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羅伯特·B·西奧迪尼的《影響力》哪個版本最好?

這本書的中文版有3個版本,分別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萬卷出版社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請問哪個版本的翻譯好一點?


我看過人大版的《影響力》,感覺有些贅述的內容,比如書頁一側會有一小塊「專家解讀」用簡短的話總結一下。還有就是章節末會加一篇中國案例。以上兩個方面都是譯者個人加上去的,與原著無關。個人感覺純屬多餘。


a,豆瓣和很多個人博客上都是推薦,社科版張力慧翻譯的。

b,該書作者羅伯特·B·西奧迪尼曾對譯者說:你的學識和經歷翻譯此書再好不過。

c,譯者在序中自稱在斯坦福大學讀博士期間,偶遇此書,非常喜歡。翻譯此書是她的興趣。

d,如果英文好,推薦讀原版。

e,我讀了社科版的五遍了,實用性很強。 希望交流此書。

f,太多太多的好書,都被糟糕的翻譯糟蹋了。

g,社科版的 「譯者前言」 讀一遍,會感受到譯者的努力。


社科版本2:張力慧

社科版本一:張力慧

"標題:"張力慧(社科版譯者):我贏了嗎?——《影響力》遇竊之後

我贏了嗎?——《影響力》遇竊之後

  作者:張力慧

  2006年一個秋日的下午,我一邊在後院澆花,一邊戴著耳機聽比爾·布萊森

的有聲書《森林漫步》。陽光照在身上很舒服,布萊森一如既往地詼諧幽默,院

子里的花木也生機勃勃,我的心情非常愉快。澆完花回到屋內,我決定利用下午

剩下的時間翻一翻夏天回國時買的人大版《影響力》。沒想到,就是這個小小的

決定,讓我的生活從風和日麗,一下子變成了陰雲密布。

  《影響力》是羅伯特·西奧迪尼的一本社會心理學著作,我於2000年前後將

該書第4版《Influence: Science and Practice》譯成了中文。中文版由中國社

會科學出版社推出,定名為《影響力:你為什麼會說「是」?》。但2006年夏天,

市面上又出現了一本《影響力》,也是羅伯特·西奧迪尼所著,但是由清華大學

經管學院教師陳敘根據1998年的第3版《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翻譯、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與第3版相比,作者在第4版《影響力》中補充了一些心理學研究領域的最新

成果,加入了來自政界、娛樂界和其他社會生活領域的最新案例和圖片,使內容

更加新穎豐富;又對文字作了一些刪改和潤色,使語言更加精鍊流暢。此外,作

者還在第4版中將每一章分成了更多小節,每一節加上了醒目的標題,使全書結

構更加清晰明朗,進一步提高了該書的可讀性。因此,我對在已經有第4版《影

響力》中譯本的情況下還去翻譯《影響力》第3版有點不以為然。不過夏天回國

時,在王府井書店看到人大版《影響力》,受好奇心驅使,還是買了一冊。

  人大版《影響力》比我的那個譯本厚了不少,封面上是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

那天下午,我第一次翻開那本書,剛開始讀第一章第一頁,就覺得有點異樣:人

大版的翻譯雖然與我的翻譯不盡相同,卻又與我的翻譯有點神似,就好像在風平

浪靜的水面下,有一股暗潮在洶湧,讓人覺得非常不對勁。中文和英文是兩種很

不一樣的語言。即使是同樣的英文,不同譯者將其翻譯成中文時,往往也會選擇

不同的辭彙和句式。何況我在翻譯《影響力》時,為了讓譯文更加流暢,經常在

直譯的基礎上進行了多遍潤色,以至於完成的譯文帶上了明顯的個人色彩。這些

有強烈個人風格的譯法,怎麼會接二連三地出現在人大版的譯文當中呢?

  我急忙翻到下一頁,再下一頁,不祥的感覺越來越強烈。本來我還希望譯文

的雷同之處只是出於偶然,但看到一個又一個刺眼之處從紙面上跳出來,我不得

不承認,這麼多「巧合」疊加起來的概率是多麼小,簡直就像閉著眼睛在鍵盤上

亂敲,居然敲出了莎士比亞的名句。膽戰心驚地看完第一章,我直接翻到書的最

後一章。果然,在這裡,人大版的譯文與我的就不僅僅是神似了,而是整段整段

幾乎完全相同,只有幾個標點符號和虛詞不一樣。

  我被自己的發現驚呆了。在下面好幾天的時間裡,我都像患了腦震蕩一樣,

昏昏沉沉,渾渾噩噩。平時我聽說過很多抄襲的醜聞。雖然我向來鄙視抄襲者,

卻從來沒有體會過被抄襲者的心情。現在我才發現,被人侵犯的感覺是如此醜陋

和荒唐,就像一張巨大的網,籠罩在生活的上空,讓我覺得窒息、無奈、憤懣。

我希望再回到那個寧靜的下午,聽著《森林漫步》,在後院澆花,但我心裡已經

沒有了那種寧靜。讀書本來是我生活中最大的樂趣之一,但在那一段時間裡,每

當我讀到書中一個複雜的長句,馬上就會想到將這個長句翻譯成中文需要費一番

力氣,進而想到我在翻譯《影響力》時花了很多時間翻譯這樣的句子,又想到人

大版《影響力》的譯者把我翻譯好的句子搬過來,在中間加一個「的」字,刪去

一個「但」字,然後堂而皇之地署上自己的名字,就氣憤得不行,書也沒法讀下

去。

  我知道我必須採取一些行動。有些朋友的建議是給肇事者寫一封信,告訴他

們我已經發現了他們的抄襲行為,警告他們立即懸崖勒馬,否則我們法庭上見。

但很多人並不看好這種做法。江湖上的人,什麼世面沒見過?人大版《影響力》

正在熱賣之中,對譯者和出版社來說可能都是一隻下金蛋的鵝。想以一封信讓他

們放棄既得利益,只能是一廂情願。如果真想達到懲戒他們的目的,就得真刀真

槍,把他們告上法庭去。

  我也傾向於與他們對簿公堂這一做法。他們對我的抄襲之全面、之惡劣,白

紙黑字,毫無置啄的餘地,我不相信我們不能讓法庭看清楚這一點。我開始聯繫

律師、搜集證據,為打官司做準備。但與此同時,我也聽從朋友們的建議,給有

關方面寫了一封信。

  有些朋友反對我打官司。他們的理由基本上可以歸結為三類:沒必要,不值

得,沒希望。抄襲這種事情太多了,大街小巷遍地都是。你這樣大動干戈,簡直

是大驚小怪,沒必要;你可以在美國過田園牧歌的生活,卻要去與小人一般見識,

淌這趟渾水,不值得;衙門深似海。你跟法院不沾親不帶故,在國內兩眼一抹黑,

只有挨宰的份。想贏官司,沒希望。

  所有這些說法都有道理。但我一想到抄襲者自以為聰明,自以為得計,就覺

得難以忍受,就想給他們當頭棒喝,讓他們知道,我已經發現了他們的伎倆,而

且有決心向他們討回公道。當然,我也知道打官司不一定能贏。如果輸了官司,

抄襲者可能會更加自鳴得意,而我則只會更加焦頭爛額。但不試一下,又怎麼知

道我能贏呢?而且,抄襲者真的會更加自鳴得意嗎?也許經過這一場虛驚,他們

以後又想抄襲時,多少會收斂一點呢。

  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官司的準備當中,找律師,整理證據,寫信,打電話,

到領事館辦理公證認證。整理證據的工作尤其辛苦。因為人大版《影響力》抄襲

的例子,不是一個兩個,也不是十個八個,甚至不是一百個兩百個,而是幾乎每

一段中都有,每一頁上都有好幾個。事實上,人大版《影響力》的所謂「翻譯」,

就是把我的譯本全盤拿過來,然後在上面塗塗改改進行一些掩飾。這個掩飾的工

作剛開始時做得認真一些。但到了書的後半部,抄襲者抄也抄懶了,對譯文的改

動越來越少,其譯文就與我的幾乎一模一樣了。總而言之,三百多頁的人大版

《影響力》,每一頁都隨處可見抄襲的例子,整本書都是證據。

  準備了將近一年,到了2007年10月,我終於向海淀區中級人民法院提交了訴

狀,起訴陳敘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抄襲我翻譯的《影響力》,侵犯我的著作權,

要求他們登報賠禮道歉,收回並銷毀他們已經出版發行的《影響力》,不得再版、

重印、發行《影響力》,並賠償我經濟損失500,000元。

  訴狀交上去後,完成了一件想做也應該做的事情,我的心情輕鬆了很多。因

為有律師在北京為我全權代理,我並不打算回國出庭,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等待。

海淀區人民法院對此案審理了相當長的時間,開了幾次庭,但都沒有明顯的進展,

直到2008年6月,還是沒有什麼消息。

  與此同時,生活不會因為一場官司就停頓下來。新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新

的項目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影響力》也慢慢從生活舞台的中心退到了角落。但

它始終佔據著我腦子的一角,就像一柄懸著的劍,隨時會落下來,又不知道會落

在哪裡。我對水落石出的那一天,是既期待,又害怕。

  6月中旬,一家人外出度假。但我在出行前就決定了,度假期間絕不查看電

郵:我不想讓任何壞消息破壞度假的愉快心境。其實,在我平淡如水的生活中,

除了那場官司之外,我還擔心什麼別的壞消息呢?

  度假回來的那天,進了家門已經是半夜了。黑暗中,電話答錄機上的紅燈一

閃一閃。我按下按鈕,馬上聽到了爸爸的聲音:「力慧,官司判下來了,趕緊查

電郵!」「力慧,聽到留言立刻給律師打電話!」我將這些留言一一聽完,稍一

猶豫,倒頭就睡了。坐了十幾小時的飛機,累了。而且現在已經是半夜,還是先

睡覺吧。爸爸只是說官司判下來了,並沒說結果如何,一定是壞消息。這種消息,

有什麼必要急著知道呢?

  但我的鴕鳥政策只給我換來了幾小時的平靜,如果躺在床上半睡半醒、惡夢

連連可以被稱為「平靜」的話。心情煩悶加上時差,我不到五點就起了床。坐在

電腦前,我看到了律師發給我的郵件。海淀區法院駁回了我的全部訴訟請求,理

由是《影響力》的美國出版商將出版簡體中文的權利授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而我又與社科出版社簽有合同將中文譯本版權授予社科出版社,兩份文件有矛盾,

他們據此無法確定我對《影響力》中文譯本擁有「完全的著作權」,因此無法確

定我有資格起訴。至於被告是否抄襲,就不在他們考慮的範圍之內了。

  法院做出這個判決已經有些日子了。如果我對判決不服,可以在若干日內提

出上訴。因為我外出度假,不接電話,不看郵件,提出上訴的期限已經要到了,

怪不得父親和律師急得跳腳。

  每一本翻譯圖書要從原文變成中文在中國出版,都要經過原文出版商將中文

版權授予中國出版社和中國出版社請人翻譯這兩個步驟,因此海淀區法院判決中

提到的兩份合同,可以說是出版翻譯圖書過程中的「標準合同」。根據著作權法,

翻譯作品的版權為譯者所有。也許法院以前沒有審理過翻譯作品侵權案,對翻譯

作品著作權的歸屬問題認識不清。我不是法律專家,不想討論深奧的法律問題,

但我確信我對《影響力》的中文譯本享有至少一部分版權,因此有資格向抄襲我

的人提出起訴。海淀區法院的判決,在我看來是荒謬透頂。我在度假回來的第一

天,就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了上訴。

  提出上訴後,又一輪等待開始了。新的訴訟帶來了新的希望,但一審失敗對

我的士氣還是有些打擊的。朋友們說,我敗訴,是因為我沒有去找關係;還有一

種理論是我那些證據太複雜,法庭看都懶得看。他們案子多,忙得很,又想提高

結案率。這樣的判決對他們來說最省事。我承認朋友們說得有道理,但我也想不

出我還能怎麼辦。我當然想贏這場官司,但我已經提出了起訴,又提出了上訴,

花了錢,跑了路,費了心,傷了神,該做的都做了。我知道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

即使沒贏這場官司,我也問心無愧了。

  在下面的日子裡,我忙於生活中的各種瑣事,只是偶爾才會去想《影響力》。

我並沒有望眼欲穿地盼望法院的判決,恰恰相反,我暗暗希望法院不要做出任何

判決,讓事情永遠這樣拖下去。我已經把心態調整好了,我不願意這個平衡被打

破。誰知道一紙判決會把我的生活攪成什麼樣子呢?律師偶爾會來信告知官司的

進展,但基本上沒有什麼事情發生。到了年底,律師來信說案件可能很快會判下

來,我想可能又到了統計結案率的時候吧。但新年來了又去了,也沒有什麼消息。

  二月的一個早上,我像往常一樣打開郵箱,赫然看到律師題為「二審判決摘

要」的來信。我的心狂跳起來。我先看了郵箱中別的郵件,直到把每一封信都看

完,再也沒有信可看了,才小心翼翼地在這封郵件上點了一下:

  今日收到二審判決,現摘要如下:

  一、焦點問題的認定

  1、《影響力》一書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由社科出版社享有,其精神權利由張

力慧享有;

  2、人大版《影響力》已構成對社科版《影響力》的抄襲;

  3、《影響力》一書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只有社科出版社才有權向侵權行為人

主張經濟賠償,張力慧可在社科出版社獲得的賠償中得到一定補償。

  二、判決主文

  1、撤銷一審判決;

  2、陳敘、人大出版社立即停止侵權行為;

  3、陳敘、人大出版社在一家全國發行的報紙上向張力慧賠禮道歉;

  4、陳敘、人大出版社賠償張力慧合理支出九千元;

  5、駁回張力慧的其他訴訟請求。

  我把這封信看了好幾遍。有幾句話看了很舒服,「撤銷一審判決」,「陳敘、

人大出版社立即停止侵權行為」,「陳敘、人大出版社在一家全國發行的報紙上

向張力慧賠禮道歉」。但也有幾句話看了不是滋味,「九千元」,尤其是「駁回

張力慧的其他訴訟請求」。我不知道是應該高興還是不高興。

  在下面好幾天的時間裡,我都在琢磨這件事:我贏了嗎?法庭沒有像我請求

的那樣,勒令被告收回並銷毀所有已經出版發行的《影響力》,因為他們認為這

一做法「客觀上很難執行」;而他們認為我對《影響力》僅僅享有精神權利,因

而只判給我九千元的賠償,也相當令人失望。因為這兩個原因,這個判決,有點

像人們所說的一樣,只是在被告的手腕上輕輕地拍了一下。

  但另一方面,判決書明白無誤地譴責了被告的剽竊行為。被告必須立即停止

侵權行為,再也不能印新的《影響力》,而且必須向我賠禮道歉。一想起「停止

侵權」和「賠禮道歉」這幾個字,就有一種輕快的、唱歌般的感覺從我心裡跳躍

出來。如果不太求全責備的話,如果暫時放棄做一個完美主義者的話,如果把眼

睛盯著玻璃杯里裝滿水的那一半的話,我可以看到,從忍氣吞聲地遭人抄襲,到

與抄襲者對簿公堂,再到以法庭判決書的方式,把抄襲的標籤正式貼在被告和他

們這本書身上,這個過程中還是有不少值得慶幸的東西的。國內的朋友說,法院

做出這樣的判決,是因為「現在要保護知識產權了」。所以,這場官司打出現在

的結果,也許真的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呢。

原文鏈接(需翻牆):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0/chenxu.txt


是不是張力慧的買不到了


只看過人大版的,翻譯質量很不好,比如Bandura,一會兒翻譯成班杜拉,一會又是班得拉,如果沒有一定的心理學基礎根本不知道是同一個人。


社科版已成孤本


我正在看萬卷出版社的,還是原汁原味的好,不要後來的編輯者加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推薦閱讀:

怎麼理解心理動力學?
心理學科普:你這齷齪的小人。
你敢對自己說的話負責嗎?——不敢就別說!
我是銀行理財客戶經理,很不受行領導待見,應該怎麼調整心態?
識字敏感期:從心理學出發教孩子識字,包會!| 兒童敏感期專題

TAG:閱讀 | 心理學 | 思維方式 | 影響力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