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收益管理的發展趨勢會如何?


收益管理今後會向幾個方向發展:

1、短期內發展方向:從市場結果預測轉變為向用戶需求行為預測,前端數據分析崛起、經營數據分析式微,個人取代市場,local取代SOP;

2、中長期的發展方向:傳統預測建模行為會被打破、淘汰,機器學習會逐漸取代普通分析者,最後的解決方案會漸進為深度學習和AI,並最終取代決策者;

3、未來的發展方向:收益管理中的需求層、分析層、決策層會被淘汰,反饋和優化層會被保留,最終併入到市場、客戶關係或是財務相關的職能中,這個過程很長,也有可能很短;

4、未來收益管理的形態:職能會多元化,客戶體驗會回歸到服務行業的本源,並對收益管理提出要求,沒有任何管理方式、技巧、組織能夠挑戰最原始商業規律。

  •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律師信隨時恭候。


看來其實和colin老兄一個意思。

然後多有感謝提醒我姿勢不正確的,開篇姿勢正確一下。

我是身經百戰,見得多了,哪一家西方公司的資料庫我沒有用過?美國的IBM,比你們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我和他談笑風生。你們有一個好,系統崩潰了跑的比誰都快!所以我覺得你們設計酒店系統的人,還是要學習,要提高自己的姿勢水平,雞倒母雞倒啊?我也替你們捉急啊,真的!我只是以一個長者的身份告訴你們一些道理。

本來還是不大想回答這個問題的,但是看了第一個答案,窩不得不過來說幾句。

利益相關:原酒店總部收益管理分析員。現物流行業數據分析師,主要從事資料庫系統開發與維護,報表系統開發,預測建模工作。

我先來反駁一下 @colin2004 的一部分觀點。

第一,收益管理是不可能被軟體系統取代的。以前做收益管理的時候,見過各個集團開發的各種收益管理軟體,自己也嘗試過開發預測功能。如果以各個酒店都在用為成功標誌的話,那麼的確可以說是成功的,但是從準確率,智能判斷來看,這個還遠遠不及人力。主流收益管理軟體存在幾個問題,一是預測不準,歷史數據不等於未來,但是如何調整對未來的預期,仍然是需要人工判斷的,因此做預測仍然是需要人的。二是報告系統簡陋,這個可以優化,但一部分的人工分析與報告不可能被替代。舉個例子,你看IBM牛吧,人家的COGNOS也是頂半邊天的,但是有一些報告依然需要手工導出源數據來做。系統的報告是死的,用系統的人才是活的。三是智能判斷過於死板。基礎房型oversell了一定比例就關房了,但是如果沒有滿房趨勢,這種操作其實是很危險的。歸根結底,還是需要人來把握這個度。一旦需要人,不大可能讓銷售或者總經理代管,還是需要專人。

第二,收益管理中心在當前看來的確是一大趨勢,但是這恐怕不能說是收益管理就此不見了吧。。。現在收益管理中心也是有問題的,很多人不願意去做,比如招聘時候一聽到Hilton的RMCC,我身邊很多人第一反應是不考慮這職位。因為離酒店遠,溝通困難,外加不熟悉當地的風格,很容易出岔子。RMCC的模式能不能做起來,我不敢預言,但是我個人對這種模式是相當排斥的。

個人覺得收益管理處境極為尷尬,一方面他需要的人才是綜合邏輯、數據等多方面的能力的,另一方面,酒店的薪酬要招到這樣的人也實在是很難為HR。

至少當前來看,國內的收益管理現狀還在「普及」的狀態,至少從事這行業的人沒太大丟飯碗的風險。


1/19/2015 更新

回復一下 @凱申兄 的反駁,

我閱讀了一下 @凱申兄 的回答,我發現 和我表達的意思還是比較接近的,可能是我的文字描述不是非常準確。

1. 現在的軟體無法替代人力, 這個是肯定的。

2. 這裡的「消失」,可能理解成「變窄」,會更好。

我覺得我的Prof說這句話的原因是, 在他那個年代,只要有酒店開業,就需要招聘RM,而且很可能需要的是一個團隊。而現在的酒店,可以依賴收益中心,RM們還有那麼多輔助的 收益管理軟體 平台可以用,以前3個人乾的活,現在1-2個人就能搞定,所以招聘的崗位會越來越少。

3. 國內的發展,我也在原文中說了, 機會還是很多的,即使到最後沒有飯吃了,還是有很多其他崗位需要收益管理的人才,就像我提到的航空,廣告傳媒,鐵路運輸,甚至是私人醫院,很多商品具有時效性的崗位都是需要的。

————————————————————原文————————————————-————

「這個職業會逐漸在酒店行業消失。」

用引號,是因為這個說法,是我的一位老師講的。 因為開課之前,老師問大家將來想幹嘛。 很多Asian 都說做 revenue manager, 然後老師就說了上面的話。 而事實,在我觀察來看,也確實如此。

1. 電腦軟體的代替,之前美國酒店業RM最火的時候,是用電話預定的年代,每個RM都有一個自己的大賬本,裡面都是歷年的數據和一些自己的經驗。但是隨著電腦的普及,以及網路訂單的增多,很多成熟的RM管理軟體都可以通過歷年數據直接作出基本的判斷,而非人力的經驗數據。

2. 收益管理中心,這裡分為兩種。 一種是品牌公司(First Tier)的 收益管理中心,一種是 專業酒店公司( Second Tier)自己的 收益管理中心。

由於收益管理,對於實地辦公的要求不高,更多的是依賴數據的判斷和對市場的判斷,將收益管理人員集中,為下屬品牌整體提供RM服務,可以省掉一大筆請人的費用,尤其對於中檔酒店,特別實用,一個RM也可以同時為一個區域好幾家酒店服務。例如 希爾頓,萬豪之流。

同時對於一些大的專業酒店管理公司,他們也會建立自己的 收益管理中心。(我不知道國內現在有沒有 second tier的酒店管理公司,美國這邊大多數的品牌酒店,並不是品牌公司自己管理,比如萬怡,洲際之類的,你被僱傭之後,並不是和萬豪,洲際簽合約,而是和 second tier的酒店管理公司 來簽合約,他們來管理酒店,Astor,JW Marriott,只是名字,實際管理的是另外一家公司。)例如 HEI, Interstate Hotel 之類的,都是屬於 專業酒店管理公司。(我感覺萬達作為業主方,有了那麼多酒店後,也是完全可以建立一個收益管理中心。)

在這種情況下,收益管理人員的需求就更低了。(本來RM的工資就要高一些,這樣統一利用,會給酒店省不少錢。)

3. 中國和其他行業,國內還是有很多單體高端酒店,而且似乎普及的不是很好,所以機會還是很多的。(沒看見 胡質健 天天開課。O(∩_∩)O~) 而且收益管理在其他行業都是大有可為的。 本來RM就是航空公司最先使用的,只要 商品 具有 一定的時效性,都是可以用收益管理的, 比如 很多醫院 現在 使用收益管理,來給床位定價。⊙﹏⊙b汗。 當然在電視廣告,鐵路運輸等行業,也都是一直發展旺盛的。


通過異業合作蔓延至其他行業並形成一個可借鑒的體系


這個也要分市場和酒店的大小來區分,越大的酒店或者連鎖酒店,這是肯定需要關注的,太小的或者單體酒店對這方面可能關注和使用的方面就會比較少


同意樓上,收益管理軟體工具不能取代人力的說法。

收益管理軟體在數據分析和決策依據等方面提供了支持,要做到精準預測,仍然依靠收益經理的個人能力和經驗做出判斷。

在酒店行業,總收益管理,它的作用不止制定客房房價和收益策略。隨著酒店業的發展和競爭,除了客房收益,會務,餐飲,及SPA,及其他附屬設施等資產為酒店提供的收益佔到酒店總收入的40%到60%。

關注和分析各個部門的收益狀況,以確保酒店綜合收益最大化,將令酒店的經營管理者轉向實現宏觀全面的收益管理策略,通過整體收益增加推動利潤增長。

因此,收益管理的未來發展趨勢,會是利潤管理。


在國內市場會變得越來越普遍吧


小酒店不需要。

大酒店崗位職責被預訂部兼職。

大集團才有必要專門設置收益經理。

國內環境,發展趨勢我看也如同@colin2004提到的,崗位作用在弱化。但是收益管理本身還是存在的


推薦閱讀:

三國殺中,張遼是突襲手牌多的角色好,還是突襲手牌少的角色好?

TAG:趨勢 | 收益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