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聽音樂邊學習是否可以提高效率?


閱讀效率不高嗎?!怪你音樂選得不好!

你是否會經常在容易令人分心的環境下學習呢?像聽著歌兒,看著電視或者在咖啡廳聽著別人講話。在這種環境下,我們的閱讀理解過程會受到影響嗎?而我們的父母和老師總是反對我們聽歌學習,他們認為學習就學習,聽音樂只會分心,但我們經常不以為然,反而覺得聽著音樂時學習效果更好。但是事實是什麼呢?

看了以下研究,作為一個苦逼的學生,或許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用科學的方法嚴謹的態度告訴父母說:「一邊聽喜歡的音樂一邊閱讀是沒關係的~」;作為一個家長,或許可以選擇給孩子多一點自由,尊重他的習慣吧,喜歡聽歌就聽啦(應該不會有人讀書的時候聽自己不喜歡的歌吧),沒什麼大不了的~

話不多說,接下來的篇幅就交給科學研究吧~

先來看一下研究背景

1.閱讀時聽著音樂,音樂會喚起一些內心深處的情感,影響情緒和認知表現。此外,研究音樂的影響,還要考慮到其屬性,如響度,振幅,形式,複雜度,類型,語言等。

2.Kiger(1999)發現,相比於聽高信息負載的音樂和安靜的環境,聽低信息負載的音樂(比如純音樂)可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但同時期的Furham和Allass卻沒有發現在不同的複雜度的音樂下被試的閱讀理解表現存在差異。

3.研究考慮到噪音對閱讀理解有消極影響。

4.音樂對人的影響也因人的性格而異。根據埃森克的人格理論,內向者和外向者達到最佳喚醒水平所需的外部刺激不同。內向者對於低強度刺激的喚醒程度比外向者高。相比於外向者,內向者更容易受到音樂和噪音的負面影響。(e.g., Cassidy MacDonald, 2008; Daoussis McKelvie, 1986; Furnham Allass, 1999; Furnham Bradley, 1997).

除了以上所說的這些的因素外,對所聽音樂的喜好程度也會影響到聽時的閱讀理解水平!

下面就是這個研究~

研究的目的:

1.研究不同種類的音樂(喜歡、不喜歡)和特定的噪音(來自咖啡店)是如何影響我們的閱讀理解能力的並檢驗大家普遍認為的一些音樂能夠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是否是對的(與安靜的條件作比較);

2.音樂和噪音是如何影響我們的閱讀過程的。

研究的假設:

1.聽喜歡的音樂時,閱讀理解能力會提高。

2.當聽不喜歡的音樂和咖啡廳雜訊時,閱讀能力會降低。

如果噪音會對閱讀過程產生負面影響,那麼在眼動數據的結果應為:

1)注視時長更長

2)更多回視

3)更多第二遍閱讀

具體方法:

被試:24個名大學生,12名女性,12名男性。所有被試視力正常或者戴著眼鏡矯正後視力正常,母語為瑞典語,平均年齡為27.9歲(SD=7.7)

數據:記錄以下4種情況下的眼動數據

1)聽著被試平時學習時喜歡聽的音樂閱讀文本A。

2)聽著被試平時學習時不喜歡聽的音樂閱讀文本B。

3)聽著咖啡廳的噪音閱讀文本C

4)在安靜的環境下閱讀文本D

(4種文本的順序平衡隨機;4種文本來源於Swedish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SweSAT),難度上沒有差別。)

測量

1.閱讀每一個文本後,被試會在安靜的環境下進行閱讀理解能力測試,得到閱讀理解測試分數。

2.被試會完成一份人格測試(EPQ-R)和工作記憶測試(OSPAN),以及關於音樂和他們學習習慣的調查問卷。

(EPQ-R中文版的測試網站EPQ測試)

2.1人格測試(EPQ-R):EPQ-R人格測試量表包括精神質,外向型,神經質等,有100道對錯題組成。

2.2工作記憶測試(OSPAN):在OSPAN測試中,屏幕上首先會出現一個數學等式,在被試判斷它是否正確後,屏幕中間會出現一個單音節詞,呈現時間為1s。每組數學等式和單音節詞呈現順序隨機。如

每一組呈現完後,被試需要按順序將這些詞打出來。

2.3關於音樂和學習習慣的問卷是紙質版的,問題有「你是否喜歡在安靜的環境下學習(是/否/沒關係)」,「你聽音樂學習的頻率為(經常/有時/很少/從不)」和「你是否覺得聽著音樂學習效果更好(是/否)」

閱讀時主要的眼動測量指標

1.注視時長(fixation duration):注視一個詞語的時長;研究表明注視時長越長,需要更多的認知加工。平均注視時長一般為200-250ms。

2.眼跳距離(saccadic amplitude):從眼跳開始到此次眼跳結束之間的距離。眼跳的過程不會進行信息的提取。閱讀時的平均眼跳距離為7-9個字母的長度。眼跳距離大,說明被試在眼跳前的注視中所獲得的信息相對較多,閱讀速度較快。

3.回視(regression):看回之前注視的地方,包括同一行,上一行,和詞語間。當讀者不能理解某個詞語時,會有短暫的詞之間的回視,當讀者不能理解文本內容時,會有更長的回視。如果一個閱讀材料難度較大,需要更多的認知加工,那麼注視時長會更長,回視也會更多。

4.第一遍閱讀時間(first-pass reading time):閱讀者的注視點首次跳向另一個興趣區之前對當前興趣區所有注視點的注視時間之和。

5.第二遍閱讀時間(second-pass reading time):對某興趣區第一遍閱讀之後注視點再次回到該興趣區的所有注視點的持續時間之和,包括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離開該興趣區後又再次回到該興趣區的注視時間。當需要記住文本內容時,需要第二次閱讀時間更長。

6.瞳孔大小(pupil size):瞳孔更大表明喚醒水平更高和認知加工更多,通俗點來說就是更加投入啦。

過程

1.被試帶著20-30分鐘他們學習的時候喜歡聽的音樂來參加實驗,音樂類型不限。然後被試會告訴主試他們學習時絕對不想聽的音樂。

2.被試進行工作記憶測試(OSPAN)。

3.將所有音樂和噪音的音量標準化。

4.向被試介紹眼動儀器以及實驗流程。

5.被試在四種情況下閱讀不同的文本,每閱讀完一個文本後,在安靜的環境下進行測試,被試不知道這四種情況的順序。每個文本的閱讀時間為20Min。

6.被試需要對不喜歡音樂的干擾性進行評分:1=完全不干擾,2=有一點干擾,3=干擾,4=很乾擾,5=不知道。

7.被試完成關於音樂和學習習慣的問卷以及人格問卷。

實驗結果及分析

1)閱讀能力

被試在聽不喜歡音樂時的閱讀測試分數顯著低於在安靜環境下的閱讀測試分數。而在聽著喜歡的音樂和在安靜環境下的閱讀測試分數無顯著差異,在咖啡廳噪音和在安靜環境下的閱讀測試分數也無顯著差異,三種情況也不存在顯著差異。

聽不喜歡的音樂不利於閱讀理解,聽平時學習喜歡聽的音樂不會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2)閱讀過程

四種情況下,注視時長和眼跳距離在第一遍閱讀和第二遍閱讀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第二遍閱讀時間的比例,回視次數也無顯著差異。

3)喚醒:瞳孔大小

閱讀時聽喜歡的和不喜歡的音樂,瞳孔都顯著比在安靜環境下閱讀時大。有聲音的三種條件之間無顯著差異。

可以推測,聽不喜歡的音樂對讀者產生負面影響,而聽喜歡的音樂對讀者產生正面的影響。

4)個體差異

外向性維度與安靜環境(ρ=-0.406)下以及聽著喜歡音樂時(ρ=-0.463)的閱讀理解分數呈負相關關係。而外向性維度與聽喜歡音樂時詞語間的回視次數呈正相關(ρ=0.481),與4種情況的下的眼跳呈負相關(聽喜歡的音樂時:ρ = ?0.433;聽不喜歡的音樂時: ρ = ?0.441; 咖啡廳噪音:ρ = ?0.484; 安靜環境: ρ = ?0.446)。由於更多次的回視和更少的眼跳錶明閱讀能力較低,所以外向性上得分更高的被試閱讀理解能力較低。研究者認為這並不能說明背景音樂和外向性之間的關係,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本實驗中外向的被試的閱讀能力較低。

OSPAN分數與閱讀理解能力測試分數及眼動的各個變數間毫無顯著相關關係。即工作記憶容量對於有聲音干擾的閱讀理解並不是十分重要。

對閱讀理解能力測試分數和被試的問卷回答情況進行分析,發現聽喜歡音樂時的閱讀能力測試分數和被試覺得他們是否聽音樂時學習更好並無關。

被試對不喜歡的音樂的干擾性的評分也與閱讀理解能力測試分數及眼動的各個變數間無顯著相關關係。

當前實驗的另一個結果就是雖然本研究得出的外向性與閱讀能力之間的關係具有局限性,但根據前人研究,音樂與噪音對內向的人學習時產生更大的負面影響,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內向的人,還是乖乖選擇在安靜的環境下學習吧~(想測下自己的人格,可以參見測量部分EPQ-R中文版的網址)

Anyway,聽不喜歡的音樂對閱讀的負面影響很大,所以當你不喜歡你所處的環境(咖啡廳之類的)播放的音樂時,快快換地方吧~~如果播放自己喜歡的音樂,就隨他吧,雖然不會影響閱讀過程,但是也不會提高閱讀理解效率就是了!所以平時閱讀的時候還是按照個人習慣選擇閱讀時是否配以音樂,不必刻意在閱讀時加上音樂的調劑,也不必強迫愛聽音樂的自己在閱讀時放下耳機~

參考文獻

Johansson. R., Holmqvist. K., Mosberg. F., Lindgren. M. (2011). Eye movements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while listening to preferred and non-preferred study music. Psychology of Music,40(3), 339-356.


邊聽音樂邊學習是否會提高學習效率?是否會讓人更能忍受學習知識過程的無聊感?

許多研究表明[1],在開始一項工作前(可以是學習,可以是輸出文案,可以是體力勞動),音樂短暫可以提高人的注意力/記憶力/圖像思維(Spatial temporal reasoning)能力,同時還可以讓人舒緩情緒,減少壓力。這種表現被稱作「莫扎特效應」(莫扎特效應的另一種說法,是嬰幼兒可以通過長時間聆聽莫扎特的作品,永久提高智力表現,但是許多研究表明,智力水平的提升的提高很可能和莫扎特的音樂沒有直接聯繫)。

很少有人會因為希望增加自己的注意力/記憶力/圖像思維能力刻意的在開始工作前準備一段時間來聆聽特別準備的曲目。更現實的情況可能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為了打消學習過程可能帶來的無聊感,讓自己暫時告別拖延症,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一直營造「背景音樂」。

2011年英國威爾士大學的一項研究了「背景音樂」對被試者完成一項「重新按順序排列一些列物品」測試的影響。[2]

被試者在不同的情境下接受測試,情景如下:

1. 完全安靜的環境。

2.穩定的噪音環境,如一直有喇叭在環境中同頻率同音量的重複3數字的發音。

3.不穩定的噪音環境,如1-9數字同頻率同音量的隨機重複發音。

4.喜歡的音樂,每個被試者都可以聽到自己最喜歡的那首歌,前提是必須要有歌唱元素的音樂(沒有歌詞不要緊)

5.不喜歡的音樂,每個被試者都聽一首名叫「Thrashers」重金屬歌曲(因為每個被試者都表示自己不喜歡重金屬樂器)

研究人員認為在不穩定的噪音環境下,被試者的表現應該是最糟糕的,因為就像正在寫作業的同時,旁邊有人在不停的聊著天,很容易讓人分神。而穩定的噪音環境可能是第二大影響被試者表現的環境,如同電風扇或者點暖風不停的運作,也很容易讓人感到煩躁。

然而,測試的結果讓人十分驚訝,被試者在不穩定的噪音環境,喜歡的音樂或不喜歡的音樂情況下,他們的表現幾乎沒有什麼不同。換句話說,不管被試者是否喜歡他們所聽到的音樂,他們受干擾的程度和暴露在不穩定噪音環境下是幾乎一樣的。處在完全安靜環境和穩定的噪音環境的被試者表現的十分突出。在隨後的調查問卷中,被試者認為處在喜歡音樂的環境下確實讓他們感到「愉悅」,但是並沒有讓受到的影響變小。研究者認為,用閱讀測試代替「重排序列」測試應該可以得到類似的結果。

看過上面的研究也許你認為,用聽音樂的方式來緩解學習的痛苦不可行,只好把自己的播放器收起來的時候,你可以再看看下面的這篇研究[3],這篇論文研究的是喜歡的背景音樂可能對人帶來的影響,雖然這篇文章的研究得出的結論類似前一個研究,即暴露在音樂環境下的表現明顯低於處於安靜環境和穩定噪音環境下的表現,但是研究人員在這篇文章中指出,暴露在有音樂環境下的被試者的表現浮動很大,這意味著,聽音樂是否對學習有幫助是因人而異的

上面的兩篇論文主要研究了有歌唱的音樂是否會影響人的學習表現,下面的這篇來自美國代盾大學論文則研究了純樂器音樂對人的學習表現[4]。 這篇文章的研究結果表明,被試者會在背景音樂為莫扎特音樂時對圖形處理和語言處理有著更好的表現。我們可以發現,莫扎特的音樂中沒有歌唱的部分,也許有沒有歌唱部分是會不會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者造成影響的重要的指標。

以上的三個研究都是間接測試被試者對音樂的在學習過程中的反應,下面的這篇文章於2014年被刊登在Scientific Report上通過直接掃描大腦對音樂的反應來進行研究[5],結果表明,被試者在聆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或喜歡的歌曲的時候,大腦的「默認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連通性被極大地激活,這意味著,這時的大腦不僅只感受周邊存在的世界(一個桃子的甜味,毛茸茸的樣子),還會運用自己的記憶庫存聯想到與之相關的事情(如桃子如何被運到這裡的,現在的桃子為什麼賣的很貴等等)。這意味著,喜歡的音樂可能會短暫的激勵人的聯想能力,但前提是記憶里已經存在這些可供聯想的素材。

結論

邊聽音樂是否會提高效率?根據以上的研究結論

1. 有歌唱部分的音樂很可能造成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後果,對少部分人來說是看情況(聽自己熟悉並喜歡的音樂)。

2. 對於無歌唱部分的音樂對大部分人來說,在不影響注意力的情況下,可以短暫增強自己的圖形處理和語言處理能力的同時還可以讓人感到愉悅。

1. lliam Pryse-Phillips (2003). Companion to Clinical Neur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0-19-515938-1. , p. 611 defines the term as "Slight and transient improvement in spational[sic] reasoning skills detected in normal subjects as a result of exposure to the music of Mozart, specifically his sonata for two pianos (K448)."

2. Perham, Nick, and Joanne Vizard. "Can preference for background music mediate the irrelevant sound effect?."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25.4 (2011): 625-631.

3. Shih, Yi-Nuo, Rong-Hwa Huang, and Han-sun Chiang. "Correlation between work concentration level and background music: A pilot study." Work: A Journal of Prevention, Assessment and Rehabilitation 33.3 (2009): 329-333.

4. Angel, Leslie A., Donald J. Polzella, and Greg C. Elvers. "BACKGROUND MUSIC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1, 2."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110.3C (2010): 1059-1064.

5. Wilkins, R. W., et al. "Network Science and the Effects of Music Preference on Functional Brain Connectivity: From Beethoven to Eminem." Scientific reports 4 (2014).


機械學習行為,例如抄抄作業啊,不用思考的那種,我認為是明顯提高效率。而對於需要思考的學習 ,例如數學題目,明顯會影響。


記憶音樂的正確使用方法!

一些研究與記憶原理:

1.一種具有特殊節奏的特殊形式的音樂,可以導致人體的放鬆——但是與過去的放鬆有一個顯著的差別,這種音樂誘導的放鬆使大腦仍然處於機敏狀態並可以集中精神。

監控儀器顯示,在進行音樂記憶法時,學生們的身體內產生了一種類似瑜伽思維所產生的狀況,這種狀態據說能夠減輕疲勞,恢復體力,使身體的活動處於一種最有益於健康的水平,腦電波也降到使人精力充沛的α波水平。

實驗室特別研究了巴羅克協奏曲的緩慢樂章。發現具有神奇效力的節奏——每分鐘60拍的巴羅克咅樂,通常有一把低音大提琴象人的脈搏一樣在跳動。當人們聽這種音樂時,身體趨向於按照它的節奏活動,在這種簡單的放鬆形式中,人身體放鬆了,頭腦卻更為機敏,你不必強令自己的肌肉放鬆,也不必故意集巾注意力,你要做的僅僅是跟隨著音樂。隨著亨德爾樂曲的演奏,冥想的效果就會出現,不過,也許在這簡單的時間分割中還有更多的內容。蘇聯心理學家波拉托諾夫發現,僅僅是一個每分鐘60拍的節拍器就可以影響人。在這種節拍下聽到的東西大腦會記得更牢。

2.到底是哪個因素觸發了人的記憶力?學習的毎個環節到底起什麼作用?他們發現,在有節奏地念材料的同時,如果學生跟著有節奏地呼吸,記憶鞏固程度就能躍升到百分之七十八。反之,記憶鞏固程度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假如在學習階段對這種學習法充滿信心,還會使記憶鞏固數值更高。實踐證明,當人們的身體處於一種鬆弛狀態時,人們有可能迖到超級記憶狀態,要比平常學習快好多倍。

有節奏地呼吸,特別是屏氣,可以極大地幫助你集中注意力。正如《呼吸的科學》的作者拉瑪杏?瑞卡在書中寫道,「通過有節奏的呼吸,人可以使自己與大自然一起和諧地振動,同吋開發出自己的潛在能力」。

那麼究竟怎樣呼吸才能幫助學習呢?人必須通過協調呼吸與脈搏,使自己的身體進入大自然的振動從而和意識協調起來。當進入協調和同步後,就將具有更多的智力和其它能力。在超級學習法中,呼吸必須有節奏,大約和緩慢的脈搏節拍相當,這時呼吸只要跟著念材料的節奏就行了

羅扎諾夫研究了節奏和學習的關係,如果學習材料的輸入間隔時間是1秒鐘,則記住率是百分之二十;間隔是5秒鐘的記住率是百分之三十;間隔是10秒鐘的記住率是百分之四十。所以,羅扎諾夫以10秒左右為間隔,使用連續而單調的音樂節奏,以求打開人們大腦的記憶之窗。

節奏和呼吸都是超級記憶法的核心。衣阿華州的研究人員將這些方法中的成分逐一分解,對它們進行了單獨試驗。當人們跟著有節奏地念材料有節奏地呼吸時,就使學習效率一下子提高了近1倍。

3.冥想可以幫助你!

阿爾法腦波有三種:快波,中波,慢波。

中波的記憶力最好,最持久,最能成為長期記憶!

慢波靠近西塔波,人容易睡著,效果不好。

快波靠近貝塔波,效果也不大好,就算記住了,也容易忘記。


總比不學習好


不能


推薦閱讀:

當傳統遇見流行 Denon D-M41迷你音樂系統
【課程】趣味樂理第一課(五度相生律)
能不能在獨立音樂新人里,說幾個以後很可能發展非常好的?(比如最近宣傳的很多的程璧?)?
B站音樂區有哪些唱歌很好聽卻不火的up主?
音樂觀念的差異

TAG:音樂 | 效率 | 學習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