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字體復刻最大的難處在哪?


謝LT邀。我又來拋磚了。

本文的復刻指的是數碼化復刻雕版印刷的字,抄本字不在本次討論範圍中。

題主給的圖是欣喜堂(日)製作的字體「龍爪」。貌似和方正合作後,方正負責製作其簡體版。所以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看看日方的做法。「龍爪」的試做字體參考的是周禮第九卷第一頁的字。日方的做法是統一字面大小,統一灰度,儘可能保留間架結構,儘可能保留筆形特點,比如龍爪字體的收筆。

接下來說下我覺得的難處,這些難處都是很大的困難,難說哪個更大。

第一大難處,現代數碼化字體的製作方法所造成的局限性。簡單說就是像活字一樣一個個字做,也就是在限定在框框內來做,而在雕版印刷時代都是一頁一頁來做,限於目前數碼化製作和漢字本身數量的局限性,是無法還原雕版時代整張頁面字間呼應的韻律感的,同時還會影響字體本身的變化,比如題主的圖中有多個字形的「官」字,但碼位的替換字不可能都齊全。由於每個字都是獨立的個體,站在現代的技術來說只能選擇字面統一,灰度均勻的方法來製作。當然雖然有西塚涼子製作的破格字體kazuraki,但畢竟假名和日本漢字沒有中文漢字那麼多,有精力像西文一樣調節字偶間距和日漢字大小選擇。

第二大難處是古籍字體質量層次不齊,雖然有的非常美,但也有墨跡不均、字形歪斜、空間不均的現象。雕版印刷字體是館閣體到現代印刷字體的過渡體,有著書法韻味又兼具功能性。而限於當時的製作精度和雕刻師傅的水平,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排除字體本身的神韻,其他方面還是有待提高的。這就需要現代的復刻字體設計師有著能做好現代字體水平的同時具有一定的書法審美。

第三大難處是缺字。古籍或者說雕版印刷字就現代來看,字數是非常缺的。就算是康熙字典體也缺很多簡體字。這就需要字體設計師像《中華小當家》里小當家復原賈雄大師的鍋巴料理一樣,在研究既存字體後進行擴充字數。這是相當困難的,有時候我會覺得這是最困難的。需要和當時雕刻師傅一樣的做字想法和水平才能繼承並延續在復刻字體中。這可能比西文復刻的難度大幾十倍。西文中最多少幾個字母,中文至少少幾千字。同時符合現代字體的功能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大難處是排版。雕版印刷屬於豎排,目前我沒見過國內有任何關於豎排字體字形的研究,我讀書少,大家可以告訴我。所以如果復刻的話,這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也就是說沒有攻略直接打BOSS,只能祝自己好運了。

暫時先想到那麼多。

您還可結合對於中文「字體復刻」是該保留其神還是其形? - 中文字體設計的問題來看。


唉,這是老話題了。民國時候陶湘翻刻了大量宋元古籍,結果發現即使請名家好手來寫様操刀,字字用心,和原刻本差距依然很大。他用了八個字來形容民國翻刻的這些書籍,和原刻相比是「工緻有餘,典雅不足」,用現代考古學觀點來說,就是「時代風貌」不同了,想完全復原,幾無可能。


古籍翻刻有兩種,一種是影印式的翻刻,另一種是做字型檔翻刻。看來作者說的是字型檔級翻刻。但是現在通用型ttf字型檔不支持高低不一的字,也不支持行氣不同的上下文。說西塚涼子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但是沒看到關鍵之處啊。字型檔筆畫樣式統一化只是細節而已。


因為你不知道原字怎麼寫的


貌似 不能印,技術好像達不到。


人才


確實很難~


推薦閱讀:

有沒有類似藏文風格的英文字體?
TypeTime! 文鼎字體設計沙龍及多媒體展覽
為什麼有的字體中小寫字母 t 的左上角是設計成三角形的?
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的中文版應該是什麼?
字體設計該如何下手?

TAG:字體 | 字體設計 | 出版 | 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