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蓄意撒謊的情況下,到底是意識騙過了自己,還是行為欺騙了別人?二者有先後順序嗎?
01-28
人必須追求行為與內在的一致性,才能避免混亂與痛苦。電視上的反派boss大多死於話多,其實這是很多壞人在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比如偷竊之人說自己在劫富濟貧,自甘墮落之人說自己不能成功是世界不公平。更有切膚之痛的體會是,我們總是相信在未來能夠有一個足夠完美的「我」,可以解決現在的一切難題,於是拖延癌就到晚期了。另外,精心編造謊言是需要動用時間想像和邏輯思維的,這些能力都是動用的大腦皮層的高級區。在非蓄意謊言狀態下,人沒有進行精密計算,沒有動用到高級腦,只是在調用一些已經養成的習慣在控制言行,這種情況下是不會察覺到自己在撒謊的。
結論,必須先騙過自己,才能有相應的行為出來騙別人。
意識決定行為,內在先行
謝邀
當然是先騙別人我覺得啊,比如,有人突然問你一個問題,你在一瞬間反應:不想說真話,那麼大腦轉一轉,不過幾秒就編了假話來回答了。事情就完了。哪有騙過自己?你自己清楚著呢。至於別人,或許信你,或許不信而已。
瀉藥。
行為上先欺騙了別人。如果有過類似經歷,會發現很多非蓄意謊言大多是出於慣性。人的意識會本能的「趨利避害」,所以很多慣性謊言出口的那一刻只是覺得「這樣說對我有好處」「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糾纏」。並非先意識上相信謊言,如果連自己都騙過了,那又何談謊言,不如說是自我麻痹或潛意識的突發性展現。
「你吃飯了沒?」
「沒。」(其實是吃了)主要是聽到上一句的「沒」就順嘴接了個「沒」,不專心導致的錯誤,然後懶得糾正了。不知道這算不算非蓄意撒謊?欺騙的概念是知道事實是A而企圖讓人相信是B。
所以,當你把自己認為的B告訴別人並讓人相信了。不叫欺騙。
只能叫犯錯。那麼犯錯又有點不同。
複雜問題犯錯,叫知識量不夠;
沒仔細分辨犯錯,往往是莽;犯常識性錯誤,叫蠢。謝邀。一般是意識上不願說真話,行為上習慣性騙人。我見識過,挺可憐。
前者啊
我不知道我是傻逼
謝邀,騙過自己意識在先,欺騙行為發出在後。
謝各位邀。
欺騙就請真誠點,自己都不相信別人怎麼會相信呢?推薦閱讀:
※王寶強離婚會對美國大選有何影響?
※小城的孤獨症
※你嫌棄自己的孩子嗎?
※整天追求有用,你怎麼不問問開心有什麼用?|友心人中二節開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