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提高戰略思維能力?
比如下象棋,鬥地主,往往第一次出手的時候就考慮好後邊的幾步。
謝要本來想說屁股決定腦袋,目的決定思維,可看到題主竟然用棋牌作比喻,那麼……還是先把技術磨練起來,多練練吧……
八度戰略思維 2016-01-18 南山行者 身邊的戰略
看見與視野
兩餓狼發現了一片草地,甲狼大喜。乙狼不解:你又不吃草,高興什麼?甲:羊愛吃啊,說完飛奔而去。乙:你去哪?甲:我要把這消息讓羊知道呀!
這則故事啟示我們,人與人最大區別不是視力上的差距,而是視野上的差距,視力可以看到一樣的東西,視野卻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從另一個角度,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我從不預言,我只是看見了一些旁人視而不見的事情。」
什麼是戰略思維?
那麼,如何擴大視野,發現那些常人熟視無睹的新世界呢?這就需要提升思維能力,而戰略思維就是擴大視野的藝術。
戰略思維是人類思維的一種形式,具有思維的一般性與共同性。從一般意義言,戰略思維是一種管理決策思維。戰略是「為達成組織目標而採取的行動方案」,制定戰略需要「衡外情」,衡量外部環境中的機會與威脅;需要「量已力」,評估組織內部資源的優勢與劣勢;需要「定目標」,確立組織長期的發展目標、使命與遠景;需要「擇方案」,選擇能達成目標的手段與方法,即行動方案。因此戰略思維就是在資源與環境的約束中,確定組織目標及行動方案的思維過程及方法。區別於一般思維,戰略思維具有長期性、全局性、動態性等特點。
八度戰略思維
管理者在進行戰略決策時,面臨思維的困境:一方面,他必須依賴於過去學習和實踐中取得的間接和直接經驗,以及形成的思維模式;另一方面,他面對是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情形,原來經驗和思維方式是否適應和在多大程度上適應新情況還需要探索。因此,戰略決策者必須要有開放的心態,並不斷修正自己的思維模式。這就需要從多個維度,對戰略決策的領域或事項,進行發散性思維,打破固有的戰略思維模式,形成創新的思路和方法,並以此為基礎進行綜合和歸納,形成新的戰略思維模式,制定更適合環境變化的戰略。
筆者在總結戰略思維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參考大量文獻和案例,提出戰略思維的八個維度,即「遠」、「廣」、「高」、「全」、「透」、「准」、「特」、「敏」,稱之為「八度戰略思維」。
更「遠」一點,形成「遠見」
戰略思維的看「遠」,就是要從未來更長的時間去思考組織的發展,形成對組織的「遠見」。它既包括對組織空間擴展的高瞻,也包括對組織時間延伸的遠矚,體現的是戰略思維的長期性和預見性。阿里巴巴上市,讓人們看見一個極具遠見的馬雲,正在他對電子商務的遠見,才有了阿里巴巴的今天。但更具遠見的是阿里巴巴的大股東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他才是「第一個把目光放到互聯網上的人」,他領導的軟銀集團是唯一以300年的跨度思維信息技術革命和人類生活變化的公司,也是發布30年發展遠景的公司。正如彼得·德魯克說言,「每當你看到一個偉大的企業,必定有人做出過遠大的決策。」 阿里巴巴和軟銀的成長印證了大師的論斷。
更「廣」一點,形成「博見」
常言說,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戰略思維必須更「廣」一點,擁有廣闊的視野、廣博的認同和廣泛的聯繫。廣闊的視野,就是指用全球視野、用世界眼光分析組織發展的機會,通過更廣泛的思維為以後聚焦提供基礎;廣博的認同是指戰略的形成要從群眾中來,集中智慧,戰略執行要到群眾中去,取得認同;廣泛的聯繫是指,制定戰略必須在更大的範圍內,跨越組織和行業的邊界,利用事物的廣泛聯繫,尋找更好的生存機會、運營方向和商業模式。
更「高」一點,形成「明見」
一群工人在叢林中清除矮灌木。他們是生產者,解決實際問題。管理者在他們後面擬定政策,引進技術,確定工作進程和補貼計劃。領導者則爬上最高的那棵樹,巡視全貌,然後大聲嚷道:「不是這場叢林!」這就是戰略思維者的角色,必須站的高,才能從整個環境中發現組織的位置,從而確定方向。戰略思維的更「高」一點,有三方面的含義:一是從層次上看,戰略是組織最高層面的決策行動,它高於職能和戰術策略,在組織中類似「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高度;二是從目標上看,戰略必須有更高的追求、更高的目標;三是從方法論上看,戰略思維是企業的哲學,戰略思維體現的是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的社會責任。當組織要進行戰略布局時,必須要站得更高。
更「全」一點,形成「通見」
孫子這個中國最偉大的戰略家,在其《兵法》中說,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計,而索其情。」孫子認為通過五事和七計的全面比較,就可以事前對戰爭的勝負進行「廟算」。 這就啟示我們,戰略思維必須更「全」一點,具有整體性、全局性、全面性。所謂整體性,指戰略思維是面對的是整個公司或集團或國家,而不是其中的局部問題;全局性是指從組織的全局利益出發,對組織的運作進行統籌思維;全面性指從更多的視角跳出去看,不就事論事,就企業論企業,就行業看行業,從而形成對組織的整體見解,即「通見」。
更「透」一點,形成「灼見」
管理思維的是「正確的做事」,戰略思維是「做正確的事」。而要找到正確的事,必須對組織活動的本質進行深刻的思維,理解的更「透」一點,形成明白透徹的見解,即「灼見」。它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戰略思維的清晰性。如在企業的競爭格局中,由於角色和位置的限制,企業很難形成清晰的自我認知,通過波特的「五力」分析,就可清晰發現企業在競局中的狀態;二是戰略思維的本質性。戰略思維首先要摒棄「理所當然」,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假設和論證尋結論;三是戰略思維的根本性。即要在企業的關係人與價值及顧客認知與價值分析基礎上,發現公司存在的意義,企業的使命等生存的根本性問題。
更「准」一點,形成「定見」
戰略確定組織發展的方向,事關組織生死存亡,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因此戰略思維必須準確的判斷組織生存的關鍵,依據客戶認知形成組織的定位,將全部力量集中起來,打殲滅戰,實施聚焦戰略。正如著名戰略家克勞塞維茨所言,「儘可能將最大數量的部隊投入到最關鍵的行動中」。
更「特」一點,形成「創見」
戰略思維屬創造性思維,是在已有的基礎上尋找更佳的定位,開拓新的疆界、新的領域、新的市場。戰略思維的「特」,就是波特所講的「差異化」,即在品牌形象、技術特點、外觀特徵、客戶服務和營銷網路等方面,塑造產品或服務的獨特性,造成相對於競爭者的有利差異;或者如特勞特所說的獨特的定位,在顧客心智中形成「與眾不同」的印記,這就需要「創見」,需要標新立異。要為顧客帶來別具一格的超凡體驗,如「支付寶」之方便;要以創新的產品為顧客提供新的價值,如「餘額寶」擁有活期存款的方便和定期存款的收益。
更「敏」一點,形成「倪見」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因此戰略思維必須具有動態性、直覺性和敏銳性。動態性就是要不斷跟蹤環境的變化,觀察競爭對手的戰略行動,不斷優化戰略;直覺性就是要通過培養形成戰略直覺,從細微的環境變化中感知到公司的機會與威脅;敏銳性就是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在多變複雜的環境中,快速形成「倪見」,從目前可能還處於萌芽狀態的新生事物中,發現能引領組織未來發展的新市場區域、新產品、新需求,經過戰略培育,形成組織的新的增長點。
八度戰略思維觀察「戰略這支大象」
形成戰略的思維過程如同盲人摸象,這八個維度是從八個視角對「戰略這支大象」(明茨伯格)的理解和感知,是系統性思考戰略的一個個側面。這八個視角又是相互聯繫的,比如高與遠,站的高,才能看的遠;又比如高與全,站的高,才能俯視看全貌。我們不能認為將八個視角加總起來,就可形成完整準確的戰略思維,因為系統並不是構成部分的簡單加總,整體觀點並是各個視角觀點的匯總。但為了把握整體,有必要從不同視角對戰略進行觀察和分析。
戰略思維 : 點-線-面-立方體-細胞雲-生物個體-生態系統
---------
1、龐大基礎知識;
2、豐富閱歷;
3、系統思維;
4、一定成功背景;
很簡單,少上知乎,多讀書,多行走,多思考,多嘗試。
然後,你就有了思維。
最後,機運,努力,人脈,思維,執著,數年數十年,碰巧你成功了,就證明你有,碰巧你沒成功,就證明你沒有。推薦閱讀:
※用文言思考能提高人的思維能力嗎?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導言讀後感
※不是每一個開始,都要有結束
※迷路的人
※哲學的第三課——第一大定律因果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