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監督媒體?
當報紙雜誌、網路等眾多媒體不斷報道各個行業的「黑幕」、為個人「維權」時如何保持公正性?有些行業專業性較強作為媒體記者如何保證報道的內容的正確?有銀監會監督銀行,證監會監督證券公司,又有誰監督各家媒體呢?當報道失實對當事人造成惡劣形象,但採用法律維權卻又成本過高是不是更加助長了媒體的隨意性?
互相監督唄,一般媒體又沒有公權力做後盾。
監督不是要求最後有誰來兜底,而是利益格局的多元化,保證每個利益集團都能充分的表達意見。媒體監督不了。因為文字是個很虛的東西。尤其是中國語言文化博大精深,你有一百種方法含沙射影同時保證不被告誹謗。大家都頂著言論自由的帽子呢。
大媒體為自己背後的利益集團說話,小媒體為了「搞個大新聞」火一把說話。國內外全都這樣,公正客觀的媒體一家都找不出。
媒體肆虐久了,就覺得自己特牛,好像振臂一呼天下莫敢不從的樣子。農夫和京華時報幹上的時候,有媒體人驚呼:企業竟敢公然挑戰媒體?這個社會怎麼了什麼的。誰對錯我不清楚,不過當時看到媒體們說這句話就笑尿了,你們以為自己是誰啊。監督媒體最好的辦法是:壓根就別信這幫豬媒體。獲取資訊的渠道還多嘛。比如知乎啊、維基解密啊、還有些自媒體啥的。媒體在一些國家,是權力的奴隸,而在另一些國家,是資本的走狗,而它廣為人知的形象,其實只存在於我們想像里。
讓各種言論在自由市場里檢驗。
帝國主義國家:
1、法律監督。言論自由,媒體作為第四權受法律保護,但也同時受到法律的管束。2、互相監督。所謂言論自由,就難有比如「新美社」通稿,統一口徑的作法。各大媒體各抒己見,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傳播。不會給大眾一面倒的信息。比如某國文化部長出本書「大江大海」,另一個知識分子也可以出本書反駁她「大江大海騙了你」。
奇葩國家:
1、真理部一面倒的消息。比如關於某前英殖民地的近期牆內新聞。2、輿論引導員分編製的和自乾的說媒體的人都什麼心態?!
看吧,你會關注到這個標題吧,大多數人是因為是想看看我怎麼說好評判我對吧。所以為了點擊量我只能用這個開頭咯。人們從來不會從自身尋找問題。習慣性的將問題歸於少數人。很多人都在噴媒體無良,可真真的原因還是因民眾的愚昧。媒體靠什麼吃飯報道的真實性可靠性?那是在高民智的階段。大多數人關心的吸引眼球得到的點擊量和關注度才是媒體的根本,如今報道事件你聽到深圳領航橋高架橋事故和90後女司機開車撞飛9人會點開哪個?問題的關鍵是90後,女司機,撞飛9人嗎?並不是。可很多人就喜歡看這個。社會趨向於去給90後,女司機帶帽子。並不是媒體導向。是民眾的反饋機制導致媒體不得不這麼報道。不然兩家媒體報一個事。客觀公正的那個反而沒點力量。誰會被辭退誰會被淘汰?為了養家糊口只能隨著民眾的趨向走。
我不是搞媒體的,我也不喜歡媒體,但人們總是習慣於先去批評媒體導向的一方,發現報道有偏向性再去說媒體,殊不知媒體如此報道正是因為你們的心理預期言論才促成了媒體的報道。人們有時間罵媒體不如去儘快提升自己的眼界判斷,別再為什麼反px反核電反有機貢獻點擊量。哦,你說國民素質問題都是政府問題導致的教育水平跟不上。可惜我是農村出身。見過有太多家庭家裡有條件上學的孩子,因為家長眼光短淺讓孩子早早就輟學打工。有太多孩子有條件上學不好好上天天打遊戲。大學畢業了也是混混出來。其實我知道說了也沒用你們就會怪媒體怪政府。反正都是別人的錯我們大多數人就是正確的,對吧^_^大陸當前監督媒體的不是東馬教會麼?
市場
不是誰來監督媒體,而是媒體對誰負責。說白了,真對你大眾負責?圖樣圖奈衣服。媒體對政府和商業組織負責,大眾,政府,商業,媒體按理都應該互相監督,只不過是在夢裡了。
一個是媒體間互相監督,一個是靠健全的法治(如果有媒體侵害了你的名譽,你可以去告他)
單個媒體本身可以監督其他媒體,並被其他媒體監督。
如果媒體犯法,那自然會收到法律的懲罰。
我覺得,最終都應該把監督相關監管機構和媒體的權利都還給公眾才是正道,而不是目前的有證媒體讓某組織管,無證媒體沒人管、胡亂管。
立法和司法監督。如有不實報道,受害人可依法起訴。
無日無之的新聞敲詐(如21世紀經濟報道)和選擇性報道(如CNN)表明,無論中外媒體大多素質低下,都受利益支配,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客觀報道,自然也不配享受他們一直叫囂的自由造謠權。
美國有紐約時報v沙利文判例,不代表中國也要遵循。國民的素養。
一是法律,一是市場。
一樓說,在資本主義國家,媒體是資本的走狗;當然不排除這個成分,但也必須承認市場的監督作用。如果一家媒體的報道不可信,為什麼你們還要訂閱他們的報紙雜誌?如果一家媒體不負責,為什麼會有讀者?如果一家媒體沒有讀者,哪來的收入?
如果一家媒體只是資本家的走狗,那它也一定同時是權力的奴隸。維權成本過高這事情普遍存在,別扯到媒體身上去。天下無良一石,媒體獨佔八斗
我咋覺得沒有,
現在的無良媒體,信口雌黃,不學無術,你們全家都不要得病,得了病必須得死
媒體的定義不過是傳播信息和獲取信息的工具。
在理想的不受政治等外界控制的自由環境下,除了法律的約束,媒體想傳播什麼就能傳播什麼,這是對社會最大的好處。成人雜誌,需要監督嗎?
丹麥在1969年撤消黃色電影和書刊的禁令,隨後的第一年內,這個只有500萬人口的王國賣出了300萬本色情書。人們排著長隊買成人雜誌,好奇地一窺這被封禁的「危險書刊」。可是在短暫的熱潮後,人們的好奇退去,成人雜誌很快滯銷。到今年,美國的《花花公子》也已經不再刊登裸女圖片。奧爾堡大學的教授說:「成人電影甚至還能反映女權,在有些情況下還能作為性平等的一部分,並且能夠促進多樣性。」過度泛濫的色情信息無疑對日常生活會造成一定影響,對此不滿的人也有權利提出控訴。1973年,美國一個認為自己的未成年兒子受到冒犯的父親通過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狀告太平洋電台,雙方以「保護未成年人」和「維護言論自由」為理由告到了最高法院,FCC勝訴的結果是現在美國大部分節目為尊重私人空間而留下的「beep」和馬賽克。
低俗綜藝,需要監督嗎?
文化市場的感官刺激主義(sensationalism)確實很多,美國《電視導播》雜誌會評選「最差電視節目」,我國的《青年電影手冊》有「金掃帚獎」。會有人覺得治標不治本,評論家會繼續罵家庭紛爭調解節目如何轉移社會矛盾,罵毫無藝術價值的電影如何攪亂市場,觀眾也會繼續獵奇地瞄幾眼。我認為自由是第一,對於媒體而言,傳播信息的自由權利是不能被侵犯的。但接收信息的群體也有權利不被冒犯,所以如果對媒體不滿,觀眾自然可以不看、投訴、舉報。要斷絕某種信息,影響信息傳遞的結果就好。只是我希望決定信息是否進入我們視野的人是我們自己。自由就是一片空白,這裡有色彩繽紛人人愛的美景,也有蛇蟲鼠蟻的撲鼻惡臭。不能因為某些低俗現象就要一棍子打死自由,和人見人罵的廣電總局有什麼區別?
媒體傳播的信息有的由財團操控,有的由政權掌握,有的為了吸金和睛,也有值得觀眾信服、鼓勵、思考的優秀信息。要在憲法的框架內放權,相信觀眾的鑒賞力,堅持自由市場調節。這當然是個浩大的工程,還需要政府放權不插手,需要改革文化管理制度乃至政治手段,需要加強素質教育,培養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國民……新聞媒體,需要監督嗎?
我的觀點和上面一樣。雖然改變是個浩大的工程,但是最簡單的是培養自己和下一代的獨立思考能力,建議在分辨信息的時候充分使用VPN。其實中國的新聞媒體不是一直令人擔心的,前些年《南方周末》、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及更多報刊的優秀特稿無不令人動容。可見如果社會願意給優秀的媒體更多的話語權,多一些願意體驗深度閱讀的讀者,多一些學習非虛構寫作的觀察者,題主不必這麼擔憂。但是為什麼這幾年的新聞報道更多的是隔靴搔癢?
端傳媒的《刺耳的聲音不見了?中國調查報道的冬天》值得大家一讀。
「一家媒體的興衰依附在當政者對其的定性上,這也恰是中國傳媒的悲哀和掣肘。」@Reference丹麥性解禁第1年500萬人的國家賣出色情書300萬冊丹麥性學家建議在課堂上放A片劉瑜:《民主的細節》theinitium.com 的頁面(端傳媒原稿,已被牆)刺耳的聲音不見了?中國調查報道的冬天(上)(轉帖)刺耳的聲音不見了?中國調查報道的冬天(下)(轉帖)國內的媒體的只要不發表有損黨形象的東西,誰管你啊!
在自由的新聞制度和新聞市場下,媒體報道的受眾會通過市場機制決定媒體的優勝存亡,從而實現對媒體的監督。
誰來監督媒體?黨啊!這個問題問得沒水平啊。
推薦閱讀:
※外行人對你所在的行業有哪些誤解?
※有什麼別人看著體面高大上,但只有自己或同行才明白個中辛酸苦逼的職業?
※預付卡行業的未來在哪裡?
※「耍猴」這一行業為什麼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