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中國媒體在這次馬航失聯事件中的表現? 為什麼有價值的消息都是國外媒體報道出來的?
問題回答:
馬航事件發生後,國內傳統媒體慎重發聲,部分搶新聞發布和新媒體一樣失誤。很多新媒體專業度不夠,新的信息源無法核實便發布和傳播,造成大量謠言,誤導公眾,浪費資源,並沒有達到人們對新媒體的期望:
「because the internet would correct itself. Truth would emerge through open trial and error.」【1】
羅昌平對中國媒體總結得很到位,引用如下:
圍觀馬航失聯事件,CCN、美聯社、路透社、紐約時報等,基本壟斷了關鍵信息的發布權,並對馬來西亞形成倒逼反證,從而拼湊相對完整的信息流。從這種意義講,中國沒有一家真正的國際媒體,自然提供不了核心信源。信息時代,所謂大國,以及軟實力,擁有一個國際媒體組合也應該是大國的標配,利大於弊。【2】
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家,裡面講了馬航失聯報道中,中國媒體落後在哪裡。
馬少華 : 無法到達的新聞現場
中國網站報道相比西方有一個缺點就是不提供信源鏈接,這就導致了流言的傳播
反思媒體:媒體須提供信源鏈接――讓中文互聯網真正「互聯」起來
補充:另外作為受眾 ,如何規避假新聞
馬航事件,不同的新聞層出不窮。這個現象在微博和微信上都很嚴重,其實大部分非專業媒體或或媒體人賬號不能作為可信度高的信息來源。
原因有兩個:1)專業的媒體人和媒體都會把核實信息源再發布作為職業操守的,受眾的信任度和媒體的招牌遠遠比搶可能失實的新聞發布更加重要。《聯合國國際新聞信條》第一條就說:「報業及其他新聞媒介的工作人員,應盡一切努力,確保公眾所接受的消息絕對準確,不能任意歪曲事實,也不可以故意刪除任何重要的事實。」2)至於有些微博大號,尤其是一些非專業媒體的賬號發布和轉發的馬航最新消息,典型的撈過界行為,至於什麼是撈過界,以知乎上對經濟學家撈過界的表述為例,「這種現象正是典型的經濟學家撈過界的行為——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大量在發表自己非熟悉領域的言論。」【3】
我想說的是:其實馬航事件,你關注的賬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獲取的內容的渠道是否高效和優質。自媒體的個性化訂閱使我們很多人通過選擇關注一定的賬號來獲取信息,這個時候就是檢驗其專業性的最好時機。請你把一些靠通過加快更新速度而不是確保信息源準確的賬號取消關注,你沒必要讓自己忍受這個,他對你的不負責就是你對他取消關注的最好理由。避免相信具有二手新聞來源的賬號,多關注一些國際知名的新聞賬號的新聞賬號,或者訂閱一些正規新聞賬號。
最後引用知乎用戶肖寒對於如何辨別假新聞的回答:
用常識去判斷,在沒有確認真實性的前提下,不要傳播可能的假新聞。
驗證來源,如果來自正規的新聞媒體,那麼可信度較高。
搜索新聞內容,如果搜索出來的鏈接只有貼吧等不靠譜來源,那麼這個新聞不可信。
善用以圖搜圖的搜索引擎,遇到有圖片內容的,可以先用圖片搜索。
涉及國外報道的,可以使用新聞中提供的外文姓名等信息,利用 Google 或 Wikipedia 驗證真實性。【4】
參考文獻:
【1】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12:00 AM - March 3, 2014
,&
From: Who cares if its true? :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2】羅昌平,(2014,3,15)Retrieved取得日期20140316,
From:羅昌平的微博|新浪微博
【3】
Charles Liu,(2014,1,17)《陰謀論是垃圾嗎?》,Retrieved取得日期20140316,From:陰謀論是垃圾嗎?
【4】
肖寒,(2012,9,20)《怎麼辨別假新聞?》來自知乎,Retrieved取得日期20140316,
from:怎麼辨別假新聞?
…………………………………………………………………………………………………………………
補充:
作為一個新聞學專業的學生,我把我平時獲取新聞和消息的方式貼出來,希望能拋磚引玉,歡迎補充和評論。微博的話,就是關注一些專業新聞賬號和時評人,媒體人。例如《看天下》(我從高中就開始買了,裡面喜歡的主筆都會去關注,發布的消息很全面,視角很獨特的新聞雜誌),《第一財經周刊》(我同學有堅持看的,裡面一些商業案例很有價值和深度),羅昌平,閭丘露薇,作業本,國外的新聞網站,赫芬頓郵報(這個特別欣賞),Tech Crunch(這個IT行業的應該都會知道),CNN,紐約時報,路透網,法新社我主要是通過鮮果訂閱個性化內容,新聞的話,華爾街見聞,南方人物周刊,南方周末,人物雜誌,大家,鳳凰周刊,虎嗅網,裡面還能訂閱一些微信公眾賬號,整合了信息來源,有深度解讀,基本上能滿足我對時事和社會新聞的需要就這件事來說,我想有些事實要注意一下:
一是馬航幾天來的表態非常讓人懷疑,很可能在失聯後就掌握了一些東西,在各方壓力才不得已披露,而他們以何種方式披露、向哪個媒體披露,都有及其謹慎的考慮二是飛機是美國產的,飛機的數據聯繫方式美國最清楚不過,所連接的衛星也是美國的,這類信息當然只有美方能發布三是登機乘客有問題的那部分信息,自然是馬航和相關國家才能掌握當然中國媒體也落後,無論從記者站數量、從業人員素質和媒體整體水平、媒體公關能力等都有不少差距。
但我們起點低啊,我讀書的時候,新聞聯播都是轉載外媒的報道,各地方台都是轉載CCTV的報道。CCTV1984年才有第一個駐外記者站——香港記者站,到08年才建立了17個駐外記者站。轉載鳳凰網上一篇文章,或可部分回答你的問題。
原文鏈接:馬航事件中的中國媒體真的不行嗎?
原標題:馬航事件中的中國媒體真的不行嗎?
剛從馬來西亞回來的記者想跟大家談一談中國媒體的表現。
從10日出發去馬來西亞,19日凌晨回到上海,在馬來西亞十天時間我和同事分別在吉隆坡、哥打巴魯、檳城等地來回。是的,國內對中國媒體在此次馬航事件的表現的評論我們都看到了。不過說實話,我們都沒有來得及為這些評論傷心,因為實在太忙太累了。
作為去過前線的記者,我只想說,紙上談兵永遠比實地上陣容易。
在馬來西亞參與此次MH370失蹤事件報道的媒體大致可以分為馬來西亞本地媒體、歐美主流媒體和中國媒體三類。馬來西亞本地媒體又分官媒和民間媒體兩類,按照語言又可以分為英語、馬來語和中文三大類。和中國國內一樣,在災難報道中,官媒(比如大馬通訊社)比民間媒體有資源優勢,而英語和馬來語的媒體又比中文媒體相對接近政府消息源。
在過去十天的表現來看,歐美媒體報道的傳播力遠遠超出了馬來西亞和中國的媒體,他們對於官方信息的發布、對於失蹤原因的分析、猜測都得到了廣泛的轉載。
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的信息都是他們第一手獲得的。在當地我們就發現,其實有不少消息是歐美媒體依據當地媒體的報道再度加工後才廣泛傳播的。比如馬來西亞當地馬來語媒體每日新聞確認的馬來西亞官方稱軍方雷達探測到在馬六甲一岸檳城外海霹靂島附近有不明飛行物(後來證實確實是MH370),後來CNN、路透社再跟蹤這一報道,傳回國內後這個消息就變成了CNN等國際媒體為信息源。兩名機長的住家和基本信息也同樣是當地媒體報道後歐美媒體才紛紛跟進的。
當然有人會說冒用護照、飛機/發動機製造商收到信號等都是歐美媒體披露出來的。但這些前線的記者沒有一點責任。飛機製造商波音、發動機製造商羅羅、國際刑警組織等等都是歐美的企業和組織,他們在馬來西亞並沒有發布渠道。另外,他們和中國媒體的關係也遠不如和歐美媒體的關係親近,最終中國媒體得不到有效信息並不意外。
事實上,缺乏信息來源是中國媒體在此次事件中獲得的關鍵信息相對缺乏的一項很重要的原因。記者的幾位同事從10日到達馬來西亞之後便跟中方政府人員建立了聯繫也參加了中方發布會,但受制於此次事件仍由MH370登機國馬來西亞主導,其提供的信息量和信息發布的頻率遠不如馬來西亞每日下午定時召開的發布會。
至於有很多人稱中國媒體只知道接受新聞、翻譯新聞而非主動發掘新聞,我想他們可能也沒有仔細看BBC、CNN等國際媒體的報道。在馬來西亞幾天經常看CNN和BBC的就能發現,他們的報道中也都會包含馬來西亞每日召開發布會所介紹的情況,在對馬官方回應的報道力度上和中國媒體並無二致。
我承認,歐美很多媒體在此次事件的記者都有很深的專業背景和長時間的相關領域報道經驗,這些也是他們能獲得一些獨家消息源的原因,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中國媒體人所缺乏的也需要補充的。但是,我也希望問問提出這一問題的人,這是在前線的記者能夠當即解決的問題嗎?
通過這次事件看到的現象是,國內媒體在國際信息戰中毫無競爭力,需要反思。
記著就是對上層活動記著,國內媒體全是傳話筒。國家對於這一行業的定位就是這樣,不允許記者發表獨立思考。習慣了抄會議記錄當然不會自己找新聞了
我想肯定會有人說妥妥的體制問題。。好吧,摺疊吧。。。
推薦閱讀:
※這次「馬航失聯」事件中,有價值的新聞都是歐美記者報道的,是中國記者無能還是其他原因?是偶然還是必然?
※為什麼只有馬來西亞的軍事雷達發現了MH370?別國卻沒有?
※為什麼馬航失聯飛機還沒有找到?黑匣子不能順便紀錄並發送gps信息嗎?
※為什麼從昨天(2014年3月17號)開始,媒體關注馬航的版面明顯減少了?
TAG:馬來西亞航空370號班機空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