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風口會是便利店嗎?為什麼?

感覺電商都在搶便利店,便利店和電商的彼此替代關係不強,更多的是一種補充

相關問題:怎麼看京東未來 5 年開設 100 多萬家便利店的計劃?


馬雲提出的新零售=線上+線下+智能物流,一財君認為,在中國,傳統便利店有著和電商巨頭相比獨特的優勢:

1. 需求 顧名思義,便利是便利店提供的最重要的服務,消費者通常是在急需的狀況下去便利店購買產品和服務,具體到用戶的體驗場景可能就是要立刻或者在十幾分鐘內享受到。從這一點來講,再快的電商配送速度也無法匹配用戶的需求。這也是電商和便利店最根本的差別。

2. 價格 對於傳統零售商來說,電子商務最有殺傷力的點在於更低的價格,明顯的價格差異往往會使消費者放棄傳統零售商。但便利店的用戶大多對價格不敏感,不僅不敏感,用戶甚至能夠接受更高的價格。這一方面是出於時間的緊迫性,另一方面是因為便利店存在很多非標品,尤其是便利店自有品牌產品。比如,7-ELEVEn的綜合商品毛利率就能達到32%左右。這使得電子商務公司失去了自己最主要的競爭優勢。

3. 運營 電商的運營模式是大而全,以規模優勢來形成自己的競爭力,這一點實際上和沃爾瑪這樣的傳統大型超市很類似。但便利店的運營模式卻是小而精,一方面其商品的品類很少且以食品為主,另一方面運營半徑很小。這兩種不同的商業邏輯決定了各自所需要的運營能力和細節都不相同,而電商的規模也無法對便利店形成競爭優勢。

而京東想開設便利店也是基於兩個原因:1. 在中國市場,便利店仍然是一種成長中的業態。 2. 京東這樣的互聯網公司理論上的確可以讓便利店的經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更準確地把握用戶消費習慣方面,京東這樣的大型互聯網公司顯然擁有更大的優勢,而且線上消費和線下消費的打通也能夠讓京東的用戶管理更加高效。

但是,京東經營便利店還是會遇到很多實際上的商業經營技術問題

現在的便利店進入了一個大躍進時期,但這個時期也同樣面臨著一些問題

1.便利店同質化嚴重

在北京覺察到便利店鮮食業務需求的代工廠正在變多,一些快餐店供應商開始研發便於運輸、保質期長、葷素和營養搭配適宜的鮮食產品。

不過,讓大多數店售賣同樣鮮食產品並不是最佳選擇。如果你仔細看過聚集在北京同一條街上不同便利店的鮮食產品標籤,就會發現它們中有的出自同一家代工廠,有的即使打著各家便利店的logo,生產地址也在同一個地方。

看起來,能夠生產鮮食的代工廠的增長速度,還沒有跟上北京便利店品牌發展的速度。這讓本應該用鮮食來拉開差異化的便利店再次趨於同質化。

2.國內便利店的管理和日資便利店的管理差別很大

對於平均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商品數量卻可能多達2000種的便利店來說,要想盈利,需要更精準地預測哪些商品會受歡迎,也要更擅長用巧妙的貨架擺放來刺激人們的衝動消費。

大多數本土便利店只是學到了日資品牌外在的樣子,還處在「形似而神不似」的階段。最終會有多少經營者願意投入數千萬元的成本和數年時間,去做那些枯燥的基本功。

不夠耐心的便利店們已經出現了問題。今年3·15,全時和好鄰居被查出售賣過期的關東煮。本土便利店通過開放特許加盟迅速擴大了規模,它們似乎還沒有準備好如何管理這麼多門店。新零售電商如果為了馬上拓展客源,但是商品管理和運營跟不上的話,還是會有很多問題。


便利店發展潛力很大,是不是新零售的風口看你怎麼定義新零售:

  • 基於便利店的O2O沒有價值,因為即時需求的特點是低客單價,最後一公里上,進行配送的成本與消費者下樓買的成本相比,更本沒有任何效率。更況且,便利店的SKU數量太少,根本無法匹配線上購買商品的其他場景。這個觀點的推論是:高密度小業態(100-200平米)搭配O2O不經濟。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看下今年便利店大會 全家 的中國區總經理對於便利店O2O的看法
  • 但是便利在供應鏈端的進一步進化,會讓現在的便利店更厲害,手段當然是依賴IT系統的升級、數據分析的深化(非常討厭大數據這個詞)以及新技術在消費場景和供應鏈環節中的應用。但是這些都不玄乎,過去30年也都反映在一線日系便利店的進化當中。

所以不扯這種定調的邏輯,便利店運營商,踏踏實實拿出自家的報表看一下,和同行對比一下,看看哪裡要提高,哪裡出問題,該投入的投入,該優化的優化,最終進化成7-11以後,再繼續超越,這才是正道。


自己是開超市的,又曾經回答過京東便利店的問題,所以被邀吧,謝謝!!

直說,我覺得不會。

1.在發達城市,便利店還好,有利潤空間,但是中國更廣大的市場在二線、三四五六線城市和縣城鄉鎮甚至農村,消費能力還是差很多的。

2.中國這麼大地方,又不像日本那麼狹小擁擠,幹嘛要那麼多便利店呢?大店咱也可以啊,咱又不缺地方,而且大店東西多,消費體驗好,何必去便利店這種選擇空間小,貨品數低的地方呢?大店逛起來多爽!

3.一直覺得便利店在中國還是一場資本遊戲,能幹,但是吹的太玄乎了。

4.我覺得未來的零售是高度數據化、高度智能化和優秀的社交功能。

還有一個,食品在零售店裡的比重怕是要越來越大!別的東西怎麼買都好,但是吃的,還是親自買了放心。


我靠,時隔一萬年,重慶羅森的外賣app就成這辣雞玩意兒了?!從外賣平台變成了優惠券平台,這思路有點過於獵奇,無f**k說!

京東便利我是不清楚的,但是日資便利店稍微能說一說,日資便利店是便利店業界始祖,應該能作為一點參考。

在羅森工作了2年了,走遍了所有重慶的日資便利店,先說個結論,零售的未來不會是便利店,至少不是日資便利店!

就原因來說,大的來說有三點:

1.日資便利店的投入太高,限制太多,在目前房租高漲的社會中,只會是一股「清流」,可以做得高利潤(背後是高投入),但是短期內不可能在三線以外鋪開。

2.日資便利店目前為止沒有一個能覆蓋大部分地區的中央系統(類似京東的倉儲系統),每個地方的便利店都是相對獨立小系統,有優勢有劣勢,但是對大面積鋪開是絕對的劣勢。舉個例子:重慶羅森的熟食區跟上海羅森區別簡直不是同一個品牌,不像日本羅森每個店除了本地特色的東西其他的便當都是差不多的,這樣的供給才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我認為),每個地方的羅森如果都要自建一條全新的流水線來生產,自己想想這投入。

3.日資便利店實在過於死板了,類似於線上線下整合的這個趨勢,以為加個微信支付就很滿足了,內部提出在線外賣方案,拖了1年都還在討論,太過於保守了,老是只想把日本現成的東西搬過來用,不懂得迎合新事物。咱認為吧,一個企業開始保守之後,雖不能說是沒有前途但至少不能再引領業界了,你說是吧?


哪有風口,就兩個玩家——京東和阿里而已,新零售行業門檻太高,倉儲,物流,供應鏈,渠道,哪一個點不是需要巨額資金,巨額時間和資源投入來搞定的,小公司和創業型公司哪有資金和資源去搞定。

京東阿里做新零售,是因為本身對新零售的定位是流量入口,物流終端入口,渠道入口,京東和阿里具有完善的倉儲,物流,供應鏈和巨額資金,他們需要做的就是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潮水般投向線下終端。你只看到前端終端小店,沒看到後端的整合和支持。

所以 對於小公司而言,就三個選擇,要麼依附兩大巨頭混湯喝,要麼在垂直領域尋找門檻深扎,要麼選擇倒閉,新零售玩家會很少,算不上風口。

至於為什麼是便利店,滿足市場大,空白點多,覆蓋廣,方法論落後這幾個條件的目前恐怕也只有終端便利店了,後面會不會誕生新的業態,那是後面的事。

同時對於京東和阿里而言,與其把資源投向線上購買大量垃圾流量,還不如把資源投向那些空白地區,用少量資源就可以撬動巨量市場,從投入產出比這個角度,性價比真高。


個人認為是自動售貨機。。。上周末頂著30幾度的氣溫在冷氣開的不是很足的商場里,整整六層啊,轉了三圈沒找到便利店。那絕望的感覺。。。


兩周前,我、負責京東集團戰略投資的常斌、我投資的悠絡客聯合創始人劉冬冬、Shopal創始人郭璐,在賓大沃頓中國中心有一個關於新零售的對談。當時我就說,我認為不存在新零售這個東西,沒有新零售這個概念。

在投資京東的時候,我總結過電商和零售的關鍵決定要素,電商的本質是「有效的零售、運營加便宜流量」,而零售這個行業就是供應鏈和渠道為王。

現在市場上談到的所謂新零售,大家基本都還是在談怎麼樣用技術更有效率,這不是新零售,只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在提升的過程。

在今天,如果一定要強調新零售,京東代表了新零售。一定要強調新零售的特徵,那就是我們的技術手段給予每個人非常多維度不同的信息,最後可以個性化地給用戶一個購物環境,不管是虛擬的,還是實體的。

怎麼樣用技術更有效率,比如說人流分析、定價分析等,用統計的數字方式,更有效率地安排銷售,在中國早就有了,只是現在在不停地改良而已。區別不過是,過去每個人有太多行為沒有方法去採集,現在的技術手段更先進,讓數據的採集更廣、更有效。

例如顧客逛商店時的表情,我們投了一家公司是做美妝的,在櫃檯上面,它能採集到你拿到一個產品時的表情,知道你喜不喜歡,所有東西都可以記錄。

我們今天能採集的數據可能是過去的幾百倍,再加上現在的技術手段,可以做到針對個人,接受到的信息和感受到的信息,是個性化的氛圍。

京東和阿里的首頁打開,跟別人看的是不一樣的,針對你個人的特徵,給了你一個單獨的環境。你環境里的商品,跟別人環境里的商品是不一樣的,這就是我認為唯一的可以稱之為新零售的區別,以前的零售是做不到的。

現在京東、阿里在大數據的使用上,是所有公司里實現效果最好的兩家,京東和阿里已經成為兩大基礎設施骨幹,也可以換句話來說,整個零售市場的渠道很快就要被它們兩家壟斷了。這就說到了我對新零售的定義,我認為不存在新零售,只是在改變。

關於零售,我覺得有一個值得關注地現象,現在的年輕人中,宅男特別多,草食男也很多,興趣就是在家裡打遊戲、點餐外賣,一天都不出門。對他們來說,放在公寓樓下的無人值守的地零售亭,可能是真的有價值的,針對年輕人這種特點,未來人的這種特點,設計出一些針對他們的東西,這可能是我認為目前在零售受到電商劇烈衝擊的情況下,還能夠讓零售繼續生存,我所看到的一個角度。

(回答來自於創世夥伴資本創始主管合伙人周煒。在創立創世夥伴資本之前,周煒先生是KPCB中國基金的主管合伙人,領導基金高科技領域投資。目前周煒先生早期投資的企業中,超過30%的創業公司已成長為獨角獸公司。

周煒先生在創新金融、內容平台、電商、社交和大數據領域,有著超高的平台投資命中率。早期發掘投資了京東、宜信、京東金融、融360,一下科技、喜馬拉雅、中文在線、花瓣網、探探、亞洲創新集團、秒針系統、啟明星辰、 國政通等眾多平台型領頭羊公司。 )


新零售一定會是一個新風口,但是,這個風口不一定就是便利店,大家會把注意力放在便利店上面,最大的原因是近期馬雲、劉強東的動作,這兩位都要開便利店了!還有最近在資本市場很火的無人便利店,乍看之下,便利店就成了新的風口了。

但是我們可以看一下,首先,便利店對於天貓、京東、甚至是快遞而言,這是兵家必爭之地,因為這是解決物流最後一公里非常重要的戰略點。

但是馬雲做便利店,還有兩個具有戰略性意義的,一是控制品牌商渠道,二是大數據。

關於控制品牌商渠道,這點我們可以看天貓最新推出的天貓小店的簽約規則:

1、簽約天貓小店後每月需在零售通平台實物採購金額超過1萬元,繳納1萬元保證金;

2、自行承擔店招等店鋪改造費用,並在門店首選位置提供一組專屬貨架,用於天貓小店指定商品經營。

第一點,目的是提高阿里的渠道價值,體現就是搞死傳統批發商。現在電商的零售佔了全國零售的15%,剩下的85%都在傳統企業手中,所以,馬雲現在盯緊了線下的市場。現在馬雲讓實體零售店在他的零售通平台每個月必須買1萬塊錢以上的貨,看似對實體店沒什麼影響,但是實際是在斷店老闆的後路。

一家50平米的商店,一個月能夠需要進多少貨?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參考,如果是一線城市,這可能僅僅只是十分之一,但是如果是在三四線城市,那就很可能是一家門店的一個月的全部進貨量了。等天貓小店的量起來之後,馬雲只要這麼搞一年,三四線城市的批發商就會全死了,以後實體店要進貨,就只能找馬雲了。

一旦馬雲掌握了實體店的貨源,那麼,實體店就會變成為馬雲打工了,這跟前期淘寶C店的流量(客流)被淘寶掌握是一樣的道理。而且,反過來,對於廠商、品牌商而言,馬雲的零售通這個平台的價值就更大了,這也是第二點,馬雲的用意,控制實體店的展櫃,控制品牌商。

對於品牌商來說,一個門店,就是一個品牌宣傳、零距離接觸客戶的渠道。這麼說可能店老闆們還是沒有多大的感覺,我之前跟老朋友,柚安米的溫總有聊過,他之前在實體行業待了很多年,他說,以前超市剛入門的位置、活動的零售站台等等,如果廠商/品牌商要用,是需要額外給錢的!所以,店老闆們,你們給天貓承諾的,「門店首選位置提供一組專屬貨架,用於天貓小店指定商品經營」都是錢啊!

馬雲採用品牌授權的方式,非常取巧,以更低的成本快速的擴充線下門店。在這個階段,這一批的實體店專屬貨架價值還不能很好的體現,但是等天貓小店開到一定量時,那就不一樣了。

舉個例子,當可口可樂有一款新產品要上線,馬雲跟可口可樂說,我現在線下有幾十萬個實體店,你給我一筆廣告費,那麼我把幾十萬個店最重要的位置都放上你的產品,你干不幹?


只有技術創新驅動的智慧零售,才算得上新零售,比如說Amazon Go和Take Go,比如說阿里的無人店,再比如說咱們家的這個——

咱們家的這個BIU是這般運作的:它擁有「刷臉」進門功能,消費者無需進行其他操作。不過,在「刷臉」進店之前,所有首次進店的用戶需先下載APP進行「綁臉」的一個操作。一旦刷臉進門之後,就啥也不用管了,你想買什麼,直接拿了放進購物車即可,付款的時候,能做到「無停留、無感知」付款出店,顧客正常步行速度通過付款通道即可實現付款。

當你走出無人店,款項直接從賬戶中扣除,根本不用親手操作。

簡單粗暴的線下便利店算不上什麼未來,中國人要的是更方便,更簡單,一定要有突破式的消費場景,大家都在不斷探索不斷發展,無論如何,未來都在飛快地到來。


前段時間跟一個做獵頭的朋友聊到,現在便利店店長年薪百萬,卻仍存在招不到的狀況

其實,近來不少招聘網站頻頻出現「新零售」的崗位需求,其中便利店負責人的薪水更是達到了80W到110W。但是,為什麼還招不到人呢?

其中他說到,因為不論是傳統零售企業,還是新興互聯網公司,對那些既懂電商操盤又懂得門店運營的新零售人才求賢若渴


謝謝題主的邀請。關於新零售的風口會是便利店這個話題,作為一個從業13年的老兵,也說說自己的見見。

第一、關於新零售,這是互聯網扛把子馬先生提出的,也學習了一些他的講話,包括也和阿里內部的人有過溝通,簡單的講就是把之前傳統渠道、現代渠道的東西加入互聯網,他所依託的是大數據和大把的鈔票。未來會是怎麼樣,新零售會是怎麼樣,沒有誰能完全給出答案。

而對於大家關注的便利店,作為從業者我們也一直未放棄自我改造和提升,我們更專註的是新本業,新思維,新體驗。

第二、關於便利店會會成為什麼?我個人的理解是便利店「船小好調頭」「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雖然小但我可以載入的內容可以很多,只是需要功能模塊化,另外成為什麼不是馬雲確定,也不是風向確定,而是消費者需求確定,便利店載入餐飲、載入快遞、載入互聯網都是因為顧客需要所以我們去模式化,模塊化的載入。

第三、關於風口。不可否認目前我大中國熱錢無處可去,一夜間變成了金融大國,找不到出口的亂風,要瘋掛到便利店這很正常,這股風帶起來的便利店新玩家卻是給傳統的老牌便利店帶來不小的壓力和震撼。但資本推動的東西,看看現在中國的實際情況,也沒啥好怕的。便利店只是錢的風口。

第四、總結。新零售的風只是從便利店的門口吹過!


首先培養用戶不去商店,數碼城,書店購物的習慣(淘寶,京東,亞馬遜)

然後培養用戶不去排隊買票的習慣(攜程,貓眼),

接著培養用戶不去做飯的習慣(大眾,餓了么),

最後培養我們不走路的習慣(共享單車)

至於新零售,又是一種改變我們習慣的產品模式,還是拭目以待吧


瀉藥。

首先,我雖然不是很理解馬雲所謂新零售的真正含義如何,但我個人覺得,至少便利店不是什麼新鮮事物。

其次,風口這個詞,就我理解,應該是某個行業受到大規模資本追捧而迅速膨脹、發展壯大的過程,而就目前國內便利店店鋪自身的盈利能力而言,顯然很難達到投資人的期望,且不說3-5年,甚至更長時間都很難看到穩定盈利的希望,缺少投資人退出機制,以及持續融資能力的話,理論上不會成為風口。

最後,便利店在國內,未來能得到發展的關鍵因素應該不是錢,從樂視到打車軟體到共享單車,我們已經知道錢的來源本身並不是問題,那問題在哪?在制度與人。制度上,公安、消防、衛生、食品等等各歸各家各有各媽,條例條款難免打架,如果制度上有所突破,那麼便利店的商品種類和盈利點會有質的突破,天津seven可能是個好例子;人的方面,國內品牌不清楚,日系便利店品牌要求加盟主駐點,本質是希望「致力於將便利店作為人生事業來做」的那些人成為加盟主,但不可否認,還是有很多人以甩手掌柜的心態來加盟,急於求成,急功近利,並非用心在經營,心態上與日本加盟主相去甚遠,這一點請參考相關紀錄片及書籍中,日本LAWSON在311大地震災後重建民眾自救方面發揮的巨大作用。

便利店行業,目前沒有擁有超強執行力的、具有宏大視野和相應知識水平的領軍人物,如果有的話,這個行業可能會有很大改觀。

因為,每一個便利店員工都是很可愛的人,他們就缺一個帶著他們走的leader。


風口?國內現代便利店(這是說的是類似711/全家,羅森,主要特點有鮮食),作為一名五年便利店拓展,我個人覺得不過是資本營造的一種虛擬概念。前期資本領投開幾家樣板店,、廣告營銷,後期拓店主要依靠加盟商的資金推進,高額保證金,加盟費,前期單店投入(設備,裝修,商品),後期的高額管理成本及人工,租金。

這樣現代便利店就是做得熱鬧,雖說裡面的鮮食區別於傳統的便利店,卻不知鮮食的高損耗率。當然現代便利店也有盈利的,但是在我所在的城市真的不多,只能說做得熱鬧 。風口不過真是一道風~~


一群門外漢瞎逼逼@Harudakon感覺也就這哥們說到道上! 現在普通工薪階層的錢早被房子車子榨的差不多了……單身還好說!結婚了有寶寶的誰不是扣扣鎖鎖過日子!你便利店賣的東西那麼貴,誰買你啊……不是火燒眉毛一般不會去便利店的.本人副食批發摸爬滾打多年!


從快消飲料的角度來分析,新零售的無人便利店這個終端載體,跟淘寶、京東、終端小店、KA等都是一樣的平台,觀望勝過投資。無人便利店本質是自助收銀+無人值守,那這完全就是自動販賣機能解決的問題。從無人便利店的成本考量,具體指標如下:

A.無人便利店節省人工成本?

節省了多少?夫妻老婆店2人,你省了10000元;普通便利店4人,你省了20000元;日系便利店7人,你省了35000元。

B.無人便利店毛利更高,還是更低?

繽果比便利店低20%(據稱);Eat Box比便利店高20%(據稱);假設一樣,都是30%(平均值)。

C.無人便利店坪效更高,還是更低?(對比有人便利店)

假設推演:

夫妻店:2000元/天/50平方米=40元/天/平方米

普通便利店:5000元/天/70平方米=71元/天/平方米

日系便利店:8000元/天/90平方米=89元/天/平方米

Eat Box號稱:1500元/天/20平方米=75元/天/平方米

坪效沒有更高。

D.投入/平方,對比普通現代便利店更高,還是更低?

假設推演:

夫妻店:50000元/50平方米,1000元/平方米

普通便利店:150000元/70平方米,2143元/平方米

日系便利店:400000元/90平方米,4445元/平方米

無人便利店:200000元/20平方米,10000元/平方米

所以說,現階段無人便利店是更貴了,從費比率來說,無人便利店可能是未來趨勢,但是未來是10年還是20年,或者更久呢?觀望大於投資,於是自動販賣機掀起了一陣改革風暴。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