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詞中媚娘抱著太平公主自稱媽媽,這個稱謂使用正確嗎?


先說結論:媽媽不是外來詞,唐代完全有可能喊【媽媽】。但絕不可能喊【額娘】。

兩個理由:

1、人類大部分語言都有mama這個發音,這是人類發音器官的生理條件、父母與孩子親密關係導致的。

先拿出俄羅斯猶太裔美國學者Roman Jakobson這篇非常有名的論文鎮樓:Why "Mama" and "Papa"? (Roman Jakobson是九個國家的院士,25個博士學位,語言學界與同索緒爾一樣的人物)

(出處:Jakobson, R. (1962) "Why "mama" and "papa"?"Selected Writings, Vol. I: Phonological Studies, pp. 538–545.)

mama、papa這種叫法,在世界各大語系都存在,一般把這些詞叫做【偽同源詞(false cognate)】,為什麼人類普遍有這樣的叫法,Roman Jakobson解釋是:

哺乳期的嬰兒,在最開始學發音的時候,發出的是【輔音+母音】這樣的簡單音節,而且輔音以爆破音[p], [b], [t], [d]之類,以及鼻音[n],[m]為主。母音則主要是單母音。

按照人類學者Murdock G. P.的統計:

6000多種語言,大部分都有MAMA這個稱謂。且父母口語中爆破音+鼻音佔據了大約85%的輔音成分。

(見:Murdock G. P. (1957) "World Ethnographic Sample",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59:664-687)

嬰兒啼哭發的就是長音【a】,這幾乎不需要學,生下來就會,在吃奶的時候口腔封閉,氣流從鼻腔出來,發出了【m】,我見過嬰兒吃奶吃得很享受的時候就發出鼻音[n],[m]。

所以,只要當過父母養育過孩子的人,就會知道ma嬰兒最早學會的就是發音之一,因為這個音最簡單,嬰兒在啼哭、吵鬧、要媽媽的時候會發這個音。

由於這個音和慾望滿足有關,和母乳餵養關聯最強,所以,母親只要聽到嬰兒發ma的聲音,就會認為是孩子在發出尋找母親的信號,久而久之mama就成了人類母親的叫法。而讓嬰兒最快學會叫爸媽恐怕是人性。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即刻滿足】和【延緩滿足】,嬰兒和小孩是不會自我調控【延緩滿足】,只要產生慾望和緊張,就會想辦法釋放,得不到滿足就會哭鬧。【即可滿足】相當於人類的動物性。【延緩滿足】是人的理性。如果人跟所有動物一樣,餓了就吃,飽了就睡,而且最初把植物種子也吃掉,人類就不可能產生農業文明,以及後來工業文明,)

其他參考:

  • 綜述性文章:《人類語言稱謂詞「[mama]」的語音共性》

丁志斌, 張雪姣. (2012). 人類語言稱謂詞 「[mama]」 的語音共性. 海外英語,13, 096.

  • 研究兒童語言的專著:《兒童語言的發展》,李宇明. (2004).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 廖志林. (2007). 從初生嬰兒的啼哭聲 (mama) 看人類最早的有聲語言.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 74-76.

  • 維基詞條:mama and papa,以及下面的引用文獻也有參考價值。見:Mama and papa

所以,這種解釋推理很合理,學界也普遍認可的,有些少許爭議。我是十分認同這種推理。

比如:很多方言mama其實是女人的乳房。(據我所知:湖北、江西就是這種叫法)。可見這個發言確實跟哺乳期的孩子有關。

我很早也想過這個問題,憑個人經驗,我見過很多吃奶不會說話的孩子首先學會的發音就是mama、papa。

另外,滿語中母親口語中,確實沒有ma的發音,【額娘】是滿語eniye的音譯,但滿語父親卻又ma的發音,也即:阿瑪。

2、從歷史文獻來看,【媽】字不是外來詞,而且在唐代以前的文獻就將【媽】字就解釋得非常清楚。

最早收集了【媽】字的《博雅》成書於三國時代。

見下圖引自《漢語大字典》,第二版,P1146)

之後的歷代:隋、唐、宋、元、明、清的字典韻書都有收錄,

比如:成書南北朝的《玉篇》、隋唐韻書《集韻》《廣韻》等等。

(引自:同文書局版,《康熙字典》,女部)

從古人留下來的傳世墨跡可以看出,宋人就稱【母親】為【媽媽】:

杜良臣的《與忠吾帖》

杜良臣歎息母親生病過度勞累,把母親叫【媽媽】。

宋代 《文定集 卷二十》,也有【爹爹媽媽】的稱謂:

明清小說中,《西遊記》、《水滸傳》《金瓶梅》中【媽媽】的稱謂非常常見,可以指母親,也可以指年紀大的已婚女性,或者妓院的老鴇、女性傭人。


論辮子戲的荼毒


其實唐代準確的喊法應該是「阿娘」。


額娘就是清朝開始用的呀,因為是滿語。唐代稱呼母親一般用阿娘,這是比較口語化的,但是在唐代宮廷,沒有之後那麼森嚴的宮規,私底下嬪妃可以像普通人那樣對子女稱呼阿娘。至於本劇中的媽媽,古人稱母親為媽三國時已有,媽媽則是西方傳入。本劇為了便於理解,稱為媽媽


誒,辮子戲喲真是荼毒下一代,去他額娘的


這部劇台詞本來就很現代很西化,媽媽便於觀眾感受。


我還以為額娘是清朝滿洲才用的。。


推薦閱讀:

冷戰(劍橋)專題--蘇聯大戰略的形成(4)
15.亞歷山大大帝
讀荀子 見真知(一)
趣說西班牙歷史(六)
舊影瑣憶·元首的最後身影

TAG:歷史 | 中國古代歷史 | 中國古代宮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