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聰明又窮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首先是聰明,真正的那種聰明,不是油頭滑腦不是精於算計,而是真的一學就會一點就透,智商超群的那種。

窮也是真的窮,也許僅能滿足溫飽那種。

我知道,窮只是暫時的,而聰明的人會越來越聰明;我不知道,這樣的狀態你持續了多久?會不會很難熬?你是如何協調好內心和現實的衝突的?

我搬好小板凳了,想聽你說一說。


極易被誤解。

他們聰明,知道清貧與富貴都不過雲煙,亦知無需對庸人交代。

他們聰明,然而太聰明,終究會被愚蠢的人類看出他們的聰明。而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常常被誤解。

我極笨,因此只好談談其他幾位我極愛的聰明人。

(一)

先談倫勃朗吧。

1642年,倫勃朗作《夜巡》,身敗名裂,這件藝術史上最偉大作品之一的《夜巡》被裁剪。沒多久,妻子薩斯佳也去世。之後的二十多年裡,幾乎處在被人討債的生活中。

(圖為《夜巡》)

但他沉淫畫作之中,從來沒有停下。他是一個為了畫畫而不顧一切的人,在畫室每日每夜地畫,累了就在旁邊小床蜷縮著躺一會兒。

當已經負債纍纍時,他仍然願意為丟勒的版畫付高價;當債主討債,清算員來盤點他家東西時,他別的不管,偷偷摸摸帶走他的顏料和調色盤;當他清債被迫租房時,他還挂念著需要一個光線好的畫室。

在他晚年的自畫像里,他毫不掩飾自己的貧窮與寒酸。他晚年作《浪子回頭》,大概是徹底看透世事無常。

(圖為《浪子回頭》)

他說,三百年後,人們會明白我的。他說對了一半,當印象派興起時,人們回頭去看,發現在17世紀竟然有一位如此偉大的畫家,他才能卓越,對光影把握如此精當,他的作品,那些曾經想要廉價出售卻無人接手的畫作,被封為圭臬,那張曾經讓他身敗名裂的《夜巡》,成為荷蘭的藝術符號,貼滿大街小巷,甚至在垃圾桶上都可以看見。

——倫勃朗吶,你看,不用三百年,一百年後,人們開始明白了。

(二)

1826年10月10日,阿貝爾《論非廣泛的一類超越函數的性質》被呈至巴黎科學院,這份工作後來被勒讓德稱為數學史上永恆的紀念碑,著名的阿貝爾定理也正是在這篇論文中給出的。

可當時呢,勒讓德和柯西擔當評閱人。勒讓德抱怨說:「我們發覺這篇論文很難辨認;它是用淡的幾乎白色的墨水寫的,字寫得很糟。」

勒讓德的託詞和借口確實沒錯。那時阿貝爾窮得甚至買不起墨水,紙和筆了。他來到巴黎,想憑他的數學天賦謀一份教職,但他沒能做到。他擦掉靴子上巴黎的泥土,來到柏林,身上僅有7元錢。他向朋友借了60元繼續從事研究。但最終,高斯也否定了他的成就。那時,阿貝爾已經貧困至極,另外,患上了肺結核。

1829年4月6日凌晨,這位數學史上偉大的天才去世了,年僅26歲。在他死後兩天,他的朋友克列爾來信說,他的談判成功了,阿貝爾被任命為柏林大學教授。

(三)

黎曼的工作可以說真正開創了現代數學。他重新以流形、距離和曲率,澄清了「空間」的概念,教會了數學家和物理學家不去相信作為人類直覺的絕對空間。一位數學史家評論說:「沒有黎曼的工作,科學思想界的這場革命(指相對論)是根本不可能的。」

然而,這樣一位偉大的天才,1857年,31歲的他,才終於得到了一個在大學擔任助理的位置,終於有了一年相當於300美金的薪水,在他那個年代,在大學任職而一無所有如同地獄。然而就在那一年,他的兄弟死了,照料三個姐妹的重擔落在了他的身上。他善良,虔誠,但命運似乎並不善待他。

1862年,當生活終於好轉,他被任命為正教授後,他結婚了。可僅僅在婚後一月,他便患上了胸膜炎,然後又在不久後患上了肺病。第二年,他的病情並發了黃疸病更加病重,他不得不放棄比薩大學的教職。

他依然堅持研究,儘管力不從心。他虔信上帝,儘管一生貧困交加,疾病纏身。1866年7月20日,他去世了,他在義大利的朋友將他埋葬,他墓志銘的最後一句是:愛上帝者必諸事順遂。

我們談到這些人的時候,常常會感想「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但後來我慢慢發現其實不太是這個邏輯。因為這些極聰明的頭腦,似乎並沒有把窮看成是一件極嚴肅的事情。

他們需要錢嗎?當然需要。要不是因為貧困,阿貝爾說不定就不會這麼英年早逝,黎曼也可能活得更加長久,倫勃朗不必再為買顏料的錢費盡心思刻蝕刻版畫,曹雪芹也無需靠賣畫和朋友救濟為生。

但是說到重要,恐怕未必。

這就像是打遊戲的時候,當然可以成為人民幣玩家買裝備,可是極其牛逼的玩家都不屑這樣。他們不需要裝備嗎?當然需要,但在人生之中追求他們所想要的這種快樂,以足以使他們忘記貧窮。

不是窮且益堅,而是勞資就玩了hard模式。

這就是我們常有的誤解。我們總覺得,這些聰明人的偉大,在於他們在逆境的時候,奮發圖強窮而不屈,但這多半是我們狹隘的視角,以我們卑微的眼界。在他們眼裡,窮根本沒什麼好怕的。

以他們的聰明,在我們眼裡的貧窮,在我們眼裡擊潰一切讓生活失去光明的貧窮,早已被他們一眼看透。他們冷笑一聲,轉身,走進了自己構建的偉大世界。

「三百年後,你們會明白我的。」


我這輩子做什麼都行,就是不能做一個一無所有卻又明辨是非的人。


1、聰明是多元化的。有的人是數學天才,有的人是文學天才,有的人是藝術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越來越聰明,是因為能將自身的天賦逼到極限,一方面是興趣所向,另一方面是自我激勵,他會堅信,在這領域,我就是王,王的特點就是專制,他從不會自我否定,自我懷疑,他會將自己的聰明自圓其說,在別人看來,是越來越聰明,其實是內心強大在外表的蔓延,聰明得無可抵擋,自得其樂。但在不擅長的領域,他會點到即止或完全忽視,做到心無掛礙。

2、聰明是具備成長性質的。每個人都具備自己的天賦,而越來越聰明,成為天才之人卻微乎其微,究其原因,是個人在成長中,不斷被家庭、社會、他人及自身所塑造,但社會、家庭、他人追求是社會的穩態,其所塑造的不是聰明人,而是穩定人,穩定的血壓,穩定的荷爾蒙,穩定的生活,穩定的工作,根據你的天賦量身打造成長計劃倒是退居其次的,故而,一旦你具備自由的特性,讓自己的天賦任意發展,必然受到時代的審視和篩選,除非這種天賦是時代認可的,比如當今的時代會選擇比爾蓋茨而不是林黛玉,會選擇馬雲而不是宋江,諸如一些聰明最終被迫繳械投降,而個人會對自身進行自我否定,變成社會上被消解在集體中的個人,這是對聰明的莫大傷害,社會卻獲得了極大圓滿。識時務者為俊傑還是比較正確的。

3、聰明與窮是不具備關聯性的。在這物質文明發達的年代裡,誰都不想窮,聰明能否轉化成生產效益,變成財富,這是靠很多因素決定的,尤其是這個靠組織存活,而非孤膽打拚的年代裡,組織能不能提供一個舞台給你發揮直至名利雙收,這才是個大問題,電影李安如果不是在美國,在大陸的現行體制下,他就很難成名,何況你的聰明不一定就能轉化為物質財富,但可能轉化為自我滿足、窗前好夢、精神追求。

4、窮字面前,端正態度。窮困潦倒時,聰明人會選擇不失天真幽默的沉著應對,莫扎特用《安魂曲》告慰魂靈,韓愈用《送窮文》揶揄窮神,赫魯曉夫用土豆加牛肉定義共產主義,可以這樣說,窮困是昏厥的開始,也是希望的復甦。即便你不聰明,按《莊子·雜篇·列禦寇》有云:能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汎若不系之舟,虛而敖游者也。大意是:有手藝的人就會很苦勞,人人會央求你做,有智慧的人就會感到多憂愁,而什麼都不懂的人卻很悠哉悠哉的,吃飽了到處去遨遊吧,就好像那不系帆的船任風兒吹到什麼地方都不在乎。如果你不聰明卻想按照聰明人的方式去憂愁,去勞動,那是自尋煩惱、自廢武功,想想結局,畢竟是徒勞無果,嗚呼哀哉,所謂志大才疏者。

5、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聰明好學,孔子讚揚他,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可見,如果沒有其他克服貧困的利器,保持對生活、生命的好奇心,好學不倦,就是對貧困的最大剋星。


與別人交流時總是被誇聰明,, ,然而只有自己清楚,聰明有毛線用,照樣改變不了現狀。。。。就是無奈中夾雜著些許優越感。。。。膚淺了些但是個人親身體驗


窮到連想買一次醉都買不起的那種感覺吧


不窮,但是條件沒有堂弟好。

從小到大的尖子生,

正常聽課就可以排在前十,

文科生,高考630,重點大學。

出國留學是夢想。

但是父母工作普通,供我出國就要賣房子。

堂弟小我一歲,我姑姑經商。

堂弟從小每樣愛好維持半年,把裝備買齊就換樣玩。

花錢找關係上了同一所的省重點,跟不上,

高一門門紅燈,被姑姑送出國。

他出國那天,姑姑在朋友圈發照片,

說國內的教育體制都是狗屁,給錢都不上。


自負聰明覺得別人都傻的人會想要鑽空子,然後東窗事發..

聰明卻腳踏實地的人會想要努力改變窮的命運,最後成功

其實不管讀書好不好,還是要看心性.其實精於算計的人往往都是一點就通什麼都懂的聰明人,只是因為覺得學習知識腳踏實地不如算計鑽空子來得快..

而且我覺得作為一個聰明人就應該知道死讀書沒用,人際關係還是需要經營的..EQ低也不為聰明..畢竟還有書獃子這一說..


我爸就是又窮又聰明,老家是河北山區縣城的,我爺爺從小就租房住(想想小縣城有誰租房子)?直到我爺爺五十歲才攢夠了錢蓋的房子。

什麼體驗?考上大學飛黃騰達了非常爽唄,還能是啥體驗。


推薦閱讀:

金融無非「借貸」二字
家庭理財經,句句是金玉良言!
年輕時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還不思進取
問簡七23|錢不多時,如何做資產配置?

TAG:理財 | 個人理財 | 青春·奮鬥 | 窮人家的孩子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