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我是貓》中的「牡蠣式的生活」是什麼意思?


安於一隅的生活,印象最深的是苦沙彌去澡堂洗澡,被眾人擁在一個小小的角落,滿臉赤紅,緊抿雙唇,可憐極了,卻也不發一聲。哈哈哈,當時真是覺得好憋屈啊


牡蠣:

牡蠣(oyster)別名又叫蚝,是所有食物中含鋅最豐富的。

動物牡蠣及其近緣動物的全體,是海產貝殼。在亞熱帶、熱帶沿海都適宜蚝的養殖,我國分布很廣,北起鴨綠江,南至海南島,沿海皆可產蚝。蚝乃軟體有殼,依附寄生的動物,鹹淡水交界所產尤為肥美。

物種分類有長牡蠣,大連灣牡蠣,近江牡蠣等。其中著名代表是個子小小,像貓爪子一樣的Kumamoto,中文叫「熊本蚝」。原來產於日本熊本縣,但是後來被捕得快絕種,1920年代傳到美國,便在美國西海岸開始繁殖。

——以上出自 百度百科

1893年,大學畢業的夏目漱石在校長的推薦下順利進入東京高等師範任教。兩年後辭職到四國島松山市中學任教,次年轉入九州島熊本市第五高等學校任英語教師。此後便一直擔任教職到33歲,在熊本市定居了4年又3個月。在這4年里,夏目漱石搬了6次家。熊本對他來說是一個有紀念意義的地方。

所以,「牡蠣」這個詞在書中頻繁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夏目漱石出生前家境已逐漸沒落,雙親並不希望這位幺兒的降生,所以出生後一度被寄養在別人家,兩歲時便被過繼為嚴原家的養子。也許是「牡蠣」這種依附寄生的動物,使得夏目漱石回憶起童年寄養在別人家的種種,才有了書中「牡蠣式的生活」。

只讀過竺家榮的譯本,在網上看到過與此有關的一篇博客:

檢證:竺家榮譯《我是貓》之得失 :

竺譯:他像個乖戾的牡蠣似的窩在書房裡,從不對外界開口講話。

原文:彼は性(しょう)の悪い牡蠣(かき)のごとく書斎に吸いついて、かつて外界に向かって口を開いた事がない。

說明:這裡的「口を開いた」不是「開口講話」,是順著「牡蠣」比喻來的。「牡蠣」就是靠嘴巴吸附的,所以「外界に向かって口を開いた」是「接受外界信息老吸附在書房)」的意思。

華南虎譯:他如同一隻執拗的牡蠣,死死地叮在書房裡,從不想了解一下外界的情況。

有趣的是,村上春樹在出席的一次活動中,曾將創作比喻為獨自享用喜愛的食物烤牡蠣。幽默地表示:「創作的確是孤獨的過程,但並非是受人之託所寫,不能帶著抱怨,這就像一個人吃牡蠣」。

題外話: oyster這個詞是有出處的。

「The world is my oyster」 —— 莎士比亞 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溫莎的風流娘們兒》)

此處的oyster可以理解為「夢想得以實現的世界」。

這個名言是說 世界有很多的機會讓我們可以如願利用,牡蠣是獲得珍珠的海生物,把世界比作牡蠣,是說從中我們可以得到非常有價值的東西。

不知漱石先生是不是也有此意


推薦閱讀:

此時此刻不說點什麼嗎
請問這篇網路小說有寫下去的前途嗎?

TAG:文學 | 夏目漱石 | 我是貓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