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17年,中國生育率低於預期?
2017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了63萬人,這一數據比之前各方的最低預測還要更低;2017年人口出生率比2016年下降了0.52‰,只有12.43‰,這一數據比日本的出生率還低,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到了5.32‰的驚人低生育水平。
房價的鍋。
我怎麼看?數據相當驚人,也相當打臉。
「翟振武在2014年3月的《人口研究》上發表論文解釋了為什麼不能全面放開二胎:生了1個孩子的15-49歲婦女有1.52億,60%-70%有生二孩意願,全面放開二胎的話,將累計多出生9700萬人,每年出生人口峰值將達到4995萬,生育率將達到4.5。2014年7月10日,國家衛計委計劃生育指導司司長楊文庄在新聞發布會上也採納翟振武的數據,認為如果全面放開二孩,多生9000萬人對經濟社會的發展會造成很大影響。」 摘自百度百科 翟振武 詞條。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不完全否定計劃生育帶來的貢獻,但全面二胎放開的太晚了。2010年前後已經有許多全面放開二胎的呼聲了,但阻力來自哪裡?是誰用錯誤的數據蒙蔽了決策層的眼睛?
計生委和某些人口學者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如果要問有什麼對策,我一個學細胞生物學的,無能無力。
這個啊,我能想到的Z府會採取的可能的辦法,就是在盡量短的時間內,把美國勢力趕出亞洲。
然後主導亞洲秩序,建立類似亞洲戶籍制度,吸引比如印度、東南亞、俄羅斯、日韓等附近的人進來打工,就好像現在的農民工進城打工一樣。
開放工作通道,不是移民通道。周圍不是人多嗎,徹底掌控亞洲後,就可以操控周圍的勞動力年輕人等,填補國內的低生育率帶來的一系列老齡化等問題了。
不過嘛,這個方案可能大家不會同意,因為很多人會憤怒,覺得我們辛苦計生,就是給外國人騰位置讓他們進來賺我們的錢嗎?
但上面我能想到的最簡單的他們上層。可能會採取的措施,恐怕也就是這個了。
兩步,一步是徹底掌握亞洲秩序。
二步是建立亞洲勞動力自由流動進來工作的機制。
其他方法,比如機器人替代之類的,都有一些缺陷。畢竟老齡化不僅僅是缺人工作,還有消費、納稅、養老、技術升級等問題沒解決。
別噴我,我只是覺得國家會認為這個措施是最簡單易操作的。不代表我認為這是對的。
30多年的政府態度轉變如下。
可以遇見如果中國繼續保持全球最低出生率,在2050年漢族人口為目前的八分之一(部分少數民族將成為中華民族的主體)。近幾年曝光了美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利用中國重返聯合國契機,推動中國實行種族顛覆政策。有句話怎麼說來著:高房價和高物價是最好的避孕藥,懷了都給你打掉。
買不起房怎麼生,租房租金也不低,幼兒園那麼貴,自己帶孩子的話又少一份收入。
說白了就靠這麼點勞動人口,養14億人已經太不容易,還讓人繼續生,誰給你出錢養?馬雲還是思聰。
中國人已經是世界上最勤勞的,為什麼連個娃都生不起?新增財富過於集中,有錢的生不了,能生的養不起,要前者把自己盤裡的肉分點出來不現實,要後者去搶又沒能力。
想鼓勵生育首先要減輕年輕人工作負擔,減稅賦,國家也要開源節流,但在這一點制度上中國離發達國家確實還差的很遠,沒辦法,這是中國大踏步前進的必然結果。比如西方國家每生一個孩子就發幾萬,居然就可以正常發到手而不用塞紅包,你想想如果是在中國,那某單位可以貪多少錢。這些差距看得到,一時卻學不來,但如果不學,最後恐怕只能走計劃生育2.0版,強制執行的老路子。
什麼房價都是在宣洩不滿了罷了。
說白了,平均結婚年齡28歲,北上廣更是突破30歲。一個人32歲結婚,再拖上五年就進40歲中年了,怎麼可能不導致生育減少呢?
只能說明原來的預測學家們都是xx,尤其是說放開二胎要生4000萬的那位。
根據2010年 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80後為2.28億人,90後為1.74億人,00後為1.46億人
所以現在生育一孩的主體是比較晚婚的80後和90後群體。
但現在的社會現實別的不說,23歲大學結束,再三年研究生,然後找個單位墨跡墨跡,這個立業導致了平均結婚年齡怎麼不能往三十幾歲跑呢,多少學長學姐都是讀著博士發現自己成為齊天大剩了,但這就是必然。談戀愛容易,結婚就麻煩了,生孩子更麻煩,未來初次婚育年齡肯定要奔著33歲去的沒懸念。下表是結婚年齡,再想想女性還要備孕個多久。
按照這個平均結婚年齡表格,再結合80後90後的比例我可以知道,大部分90後應該還沒開始進行生育,起碼現在一孩人數下降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根本原因是女性受教育率的提高,除非學習中東國家把女性趕回家,否則我國這一波一孩數量必然下降然後在20年後緩慢回升。
確實蠻驚人的。但是gj的應對政策也是會更加驚人。
比如限售剛出來的時候,真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思維,我從來不知道還能限制買賣。
但是我怕,我怕40了被拉去生孩子……不生沒收你一棟房子。每天膽戰心驚。
期待驚掉你下巴的政策出現吧。
你是人口,不是……
題主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信息沒有披露,就是二胎數居然超越了一胎。目前一胎生產力來源於90後吧。是不是90後一胎都不要了?
作為老阿姨,還有一個角度,目前一個都生不出的很多,希望gj關注生態環境以及飲食安全。這些很影響生育能力。意料之中的事。
從宣傳計劃生育和素質教育那一天起,中國人口一定會有成下降趨勢的那一天。現在開放二胎是沒用的,還是會下跌。
根本原因兩點1,生養成本:90後,1-2個是常事(暫排出政策影響)90後爸爸輩,2-4個兄弟姐妹是常事,90後爺爺輩,3-6個是常事。每一代人都在遞減的核心原因是好生不好養,以往養個娃有口湯喝,餓不死就行了,年紀稍大點就可以幫父輩幹活了,上學?不存在的。
就我個例來說,川北農村,爺爺輩識字的就是先生,大牛。爸爸輩教育開始普遍了,小學,初中,高中都正常,文盲基本是沒有了。我這輩,高中,大學都正常。而農村相比較城市而言,進度應該是慢一代人,就是說,從80後開始,城市人口出生率都在下降了,城市人口劇增只是因為農村人在遷移。單看城市人口,早就開始下降了。
中國城市8大城市集群人口逐年在上升,其他地方都是在下降,尤其其餘地方幼兒園入學率逐年下降(東北最慘)所以有些地區房價遠遠還沒到頂,估計才到一半。不過有些地方房價已經是泡沫,短時間內不會破滅而已有點扯遠了,拉回問題來說,隨著社會發展,教育在普及,生活質量在提高。就現在而言,養個娃兒的成本是以往是幾十倍,百倍。而普通百姓的相對財富並沒有跟上節奏,生小孩?能啊,一口飯真當人喂不起?生沒問題,問題是養。 現在是2018年了,一個孩子就光吃,能吃多少,從小到大能花多少飯錢。背後的隱形成本才是大頭。
2,個體意識:工業革命,科技革命時代來臨,知識量在爆炸性劇增,以往一個人一年所獲取的信息量遠不及現代人一天的量,科技讓世界縮小到一個村。老王麻子一直不想要孩子,不過拗不過爹媽絮叨,一看身邊人也都為人父母,也就收起小情緒,於是有了小王麻子A,B,C。幾十年後小麻子A長大了,生在信息時代的小麻子A長大了發現自己也不想要孩子,他打開世界一看,哎喲,和我一樣的人這麼多,看來我不是個異類嘛。於是和老王麻子講:爹,你看現在都什麼時代了,我就不想要個孩兒而已,又不危害社會,大把大把的人都這麼這麼的,巴拉巴拉一大堆。老王麻子不樂意了,好歹你得生一個續香火呀,小麻子A一想也是,不為自己想,也得考慮老爺子的感受,於是有了小麻子Aa。。。。。。幾十年後,小麻子Aa說:爹,我不想要孩子。小麻子A:愛生不生,管我屁事,我打遊戲了。
信息時代,個體在崛起,熟人社會體系在崩塌,每一個人越來越獨立,獨一無二。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族觀念在淡化,小家意識在加強。生不生孩子這個事越來越純粹,實話講,以往成婚生子有多少父母是因為愛,純粹是因為自己想有個孩子了。很大一部分完全就是一看隔壁老王結婚了,嗯,我也年紀到了,我要結婚了。隔壁老王有孩子了,這事我也不能輸啊,我也要個孩子。當父母一樣的,一看隔壁家孩兒結婚了,我的娃也可以整得了、、、、、、完全就是閉著眼在瞎跑。
我經常給我媽講,有一天我要結婚了,一定是因為我想體驗婚姻了,想對某一個人負責任。我要孩子,也一定是以為我想當爸爸,不會因為別人結婚而結婚,別人有孩子而生孩子。只有這樣,才不會對孩子有妄念。我要的是體驗父親這個角色,求的是當爸爸這個過程,至於我的孩子以後喜歡男人還是女人,想不想結婚,想不想當爸爸,與我又何干呢。以上
房價什麼的只是誘因,根本原因是80後,90後這兩代人已經不需要再靠孩子來養老,來幫忙幹活。這方面來說,孩子不再是剛需。而養一個孩子的成本,歷史新高吧,2000年歷史新高。 ps:我舅的出生大部分原因是我外婆大嫂的鄙視(兩個女兒)外婆不甘心,說一定要生個兒子,於是。。。。。很難去評價對錯,但是我想我們這代人應該不會這樣了。至少,如果身邊有人鄙視我單身,我會送個白眼,關你屁事。(來自皇家單身貴族汪的清高,關愛動物,從你做起)人口問題以說的夠多了。早在2000年。就有精英看出了人口危機。今年2018年,起碼有很多人看出了問題。2018中國官方人口數據是13.8億。實際的人口確只有12億。多出的一億都是死亡或移民。沒銷戶的。中國早在2010年就人口負增長了。世界倒數第一的生育率。現在還在限制生育,豈不荒謬。10年後。2028-2030開始中國人口大雪崩。出生不足1000萬。死亡卻有2000萬。每年少一千萬人口。何其壯觀!現在我最怕的是人口減少後引進黑人和穆斯林。如果真的發生這樣的事。中華民族將萬劫不復。
房貸車貸已經把中產以及底層人民壓得喘不過氣,房子已經不能再炒了,只能轉向醫療和教育。現在小孩發個燒都是往縣婦幼跑,稍微有點錢的都往省婦幼跑,下雪天縣省婦幼都是爆滿,單人房改雙人,雙人房變三人。幼兒園普通的農村兩千一個學期,稍微好點的五千起步上不封頂,城市裡的幼兒園就更別說了,幼兒園升小學各種培訓班,補習班,校園內還有攀比。階層內也存在攀比消費,而且都超過本階層收入,只有這樣別人才會覺得你混得好。現在大學生出來工作幾年存個首付都難,還談什麼生小孩,養個蛙就行,不哭不鬧,門前就產貨幣,給啥吃啥出去旅遊還給家裡寄照片。如果不是某些地方思想封建,必須生男孩,信奉人多力量大,出生率還要低一截。你知道這些地方小孩發燒翻白眼了親人怎麼弄的,就是買點小孩退燒藥吃。父母都在外打工,平常都是放養,只要回家吃飯就行。獨生子女也佔一部分,見過六個人在醫院圍繞一個小孩的家庭。如果社會還是以房本制,生育率永遠都不會改變,錢等於生育率,國民沒有錢,就不會生小孩,更別說二胎了。
原因很多,我感覺主要是三點:
1.生育人口基數的影響。過去的出生人口是當前可生育人口的基數。對新生兒數量是決定因素。
92年開始到2000,中國出生人口大幅下滑
1982 23,100,427
1983 20,065,048
1984 20,313,426
1985 20,429,326
1986 23,190,076
1987 25,282,644
1988 24,576,191
1989 25,137,678
1990 26,210,044
1991 20,082,026
1992 18,752,106
1993 17,914,756
1994 16,470,140
1995 16,933,559
1996 15,224,282
1997 14,454,335
1998 14,010,711
1999 11,495,247
2000 13,793,799
2001 17,020,000
之後基本維持在1600萬左右,從90年2600多萬到99年的1149萬,出生人口減少56%,按照20歲(1997)到35歲(1982)生育年齡人口累加量計算,也是處於一個下降趨勢里。
同樣,現在的出生人口是未來可生育人口的基數。
2.經濟條件影響
這個時代的高房價,低收入,讓很多夫婦都沒有多餘的精力去多生幾個孩子,如果是雙獨夫婦,上面四個老人,下面生一個,那就有5個人需要撫養和贍養,每多生一個就是多增加一份壓力。何況中國內地還不是高福利國家,所以經濟因素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影響因素。
3.教育和觀念影響
一個是深受過去計劃生政策觀念的影響。
另外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信息交流更加頻繁,環保理念,讓人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更高,加上避孕措施更加完善,導致生育意願下降。
綜上:生育人口基數是決定因素,經濟壓力和教育觀念是很大的影響因素,特定歷史時期影響因素也是可能被放大的。
有啥可看的?原來是限制,現在是開放,鼓勵還沒開始,說明還沒到需要鼓勵的份上,到了,自然就鼓勵了。生一個孩子從幼兒園免費教育到高中畢業,在教育期間所有醫療費用大部分走醫保。讓家裡養的起。搞一搞教育,抓一抓教育質量,把明星崇拜風氣引導向教育界,明星教師成為社會關注焦點。父母生下孩子是來愛的,不是來受罪的。怎麼看?中國人還是太多了,不然生育率下降了國家早急了。
現代人的思想隨著物質的豐富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再有傳宗接代一說,每個人都想過精採的一生,不想有太多拖累,窮人怕給的了孩子生命卻給不了好的生活環境,富人怕孩子太多顧而不均,總之各種怕而自己又不能掌控
中國人口即使突然減少10億,還是人口大國,不怕!
只要出台計劃死亡就行了,雖然不能提高人口數量但是可以有效地遏制老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