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看待 7 月 20 日陸金所大量拋售「穩盈-安 e 」的現象?

如題,傳聞廣東規定p2p債權不允許轉讓,受此影響,今天下午陸金所大量網貸債權轉讓,平時是搶都搶不到的,今天下午竟然有好多頁待轉債權。各位大咖怎麼看?會不會後續其他地區的p2p也不允許轉讓了?另,大咖能不能分析下後期網路投資的思路?


感覺最靠譜的分析。

關於點名的事,我的判斷肯定是點名了。

但是點名又不一定說要辦你,只是警告的意思。

參考前段時間所長所作所為,實際上論壇好多人都知道,被點名只是遲早問題。

所長突破監管紅線的產品,並不是p2p業務,這個是國家提倡的。

所以安e系列,實際上並無風險。

這幾天所長下架了幾款業務。不要說,這幾款業務就是被點名的原因。

為什麼說,點名是肯定的?

看所長公告:

沒有否定傳言的真實性。沒有說那是謠言,沒有說要追究造謠者法律責任,。

這些信息足夠說明:被點名批評,一定是真的。

所長是一家什麼公司?

是p2p老大。這是國家給他的定位。總理等高層都給他背書。

所長如果兢兢業業做p2p,肯定是被國家扶持的。

但是,所長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漸漸把路走偏了,甚至跟金交所搞什麼拆分,這顯然是違法的。這個不違規才怪。

我們來說說所長的違法事,也就是為什麼被點名的原因:所長以大概年化20-30%的利率向借款人放貸.其中10%以上是擔保費。到投資者手裡,就是8.4%了這樣標的,就是穩盈安e系列。投資者賺8.4%,剩下的給平台和擔保機構分了。同時為投資者提供擔保。

很好的一種模式。

但是所長發現:

1、8.4%的標的供不應求。很好賣。

2、收了手續費之後,還是很好賣。

既然能賣,那我為什麼還要給你8.4%呢?

於是乎手續費越來越高。這裡實際上雖然投資者都非常不滿,但是算不上違規。

下面重點來了。

所長跟金交所搞了某些拆分項目,具體老手都知道的。

大致意思就是:把p2p搞來的高利率標拆分了,然後當理財項目發布。理財項目什麼利率?大家都知道,能有5%就很高了,6%的理財項目是極品了。但是6%的理財標的,跟8.4%的穩贏比起來,還是低得多。

所長想:既然我這些標包裝後,能6%賣出去還供不應求,我為什麼要8.4%賣給投資者這就是所長被點名的原因。投資者的感受就是:加了手續費的穩贏安,都要搶了。為什麼今年以來穩贏安這麼少?因為所長拿去拆分做別的項目去了。

但是,但是!!!!

所長你違法了,捅破監管紅線了!!!!!

把p2p標的包裝一下當各種理財產品賣,這顯然是違規的。理財產品對安全性要求,遠高於p2p。

我們不否認被平安財保加持的穩贏安,實際安全性並不比一般理財產品低。

但是p2p就是p2p。p2p的貸款利率可以衝到上限36%都不算違法。但是普通理財項目的貸款,絕對不能這麼高的。

所長為了幾個點的利差,鋌而走險。

所以,論壇里實際上好多人早就已經等著所長這些業務被查了的。

所長被點名了,這應該是一種警告。

實際受益者,其實是投資者。

但是看反應,倒是把投資者嚇壞了。

所長把穩贏安標的拆分拿去做別的項目,以更低利率賣給投資者,投資者以遠低於穩贏8.4%的利率,承擔了穩贏安的所有風險,顯然是不公平的。

整改的結果,肯定是取消那些拆分類產品,未來穩贏標還會積壓,不會再像之前,買個一手標都還要搶。

如果一手標長期積壓,那麼所長要麼提高利率,要麼做各種活動,並且更加註重借款人的質量。

最終受益者,就是廣大投資者。

大家知道嗎?

就是去年的6月7月,穩贏安一手標隨便買。每天都大量積壓。

那時候有種標叫點金計劃,高到9.2%的年化。

那時候幾乎每周都有送券。

但是今年是什麼狀況?

別說送券,點金計划了。

二手標秒搶。

一手標無限加手續費。這也罷了,甚至手續費的標都要搶了。

試問所長,那些標到哪去了?

為什麼很多老客戶都覺得沒法玩了,被所長玩死了。

就因為所長玩過了。早就有人預言所長必備處罰的。

所以為什麼我判斷:這次被點名是絕對真實的。所長今年以來就一直沒幹好事,坑消費者。

監管部門算是為民伸冤啊這次對投資者風險如何?

我認為是利好,不是壞事。

所長不會被剿滅,這是肯定的。點名批評一下,別把路走歪了,就是這個意思。

不說所長背後的背景,

不說現在金融穩定是國家的大政方針,

不說小微金融和互聯網金融是國家支持產業,

就說有平安財保這一個加持,就保證了穩贏安在目前的絕對安全性。

根據擔保規則,

所長垮不誇都不影響我們資金的安全。

平安財保垮了,那才是致命的。因為財保跟借貸人一樣承擔償還所有資金的義務。

所以,把所長怎麼處罰都可以。只要財保沒事,咱的資金就是安全的。

我們投資合同,明確規定:

所長不承擔任何風險的。

所以,我們的資金安全性,不是靠所長來保證的。他只是一個中介平台。

我們的資金安全,最終是財保保證的。

即使所長被關門大吉,因為國資背景,依然會指派別的平台處理後續債務,出現資金缺口,平安財保有義務全額償還。這跟私人平台關門大吉不一樣。

目前財保活的好好的,因此根本不用擔心安全至於槓桿安全不?

如果所長的拆分業務被封死了,那麼槓桿風險不大。

但還是要謹慎。

轉讓和ex項目,我個人看不出任何違規之處。這個後續應該不會受到什麼影響。

但是如果所長那些違規項目被取締,那麼後續又可能回到一年前的狀態:

二手大量積壓,隨時可買。要轉讓必須降價。

ex利率恐怕會繼續提高,利差會更少。

這就是槓桿的風險。


這事兒吧,不理性的投資人交了一把智商稅,理性的投資人紛紛撿漏,躺著吃到肉……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我們來梳理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吧~

最早是網上到處傳播一則消息,說互金大平台陸金所,被點名整頓,讓大家快撤。

估計這個消息在微信中到處傳瘋了,看了下微信指數,「陸金所」這個關鍵字,飆得比中國第一高樓、陸金所公司旁邊的上海中心還高:

然後,陸金所被迫晚上出了個公告來澄清,但仍然阻擋不了,恐慌中的陸金所投資者上演群體夜奔戲,紛紛將手上的理財產品折價轉讓。

有人統計了下,到20號半夜時,陸金所旗下P2P平台陸金服上,投資者轉讓的債權項目,激增到上萬個。

這個事情,算是這一整周來,人心惶惶的市場情緒的一次爆發高潮了。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事情發生的大背景。

自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之後,上周一股價大跌,然後又有很多真真假假的金融監管的傳言出來。先是關於互金平台跟金交所違規合作的新項目被禁政策生效,又傳出各地金融辦的互金監管辦法紛紛出台。

比如說,廣東(非深圳)地區的P2P網貸平台,個人債權轉讓業務被口頭通知禁止,今後這些平台上的個人投資,不能通過中途轉給別人而退出了。

陸金所這個傳言出來,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

辣么,這陸金所是不是真的出事了?

當天我在群里看到了之後,當時就做了態度明確的回應:

但非理性的恐慌情緒的推動力,仍然超出我的預期。

——簡直是前幾年日本核電站泄漏期間,大陸超市搶鹽潮的再現啊。

不過,謠言的作用來得快,去得也快。

留意觀察了下,到21號,陸金所債權轉讓專區中的項目數量,正在快速減少,估計很多理性的財迷正在跑來「撿漏」。

到下午1點半鐘左右,轉讓項目只有5千個;而到22號早上就只有4百多個了,且沒有折價,完全恢復到正常狀態。

  • 7月21日,陸金服網站上債權轉讓項目數量的變化。截圖由無馬識財(wumajinrong)公眾號製作

最後,這事對投資人有什麼影響?

如果不是因為個人資金流動性、而是因為聽信了傳聞而驚慌轉讓,那這裡轉讓中折價的部分,在我看來,純粹就是因投資人的非理性而繳納的「智商稅」!

話糙理不糙。大熱天的,我也不想斟酌什麼措辭,不怕傷到一些玻璃心了。

我做這個公號一年多,再三苦口婆心地跟大家強調,學習投資理財,一定要看理財產品的基本面,比如P2P平台實力怎麼樣、產品資產質量怎麼樣、投後保障怎麼樣,等等。

一個基本面不錯的理財平台/產品,可以幫你避開雷區,獲取穩定的收益。這也是之前大家關注的重點。

但是,其實還可以反過來說,對於一個基本面不錯的理財平台/產品,你就可以安心穩賺,而不用理會各種市場傳言的影響、謠言的中傷——網上是永遠不缺少各種莫名其妙甚至惡意的謠言的。

甚至,你還可以藉機撿漏,獲得更高的收益。

比如,像陸金所這個傳言一出來,作為一名理性的投資者,首先的第一反應不是慌亂,而是該判斷陸金所的基本面怎麼樣,這個傳言的真實度、可信度如何。

投資過互金的朋友應該知道,陸金所是國內互金領域的一面大旗;它的P2P業務,這些年一直是國內該行業的龍頭,並以穩健、安全性高著稱,收益方面倒是一般般。

現在互金不管怎麼加強監管,都只是為了行業更健康的發展;雖然常會有些過猶不及的操蛋措施出台,但讓整個行業滅頂,應該不是監管者的初衷。

哪怕監管層出台更加嚴格的新政策,讓某些業務不再合規,也都是針對政策制定後的增量業務而言(比如禁止互金跟金交所合作項目);對投資人已經投資的項目,還是會保護投資人的利益,實在不必對此過敏甚至恐慌。

如果陸金所這面旗幟都會一夜間倒下,那整個互金行業可能都要完了。這可能嗎?

起碼我個人相信,互聯網金融也好,金融科技也好,不管叫什麼名稱,這都是一個有著強大生命力的新興行業,總體基本面是好的,前途仍然不可限量。

天氣雖然太熱了,但頭腦不能發熱啊,同學們。

以上,有用點個贊!

本文內容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無馬識財」(ID:wumajinrong)

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沙包大的小拳拳捶你後腦勺~


如樓上所答,陸金所大量的穩盈-安e拋售,是多方面的影響。
其一:微信群的聊天記錄 說韓正點名的截圖;
其二:是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630下發的64號文,提出互金平台於2017年7月15號之前停止於各類交易所合作開展「涉嫌突破政策紅線的違法違規業務的增量」,並提出對於7月16日以後仍繼續與各類交易場所合作開展「違法違規業務」的平台,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
這兩個方面導致投資人出現恐慌,因為大家都知道韓正是誰,陸金所這款產品對接的是哪裡的資產,這樣才促使大家都在大量拋售。

總的來說,陸金所背靠平安,不會出太大問題,但這次「擠兌」肯定在所難免,並且大家的資金也不見得那麼快能夠回籠,還需要耐心等待。另外,目前基本上所有的平台都已經下架於金交中心/金交所合作的產品模式了,一方面,確實有一部分是不合規的,另外一方面,在現在這麼嚴厲的監管條件下,即使是不分合規的業務,只要和金交所沾邊,投資人都不會看好,下架也是情理之中,避避風頭唄。


首先你弄錯了原因了,陸金所「被擠兌」其實是因為今天上午的這則傳言:

因為涉及不合規產品問題,目前已經下架

最新回應是這樣的:

本次事件引發的恐慌好像和p2p資產關係不大,就醬子。


這事和一個傳言有關,坊間傳聞「監管部門點名整治陸金所,並提醒用戶退出陸金所平台投資。」這事引起了一波轉讓潮。

事實上,最近陸金所確實下架了部分涉嫌違規的產品線。這些產品包括與其與金融交易所合作的產品——安盈-融政通系列。其實,與金交所合作的平台並非少數。大家可以看看網貸之家統計的互聯網金融平台與金交所合作的項目:

面對這麼多火熱密切的合作,監管層果斷說了「不」。那麼,為什麼監管層不讓 P2P 平台和金交所合作?

小馮妮兒知道,很多投資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投資人並不知道他們的錢真正去了哪。除了能看得懂的個人借貸類投資產品以外,各大互聯網金融平台的產品五花八門,有些是私募、理財計劃、定向融資計劃和定向委託計劃等。也許看了產品介紹半天,你除了接觸到了一大堆新鮮的名詞,未必知道你的錢會被怎麼操作,更不清楚這些錢是怎麼做到「錢生錢」的。

投資人不知道自己的錢幹了啥,這事正是監管層所擔心的。

一切要從金交所說起。簡單說,它是為國內巨大的金融資產提供流轉服務的,像股票、債券、應收賬款這類都屬於金融資產。金交所的服務內容項目有很多,其中有一項就是為這些金融資產找資金,把它們盤活。如果把金融資產看成魚,資金看成水,金交所的任務就是幫助魚找到水。

目前金交所的金融資產種類非常多,互聯網金融平台有廣大的投資人和資金,缺的是找到好的投資項目,這不,兩個巴掌一拍即合。有了需求,金交所就把那些金融資產設計成各種投資產品放到互聯網金融平台上,這樣雙方的問題都解決了,看起來不是挺美的?

就在這個看似多贏局面到來的時刻,蘊含了潛在的風險。金交所裡面的金融資產不僅有大家所熟知的品種,還有更多投資人所不熟悉的非標資產,而且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投資這些資產。有些資產風險大,監管層對投資人有較高的要求,但是通過金交所和互聯網金融平台的層層包裝,這些資產改頭換面出現在大眾面前,從高門檻產品變成了低門檻甚至是零門檻產品,這就意味著投資人可能誤打誤撞投資了高風險產品。一旦風險真正降臨,它的波及面和破壞力就可想而知了。

還有一點,監管要求「個人20萬元、企業100萬元的借款上限」,互聯網金融平台憑藉和金交所各種花花綠綠的操作手段,就可以把那些大額資產業務拆分,輕鬆規避了這條監管要求。

金交所和互聯網金融平台的合作彷彿一雙「魔術手」,把金融產品包裝和設計成一個人見人愛的小可愛,卻把最重要的投資風險封鎖在核心,真是裝格調裝得驚天地泣鬼神。陸金所事件一出,互金圈的從業者炸開了鍋,說投資人是「烏合之眾」,沒有真相辨別能力。然而這事又能從多大程度怪投資人?

出來混的遲早都要還,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下一個又會是誰?

文章轉載需聲明: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馮妮兒」。

公眾號回復「電子書」,免費獲取 P2P 投資理財錦囊《P2P理財沒你想的那麼壞》。

想加入學習社群?歡迎添加個人微信號 xfnxld,添加時請註明「學習社群」。那裡有更多愛理財的小夥伴等著你。


我覺得大家的思路不能盯著風波為什麼發生,更該想想那麼多轉讓標是怎麼在一天時間裡被掃蕩的。

------------------------------------------------------------------------------------------------------------------------

大家的信心都很脆弱啊,陸金所這種龍頭老大都這種待遇,真是悲哀啊。不過也給大家提示了風險。

事情的起因應該很簡單,就是一些違規的金交所產品,好多知名平台都有,放著那麼大的流量不做不是傻子嗎,現在要整改,撤掉就是了。為什麼偏偏陸金所受衝擊呢,估計真的是有大領導點名了,估計領導就是隨口舉了個例子,你們就搞事情,讓領導以後怎麼說話,領導也很為難啊。

我第一時間就看到了整頓金交所產品的報道,但壓根沒多想。周六早上蹲坑,由於有兩筆穩贏回款,就打開看了看,已經到賬了。然後看新聞發現出事 了。手機點進去看,果然轉讓區爆炸,由於我在APP上看,不知道具體有多少轉讓標,就是往下刷新刷不過來。結果害我蹲坑多蹲了5分鐘,雖然我對陸金所很有信心,也第一時間想到了要不要抄底,但恐慌還是排在第一位的。

上班後,我精心看了看,轉讓標雖然不少,但最高折價才0.5個點,要知道規則允許最高折5個點,你們一點沒有逃命的樣子嗎,排隊的人不少但明顯不著急嗎。可能半夜裡有人放過更高的折價,可沒讓我趕上。而EX那邊齊刷刷的頂到5.5了,最高價。我手頭沒有閑錢,變現再接盤沒什麼意思,而且有不少已經變現了,容易玩脫。更重要的事,上頭一直喊要去槓桿,我不能對著干啊。

而且我發現轉讓的大多數都是帶信息服務費的,也就是持有三四個月的新標,很值得玩味啊。我還發現與轉讓區爆炸的同時,許多新標在大量發行,比往常明顯放量。三四個月前還一表難求,20包括後來幾天,幾乎任何時間點開都有新的穩贏。

我覺得大家的思路不能盯著風波為什麼發生,更該想想那麼多轉讓標是怎麼在一天時間裡被掃蕩的。雖然這些表加起來總金額不大,但能參與購買的人也有限啊,像我這樣的會員不會有很多閑錢接盤的,都是什麼人買走的呢。

如果是我受命平息這場風波,我會借錢給員工,讓他們去掃蕩這些轉讓標,等風平浪靜了再轉出去,把錢收回來。應該不違規吧。到時候把這次風波掙得的手續費給大家發獎金。或者我作死一下,系統開個後門,直接接手這些轉讓標,轉手變成新標再放出去。

不過確實這次是受教育了,任何時間強調風險都不為過。無論產品怎麼設計,由誰背書,風險都不會消失。這種履約保險完全沒喲監管,鬼知道它發出去多少張包票,當年的AIG不就是個栗子嗎。再說,穩贏給的收益率太低了。

回答問題,轉讓不會被禁,完全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下一步怎麼投資,還是先歇歇吧


今天基本沒有了,前兩天沒錢買


剛試了一下 轉讓了一個金額大概1W+的 安穩贏產品,不到一分鐘就被接盤了


瀉藥,這真是一個高深的問題,寶寶小,還不懂


已經快沒了,快速減少中


拋售還稱不上,只是讓點利而已,大部分都是30+月的標的,流動性太差,沒多少人願意接盤。

我見過買這種長期標的,導致錢出不來,結果活生生錯過這一波樓市暴漲的。


家裡的存款都在裡面。。以前安e變現都是秒,現在看來不能變現了,只能持有。。


推薦閱讀:

關於陸金所逾期這事,啰啰嗦嗦說兩句
平安陸金所發展前景怎麼樣?
陸金所是如何在眾多P2P台中躍居首位的?
陸金所的「金融全牌照」具體是指哪些牌照?
陸金所怎麼了

TAG:陸金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