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積貧積弱很嚴重,但卻商品經濟很發達,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

畢業論文想寫這個話題,請各位高手指點。


個人覺得這個問題非常大,不好寫。而且前人的研究已經有不少。

我們可以把您的提問拆成兩個部分:

1.宋代積貧積弱很嚴重;

2.宋代商品經濟很發達。

關於這兩個說法,目前的學者已經有了一些檢討。我們分別看:

1.積貧積弱說。

可以參考李裕民先生:《宋代「積貧積弱」說商榷》(陝西師大學報2004-3)。

就我個人的感覺而言,積貧積弱主要還是基於財政上的考慮。民眾是否貧弱,限於資料,我們不好回答。宋代財政支出的大頭還是軍費。為什麼要養兵,原因是顯然的。況且,宋代經歷過歷次戰爭,又有諸次旨在擴大財政收入的財政改革,因此又有財政學所謂「擴大——規模」效應。財政收入居高不下,且越來越多。為什麼?還是不夠用。宋廷當然也想辦法搞錢,折科、折變、科配之類都是方法,但總歸社會財富就那麼一些,再搞也搞不出來。另一個方法就是濫發紙幣、不換界,這又是另一個問題。當然,這隻能說宋代財政支出的規模非常龐大,而收入十分緊張,和貧弱一說並不沾邊。

2.宋代商品經濟很發達。

可以參考:宮澤知之的兩篇神文:《北宋的財政和貨幣經濟》、《宋代的價格和市場》。兩篇都有中文本,前一篇收在中青年那套書,後一篇收在《宋元史學的基本問題》。

宮澤認為宋代的商業是受到財政主導的。如果我們把商業分成兩種:財政性物流、民間自發物流,顯然前者要遠遠比後者發達。榷貨、茶引、鹽引等是宋廷財政主導商業的主要工具,包括會子也是主要開給軍隊和商人的。這些都和民間自發的商業無關。宮澤的例證就是邊境榷貨改成茶引、鹽引了之後,商稅大幅降低。因為運送到邊境的是改成錢而不是物了。而隨商人去邊境所產生的其他交易也會大量減少。

當然了,跟唐代比,商品經濟肯定還是發達得多。

以上,希望能略有一些幫助吧。


宋的積貧積弱是被龐大的官僚階層和,士兵隊伍,還有各種歲幣拖累的,當初奪了後周的政權,為了防止政變,不是趕盡殺絕,而是對既有利益階層富貴加身,並作為國策執行。後來為了集權,進行官職分離,現有官僚體系不變,職官成幾何倍地增長,導致整個官僚系統臃腫了起來。至於士兵,每三年換防一次,相當於一次出征,發生大饑荒時招募流民作為兵士,納入了國家財政體系,卻只是飲鴆止渴,太祖時期30萬的禁軍到仁宗時已達120萬人。如此龐大的兩大財政黑洞,如果僅僅靠田賦支撐,那趙宋早就可以關門歇業。所以終宋三百餘年,對於商業貿易,官方始終是採取不遏制的,利用並利己化的態度,因為國家的財政需要靠它來填補。

中國自唐朝後期開始已經逐漸擺脫了自然經濟,進入商品經濟時代,單靠田賦一項已無法滿足國家正常支出,利用商品經濟來填補中央財政就成了中央政府的常見做法,宋朝注意到了,而明朝卻沒注意到這現象,就在自然經濟的道路上一根筋地走到底,於是乎,國家財政崩潰了,產生了官僚合肥皇帝瘦的局面。


宋朝積貧積弱是整個國家的生產力低下,導致面對戰爭和天災時的行政能力極其有限。

而其反面就是全國的資源被少數大城市榨取,造成了這些城市形成了類似1930年代中國上海這樣的畸形繁榮,兩者並不矛盾。

宋朝粉再怎麼吹,宋代中國也仍然是一個農業國家。再怎麼「資本主義萌芽」,手工業的發展也仍然遠遠沒有達到形成第二產業的程度。

因此,宋代(大城市)繁華的基礎只能是對第一產業的過度壓榨。連宋朝人朱熹自己都說過,歷朝盤剝手段,本朝都有。在檀淵之盟後,宋朝內地長達數十年和平的情況下,中原腹地居然還有成片的肥沃荒地,殘留著昔日溝渠的痕迹卻無人耕種……一個以農業立國的國家,農業居然敗壞如斯,就已經足夠判死刑了,哪怕城市裡供貴族老爺們享用的手工業再發達,又有什麼用呢?

宋朝的狀況,就是經典般的「生產關係阻礙生產力的發展」的鐵證。凡是大一統朝代開國,都有一次土地重新分配的過程,以恢復民間農業生產,培植國力。而宋朝以篡位起家,為了以財產賄賂支持者,不得不採取「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這樣的政策長期執行下去,其結果就是自耕農基本被消滅完畢,佃戶進一步淪為世世代代被束縛在土地上的農奴,隨著田地被人任意轉賣。農民不要說什麼「生產積極性」了,溺嬰、逃亡盛行成風,人口都得不到快速增長,更何況生產力。

總而言之,宋朝的「商品經濟發達」只是少數大城市,尤其是首都汴京的現象,其代價就是整個國家的積貧積弱,兩者是對立統一的。或者不如說,整個大送朝,就是一個大號的「環首都貧困帶」。


這個問題太大,可以寫本書了,如果題主沒有這個心理準備,還是選個簡單點的題目吧


建議從財政開支方面入手:冗官、冗兵、冗費,如果開支果真足夠大,再發達的商品經濟都消耗不起


不要老是相信歷史書上的,宋史是元朝一個丞相修的,現在史學界已經給宋朝翻案了。如果南宋積貧積弱,能抵擋元朝50年的進攻嗎?


雖然社會經濟文化遙遙領先,但是軍事建設不夠,特別是在冷兵器時代!更文明的雅典最終還是打不過,軍國主義的斯巴達。


首先,宋代不是一個大一統的時代,少數民族割據北方,連年戰亂,大戰必然是要耗錢的。再者,因為宋太祖自己就是陳橋兵變奪的政權,所以宋朝有個奇葩的規矩(現在也沿用了),將領在某地呆滿一段時間就要換人,導致兵不識將,將不識兵,戰鬥力必然被削弱,戰鬥力弱,就打不贏,耗費糧餉又總打敗戰,那自然給人積貧積弱的感覺。而宋代的財力,朝廷一年的財政收入據說之後的歷史中直到清代的康乾盛世才趕上。宋代已有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交子(時間上最早的紙幣),民間手工業已初具規模,所以這幾個方面看來宋代並不積貧積弱


積貧積弱是站在政府角度看的,理由前人也都說到了,主要是一些不合理的政策、軍隊開支太大。

商品經濟發達是站在民眾角度看的,民間經濟很不錯。

官窮民富,題主可以從政策角度研究一下原因吧。要是當時的政府狀況再好一些就好了,但是一般政府有錢的時候民眾都還過的挺苦逼的,這個程度也可以討論。


宋代經濟發達,但同時官府開支也大——大得老是不夠用。官府整天喊窮,於是你會以為宋國很窮~~


宋的經濟被誇大了

宋的成就當然是有的

但是有錢了你不去強軍強國,錢被拿去幹啥了?


個人觀點:宋代積貧積弱這個問題不好說,太虛了。但是宋代軍事不發達是真的,因為宋代建朝之初就開始打壓軍事,甚至提出了「多積金、市田室以遺子孫」;並且因為社會制度的寬容、自由,有很多貪官污吏。


挺難寫的 估計你不行 畢業論文都要上知乎問么 什麼學術能力?


宋朝經濟上並無問題,問題是自然資源缺乏,無法發展大規模騎兵,而戰爭打的是機動與補給,一騎當五步的換算並不過分。

據說宋朝軍事科技並不弱,發展到什麼水平可以看盔甲。但游牧民族不與步兵正面交戰,也只能勉強自保卻難以進攻。


因為積貧積弱的是財政,繁榮的是經濟,並不是指向一個方面


推薦閱讀:

【八卦篇】什麼?宰相縱容小妾打死女婢他自己竟然平安無事?
北宋有無「司議郎」這一官職?證據。
方誠峰《北宋晚期政治體制與政治文化》後感
叛國者辛棄疾:一位異鄉人的中年危機「第一章 殺人者,少年」
宋朝有水缸嗎?

TAG:歷史 | 宋朝 | 宋史 | 中國經濟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