是絕望~~~~


換個角度看,事理往往很奇妙。例如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


其實很多作者筆下的故事,都帶有作者觀察的生活。

而我們觀察別人的生活,觀察別人情感細微變化的表達,觀察尋常人未曾留意的地方。我們就像一個局外人,就像一個偷窺狂,就像一個瘋子。

有意思的角度,是從大流里出不來的。


其實不是瘋子,是《皇帝的新裝》裏的小孩。


國內的文學不瘋不能說真話,國外的文學不瘋就不夠深刻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佯狂


因為作家逼迫人物去不斷地思考,所有的瘋狂都是過度思考後的瘋狂。


這種獨特的視角多多少少都帶著諷刺,作者選擇這個視角也只是站在一個較為疏離,或者以一個弱者的視角來表現主題,視角隨意選,合適就行,真沒什麼好說的。


瘋子和天才只有一步之遙。


建議讀一讀榮格的書、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以及《尤利西斯》。福克納的《喧嘩與躁動》中有四分之一的部分是直接描繪的一個白痴的意識。

要理解這一點,首先要理解所謂瘋子與所謂常人的夢境、意識自己潛意識有多麼大同小異。

我已完成的短篇小說里有三篇是描寫夢境的,那種敘述的難以卒讀,人物誇張怪誕的言談舉止,自己情節之間跳躍的視點和邏輯缺失,多麼像「瘋子」的自白啊。

簡單說,瘋子只是另一種正常人,就像正常人是另一種瘋子一樣。當小說家們覺得自己寫了太多「常人」的時候,他們就不無愧疚地認為該關照一下瘋子了。


我讀過的書中,大概有三種瘋子形象。

第一種,在惡俗橫行的時代中疾呼,嘗盡白眼與嗤笑之人。因其異乎常人而不被理解,在作家的藝術突出之下,成為引人深思的「瘋子」,這些形象往往能增加作品的警示作用,為作者的立場和思想服務。

第二種,性格鮮明,精神不安定且獨特之人。他們最大的特點是行為難以預測,讓讀者迫不及待地翻開下頁,對此人的結局展開遐想,伴隨作家戲謔的描寫,成為有趣的「瘋子」,在得知結局的一刻,作者意欲表達的思想完全揭示,瘋子的一生也將因某種意義而為讀者銘記。

第三種,背離當世的失格之人。這是作者把每個人類都有的人性弱點放大後的結果。具有探析人性的作用。他們觸碰或抵達常人無法到達的境地,卻成為徘徊於黑暗的失路者,為自己深入人性的認知所懼怕,為自己異於常人的思想迷離。這類「瘋子」恰恰是普通人心裡的點滴之「瘋」放大化的結果,給人以強烈共鳴,促使人進行自我剖析。

實際上,「瘋子」為創作提供了一個奇特的角度,他們不會勾心鬥角,不知人情世故,會為斷枝殘花而哭,也會因新芽初生而笑。許多描寫「瘋子」的作品都涉及心理描寫,無論外表多瘋癲可憎,在這些瘋子的內心世界深處,能感受到最純粹的願望,這是這種角色具有的獨特光輝性。作家願意寫「瘋子」大抵因為如此。

前提是,那作者自己不是個瘋子。


不瘋魔不成活平時大家壓抑太大想要打破規矩束縛


推薦閱讀:

圖冊推賞:君の住む街(續二)
英語中的修辭手法有哪些?怎麼區分?
驚馬案 一 飛來橫禍
夜夜抱我不成眠,半夜驚醒看月圓
《無問西東》:這一百年間,我們的選擇和遺忘

TAG:文學 | 文學評論 | 小說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