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作機器人和傳統工業機器人構造上有什麼區別?


最大的區別是剛度

傳統機器人為了保證位置追蹤精度,設計中追求「the stiffer, the better」,剛度越大往往越好。

協作機器人會降低對剛度的追求,提升對外力的檢測和控制,保證用戶的安全性。目前性能比較好的幾款協作機器人都是採用柔性關節或線彈性驅動器(serial elastic joint),比如Kuka的幾款輕型機械臂和rethink robotics。


謝邀

關於這個問題,韓總和李總在提問中進行了詳細的回答,可以參考: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776000

以及韓總就是做協作機器人的,他的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onionbots 里有很多關於協作機器人的文章可以參考。

說到協作機器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安全性,機器人一般有以下特點:

1、輕量化設計、負載小、負載自重比大

2、速度、加速度較低

3、具有碰撞停止功能

4、盡量避免夾到人

此外,因為需要與人協作,還需要更強的靈活性及示教功能,所以,市面上的協作機器人很多能看到具有以下特點:

1、7自由度設計。

2、具有拖動示教功能。


構造沒什麼太大區別。

至於緊停、碰撞檢測及其他安全方面的軟體配置,兩者也是都有的。

個人認為主要區別在於設計出的手臂所甩出去的力碰到操作人員時候的力道有多大。

傳統工業機器人撞人,人員會受生命危險,所以都需配備隔離措施;

協作型的機器人手臂,則在撞到人員,比如頭部的時候,不能導致任何傷害事故發生。有時會寧願驅動單元先壞,也不能讓人員受傷。

就ABB的YUMI,我們做過一個測試,讓其手臂伸直並快速打到真人身上。感覺就一點痛罷了,和被憤怒的女朋友打一巴掌差不多,人很快就恢復了。要是讓台IRB1200狠狠打一下,那估計這事故要上新聞。

所以個人認為機械構造沒差的,主要還是動力學方面。

謝謝。


沒區別,只是某些人為了方便拿錢而忽悠的概念而已。如果協作機器人真有很大應用場景的話,那麼四大家基於他們在動力學和控制方面的積累,隨便就可以做一批。甚至可以直接在現有工業機器人本體上改進出來。

懂的人自然懂。


我是小白,不是很懂。但是協作機器人自由度應該更接近於人手臂,有7個自由度,如ABB的YUMI;工業機器人一般是6自由度或者3自由度,比如工廠里的焊接機器人或3D列印的直角坐標機器人。


協作機器人和傳統工業機器人沒有質的區別!相同之處:驅動機器人運動的還是同樣的運動學模型,同樣的零配件!不同之處:機器人因為需要和人協作,且沒有了安全柵欄等防護需要在主動被動安全方面做優化;如力感控制-當機器人運行過程中遇到的外部被動阻力超單位立即停止,如機器人力臂材料做特殊處理確保碰撞壓力最小化等!


推薦閱讀:

人工智慧落地服務 機器人成AI輸出利器
機器人成長之路——工具篇
拿下菜鳥百世2億投資後,它能成為中國的Kiva嗎?
獵戶座之肩
MIT 研究出腦控系統,讓你用意念糾正機器人錯誤的行為

TAG:機器人 | 工業機器人 | 協作型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