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看待俄羅斯對北亞的佔領?


北亞對俄羅斯來說可謂至關重要。正是憑著這篇看似荒涼,實則蘊藏巨大資源的廣袤疆土,俄羅斯才得以一舉躋身世界級大國行列。倘若將東歐比作俄羅斯的心臟,那北亞,就是支撐這個世界級大國龐大身軀的骨骼。

不過對於這張骨架,中國人的心情就十分複雜了。畢竟北亞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決定了其不具備自成一體的起碼資格,註定只能為周邊地緣文明吸納。而在這所謂的周邊勢力中,佔據東亞大陸的中國,顯然比以東歐平原為根基的俄羅斯要強大的多。

地緣關係上,北亞——至少其中東部的東西伯利亞山地和中西伯利亞高原,跟東亞大陸的關係看上去更加親密。

而從歷史角度而言,儘管北亞由於過於蠻荒,歷史上從沒哪個外部文明勢力對它實施過有效管制,但在中國政權十分強大時,其之影響末梢,還是能夠勉強波及此處,當地的一些土著部落,也被中國用羈縻的方式,納入朝貢體系之下,成為名義上的外藩。

可為何力量更強,地緣關係更緊密,也占的先機的中國,為何最後卻失去了北亞,讓俄羅斯得到這個便宜呢?

通常的看法,是因為俄羅斯搶佔文明變革的先機。在人類文明由農耕向工業過度的過程中取得先發優勢,力壓深陷農耕泥沼的中國,最後獲取了北亞的統治權。

不過這種看法,用來解釋19世紀失去的外興安嶺、庫頁島等處,還能勉強說通。但用來解釋整個北亞板塊的競爭,就有些不合適了。畢竟早在17世紀末、18世紀初,中俄便通過尼布楚、恰克圖等條約,勘定了兩國的邊界。在這些條約中,除了北亞南端毗鄰中國的一小部分,面積占絕大多數的中西伯利亞高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就已經明確劃給了俄羅斯。

17世紀末,18世紀初,雖然當時的歐洲文明,其質量已超越了東方的華夏文明,不過畢竟工業革命還沒有爆發,二者差距並不明顯。再加上俄羅斯在當時的歐洲文明體系中屬於邊緣落後板塊,而且中國又有明顯的規模優勢,因此在當時的中俄北亞競賽時,俄羅斯整體而言應該是不如中國的——甚至,如果當時的中國願意,完全有能力將俄羅斯勢力東歐——至少也能將其壓縮在西西伯利亞平原。

可歷史並未沿著這個脈絡前進。階段性挫敗了俄羅斯向南滲透東亞的圖謀後,中國便停了下來,通過談判劃定兩國邊界,主動放棄了對北亞廣闊無人區的領土訴求

分明有這個能力,卻主動放棄,當時的中國何以至此?在雲石君看來,除開不可能洞察到人類文明形態即將發生質變,進而無法發掘北亞在將來的巨大經濟和政治意義外,還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是農耕文明的先天性局限。

這種局限的體現主要有二:第一,農耕文明環境下,農業種植潛力是衡量土地是否具有價值的最主要標準。而北亞的苦寒,意味著其天然不具備農耕潛力,所以在農耕時代的人眼中,是沒有太多價值的;

第二農耕時代,全球各板塊之間交流不暢,各文明都呈現出孤島格局,海洋、荒漠、山脈等大型地緣屏障,在阻斷了各板塊間交流融合可能的同時,也有效降低了它們彼此產生利益衝突的風險。

而在17、18世紀,雖然人類文明已較中世紀大有提升,但總的來說,突破地緣屏障的能力依然有限,而且主要體現在征服海洋上。諸如北亞這種高緯度寒苦之地,依然是十分有效的地緣屏障。

這種條件下,中國仍舊延續了對世界的傳統認識。基於這種認知體系,除了蒙古高原條件相對較好,可供游牧勢力生存繁衍,因此有必要駕馭外,氣候更加苦寒的北亞中、北部,根本沒有能力威脅自己;當時的中國更想不到,在不久的將來,這塊廣袤的無人區,會被遠在萬里之外的俄羅斯有效駕馭,並伴隨著科技的發展,成為東歐地緣勢力壓制東亞大陸的戰略基地。

既無大用,又無大害,中國農耕文明對北亞的不在乎,也就順理成章。

不過話又說回來,就算不在乎,但北亞好歹也是一大塊地。當地的漁獵收益雖然小,但多少還是能創造出點價值的(要真的毫無價值,俄羅斯也未願意去征服——畢竟當時的俄羅斯,其眼光也不比中國高太多),再說了,中國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傳統世界觀,基於這種理念,天下土地,都理性被中國天子管轄——頂多在統治方式相對鬆散罷了。因此,就算當時的中國不太重視北亞,但也不應該徹底不屑一顧。中國的「大度」背後,應該另有其因:

第二,性價比考慮。在沒有明確主權國家意識的農耕時代,性價比是決定政治勢力對土地取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就中國而言,古代中國之所以勢力範圍不出東亞大陸,並非沒有這個實力,相當一部分原因就是周邊板塊的土地農業潛力不高;開發收益有限,而由於距離遙遠,道路艱難等等,要強行佔據,支付的代價卻十分之高。基於性價比考慮,中國在佔據了適宜農耕的東亞大陸中東部後,最多也就是用羈縻之法,將核心區的周邊的板塊化為內藩,建立起自己的安全保障。然後對再遠些的疆土,就不再有興趣,撐死也無非是再用朝貢體系籠絡一幫心猿意馬的外藩屬國,以為拱衛之勢罷了。

而這個規則同樣適用於北亞。北亞在古代的收益,對中國來說微不足道,但中國想對其保持影響力,其耗費又實在不小。在俄羅斯到來之前,鑒於北亞土著部落弱小零散,文明程度低,能夠以較小成本收服,所以中國還能勉強保留點興趣,通過朝貢體系,從中獲換取一點利益(比如動物皮毛、海東青、東珠等等)。但隨著俄羅斯的進入,使得中國繼續經營北亞,要花費更多的資源——但收益卻仍舊只是那些可有可無的東珠和動物皮毛——這對當時的中國來說當然是很划不來的。

權衡利弊之下,統治中國的清王朝,更樂意在武力挫敗俄羅斯南侵東亞的圖謀後,跟它們簽一紙邊界合約,中止不必要的戰爭支出同時,換取北方邊境的安寧。而從當時的視角來看,清朝這筆買賣,也的確是划算,符合中國國家利益的。

第三,基於內部統治的考量。重華夷之別的古代漢族世界觀,使得非漢族出身的滿清政權,在統治中國時存在先天的道德合法性缺失;而且滿族人口不及漢人一成的現實,決定了滿清要維持在中國的統治,其難度十分之大。

對此,清廷的的應對之道有二:一方面,積極融入華夏文明,爭取漢人的認同;另一方面,對蒙古各部大加籠絡,給予它們高於漢人的政治地位,以及豐富的物資補貼,將它們收買成清王朝的統治支柱,藉助他們的游牧無力,制衡中原的龐大漢族勢力。

只不過,滿蒙畢竟族群有別,而且蒙古游牧文明又是中原農耕文明的天敵。所以,作為中國的統治者,清朝既要憑藉蒙古的軍事能力威懾漢族,鞏固自身統治,但又要提防蒙古坐大後反噬自己。要同時做到利用和防範,清朝必須尋找到一個妥善的平衡點。

如果清廷要跟俄羅斯爭奪北亞,那麼不管是從地緣關係,北亞自然環境,還是軍事特點來看,清廷都有必要高度倚重蒙古各部之游牧武裝——而考慮到俄羅斯的國家綜合實力,這種中俄纏鬥將是長期性的。

這對清廷而言十分威脅:軍事上對蒙古各部的長期倚重,遲早會導致尾大不掉的局面,並加速蒙古各部的整合(只有各部政治上高度整合,才能形成最強的武力),這很有可能重蹈安史之亂覆轍。

而且,從長遠來說,清朝之所以不惜耗費大量資源拉攏蒙古,主要還是希望借其之力威懾中原漢人。如果讓蒙古跟俄羅斯長期纏鬥,這不僅會消耗自己資源,而且也等於喪失了威懾中原漢地的一支重要武裝,一旦中原再出現反清復明之類的動亂,清廷所能仰仗的軍事力量將大打折扣。所以,基於內部維穩的考慮,清廷也犯不著為了無足輕重的北亞,將蒙古這種維護統治基礎的重要軍事勢力,投入到與俄羅斯無窮無窮的纏鬥當中。

北亞的荒涼、與俄羅斯纏鬥的失大於得,以及鞏固中國統治基礎的考慮,跟中國傳統農耕視角的先天局限性相結合,促使清朝非常「乾脆」的退出了對北亞的競爭。

沒有中國的競爭,俄羅斯在北亞、中亞如入無人之境,在短短一兩百年時光里,就將這近千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吸入囊中。

縱貫俄羅斯的領土擴張,也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既全盤鯨吞,所搶得土地,基本上都被其直接併入俄羅斯帝國的版圖。

這跟其他西方列強大不相同。縱貫歐洲列強,不管是作為先行者的西班牙、葡萄牙,還是後來的英、法,甚至德國、義大利,這些國家的領土擴張,主要都是以建立殖民地的間接方式進行,甚少直接佔領。只有俄羅斯,是佔一塊吞一塊,不管好壞,一律吞進肚中。

為什麼俄羅斯對領土如此渴求?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下一節中,雲石君繼續為您分析。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第112篇——俄羅斯之第2部分。對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感興趣的讀者,可訂閱微信公眾號:yunshi911(長按可複製),持續收看全部雲石君原創地緣政治文章。


只有爭了,沒爭過,才能說失敗,中國從未爭奪過北亞,何談失敗?邊疆地區對中國的意義,在不同的王朝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漢族王朝爭奪邊疆地區主要是為了保護中原漢地不受邊疆少數民族的侵犯,在戰略上,屬於攻勢防禦;少數民族王朝爭奪邊疆地區則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老家不被其它少數民族佔領,同樣屬於攻勢防禦。而能對中國內地構成威脅的少數民族,大部分發源於於兩個地方,一個是新疆阿爾泰山,一個是東北大興安嶺。最終,他們會在蒙古高原成長起來,形成足以威脅中原漢地及其它少數民族的勢力。所以,對於中國歷代王朝來說,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其主要的爭奪方向是東北平原、蒙古高原、新疆地區。更遠的北方,並不在中國考慮範圍內。


●中國永遠的痛●

單憑這點,就能永遠跟中國平起平坐


同緯度擴張容易複製,跨緯度開拓最難。你換個對象,想想中原文明對江南到嶺南雲貴一千多年的開發就知道了。

而俄國人東出烏拉爾山,西伯利亞平原到貝加爾湖都是他們習以為常的氣候,當地也是些人口很少的漁獵部落


說一下鄙人愚見:

最關鍵原因在於兩個國家的最高統治層對國土的認知和渴望不同。

俄羅斯是一個對國土具有極強慾望的國家。有機會就占,一寸也是土,一丈也是地。

而我們國家,歷史早期都逃不開「統一、維穩、發展、開疆」的規律。而到了明清的中後期,真的是一方面領導層安於現狀,何止北亞?丟了琉球(今沖繩)丟了安南(今越南北部)等等。另一方面也確實科技樹點的慢了,人家工業革命了我們還文藝復興,人家火槍兵了我們還一千年前的鐵騎兵。所以從主觀意願和客觀事實來看,守都不易更別說對外擴張了。

最後說點題外話:

現在國家發展起來了,千年的血開始澎湃,漢族精神開始復甦。越來越多人開始渴望國家的擴張。可是時代不一樣啦。哪還能和一千年前一樣說打就打說占就占呀?現在更像是日本戰國,要做的不是佔領,是支配了。真有佔領擴張的機會,那也叫危機,恐怕是第三次世界大洗牌了。

哦對了還有一點:希望我們國家真正重視文化輸出。廣義的文化輸出應該是包含意識形態和宗教理念,民族認同等一系列內容。他說他信教就是O族人,政府說OK沒問題。認同華夏文明的都是漢族呀,為什麼政府不同意了呢 。

祖上曾是蠻族,但我熱愛我的漢族身份。國家要發展的好內部一定要穩固。內部要穩固,民族問題一定要處理的好。講到這裡我就來氣哦。哎


之前想過這個問題很久。最後覺得,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蒙古人吧,呵呵。


推薦閱讀:

我可愛的俄羅斯同學們(男生篇,二)
克里米亞格局 | 俄羅斯最溫暖的港口
感受堪察加的鄉村別墅—達契亞|俄羅斯堪察加小眾旅行攻略
俄羅斯通靈節目觀後感【17季】
俄語中有哪些詞句的用法和英語基本是相同的?

TAG:俄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