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金融泡沫?

他們有哪些本質的相同,最後又是怎麼破滅的呢?可不可能在這種泡沫中大賺一筆?
可不可以在泡沫的破滅之中大賺一筆呢?


我就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一下自己的專欄吧:

鬱金香危機:第三章 黑色鬱金香 - 金與火之歌 - 知乎專欄

南海危機:第八章 國家借貸——南海泡沫 - 金與火之歌 - 知乎專欄

密西西比危機:第九章 密西西比的夢魘 - 金與火之歌 - 知乎專欄

當然這些泡沫只是歷史的冰山一角而已,歡迎關注專欄吧。。。


謝謝邀請。

泡沫肯定是可以大賺一筆的,經濟泡沫的起源就是荷蘭的鬱金香泡沫。國內也有,現在的白酒、翡翠、東北的人蔘、西北的冬蟲夏草。


除了樓上說的鬱金香泡沫,另有18世紀初英國的南海公司泡沫和法國的約翰-勞泡沫(或稱密西西比泡沫)。經濟史上稱近代早期的三次泡沫: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uth_Sea_Company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ssissippi_Company


16世紀的荷蘭鬱金香泡沫是歷史上記錄最早的一次經濟泡沫,20世紀90年代中國長春也上演過君子蘭的瘋狂。鬱金香泡沫之後的英國南海股票事件,讓當過皇家鑄幣廠廠長的大科學家牛頓也血本無歸。華爾街上的金融泡沫更是多不勝數,20世紀初最有名的操盤手利文莫爾三起三落的經歷就是見證。本質上泡沫都是資本的炒作。當社會上的流動資金超過實體經濟的需要,利率又不足以讓資金留在金融機構時,資金就會流入到某一領域尋找獲利機會,並且推高該領域中商品的價格,並形成極具誘惑力的獲利效應。越來越多的資金被吸引進來,形成「滾雪球」的效應,當這個商品的價格高到後續資金無法支撐,或者社會對這個商品的價格預期發生逆轉的時候,泡沫就破滅了。就好比擊鼓傳花,沒有人接下最後一棒,這個遊戲就結束了。泡沫破滅的時候資金不斷撤出,加快了價格的下跌,本身又加速了泡沫的瓦解。泡沫實際上是資本自發的傳銷,都要靠發展下線生存,一旦沒有新鮮資金的注入,沒有更多的人參與,泡沫就維持不下去了。


前方預警,全是大圖,金融系的同學們都答的中規中矩,我就八八最早的經濟泡沫,美麗的鬱金香小姐

看到這裡的都是真愛吧?真愛別走,粉個唄,這是之前公眾號的稿子,公眾號會經常八一些關於花的趣事哦,公眾號搜:花生花藝,就可以啦,么么嗒,掩面羞走~~


記得看過有關金融泡沫的評價,不記得是誰說的了:一個事件,只有泡沫破滅的時候你才能下結論說有泡沫,否則不能過早下定論說其有泡沫,我覺得很有道理,比如北上的房價,無數人說房價泡沫,可是沒到崩盤那天,我們便不好說他有泡沫

所謂泡沫是指某種或一系列資產的市場價格偏離其基礎價值的一種經濟現象,它可能產生於投機性,也可能產生於對基礎價值的高估,並通常表現為泡沫的形成、膨脹、破滅或者逐漸收縮的運行狀態。

1634-1637 荷蘭的鬱金香泡沫

17世紀,鬱金香傳入西歐以後,由於其漂亮和稀少,受到富裕階層的追捧,荷蘭的自然條件正好適宜鬱金香的成長和新品種的培植,於是成為歐洲鬱金香市場的中心。一開始,鬱金香的交易只是在專業養殖者之間,不過隨著價格的飛漲和投機利潤的豐厚,大量非專業人士也開始加入其中。而法國的大量需求進一步抬高了價格預期。同時,鬱金香期貨交易也被發明出來。初期投機鬱金香一夜暴富的故事吸引了更多的人和貨幣資金進入這個市場。在1637年1月29日,價格達到頂峰,之後一路下跌,不到一個月內,價格就跌去90%。兩年後,價格更是不到高峰期的二萬分之一。

18世紀初期的法國的密西西比泡沫

18世紀初期的法國,因為路易十四長期的戰爭與肆無忌憚的揮霍,留下了數目驚人的國債,國家財政瀕臨崩潰,高額的稅收與大量的優惠和豁免,使得經濟活動阻礙重重,難以發展。約翰·勞在1716年設立了私營股份制的通用銀行,經由政府授權,該銀行可以從事存貸款、貼現等業務,還能夠發行可兌換黃金的銀行券。同時,法國政府成為了通用銀行最大的債務人,通用銀行向其發行紙幣,而法國政府則用這些紙幣償還債務、支付開支。1716年,勞又組建了西方公司,具有很強的政府背景。1719年,西方公司兼并了東印度公司和中國公司,重組為一個龐大的集團並命名為印度公司。此外,1718年,通用銀行更名為皇家銀行,國王對該銀行發行的紙幣保證信用。約翰勞一邊擴大公司業務,一邊大量發行紙幣,同時將巨額國債轉換為公司股權,並允諾高額股息。這樣,在銀行信用的推動下,股價不斷高漲。在經歷了1719年7月至10月的暴漲階段,1719年11月至1720年的盤整階段,以及之後的崩潰,密西西比泡沫終於破滅。1720年10月10日,法國政府終止了約翰勞的大系統,並免除了他的職務並沒收財產,約翰勞被迫倉皇出逃,於1729年3月死於貧困。1719年法國的通貨膨脹率僅為4%,到了1720年就增大到23%。

英國的南海泡沫

南海泡沫與法國的密西西比泡沫類似,具有政府背景的公司上市,給普通參與者以良好的未來預期,而相關的銀行提供的大量貨幣資金湧入推動股價節節升高。但最後人們終於發現所投資的公司實際上業務完全達不到預期,於是股價下跌,泡沫破裂,大量投機者傾家蕩產。

美國1929年股市崩盤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奠定了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的地位。1929年前的十年間,美國經濟經歷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發展階段。1929年三月,赫伯特·胡佛出任美國第31屆總統。他曾吹噓說:我們將很快消除貧窮,將讓每個家庭都能在車座里有一輛汽車,揭開鍋就有一隻雞。這代表了當時普遍的樂觀心理。電力的廣泛使用大大改變了工廠的運轉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眾多公司(如GM等)採用新的生產技術和方法,使得其預期收益難以按照以前的經驗和方法進行估算。按照未來收益確定的現在價格在這樣普遍樂觀的預期下難免會脫離其基礎價格。所謂的「新時代」的樂觀情緒也推動股價水漲船高。可以看出,這和20世紀末世紀之交之際的網路泡沫有異曲同工之妙。人們在「新經濟」的概念推動下,把納斯達克指數從1999年11月份的不到2000點炒到2000年3月10日的5048.62點,創下歷史最高記錄,隨後即一路下跌,2001年3月12日,僅僅1年後,納斯達克指數重新跌破2000點至1923.38點。從1921年開始,道瓊斯指數從75點漲到1928年1月2的,203點,7年間漲了不到二倍,但1929年9月3日,股指已經漲到當時的最高點381點,在普遍的樂觀預期下不到兩年就變成了近200%。10月24日,著名的黑色星期四,單日跌了34點一也許在今日看來點數不多一但從百分比看則高達9%。短短兩個多月內,12月20日,股指跌到230點,到32年年終收盤時跌幅高達89%。直到20多年後的1954年,股指才重回災難前的高位。

20世紀80年代日本的金融泡沫

上世紀90年代初由日元升值引發的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是世界各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次房地產危機。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日元對美元開始自由浮動。從1974年至1993年,日元對美元總體上是升值的。1985年9月,日本財長竹下登、美國財政部長詹姆斯·貝克、英國財長尼格爾·勞森、前聯邦德國財長傑哈特·斯托登伯、法國財長皮埃爾·貝格伯等五個發達工業國家財政部長及五國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PlazaHotel)舉行會議,達成關於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世界上其他主要貨幣有秩序地下調,以解決美國巨額的貿易赤字的協議。該協議就是有名的「廣場協議」。受此影響,日元升值趨勢愈演愈烈,從當時的約240:1升至1987年12月的120.9:1,升值了近一倍。1986年日本的經濟形勢較差,工業負增長,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等相關經濟數據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處於最低水平。此時,資本主義個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正處於經濟結構轉變,由工業轉向高科技產業的過程,信息產業和通信產業等開始嶄露頭角。為了對付日元升值和轉變產業結構,將日本從經濟停滯的陰影中解脫出來,日本政府採取了一系列財政金融政策。

1987年10月19日,發生在美國股市的「黑色星期一」在世界範圍內造成股市聯動暴跌。各國為了穩定資產價格,預防經濟衰退,各國紛紛降低利率。日本自然也不能例外,當年日本銀行4次降低官定利率,降到了2.5%,這在當時是歷史最低水平。當時,經過了幾十年的積累,日本國內己經積聚了大量的貨幣資金。由於經濟當時已經發展到一個較為高漲的階段,大量的貨幣資金缺乏實業投資場所。而匯率升值使這一部分資金價值更加膨脹。同時,匯率升值造成國內按照美元計價的貿易商品大幅降價,使得86年到87年間日本工業製品價格下降了10%,這讓日元顯得更加「值錢」了。

從1964年開始,日本連年貿易順差(1979年除外),從1981年開始更是加速巨額增長,與之相伴的是連年對外投資的增長。1985年,日本成為世界最大債權國。大量以金融資產為表現形式的貨幣資金,在寬鬆的貨幣金融政策的推動下,極易導致金融泡沫的出現。從1970年到1980年,日經指數從2193.21點漲到1980年的6870.16點,上漲了213%;從1980年到1990年,日經指數從6870.16點漲到34058.81點,上漲了395.74%,即將近4倍。在最快的1985年到1989年間,注意同時也是廣場協議簽訂後日元對美元匯率大幅升值期間,增加了2.7倍,年均增長率為28.4%,而同期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四年間年均增幅僅為4.5%,不用說也可以發現股價漲幅大大超過或者說透支了國民經濟的增長。在1987年至1991年之間,這四年間每年上漲率分別為:10%、7.6%、14.1%、10.4%。這一時期物價則基本保持平穩,房地產價格上漲更具有資產價格泡沫的特徵,其原因在於石油價格下降以及高科技快速發展所帶來的電子產品原料如半導體等價格大幅下降,而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導致大量銀行資金湧入房地產行業,讓房地產泡沫帶有更多的金融泡沫屬性。1966至1970年之間,市街地價格指數年均上漲率為14.9%,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5.4%,前者僅為後者1.6倍。然而在1987至1990年之間,地價年均漲幅為10.5%,消費者物價年均上漲率為1.8%,十分平穩,前者為後者4.8倍。

泡沫的破滅:從1989年5月開始,日本5次提高公定利率,從3.25%提高到1990年的6%。而且,從1990年4月至1991年末日本實行嚴格的窗口指導。就財政政策和房地產泡沫而言,則是1991年制定的「地價稅」,即規定從1992年開始,無論地價是漲還是跌,持有者必須向國庫繳納土地持有稅,對土地投機打擊很大,導致城市地街價格的連續下跌,從1991年一直到1999年,連續下降8年。房地產和股市泡沫的破裂,直接導致了之後日本經濟陷入長期蕭條,以及之後的銀行業等的大量破產,金融危機,等等。資產價格大幅縮水,從1990年到1997年之間,日本股票和土地的資產評價額總計下降了約1300萬億日元,在世界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直接導致巨額不良債權的出現,進而致使銀行大批倒閉。1985年9月,日經指數為12755日元,到1987年10月,上漲了1倍,達到了25746日元,1989年則達到了歷史性高峰,為38915日元。股票市值在1985年為196萬億日元,1989年末則增至630萬億日元,達到了當時日本名義GNP總額的1.6倍,從市值看已經超過了當時的美國股市。1990年開始,日本股票價格開始下跌,到1992年8月19日跌破15000點大關,之後幾天內最低點與泡沫期間最高峰38915點相比下跌了62%。1998年10月1日,日經指數跌至13197點,10月9日又跌破13000點大關,再創歷史新低。1999年,日本政府動用了120萬億日元財政金融政策進行救市,但仍沒有多大起色,股指仍然不到其最高峰的一半。


推薦一本自己在讀的書:《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和群眾性癲狂》

可以配合希勒等作者的《動物精神》一同閱讀


15年股市。。。。。

不可以合法獲利,因為有惡意做空,估計還會有惡意空倉。。。


日本的失去那十年


可以去看看一本書叫大癲狂 裡面講了很多著名的泡沫


現今就有個金頭龜(包括石龜)泡沫!


詳細請戳下面這個鏈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c3ODkyMA==mid=209932364idx=1sn=6c40a7c7d03c289192e3d3e8634c09b0scene=0#rd


為什麼沒有長春的君子蘭


推薦閱讀:

國共內戰時期,共產黨的物資補給,或者說各種經費來自哪裡,國民黨的各種經費又來自哪裡呢?
最近共濟會和光照派陰謀團體在媒體上公開出現了,他們在世界經濟上做了哪些計劃?
在20世紀中期,韓國為何能夠實現經濟高速增長?
政治制度、經濟自由與大分流
一萬億馬克只能買一個麵包——德國的惡性通貨膨脹

TAG:歷史 | 金融 | 經濟史 | 泡沫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