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人辯論時,感受到對方有邏輯漏洞,卻無法明確指出,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該如何改善?

A.和他人辯論時,感受到對方有邏輯漏洞的, 卻無法明確指出。(就是覺得怪怪的,但是說不出哪裡怪 O(≧口≦)O)

B.同時,發現無法清晰地表達自己觀點(詞不達意,存在漏洞)

請問:

1.以上的兩種情況都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2.該如何改善?

謝謝各位大大指教~


謝邀,非邏輯專家,但是我感覺還是可以說兩嘴……

「等等,好像有什麼不對……」多看幾個這種梗的笑話,會發現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所謂內涵,即隱藏的事實。

邏輯本身可以無可辯駁的,排除你因為心理排斥產生的抵觸,你感覺邏輯不對,往往不是邏輯有問題,而是「事實」出了問題。

「如果1比2大,1+1肯定比2+2大」……只是說邏輯,這個是對的。但現實中,很多人用這個如果偷換事實,你如果僅僅著眼於邏輯,那就墜入圈套了。直接跳出所謂邏輯,回一句:1不比2大。

說道「如果」,整個巴黎都可以裝進一個瓶子——蔣昌建

第二個問題,只能說明你自己其實沒想清楚,是先有了結果後來論證。否則你論證的過程中不會出現漏洞~


看辯論賽的時候,經常發現有的辯手道理一大堆但是沒有例證,有的辯手口吐蓮花但是連不到一起去。

如果以詭辯的方式去辯論,任何話都可以包含邏輯漏洞,只不過有的時候由於我們限定了特定的知識空間,導致那些漏洞自然地被修復了而已。

常見的詭辯歸根結底就一條,那就是偷換概念。換大前提、換小前提、換定義、換場景、換主體、換客體——讓我想起了太極拳,走斜方向,打正方向。

試試看看邏輯基礎?


所有邏輯漏洞幾乎都來源於申論者對邏輯鏈條某一環的過於自信。

我們看一個例子,以前參加學院杯辯論賽的時候,辯題是我們應不應該過洋節。反方有一個點是「洋節有其特殊文化背景,那麼沒有這個文化背景的中國人就沒有過這個節的必要。」這是他的論點,他舉的例子是「每當情人節,情侶們你儂我儂的時候,那些光棍應該如何自處。」論點和例子都有嚴重的邏輯漏洞,但是華辯只要有洶湧的氣勢和堅定的眼神就可以心不虛臉不紅。

我們慢慢分析這個論點其實根本經不起推敲,但是只要多做訓練在與人論戰時還是能很容易感知到有問題。題主能感知到對方的邏輯漏洞,就是因為察覺到其中有一環沒扣上,而對方未免過於自信。

「洋節都有特殊文化背景,沒有普世價值嗎」

「沒有特殊文化背景為什麼不能慶祝該節日?」

「節日的意義僅限於文化認同嗎?」

「因為世界上仍有光棍,所以情侶就不能有自己的節日嗎?」

有很多地方,對方都太自信,而舉的例子幾乎成為邏輯漏洞的現成表徵。發現邏輯漏洞很容易,對每一環都多問一個「一定是這樣嗎?」去感知對方過於自信的地方。

反駁也很簡單,要麼分析指出他的邏輯自負,要麼同樣舉出反例讓他發現自己的邏輯站不住腳。

那場辯論賽我的反駁是「沒有女朋友就不過情人節。難道為了過清明節,還要特地弄死個人?」,因為剛好知乎上看到過類似的答案。那場真是笑死我了。


推薦閱讀:

別再用群發清好友了,好嗎?
人際關係的幾個細節
如何擺脫在人際交往中,過度的邏輯思維對聊天的毀滅性影響?
外向的人可能沒有表現中的那麼好,內向的人也沒有表現的那麼差

TAG:人際交往 | 邏輯思維 | 社會 | 邏輯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