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國留學,結餘的生活費可否投資美股?

問了幾個師兄師姐,基本上都是壓根就考慮過股票,也沒有誰熟悉的同學(其實他們熟悉的那幾個也基本都是中國人)在炒股。如果去美國讀研,剩下的生活費投資美股靠譜嗎?

PS:我不指望短線投資,更不奢求什麼一夜暴富,只想買幾個有實力、還在增長期的大公司長線投資,幾個月或者一年交易一次就行。比如奇虎360的股票一年差不多翻了3倍,百度也增長了70%多。


因為這涉及到兩個方面:留學和股票投資。我們從兩個角度來分析這件事情。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你首先要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換句話說,你能承受的虧損額度是多少(比如說全部的結餘生活費,50%的結餘生活費,20%的結餘生活費)?如果說能夠承受這些風險,那麼可以開始計算預期的盈利,這就涉及到各種金融方面的判斷,僱傭第三方理財機構是相對好的選擇,他們可以長時間,深度分析幫助你理財。自己來做的話可能完全就是憑感覺挑幾個心目中的」增長期大公司,」這就比較危險了。

從留學的角度來看,投資是否會影響到留學的生活,是否計算好了機會成本?同樣的錢,如果拿去投資股票,那麼就無法花在其它方面,是否會影響自己的一些機會?這些機會可能是一些比賽,活動,培訓的開銷,因為余錢都拿去投資了所以無法參加這種可能增加自我價值的活動,從長期來看未嘗不是一個損失。另外,如果股市出現問題,自己的心思就會黏在股市上,會影響留學生活中的其他事情。

如果說留學生想掙錢的話,但又不太懂金融方面的知識,可以考慮為教授打工,在掙錢的同時增加與學術有關的經驗和人脈;去校外實習,為了以後找工作或者創業增加積累。這些都屬於風險極低,同時得到經濟以及經驗回報的方式。


做空幾家有私有化傾向的中概股比較有趣。

中概股現在都羨慕國內的A股估值高,估計管理團隊想私有化回歸A股博傻的可能性很高。這樣,他們為美股股東創收的動力就不足了。

抓住這個做點分析報告,打壓打壓,還是很容易幫他們完成私有化的進程的。

然後,你就通過做空獲利。到了他們要私有化的前奏,你就做多,買入,然後,私有化的時候他們要做溢價,你就再賺一次溢價。

仔細研究,不謝。

這只是思路,操作結果我不負責。


可以!!!

我來德國時正好是2008年的金融風暴,那時金融股都狂跌,特別是AIG和兩房,那時候買進了這3隻,後來價格起起伏伏,就進進出出,狠狠地賺了幾筆。後來經濟慢慢在恢復,就拋棄了這3隻難兄難弟,轉投Amazon,也趕上了一波漲勢,小賺一筆,後來開始關注德國的一些實業公司,z.B. 蒂森克虜伯這類重工業,也分別或多或少地賺。

當然,玩兒股票難免會碰到賠,日本海嘯前一天我買進了東京電力公司,然後第二天就一瀉千里,到現在還砸在手裡;另外還有個做太陽能,這個比較特別,我計算得都不錯,但是那天我的網路崩潰了,死活登陸不了交易系統,第二天網路好了,價格也跌成了翔,也一直扔在一邊兒了。

後來工作後有固定收入了,就開始關注德國快破產的公司和生物醫藥,今年1月時正好碰到德國高端電視機公司Loewe被收購,2天內多次交易達到毛利65%,Ariad Pharmaceuticals也4.5歐進7.1歐出,小賺一筆。

總的來說,要選擇你熟悉的行業和公司,加上會看財報,每天刷新聞,這樣賺的幾率會大很多。另外注意搭配,保守型的就多偏向做實業的公司,激進型的就多選擇科技股和生物製藥這類回報超高的。當然,像我這樣關注破產公司的是屬於投機,不能算投資!

PS:最大的遺憾是去年想買Tesla,研究了幾天後還是放棄,現在看著它一年內漲了快7倍,只能說自己覺悟和眼力還不夠,繼續修鍊!!!

最後,祝你好運:)


推薦閱讀:

美國股票還能買么?
各機構對股票評級的可信度到底有多高?
全球投資談 9.20,央行寬鬆退出潮下勿受雜音影響;玩具行業到了走衰節點?
美股估值高么?
關於AMD的投資邏輯

TAG:投資 | 美國 | 留學美國 | 美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