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納穆提的思想和禪宗有區別么?

有的話,區別是什麼?


克里希那穆提思想和禪宗思想有任何區別嗎?

如果你既不讀禪宗,又不讀克里希那穆提,那麼他們之中沒有任何區別,都是你的身外之物,都是一份高深思想。

如果你先讀了禪宗,你會受到它的影響,你會贊同它的一部分態度,同時又反對一部分東西,然後你翻看了克里希那穆提,對於你來說,仍然是這樣,贊同一部分,同時再反對一部分。帶著這種成見,你是可以找出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相同點就是你都同意的地方,不同點就是你還沒搞懂的地方。

禪宗和克里希那穆提都是一份讀物罷了,你心中對他們各自的意見才是他們的區別。如果你讀完克里希那穆提,卻又不留很深意見,那麼它就和禪宗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你讀完克里希那穆提後留有很深的意見,而你對禪宗也是這樣的態度,那麼克里希那穆提和禪宗幾乎就是一模一樣的,沒有區別。

區別正在於你內心對他們的成見。


我對克氏的思想很讚賞、崇敬。

不過克氏的書還只是看過一點,半本而已(就足以讓我讚賞崇敬了)。關於佛家思想,則聽過靈隱寺法師的分享。

兩者了解都不多。

轉述一個法師對克氏思想(是我提煉了克氏的思想給法師,然後討論的)的觀點:

該法師認為:克氏盜取了佛家的思想,佛家修行的結果/目標/方向即是克氏說的這種狀態,但直達是不可能的;佛家的修行即是坐船渡河,坐船隻是方式/途徑/工具/過程,到達彼岸才是目的,克氏講的就是已經在彼岸了。


我不了解禪宗,但那不重要。據我所知,克和禪宗都是教人了悟真理的。如果真理是絕對的,唯一的,那它們在根本上會有什麼區別么?


總之都是講大乘空性,至於和禪宗那應該也是修習的方式方法上的區別,從旨歸來講都是一致的。感覺克的方式更容易讓現代人理解,因為直接講比較高的層次,撇去了因果、福報、禁慾等針對文化不高人群的方便說法,因此更容易讓知識分子,特別是得到科學研究者的擁護。所以,對佛法有興趣的人不應錯過。


我只看過他的《生命之書》。

他不屬於任何宗教,並叫我們拋棄理想和信仰,那一切都是虛幻的,都是自己的延續,自己的投射。只要保持自己的正念,如實的觀察實相,增強自己的感受力才是最重要的。

時刻保持正念,如實的觀察實相,這一點跟禪宗是一樣的。

桑杜仁波切對克氏思想的評論是:基本上,佛陀通常會從兩個不同的層次相對與究竟來因機施教。但克氏不肯妥協,他所指出的解脫途徑乃是頓超時空,在當下即產生心智上的突變。跟中國、日本的禪宗大異其趣的。表面上看來,克氏的教誨狀似哲學推演、仔細探究之下卻發現他採用的是只破不立的中道實相觀。他不向任何組織、權威、方便法門和意識形態妥協的原因之一就是要幫助人類掙脫一切的束縛。因為他認為漸修漸悟太奢侈,太便利了,人類的頭腦所製造出來的災難和可能發生的浩劫,已經不容許拖延。他認為當下立即解脫是可以做到的事情。這顯示出他對人類潛能給予最高的肯定。

他所主張的當下即可解脫跟禪宗的需要通過禪修的解脫不同。一個是頓悟,一個是漸修漸悟。

才疏學淺,只知道那麼多了。


淺見:宗教之所以成為有人信仰有人追隨,得益於一套頗有利於傳播有利於影響普通人的語言、儀式、甚至組織。禪宗相比起其他宗教,甚至佛教的其他宗派,這方面的成分可能都少些,但並沒有徹底清除。克氏的思想剝去了這些程式和體系,只關注於真正的思辨和冥想。所以,他甚至有時候會顯得自相矛盾,並不一味地追求邏輯統一。你也許會注意到他關心「破」多過「立」,因為「立」就很需要體系,需要範式。也真因為如此,他的思想有時候顯得更真實,更自由,更實在,更親近。在這一個根本點上,克氏的思想不是宗教。


克強調事物本身,類似於老子的無為,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其實克說的也是一樣,事物無法用語言和思維進行準確傳達,當人們試圖用思維去理解事物的時候,其實已經步入迷途。只有放棄思維才能真正地感悟到事物本身。現象快於本質,心駕馭著腦,現代的研究不也表明,人們的思維出於左腦,而左腦(邏輯腦)的思維和語言來自於對右腦(原始腦)的概括嗎?所以,語言思維什麼的,其實在我們接觸到事物時就早已形成。聖人們總是試圖讓我們明白的,卻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也許他們只是希望你能夠解脫,因為道只是一種概括,而概括必然導致信息的失真,最終只會離事物的本質越來越遠了。


克氏主張不帶評判的覺察當下,這個與佛教的中觀有點像,管它的~事情就是發生了~你也不要管它是好是壞~是有是無~它就自在的在那裡!不增不減~不凈不垢!不動念,他來由她來~如來不不來!

禪宗呢,我不告訴你~不是我不告訴你~我說了就錯了~你也聽不懂!你也不要想太多,咱們都是有智慧的人,智慧不是用來鑽牛角尖的,都洗洗睡吧。


我想問,為什麼要區分呢?


克氏還有個「全觀」,

禪師無一物可立。


克氏講的很究竟,很美。


禪宗與克里希那穆提思想本原都是一致的:打破思維的表象,直抵真實本心。若能見得本心,金剛智慧自見。總結即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真我)!


它們是描述真理/真相的不同語言,如同描述一座山的不同語言。同一座山,不同人在不同角度觀察,然後用各自的語言描述出來。

對於個人來講,讀這些書,關注在可以引起你共鳴的地方,吸收其營養。放下你不能共鳴的地方,不必糾結。

最關鍵之處,在於透過語言看到背後的真理之山。正所謂語言只是指月之手指,而非月本身。


儒家:反求諸己;莊子:無為而治:佛說: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智慧的源泉如出一澈


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朋友

建議可以看看克氏的傳記,目前找到一本他人為他寫的傳記,目前讀了一半,少時他被推選為通靈協會的繼承人,權威者,他自己主動打破這一權威,在這節骨眼兒上他的至親弟弟突然過世.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可能能更好地理解其差異


語言描述不同


生命之書,沒有任何權威的語言格調,它說人真正的自由。


禪宗 = 克里希納穆提 + 維特根斯坦


說沒有區別對嗎?說有區別對嗎?說與不說又有什麼?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是也


推薦閱讀:

整個世界都是信出來的嗎?
達摩面壁,背向何處?面向何處?

TAG:佛教 | 思想 | 禪宗 | 克里希那穆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