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靈》,主人公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話說這種疾病真的可以看到一些虛構的人?還是藝術的表現手法?


電影中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是很符合實際情況的。像主角那種屬於陽性癥狀(positive symptom),除了提問者所說的能產生幻覺(幻聽、幻視、甚至是虛幻的觸覺)以外,還有自我身份認知妄想(也就是幻想自己擁有某種特殊的身份,通常是秘密的,就像主角那樣幻想自己是秘密機構的特工。)這種癥狀一般表現出來的行為尤其詭異,讓身邊的人覺得很古怪。另外補充一點,精神分裂還有其他沒有這麼「戲劇性」的癥狀(negative symptom),表現為邏輯紊亂,而且患者本身並沒有任何察覺,只有聽眾才知道不對勁,還有就是有些患者也會有講話講不全,也就是說話邏輯斷斷續續,連他自己都接不上話。至於後面提到的主角自己的「療法」,也就是無視虛構人物的存在,將自己的思想集中在現有的數學難題上而把自己「困」在現實中,在真實世界中不可能做得到,即使做到也不保證是治療根本的辦法,這是電影對主角光環的誇張。真實中的主角,約翰納什(這裡為他及他夫人默哀3分鐘)實際上在診斷患精神分裂後輾轉於多個精神病院進行治療,但都沒有明顯的成效,當然精神分裂本身也不是像感冒發燒一樣吃幾天葯就能好的,期間甚至獲得菲爾德獎(數學界的諾貝爾)的機會也因為他的精神分裂而錯失,長達25年的治療才讓他在1994年恢復了正常的神智,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額外補充一點,前面有人回答的identity 這部電影,與精神分裂症並無關係。這部電影講的是人格分裂(DID,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與精神分裂決然不同的精神疾病。人格分裂是指「你」這個個體在精神上像字面意思一樣分成了2個或以上的人, 他們各有不同的性格,思考方式,以及姓名。這個癥狀神奇處在於每個人格就是獨立的一個人,都能很好的認識到他們不是「你」,有些病患中也許還會出現想要剝奪身體控制權的傢伙。identity 這部電影很有趣,也較為真實的反映了人格分裂患者的現實情況。如果感興趣推薦去看看《24重人格》這本書,是一個人格分裂患者的自傳,他的人格分裂為24個,書本講述了他如何從開始發覺病情,到看精神病醫生,到「治療」疾病(記得沒錯好像是跟其他人格有了某種協議,有些人格消失了,最後剩下包括他自己的12個人格共同生活),相當有趣的一本書。


當然是真的呀 精神分裂就是這樣吧 建議去看 identity 致命ID 這部電影


推薦閱讀:

《美麗心靈》中對約翰·納什(John Nash)的描畫,哪些與事實並不相符?
如何評價電影《美麗心靈》?

TAG:美麗心靈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