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專業地寫影評?

觀影后,關於演員、導演、服裝等方面的個人感想,如何寫成比較專業的影評?


周黎明 談 《怎樣寫影評》

曾經有讀者問我這個問題,我覺得很容易回答,也很難回答。說容易,愛怎麼寫就怎麼寫,我從來不認為寫影評有什麼N字方針;說難,寫影評跟看電影一樣,是一件非常個人化的事情,很多東西只可意會。本文要說的,與其說是「怎麼寫影評」,不如說「我是怎麼寫影評的」。

寫影評,歸根結底就是把看完電影后的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只要你看片時沒有睡著,你對所看影片都會有所感覺:即便是睡著,那也是一種反應,也許能證明這部影片不是一般的悶。影評沒有長度的限制(媒體會有),長的洋洋萬言,短的可以兩三句。有個英文電影論壇舉辦一句話影評比賽,結果有些獲勝者居然將評論濃縮成一個字。我最近編寫《西片碟中碟》這本歐美電影指南時深有感觸,寫短評絕對不比完整的評論輕鬆。

在成千上萬茶餘飯後發表觀後感的觀眾中,坐下來把想法變成文章的是少數,而媒體能採用的更少些。如果幾家有影響的媒體不約而同的用同一種文體,給人的感覺就是影評就該這麼寫。比如在美國,主流媒體的電影評論一般在一千字左右(譯成中文)。大約三分之二篇幅是描述劇情,剩餘的屬於評價,但評價的方式沒有固定程式。我最初寫影評時受到這方面的影響,落筆自然留下這種痕迹,我覺得無所謂好壞,只是一種風格而已。

可能是因為我們的文藝評論傳統長期受壓制的緣故,我們對一些概念界定沒有西方那麼明晰,可是我們又非常喜歡條條框框。就說「影評」,什麼叫「影評」?狹義地看就是英文中的Film review」。這類文章是寫給看電影的人看的,不是給拍電影或研究電影的人看的,一般發表在主流媒體或影迷刊物。羅傑-是惟一得過普利策獎的影評家,但他的文章非常淺顯,直白到像是拉家常。他很高產,每周可以有五篇評論,但都比較短,翻譯成中文大概就是700字。他的大眾路線使得他成為讀者最多的影評家,全美國有兩百多家報紙授權轉載,而且他每周還有一個電視欄目,每期半小時。跟他相反的如《紐約時報》的艾維斯-切爾,喜歡賣弄辭藻,非把讀者搞得雲里霧裡不罷休,不信大家可以看我翻他的《黑客帝國2》評論。寶琳。凱爾可能是最有影響的美國影評家,她把電影評論提高到藝術的高度,從60年代到80年代未,她的評論是美國文化的一面旗幟。她的文筆有點像子君,有一種女性的優美,但觀點非常尖銳,有時很刻薄。

我們的影評範疇似乎要更廣一些,有些很感性的隨筆、藉助電影的抒情文字,英文中應屬於essay;有一些是理論研究,屬於論文性質,英文應該是film criticism或Film theory。習慣於其中某一類的讀者,往往會對其他類型看不慣——看慣隨筆的會嫌其他的沒有個性;看慣論文的自然會覺得沒有大量專業術語和腳註就等於沒有深度。在我所寫的長篇評論中,《人工智慧》和《公民凱恩》都超過一萬字,但前者其實很感性,而後者本來就是一篇論文,只不過我竭力迴避論文的風格。假設我把該用的術語全用上,並附上每句話的出處,估計某些學院派會心悅誠服,而該文則會喪失99%的讀者。這是我的局限,媒體多半認為是長處,而大學和研究院則視為「你還嫩點,需要改進」之處。

以前老一輩的評論很像我們中小學裡上語文課,先來一段時代背影 ,接著是故事大綱,中心思想,最後是具體分析等等。作為一種寫法,這未嘗不可,但它不是金科玉律。我盡量迴避這種作繭自縛的寫法,害怕用一種形式把自己框死。通常看完一部影片後,我會想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也許是故事(如鋼琴家),也許是講故事的方式(如穆赫蘭道),也許是表演(如煞女),也許是攝影或置影(如吸血驚情四百年),也許根本沒有故事,表演等,只是純感受(如雷吉奧的生活三部曲)。一部影片可以談論的東西很多,但應該談論的是那感動自己的部分。填充式的面面俱到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但不會成為好影評。

影評人要不要文藝理論知識?以此為生者有理論基礎當然是好事,但是,在懂一點點理論和不懂理論之間,我寧願選擇不懂。當剛涉足文藝理論(以及相光的美學和哲學)時,很容易產生豁然開朗的大徹大悟,以為什麼事情全了如指掌,殊不知自己學的只是很多理論流派中的一種。每一種理論都有獨到之處,但推到極致都會變得荒廖。

對我來說,怎麼寫不重要,有本事寫成詩歌也無妨。重要的是寫的內容是否言之有物。說到這個「物」,裡面有太多奧秘。由於我們生長在一個「統一思想,統一口徑」的大環境中,很多讀者不由自主地尋找跟自己相同的觀點。一旦意見相左,便會做出激烈反響。顧小白很少寫review型的影評,但一旦出手一定很精彩,他對《雙雄》的評論也是如此。有網友不同意他的觀點,這也很正常,但這位網友顯然感情受到傷害,因為顧小白說了他偶像的壞話。真是不必,你有不同意見盡可以發表,在網路時代,已經沒有人能壟斷話語權;但只要沒有「高度統一」的政策,這個世界上就會有形形色色的不同意見,對一部電影的評論更是如此。如果一個人不能適應言論自由的環境,那他最好躲開這個環境或者自己創造一個言論統一的小環境。

《手機》引發的爭議表明,有這種心態的影迷在我國為數不少,首先是崔永元。作為一名該片的評論者,他犯下了兩個大忌:一是你必須看過影片後才有資格評論,否則你的觀點是空中樓閣;二是你可以用任何強烈的語言駁斥該片,如果覺得有誹謗之嫌,可以訴諸法律保護,但他暗示電影局應該禁映(原話是:我甚至不理解電影局為什麼能讓他通過還在全國放映)則是一種對電影業極為有害的思維。更可悲的是,在新浪網的調查中,高達40%的人同意他的觀點(也許只是同意他言論中的某一部分。)

讓我們來推理一下:如果崔永元是電影局審片官員,他必定會槍斃該片。如果這40%的網友中有人有權槍斃該片,那麼該片就不會問世。這麼多人這麼樂意剝奪公眾看某部影片的權力,同時又很多人叫嚷著沒好片看。你說這中間有沒有因果關係?能怪誰呢?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調查結果時,真是非常痛心:中國觀眾,我們只配沒電影看,因為我們動不動就要把自己不喜歡的作品給禁了。可以想像,如果這40%的人可以一票否決的話,中國將從此沒有一部電影可以上映,也不會再有一部小說、一張報紙、一篇文章可以問世。要知道,世界上是沒有哪部電影是可以得到百分之百的認同和讚許的,如一個政客得到60%的民意認可,就算很受歡迎的了。如果一個人可以剝奪所有人的選擇權力,那麼任何形式的創造都可以休矣。

當然崔永元只是暗示了一下,而且他也不是審片官員,而且他也有發表自己觀點的權利,所以我們的反應可能過火了。不過這種國民心態對於拍電影或寫影評都是一大障礙。十多年前的所謂影評,被淪為圈內說好話的宣傳;現在有些人為了駭世驚俗,故意跟大家唱反調,其實心態是一樣的,都是一種迎合。真正的影評,最重要的是要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感覺沒有對錯,感受一定有反對者,但感受有講道理和講歪理之分,有常態和奇特之分。寶琳。凱爾的觀點80%我都無法認同,她對於斯特里普脖子以下不會演戲的說法,相信大多數電影業人士都不會苟同,但她自有她的邏輯。我不必同意她的結論,但我欣賞她獨特的視角。

一個影評人的真本事不在於人云亦云,而在於發現別人疏忽的佳作,當《雌雄大盜》無人問津時,凱爾為它搖旗吶喊,說《指環王III》是優秀作品,沒有人會因此把你看成天才。(我沒有鼓勵大家故意唱反調)我覺得一個好的影評人,應該勇於推薦遺珠。介紹《指環王》是工作,但當你發現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導演帶領一班不會到處引起少女尖叫的演員拍出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那種快感是無與倫比的,而向大家介紹這樣的作品,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


看到最不靠譜的答案得到了最高的贊同,作為一個正在學習電影的學生我必須說兩句。

既然提到專業兩個字,那麼這個影評註定不是靠自己的感受搭建起來的,也就是說不是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當然,任何關於食物的評價離不開感受,那麼一片專業的影評到底應該怎麼寫呢?

首先,要清楚的斷定這部電影的類型。

其次,分析Formal elements: length, editing, lighting, etc.

圍繞 gender, race, sexuality, class, ideology, etc. 進行分析。

打個比方吧,一部幾十年前的美國電影,其中你發現工人都是黑人,女人永遠都不用上班,都是家庭主婦,那麼這個東西可以被理解為那個時代的stereotype。這個東西你就可以寫進影評里,這是你的發現(正如樓主所提問的,服裝等等也是可以進行這樣的分析)。再比如,一個長鏡頭一直專註於兩人的對話,那麼目的是什麼呢?你可以進行對手法和目的進行分析。

總之,在我看來專業影評有時會比較無趣,但是也會更加透徹,更加的critical. 而且,這是門學問,既然是學問,就沒有簡單的。

PS: 原諒我中英文混著寫的,因為我太懶了==。。。


參見拙作:《怎樣寫一篇牛B的專業影評》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139750/

簡單來說,你離一篇牛B影評的距離,還隔著很多本書和很多部電影。不過在艱苦奮鬥以前,不妨先看看下面這本書。

這本書據說是美國最暢銷的影評寫作指導,出自嚴肅的學人之手,專業、翔實。作者蒂莫西·科里根(Timothy J. Corrigan)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英文系教授及電影學研究主任。

作者在書里介紹了寫影評的過程細節:從寫觀影筆記開始,搜集研究資料、開頭、下結論、找論據、遣詞造句、修改潤色等,既有正反例文對比,又布置了課後練習。也許對於專業大牛來說,這稱不上什麼稀奇,但對我等影評寫作小白來說,這樣細緻又好懂的手把手教材還是挺有用的。書後還附有相關延伸閱讀的書目,甚至影評寫作的標準格式、各種中英對照的電影術語,簡直是掃盲級別的入門讀物。

寫影評,看上去很容易,而且,門檻也低。任何人只要對一部電影有體會或見解,又有一定的文字基礎,就可以開寫了。而且在互聯網時代,展示的平台也多,各種影評類文章層出不窮,也深受不同口味的讀者的喜愛。但是這裡面,能稱得上專業的嚴肅影評卻很少。

當然,這並不是說不專業就不好,讀者對這些非專業影評還是有很大的需求量。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各類文章承擔的功能不同,不具有可比性。

但如果你想寫出更嚴謹的、更具權威性或更有說服力的影評文章來,那麼最好是在經過系統的學習和訓練,對電影藝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有了豐富的背景知識之後,再去著手。沒錯,本書討論的正是這種正兒八經的專業影評寫作。

雖然作者不斷在更新修訂中,努力加入較新的電影及科技、美學形態等,但是我發現,裡面提到的電影很多都沒看過。再加上翻譯質量問題,讀得並不太順。但耐著性子讀完之後,它還是解決了自己之前就有的很多疑問。比如:

● 為什麼要寫影評?

相信很多人跟我有同感:看電影是一種純粹的感官和心理享受。為什麼看完了還要像小學生一樣寫個「觀後感」呢?為什麼不能簡單地只管享受呢?幹嘛還要給自己再布置個繁重的家庭作業?

「我們的生活已經和電影水乳交融,以至於我們很少認真地思考電影本身,更不用說動筆寫電影評論了。」

我們也很少作理性分析和深入思考。但是我們中很多人(包括我),有時會去讀別人的影評,以了解更多的信息。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我們即使自己不寫,也喜歡去看別人的分析?

因為這種閱讀激活與豐富了我們觀影的樂趣!既然看電影是一種享受,那麼我們也可以用多種方式來增進它,而「評寫電影會讓我們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來享受觀影的愉悅。」

● 寫影評從哪入手?

看完一部好電影之後,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點感慨,隨口說幾句評論,或許好幾天仍不時回味裡面的人物或情節,可是卻不知道怎麼下手寫成文,更別提專業影評了。

簡單來分,影評主要有四種:電影報告(screening report)、電影評論(movie review)、理論文章(theoretical essay)、評論文章(critical essay)。最後的評論文章介於各種非專業的電影評論與學院化的理論文章之間。

首先,你要學會記筆記。在反覆觀看影片的過程中,對照所記筆記,找出要寫的主題,並不斷反思、修改。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關注電影的敘事、角色、視點,可以比較評論;留心現實主義和場面調度的元素;或電影的鏡頭角度和畫面構圖;甚至電影的聲音包括配樂、最新科技的應用等。「熟悉電影的辭彙將會使你的觀影過程更加準確,也有益於你更快地形成自己的理解。」

另外,這六種方法也可供入手:電影史、民族電影、類型、作者論、形式主義的種類、意識形態。

● 怎樣寫好影評?

這個問題很複雜,不過這跟寫其它評論文章一樣,要選用合適的詞、有力的句子,要有條理等等。

比如,首段很重要,就如電影的開場10分鐘有可能是使你願意繼續留在電影院的原因之一。

以陳詞濫調開頭的影評,如「弗蘭克·卡普拉是一個美國導演,他的電影很受歡迎」等等,很難吸引讀者繼續閱讀,或者說很容易讓讀者產生不良的心理預期。

「開頭段落應該清晰地點出你的主題,並表明你講如何發展它:主題陳述要準確而具體地表達文章的論點。」

還要不厭其煩地修改和校對,才能寫出一篇好稿子。

科里根總結出了「寫出一篇優秀文章的要點」,如下:

1.作好觀影前的準備。

2.學習認真看電影和做筆記。

3.將你的問題導向一個易於著手的論題。

4.在決定了主題後,至少再看一次影片。

5.繼續理清你的論點。

6.將一篇文章的結構用大綱形式概括。

7.開始動筆。

8.寫的過程中,繼續思考主題,擴展想法。

9.有規律地保存和備份計算機上的文章。

10.修改——經常修改。

11.列印一個清晰版本。

12.核對和修改最後一稿。

其中,第7條「動筆」對很多人來說,是最困難的部分,因為我們總有各種理由去拖延。這個時候,大綱就變得很有用了。如果不起作用,就隨意寫下自己的想法,爭取寫下幾個句子,再重新梳理和提煉你的觀點。

書里還有一章是說怎樣搜集材料進行電影研究的,有興趣的也可以自己找來看看。

看了《如何寫影評》,並不會使你立刻變成一位專業影評人,但它至少提供了一種可能的途徑。雖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也包括我),還是更樂意隨心去寫。

本書不論是對於寫影視論文還是非專業影評作者,都是有實用意義和啟發價值的。


越專業越無趣,但憑自己感受。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或許你的感受與眾不同但直擊核心。


寫影評是一門巨大的學問。縱觀那些史上優秀影評,應該能得出以下觀點:

1,要熟悉電影史、哲學史、藝術史的幾種主義、幾種風格、幾個階段。把你要點評的電影先隨便套進某種主義某種風格,然後再來圓,言必稱後現代,文必稱新浪潮,最好再加上一些冷門辭彙。這樣就會顯得你很有思想,別人看不懂沒關係,重要的是這樣顯得你很懂。

2,看幾部大師的冷門作品,注意千萬不要是人人都知道的經典作品,越冷門越沒人看過越好,把你要寫影評的電影聯繫到你看過的這部電影,讚美一下大師處理該鏡頭是多麼的完美,而該片導演是多麼的稚嫩和不夠深刻,這樣就顯得你很深刻。

3,百度一下該片導演的陳年舊事,哪怕是三歲的時候尿過床五歲的時候去田裡偷過玉米之類,這樣就能解讀片子里的很多情節,因為他們都是導演對自己苦難童年的最深情回憶,感慨萬千唏噓不已。

總之,掌握了我所說的這三個關鍵點,只要小學作文水平不太差,你都能寫出傳誦千古的好影評來。


專業的影評應該有電影語言的分析,有對電影故事背景的解析,有電影中所涉及事物知識點的介紹,有對內涵挖掘的深度和對拍攝視角的廣度,有對演員和導演的點評,有對故事敘述層面或分析或比較,不煽情不瞎抒情不亂誇導演。當然如果你有滿腹經綸能博古論今信手拈來的損人功力的話,也可以加進去。


「專業地寫影評」,寫出來大都匠氣很重,乃至不說人話


作為一位已藝考過的學生斗膽挑戰一下這個問題 在剛學寫影評的時候 老師和我們強調了一定要寫「主旋律」的影評 何謂主旋律?主旋律即為正能量 不然小心考官看你這麼憤世嫉俗小心被當掉 接著開頭要簡述影片內容 然後寫影評要寫視聽語言 視聽語言包括狹義的視聽語言和廣義的視聽語言。

所謂狹義,就是鏡頭與鏡頭之間的組合;所謂廣義,還要包含了鏡頭裡表現的內容--人物、行為、環境甚至是對白,即電影的劇作結構,又稱蒙太奇思維。在廣義的意義上講,所有的影視作品都是由視聽語言所書寫而成的文章,只不過這文章不再僅僅存在於白紙之上罷了。-摘自百度。如果要從鏡頭分析的話 鏡頭分為推拉搖移四種 還有慢鏡頭專業術語叫升格鏡頭 每種鏡頭都可以表達畫面人物不同的內心情感世界 談到鏡頭當然離不開景別了 景別分為近景 中近景 中景 遠景 全景這幾種 景別的話在寫圖評時會涉及到在此不多作描述 寫影評會涉及到符號語言 就是畫面人物的道具之類的 例如《李米的猜想》李米在劇中未曾離手的香煙就是屬於符號語言的一種。它可以揭示人物的內心情感世界 可以用來推敲人物性格 但是!寫影評千萬不要懶懶散散寫一大堆!重點挑鏡頭也好符號語言也好著重分析 注意主次 其實寫影評也是一門大學問 我也只是學到了一些皮毛 如果有什麼問題歡迎指正出來!謝謝

----------------------------------------更新補充影評大概提綱-----------------------------------

1.故事梗概

2.主題-點題。細評分析(一個技術,一個鏡頭,一個人物)包括鏡頭 音樂(音效) 色彩 光線 符號道具 運動方式 重複鏡頭 關係鏡頭 景別 美術 人物服裝 敘事結構。細評不要超過三個領域 不然沒有主次。

3.總結升華 感悟收尾-點題


在這裡題主可能強調了專業這兩個字。那麼,在專業做電影的人來說,他們寫影評會是什麼樣子?

反對之前很多答案說的閱讀理解。這正是非專業的人做的事情。因為他們看不懂這個電影如何拍攝,用了什麼技巧。就好比沒有文學功底的人讀詩,他更在乎詩表達了什麼,而有功底的人讀起來,他會關注這一句用了什麼樣的手法,用了什麼樣的隱喻,營造出什麼樣的美感。

專業的影評在於如何將一個整體的電影拆分成一個個鏡頭,一處處光線,一個個機位,一場場調度,並能將他們部分或整體組合,再次自如的拆分。並藉此從中總結出這部電影成功的地方。基於這一點進行影評創作,而不是簡單的對電影做閱讀理解,就是一篇相對專業的影評了。

這一點並不簡單!

這一點並不簡單!

這一點並不簡單!

所謂定義,就是意識的邏輯。而沒有系統學習過電影知識的人是沒有這樣的邏輯的。一篇專業的影評也許你會覺得很簡單,誠然有力的東西往往是簡潔的。但萬萬不要忽略它所生長出的土壤,二句三年得,有力而簡潔的東西所依託的土壤往往是難以置信的豐富與複雜。所以我很敬佩專業的人,他們簡單的一句話,就有可能是數十年的寒窗,不斷積累與摸索得出的結論。

當然也有很多非專業的人也可以寫出很好的影評。文字的優劣不體現在專業性上。簡單來說,就是非專業的人可能偏向於主題,而專業的人偏向於如何表達主題。


首先要承認中國的專業影評是極少的,大部分都是觀後感。

最後想知道怎樣的影評是專業的,推薦法國《電影手冊》編輯部發表的《約翰?福特的〈青年林肯〉》


很簡單,專業的影評,就要從「影視語言」的角度出發,著重分析電影的影視語言藝術,當然,電影的意識形態和思想內涵也要講,不過,不再是重點。

記住,電影是講故事的藝術,重點在於講

如果非要分析故事如何,那抱歉,你分析的是編故事的藝術,而不是講故事的藝術。


說的很對啊


認真學習 慢慢積累


我覺得不論是寫影評還是寫其他類的文章,就算非常專業,懂得的理論非常全面,寫出來的東西也不一定是好東西。文章言之有物最為重要,純粹的在知識的框架里寫,不一定打動人。


小白無知,提一下意見。

去分析你自己,看看自己喜歡看什麼樣的影評。


我覺得《如何去正確的去理解一部電影,寫下自己的感受》這篇文章寫的不錯,可以看一下:https://www.douban.com/note/587412372/


專業不是刻意追求來的 看多了 自然專業。


我覺得專不專業不重要,關鍵得有人愛看。當年看過一篇於是寫的《借刀殺人》的影評,完全無劇透,通篇分析「多情情種」和「無情情種」,因為那篇文章,電影我看了好幾遍也沒看出那點兒意思。之後就愛上了於是的影評。另一種牛B!


真誠的用心去寫,所謂專業就是要懂,要懂那麼就必須知道你寫的電影內容是什麼。


推薦去百度一下周黎明的《如何寫影評》

多看書、多看片和多寫才是王道。


閱讀理解,各種挖掘,各種意義,各種表達,最後導演都傻了。。。


推薦閱讀:

如果未來生活已知,你是否願意繼續
邪主丨勇度其實是個好人,但亨利不是
【雜談】《銀翼殺手 2049》是不是一代經典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