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氣與肌肉的大小有關嗎?
為什麼有些人不那麼壯實力氣還是很大?
我以前在百度貼吧剛好講過這個問題。
UPI報紙報道,Rigue Schill在轎車底下修車,千斤頂突然滑落,Rigue Schill被車軸壓住不能動彈。9歲的Jeremy Schill發現爸爸被車壓的快窒息了,拼力把轎車往起抬,居然抬起了一點,使Rigue Schill可以暫時呼吸,堅持到獲救。
這種事見諸報端的不少。更多的比如七八十歲的老太太為在火災中搶救財產,抱起百十斤的大箱子就跑。可見,肌肉體積跟肌肉力量並不完全對等,人類也可能有更大的力量潛能。
決定肌肉力量的,主要是兩方面因素,一是肌肉橫截面積,再一個是神經控制因素。前者不必說,一般來說,肌肉越大,力量也越大。神經控制因素是怎麼調節肌肉力量的,我們接下來重點說。
神經控制因素導致的力量增大,通常認為主要是三方面原因:1,更多的運動單位被募集,和同步化募集。運動單位,我們可以簡單理解,就是幾十上百條肌纖維。肌肉是一大束肌纖維組成,做動作時,往往不是所有肌纖維都被激活參與發力。激活的肌纖維越多,發出的力量也就越大。有些人肌肉雖然發達,但很多肌纖維在動作時沒有被激活,所以產生的力量較小。
肌纖維的同步募集也很重要。同步募集,意思是眾多肌纖維可以在同一時刻一起被激活,一起收縮,這樣的話,那一時刻發出的力量也就更大。不過這種觀點目前存在一定爭論。
2,運動單位頻率編碼的增加。這一點可能不太好理解,我們這麼假設:假如一個運動神經控制著1束肌纖維,神經上連根電線,接一個按鈕。按一下,神經興奮,這束肌纖維就收縮一下,但收縮幅度不大。連按三下,這束肌纖維就會連續保持一陣收縮,收縮幅度就比較大一些。
但如果快速不停按,發出一連串高頻電刺激,肌纖維就會一直收縮,並達到最大收縮幅度。這種收縮叫「強直收縮」,此時,肌肉發揮的力量最大。
頻率編碼增加,就等於做動作時,讓大腦不停地去按那個按鈕,肌肉力量也就會增大。抗阻運動,尤其是快速抗阻運動在刺激頻率編碼方面比較有效。
3,自發性抑制減弱。肌肉自發性抑制,意思是我們的肌肉,會自己限制最大力量的發揮。這有點像有些車,要安裝個限速器,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即便發動機還有提速能力,也要自動把速度限制在這個水平。
肌肉收縮力量不能沒上限,肌肉倒是有力氣,肌腱或肌肉內部組織受不了。它們能承受的張力有限,力量再大,可能會出現損傷。肌肉為了防止這種事發生,也有個限速器,叫「高爾基腱器」。
高爾基腱器官能感受肌肉纖維承受的拉力,拉力達到一定閾值,支配收縮的運動神經元就會自動被抑制,肌肉停止收縮,同時拮抗肌可能也會收縮參與保護肌肉組織。
抗阻訓練被認為可以逐漸減少這種抑制,使肌肉力量提高。
當然,對於複雜的多關節運動,力量提高的因素也可能是肌肉群的協調工作能力加強,同樣,這也是神經因素導致的力量增大。
沒有直接關係。
推薦閱讀:
※格鬥選手的綜合身體素質大概是什麼水平,普通人有職業得練習多久能趕上。?
※徒手流,由俯卧撐到重拳(附視頻)
※打造格鬥的前斜與後斜系統(附視頻)
※談談籃球(一)體能各素質佔比
※被神話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