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為什麼突然推出電子錢包? 怎麼理解中國平安對移動互聯網的焦慮情緒?

在生意場上,沒用永遠的合作夥伴,只有無處不在的競爭對手。

  前腳,馬明哲、馬雲和馬化騰歡樂地推出了首款合作產品「眾樂寶」,後腳,淘寶就和泰康人壽推出「樂業保」,而日前,馬明哲在給全體壽險業務員的一封信中透露,中國平安即將推出一款應用於移動支付的產品「電子錢包」,他用「顛覆性的」、「神奇的」、「奇蹟」來形容這款產品。

  在移動支付領域,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錢包已經打得不可開交,百付寶-百度錢包在暗處虎視眈眈,顯然,馬明哲也將加入這場戰局,與騰訊和阿里巴巴不同的是,平安擁有全金融牌照,尤其是銀行牌照,這是「錢包」里重要的一環,金融巨頭的到來,不知BAT(百度、阿里、騰訊)作何感想?


說點題外話:

領導懂戰略,但不會去策划具體的產品的。

如果產品策劃符合戰略大方向,然後在大企業內部又懂得怎麼聚集資源,就能夠成為戰略項目。就好象當年騰訊內部多個團隊做類微信項目,先內部競爭再去外部。

這也是平安錢包產生的途徑。

我的結論是:這個錢包基本也就能做成好一點的手機網銀。按現在項目似乎要做成營銷支付全包的東西,產品定位太糟糕了。難道你要自己的錢包還幫你花錢不成?

平安的作為最大的金融民企,銀行現階段戰略對手是招行;保險對手基本是人保這些國有險企;證券元氣大傷,一時半會估計都忙著擦屁股;其他業務從來都是江湖,一個項目一個項目搶。

對付國有企業,平安的殺手鉗是執行力,連定價策略都是緊跟,比你便宜一點。

對付同樣很有執行力的企業,平安也算是一貫比較OPEN,願意試錯的;換句話說,願意嘗新。

BUT,這種新是對傳統市場而言的,而在互聯網,沒有新東西。像電子錢包這種概念,已經被玩爛了好么?

關於要命的執行力,平安相對傳統金融企業是好一些;但對於互聯網行業,就有點大象了。

這個破錢包,內部都只能看著大佬們熱情的面子勉強點點頭,現在動用壽險等渠道PKI壓下來考核,能有什麼結果?好一點就是砸一筆錢換換年終獎。

不過賽翁失馬,焉知非福。伴隨著壹錢包推廣的平安通,或許在未來可以作為銷售管理的絕佳平台。

+++++++ 追加 ++++++

小道消息:PA推廣活動已經內部叫停


嚴格說來,平安推出電子錢包不能說「突然」,而是醞釀已久的事情,等到了一個關注爆發的時機。之所以有「突然」的感覺,一是趕上了風頭火勢,二是它出現在了移動端,又幹了一件貌似不該是「傳統」金融企業乾的事情,而且是第一個。

N年前平安早已垂涎於支付寶的龐大流水,只是移動戰略那時候沒那麼清晰,所以「一賬通」這個電子錢包的雛形,沒有誕生在移動端上。

平安內部曾在06、07年的時候,提出過「用類IM軟體佔領客戶的電腦桌面,通過連接「平安-銷售人員-客戶」,來傳遞平安的產品和服務」的想法,並嘗試推出了一個叫做「平安桌面」的軟體,遺憾的是跟KPI關係不大,沒有推廣、持續下去。

平安一直也沒有停止惦記圈攏用戶的想法,全牌照、收支付牌照公司等等都是在小步快跑。直到手機移動迅猛發展,微信的成功,相信平安意識到這個時機真的到來了。於是「壹錢包」應運而生,而且同時伴生了還有一個叫做「天下通」的類微信工具,注意:「天下通」與「壹錢包」兩者之間是互通的,而且有功能交叉,還可以與平安的一賬通互通。

電商企業做金融和金融企業搞電商,相當於是攀爬珠峰的南北坡,也許策略和路徑不同,但目標都是一樣的。如果說有區別,那麼平安的策略是一邊用互聯網的工具挖掘客戶錢包的深度,一邊用互聯網的手段圈攏更多的准錢包進來,而互聯網介入金融則是以寬度取勝。

或者說,金融企業把互聯網當工具手段加速器,找一匹馬來加速,而已經騎上馬的BAT們則需要找對方向和路。

「焦慮」這個詞兒挺有意思,傳神也到位——倒不是平安面對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時候才有的,而是一直都有。平安雖然叫平安,但從來不覺得自己該平平安安過小日子,居安思危幾乎是這個企業的DNA,閑不下來,也不想閑下來。

面對寡頭、巨頭的競爭,面對全金融牌照的渴求,面對新興市場的覬覦,面對全球市場的孜孜以求......目前可能平安在保險市場上唯一不具備的「第一」就是市場份額,其他的無論是股價、利潤率、業務品質、內涵價值、未來願景、創新、品牌價值等等,基本上可以傲視同儕。

這些個第一的背後,正是「焦慮」二字使然,這也符合其誕生地深圳的特性——這個城市從來就沒有安生過,瀰漫著焦慮,野草瘋長......扯遠了,扯回來。

對於BAT,個人覺得做大蛋糕好過在原來的碗里搶食,只有BAT玩金融的生態圈是不健康的,所以檯面上握手言歡也是真的——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這是心胸、遠見和格局。如果BAT看不到的話,被自己的眼光擠死只是時間問題。

金融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兩個領域先合、再競,兩種形態共生,不衝突,也是叢林法則。


也許問題該換個解答方向,並不是平安對於互聯網金融的焦慮情緒,而是傳統大金融對於互聯網金融的焦慮情緒,在中國利率尚沒有市場化的大前提下,去中心化的互聯網金融就存在巨大的利差空間,而這部分空間足以吸引大量年輕的投資人,或者說未來的金融市場主力軍。這種焦慮情緒應該說是一種進步,而就平安而言,個人覺得在互聯網金融領域走得是比較靠前的。陸金所解決的是平台的問題,而電子錢包面對的就是入口的問題,是通道的問題,我認為,這縱橫之間,才是平安互聯網金融的大戰略,加上金科做的孵化,則可能未來的是在這縱橫之間的空間進行更豐富的填充。

平安目前推電子錢包,個人感覺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實際上傳統金融面向互聯網的入口問題很早就已經有了,平安對壹卡會與捷銀的布局也在2年前啟動(值得注意的是,這兩次併購都是在阿里調整金融事業部和支付寶之前,更是在推餘額寶之類的產品之前),但或許還不能要求傳統金融有更高的新銳要求,但馬明哲的牌照收集嗜好,的確走在了市場的前面。或許傳統金融的眼光去看互聯網仍舊是有滯後性,因為中國的傳統金融受制於體制和規章,而互聯網則更多的是直接在資本力量下由想像力轉化生產力。就目前的壹錢包來看,產品的確不成熟,關鍵的對於傳統金融的入口功能也許都談不上包裝啟封,但整個構架基本已經形成,這從自然的推導來看也可以得出的結論。首先是流量的測試或測算,有了流量就能談市場。據說阿里和微信目前對於金融機構的談判相當強勢,因為在於流量,如果壹錢包沒有解決流量問題,可能也沒有辦法在其他金融機構的博弈中獲得話語權,這我們從壹錢包並沒有叫做平安某某錢包里可以看得出他們的戰略意圖,如果壹錢包不單單是平安的壹錢包,那目前最主要的就是用戶導流的問題。

回過來說,市場上有認為產品不成熟為什麼急著推的質疑,個人認為,這也使必然,支付寶錢包和微信錢包最近都把發展步驟加快,尤其支付寶錢包8.0和微信5.1的推出,在移動支付和理財端的功能上大大加強,更是整合o2o設計,力圖打通線上線下,走閉環,這樣的發展可能會直接影響到到平安所希望打造的綜合金融入口規劃,畢竟所謂的錢包必須是要能有全方位的功能,如果再不推,可能會錯過最好的市場機會,個人甚至覺得更好的市場機會應該在12月底(如果能解決流量問題的話),所以壹錢包得不儘早推出,也所以有了內測版。所謂內測版是投石問路,一來,看流量前瞻,二來,根據市場需求明確功能。這一步驟也是一種必然。


還不成熟………缺乏一個爆發點


昨天終於發布了該應用,立刻下載試用了下。

最大模仿:跟早期的微信沒什麼區別

最大的亮點:可以在聊天中進行轉賬,發起活動,AA收款。

軟肋:跟易信、來往一樣,都用習慣了微信,誰會為了轉賬功能而改用另一個聊天工具,再說了,一個人每個月的轉賬就那麼多筆(房租、水電、孝敬父母),又不是一個每天都需要使用的功能。單憑轉賬功能想要吸引客戶過來估計還是夠嗆。

聽說PAG內部都發了簡訊,說是下載安裝可以贏取8至5888元的紅包。

估計會在短時間吸引很大的下載量,畢竟平安21萬員工和51萬壽險代理人不是虛的。

前景預測

在微信推出類似的轉賬功能之後,壹錢包默默的消失在大家的眼中。

機會點:

創新功能比速度,就看平安能不能在微信複製他的功能之前不斷推出新的功能,比如融合陸金所、理財。只有比競爭對手更快,方有可能突破,不然,必死無疑。


推薦閱讀:

有4g信號的地方一定有3g信號的覆蓋嗎?求強有力的科學依據。
產品體驗報告能增加多少應聘砝碼?
知識付費:僅靠版權保護無法獲得優勢
蘋果WWDC17又放大招,你該如何接招?
不經意的網路轉發引來的一次禍端

TAG:移動互聯網 | 電子錢包 | 中國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