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歷史書(教材)之外值得一提的歷史?


謝邀。來說一下「十三壯士歸玉門」吧。


我們都知道班超當年是西域都護。而他的前任,則是陳睦。只是陳睦相當點背,「新疆王」才當了一年,就被反叛的西域車師國給殺了。

車師國敢如此膽大妄為,當然是有匈奴人撐腰。而且匈奴人認為,漢明帝剛死,漢朝出兵的可能性不大,於是進而又圍攻了疏勒城,將漢朝派駐的戊校尉耿恭及其他漢人,結結實實地圍在了裡面。

- 耿恭當時是帶著多少人在守這座城呢?

- 幾十個。

懸殊吧?但別慌,他們還真的守下來了。

當時匈奴人生產力水平低下,而攻城又是項技術活,他們一沒技巧、二沒工具,還真就奈何不了這幾十個人守著的這一座城。

打不下來就招降,這是亘古不變的法則。但耿恭絲毫不給匈奴人面子,正好城裡缺吃的,直接在城上就把匈奴的勸降使者給烤著吃了。

這種赤裸裸的打臉行為,嚴重地激怒了敵人。匈奴人增兵支援,加緊了攻城的節奏……不過,咳咳,還是攻不下來。


當然,耿恭也不是就這麼一直乾等著,求救的奏摺早就通過和他一樣苦逼的關寵,送到了國內,這時候正在廷議中被反覆討論(關寵也是帶著幾十個人,堅守著柳中城,只不過距離漢地要稍近些)。

但耿恭不知道的是,國家重臣對於救他這件事,並不是太著急上火,原因就是……他們的人數實在太少了

一共就那麼幾十個人,要是派人去救的話,派少了打不過匈奴人,派個幾萬人去又不值當。要知道古代醫療條件差,幾萬人派出去哪怕只是單純的走上一圈,回來因病而死的估計也能上百。而西域遼遠,這支救兵派出去又是行軍交戰,到時候得死多少人!更何況,漢朝在西域的勢力基本上已經全軍覆沒,救這幾十個人,真的是聊以自慰,於事無補。

我們當然都是期望正義必勝的,但謀國者的這番考慮,你也不能說是錯的,因為救的成本實在太大,而收益又實在太小。所以,大多數人力主放棄——他們應該是不知道,一旦城破,耿恭是會被鹵煮了吃的——當然,這其實也不重要了。

司徒鮑昱站了出來,他表示反對。他以一番有理有據、充滿技巧的說辭,打動了朝廷出兵。

最終,救出26人。還至玉門關時,僅剩13人。


簡單梳理了當時的時間線,不需要多的言語修辭,單看就足以讓人動容:

永平十七年(74年),漢軍擊敗車師國後,朝廷任命陳睦為西域都護,耿恭為戊校尉,關寵為己校尉,各設置駐軍數百人。

轉年,漢軍主力退回塞內,匈奴兩萬餘騎兵進攻車師,耿恭帥三百人救援,全軍覆沒

永平十八年(75年),六月,耿恭因疏勒城城傍溪水,退守於此。

七月,匈奴圍城,斷溪流。耿恭帥軍士鑿井十五丈而不得水,以馬糞汁解渴。後終得水,匈奴以為有神人相助,退走。

八月,漢明帝崩。車師知之,以為中國有大喪,救兵不至,復叛,與匈奴共攻耿恭數月。耿恭城中糧斷,餘數十人,煮皮革為食

十一月,焉耆、龜茲攻破都護陳睦,陳睦身死。北匈奴圍關寵於柳中城。關寵向國內求救。當月,漢軍及鄯善國聯軍共七千餘人,出兵救援。

建初元年(76年),漢軍擊破車師,北匈奴驚走,柳中城圍解。因耿恭所在絕遠,漢軍欲棄之。時耿恭舊吏范羌隨軍,固請二千人以救之,至疏勒,僅得耿恭等二十六人

三月還至玉門關,因饑寒病痛,能生入關者,十三人而已。

萬里絕域,終不棄。

註:以上,節選自個人原創文章:安利別人?這不僅需要技巧,更考驗你看問題的完整程度,主要是寫朝廷當時對此事的掙扎的,與主題無關,就不粘過來了,歡迎戳。


謝邀,

圖騰的作用是搞生殖崇拜,女媧娘娘捏人的神話故事,是源自於古人對蟾蜍的觀察,所以女媧也可以被認為是女「蛙」。

事實上,「娃」這個字,本身就和蛙同音。

關於生殖崇拜,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表述方式。

男性生殖崇拜主要化作的意象有,蛇和鳥,女性則多為蛙和魚。

圖騰則是母系向父系社會過渡的,為了標榜男性地位而被發明的。

其實是男根崇拜。

再說女媧,女媧最初的原型可能是人首蛙身,因為要確立男權所以變成了人首蛇身。

蛇是很重要的意象。

無論是伊甸園還是龍,都是蛇的傑作。

當然,可以說是傑作,也可以說是罪惡,這種意象,最終化為了更複雜的哲學理念被插在人的潛意識裡。

以至於,鼓勵生育,只要說女媧,只要談龍圖騰,就不需要任何解釋和詭辯了。

這是被歷史封存的真實,

也是值得探究和學習的。

簡單來說,

這是我理解的,符合我本人的邏輯,反駁說自己邏輯就好了,搞事情就搞唄,我是不會理睬的。

這就是人,以及人創造的歷史。


謝邀。知乎小白第一次受邀答題,誠惶誠恐,答得不好,歡迎各位大神指正補充。

由於篇幅限制,歷史教科書上的內容一般都是淺嘗輒止,許多重要的內容都沒提及,包括著墨甚多的近代革命史和黨史也都只講個皮毛,所以要對歷史有個更深入的了解,還是得多看課外書。

如果題主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全球史,可以看一看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我對這位老兄印象深刻,因為高中的歷史考卷里,很多材料都是從他的這本書里摘出來的)。

如果題主想要多了解二戰的歷史,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國的興亡》和約翰.托蘭的《日本帝國的衰亡》也挺不錯。

如果題主對歐洲中世紀末期的歷史感興趣,可以去讀一讀羅傑.克勞利的地中海三部曲(《1453》、《海洋帝國》、《商業之城》),分別講了君士坦丁堡陷落、哈布斯堡與奧斯曼帝國的地中海爭奪戰、威尼斯共和國的歷史(個人比較喜歡《1453》,讀起來挺蕩氣迴腸的)

葡萄牙早期在印度和東亞的殖民擴張史,羅傑.克勞利的《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我也很喜歡(這本書提到一段很有意思的歷史:在葡萄牙人佔領馬六甲的戰鬥中,中國人曾經為葡萄牙人提供過幫助)

讀過的歷史書不算很多,以上幾本是我比較喜歡的。

最後,讀過一些歷史書後,強烈推薦明代楊慎的一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有助於更深地去品味歷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再次謝邀~~~


謝邀

個人對中國史了解有限,不敢班門弄斧。

歐洲史,建議題主隨便找一本書看。看完就會發現,高中歷史課本在這方面連掃盲都算不上。

其實也不能怪罪歷史課本。如果事無巨細地講解,一個歐洲史就夠佔兩年多,還只是基礎,更遑論自家的中國史。歷史課本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以及歷史觀,只是感性的認識。

如若值得一提的歷史,居魯士大帝領導的波斯帝國的崛起,羅馬帝國的擴張,君士坦丁大帝米蘭敕令,查士丁尼瘟疫,希拉克略軍區改革,奧託大帝的加冕,金璽詔書,卡諾莎悔罪,阿維尼翁教廷。。。。。。太多太多了


瀉藥 @金光石的口琴

emmmm李鴻章的事

在簽訂馬關條約之前,中堂大人在日本暫住。結果有一天,中堂大人外出,被日本憤青打了幾槍,耳朵都打掉一隻。結果日本方面就說賠醫藥費。李鴻章就說不要醫藥費,把賠款免一點就好,然後賠款就由3億白銀減為2億白銀。李鴻章就說把我打死吧,這賠款就免了,日本人不幹。

幼兒園文筆,寫不出自己萬分之一的感動,反正我是差點哭出來。


謝邀 @金光石的口琴

首先是

蘇俄對叛亂農民使用化學武器

然後再是

蘇維埃執行委員會全是布爾什維克,也就是布爾什維克在革命之後完全沒有所謂的「社會主義多黨」民主


謝邀。

歷史教材上所寫的一般只是粗略淺顯地概括的歷史,若是真想了解歷史,建議拋開教材,深入詳細地去看看。至於「值得一提」這個詞,我覺得用在整個歷史上都是可以的,而教材書上沒提到的,更是數不勝數。


陳舜臣寫的《甲午戰爭》還可以,題主不妨看看。

陳舜臣(1924年2月18日-2015年1月21日),亞洲知名作家,臺灣臺北新莊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府,生於日本神戶市元町,歷史小說作家。1990年取得日本國籍,擁有中華民國與日本雙國籍。1998年受章勳三等瑞寶章。日本藝術院會員。日本中國歷史小說的先行者。


新三民主義是杜撰的,它是出自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裡面。

從歷史資料,還有國民一大的議程,都不曾有提過,從新解釋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永遠只有一個,就是國父當年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而民國是基於三民主義的民主共和國,把國父的三民主義寫進了憲法,這是非常不一樣的。

真正革命的繼承人其實應該是國民黨,而非zg


一:五胡亂華,這是西晉時爆發的嚴重動亂,漢族人差點滅族,二:靖康之變,北宋因此滅國,中國文明歷程倒退至少五十年,三:土木堡之變,是明朝由盛轉衰的開始,國力嚴重衰弱,四:太平天國運動,歷史上傷亡最大的戰爭沒有之一,從1851到1864中國人口銳減40%,人口損失超過一億!國家經濟文明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此後清朝一蹶不振,淪為帝國主義欺霸凌辱的半奴隸半封建國家。


瀉藥~

我個人覺得我們的歷史書給的只是概況,或者說是一種科普性的框架,剩下的其實需要我們自己去尋找去解讀!

且不談國外,僅中國的古今歷史,一個人究其一生去研讀,估計也讀不完,所以選擇的確很重要,但談到選擇的標準,可能就多了,可能單單就對某個時期的歷史感興趣,可以,那就讀下去;可能會對中國古代經濟發展感興趣,可以,那就遵循著這個主題去找去讀;如果僅僅是對某個歷史人物感興趣,可以,那就單純從他的傳記開始,然後可以涉獵與他相關的其他人物,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歷史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當你讀了一定量之後,你真的會感受到有些東西真的是有規律的,或是周期性,或是漸變性,甚至還有一點點宿命論的成分,很有意思!

不過呢,我一直認為,越是被壓制不讓談不敢談的歷史,才越值得我們當代人去讀,去探索~畢竟,歷史是用來讓人去反思去警醒的,是讓我們見賢思齊的,而不應該成為統治者們用來操縱思想、控制話語權的工具,雖然有時候真相併不是我們想要的!

所以,如果讓我來選,我可能會把目光放在近代的中國,雖然大學期間有專門的近代史思政課,但……你懂的!

譬如:

人物:可以看看不一樣的袁世凱

事件:可以反思文化大革命

之所以選擇這兩個主題,其實可以看到中國的歷史存在的弊端,凡是能夠左右國家走向的英雄/梟雄,往往不是神,就是魔~很難得到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還有就是中國的歷史具有很強的政治性!

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要做的,應該是直面歷史,而不應該選擇性的迴避它!

一家之言,請指正!


謝邀,幾乎整個中世紀史教課書都沒有提

但是我覺得中世紀史是最為有趣的歷史

真的。。。。


東晉南北朝史,教材上篇幅很少,冷戰史值得研究。


中國歷史的話,初高中課本基本上都是挑各個朝代的重點事件講,以前我讀書的時候,課本就給我一種時間上的斷裂感。有時候感覺很不爽,覺得課本在愚弄我,但不可否認的是課本上只會不寫xxx事件,而不會改造歪曲xxx事件。

課本之外,我覺得比較值得一看的中國歷史大概有下面這些:

縱橫捭闔,楚漢戰爭,漢匈百年和戰,王莽改制,五胡亂華,北魏分裂,隋末動亂,安史之亂,五代十國,遼金夏元的崛起,永樂以後的明朝和鴉片戰爭之前的清朝。

近代史以後,我覺得如果沒有一個堅定立場的話,容易被各種輿論帶跑偏,畢竟爭議人物太能引戰,而且心懷叵測之人大有人在,如果不帶自己的思考請慎重接觸。


看你說的是那個年級的歷史書了,

教科書也是不斷改變的,相差10的就有差異


謝邀,歷史教材上的歷史比較簡單,但也比較全面,可能也是因為這個,講解的不深。教材之外么,各種歷史書都有,正史一類的,主要是說歷朝歷代的建立、軍事戰爭、朝政改革、滅亡等等,主要涉及皇帝和大臣。這類史書是以前的主體形式。近代開始有敘述民族發展的歷史、科技發展的歷史、經濟發展的歷史、文化發展的歷史、制度的變遷、賦稅的變遷、世界史、食物、服飾等等方面的史書。


規範下問題吧。

範圍太大了,這不海了去嗎?


謝邀。

其實題主這個問題有點問題,畢竟歷史文獻也算是歷史書啊,例如二十四史。修改一下比較好。


我猜這個歷史書應該是指中學歷史課本吧。

歷史課本為了敘事和篇幅省略了不少東西的,有很多還是歷史轉折點,比如怛羅斯之戰是華夏文明與伊斯蘭文明爭奪中亞的決定性戰鬥,王玄策西域借兵是唐代的對印自衛反擊戰,班超單騎定西域重建都護府是漢朝在西域的統治的迴光返照,石敬瑭為了一己之私出賣燕雲十六州是宋代積弱處於戰略劣勢的關鍵原因,五胡亂華時期北方漢人的鄔堡和南方漢人的北伐是維持華夏文明火種的關鍵,明代儒家弟子劉大夏等縱火燒毀鄭和海圖和寶船圖紙是華夏文明走向海洋參與大航海時代的休止符,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謝邀。

嚴格意義上來說,不存在「歷史書以外的歷史」,因為歷史依託於文獻而留存至今。史籍可以被稱為歷史書、歷史文獻也可以叫歷史書、現代人寫的歷史課本可以叫歷史書、歷史研究的論述也叫歷史書。除非像袁騰飛之流一樣直接編造發明一段出來,否則根本找不到切題的答案。

建議題主可將問題修改得更具體一些,比如「歷史課本以外的歷史」、「官修史書以外的歷史」等等。


推薦閱讀:

梟雄和英雄的區別是什麼?
在計算機操作系統的發展中具有關鍵作用的人物和他們的貢獻是什麼?
「HHMI 國際研究學者」李國紅自述:我的科學旅途
又有大神入駐,知乎「大·人物」第二季大有來頭
俄底浦斯1:提利昂·蘭尼斯特(《冰與火之歌》)

TAG:人物 | 革命 | 世界歷史 | 歷史事件 | 黑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