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叔華的《酒後》講的是什麼呢?
比較好奇大家怎麼看。
要是有人回答這個問題的話,我會很開心的咧。
作為男性看這篇文章,腦子裡蹦出的詞有兩個,一個是「倫理」,一個是「道德」。
不論當時是什麼時代,小說里主人公所在的圈子是如何的風氣,當著丈夫的面要去吻丈夫英俊的朋友,無疑是很侮辱的。而女子沒有完全意識到這要求的不合式,男子沒有完全的生氣而只是感到「為難」,只能用「酒後」的放縱的心理狀態來解釋了。
設置這樣一種氛圍,其用意大概就是剝開「倫理」和「道德」,回歸一種純然感性天然的環境里去。這時「夫妻」這樣的契約關係無足輕重,眼前人有什麼樣的心理感受也無暇顧及,「采苕」直接地說出了對「子怡」的愛慕和憐惜。這種感情之前一直被壓抑著,這時候的爆發也就顯得格外激烈。就像《安娜·卡列尼娜》裡面的安娜出軌一樣,這種情感是不受控制的;換言之,這是天性的追求,所有試圖阻擋的,都成了殘害天性的仇人。
而「丈夫」這個角色無疑是懦弱的,他懦弱又善良,似乎以為憑藉良好的教養優美的言辭就能獲得妻子的愛戀。他對人有極強的同理心,甚至於能大致上理解妻子的荒唐的要求背後的渴望,從而居然允許了他妻子在自己面前親吻另一個男人。你完全不能說他是一個壞人,甚至還是稀有的好人,一個當之無愧的上流紳士;但是他的妻子不愛他,這又有什麼道理可講呢?
這篇小說主題無疑是對感性解放的一種呼喚,但是是什麼在束縛著感性,什麼在阻止「妻子」真的吻下去呢?她最後的一瞬間想了些什麼,這件事一旦做成後面的惡果是不是已初露端倪呢?
關於婚姻制度的討論從民國初年就一直沒有停過,婚姻是不是應該被廢除?結婚離婚是不是應該完全自由而不被人稍加議論?人是不是應該完全服從於自己的感性?剋制感性而獲得的道德上的滿足感真的毫無意義么?
這篇小說透露的問題,在現在和將來,依然在困擾我們。
自問自答好了……【無奈】
昨天寫的感想我很喜歡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記錄的只是一件瑣事。作者以女性為視角,行文流暢,不經意間刻畫出溫婉、急理性與感性與一體、矛盾、最終克制的女主人公形象。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對女性心理刻畫的細膩。
采苕對子儀流露的關心(行動上,言語上的提及,眼神的追隨)與對永璋的熱情的禮貌而平靜的回應形成鮮明對比,暗示著采苕對子儀不同尋常的感情。由於「妻子」的身份(也或者說是所謂的對「道德」的權威臣服)與良好的教育,采苕將自己對子儀的愛慕壓抑在心裡,但若一直壓抑至死則不會成為文章了。於是采苕借著酒後的醉意與永璋「要求」的應允,感性最終戰勝了理性,對子儀的愛慕伴著那或許存在於骨子裡的對權威的一絲反抗心理最終爆發,采苕提出了「近距離接觸」(即「聞臉」)子儀的「請求」。這無疑將全文推向高潮,也成為全文的亮點。我認為這種情感的爆發是漸進的,是愈來愈強烈的,從「聞一聞臉」到「kiss」,從猶豫的「請求」的語氣到堅決的,不可妥協的「要求」。
采苕的情感越來越強烈,就像仲夏夜的煙花表演,最終達到最耀眼與絢麗的高潮。這煙花是采苕對愛情的渴望,也是采苕尋求自身解放的勇敢吧。這是采苕酒意最濃的時候,我想也是她第一次遵循自己的內心,是她最清醒的時候吧。
但正當采苕走向子儀,走向愛情,走向自我的真實的內心時,一切戛然而止。
我想,這一刻雖然是她順應社會時「最清醒」的一刻,也將是她未來最後悔動物一刻吧,可能,作為一個女子,她還是沒能達到那種不顧一切的勇敢。
就醬咯,自問自答,無奈吶。推薦閱讀:
※我們為什麼要拆書?
※課文里隱藏的愛情故事,遠不止李雷和韓梅梅
※1.10-1.17 我親愛的甜橙樹
※與其尋找別人丟下的書,不如安於片刻的閱讀時光
※我不是不行,我只是沒有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