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吉他手迷戀音色的細微差別?
如U2樂隊的edge,對於音色的把控和痴迷幾乎到精密實驗的程度。這樣執著於音色的細微差別的原因是什麼?是在演奏技法臻於完美後興趣點的轉移,還是這些吉他手的耳朵對音色特別敏感?否則,有流於HiFi耳機發燒友那種感覺。
學琴的時候希望把所有自己喜歡的人的音色都能分辨出來。
學成的那一天,希望自己能夠彈的和所有自己喜歡過的人都不一樣。
一層追求是區分和模仿,一層追求是開拓創新和辨識度。
這是所有在學習路上走的順利的、所有學有所成的和所有有好老師提醒和指引的吉他手的必經之路。
正因如此,搖滾樂才能如此千變萬化。
===不太走心的分割線===
我是「在行」里最火的音樂行家,是一個好聽的不得了的原創樂隊的成員,是天津交響樂團的特聘樂手,是天津音樂家協會吉他專業委員會的理事,是一家培訓機構的CEO,是一個吉他老師。
雖然忙,我還是有教學、諮詢和代購服務的。加微信zakkchen詳聊吧。對於樂手來說,研究技術和琢磨音色沒有一點的矛盾,無論是吉他、鼓,還是貝司或其他。
對於噪音音樂、電子音樂、實驗音樂來說,音色,就是一種樂器,有人為了找出自己預想的音色絞盡腦汁搞發明。
拿效果器、合成器來說,你要對所有參數比較熟悉,細一點的頻率,從0到100你都要知道,那些從0到10000的,怎麼的你也都要試一下。 你要知道現在的音色跟自己預想的音色差在哪兒,需要補點顫音、補點混響、去點什麼,還是加點失真什麼的。
而給樂器加料更是自古有之,john cage給鋼琴加料,左小祖咒給吉他加「鐵夾子」(以便達到同時原聲吉他、同時噪音的效果)等等,鼓手更是填充什麼的都有。
而風格廣泛的王凡,更是無所不用,用並軌的方式合成音色,用採樣的碎片拼出旋律,以毀壞音箱為目標研究動態,研究次聲波超聲波······。
對電子音樂來說,每個樂隊都應該擁有自己的音色,它和節奏、旋律這些傳統的元素同樣重要。更別說某些聲音藝術的表演,音色就是唯一的元素。
對音色的研究絕不是因為偏執或者說追求上的本末倒置,我們在提高演奏技巧的同時,一定要提高樂感,提高對音樂整體的感覺,提高對音色的感覺。哪怕從模仿、追隨開始,但最終的目標要是創造,創造自己的風格。老一代的音樂人很多有自己的風格,這是封閉的不幸中帶來的幸運,因為他們必須「土法鍊鋼」。而新一代面對花花綠綠的外部世界,不自覺地就會去模仿,而理念是不可能被模仿的,就像即興的時候,還是玩一些布魯斯、波薩的套路----給了你自由的時候,還是留戀束縛。其實音色的細微差別很大部分就來自於演奏技法的使用,不存在興趣點轉移的說法。
對我來說的話,一首曲子很多時候需要表達的信息都是不一樣的,我需要用不同方式來改變音色以準確傳達我想要的感覺。可以是效果器切個音色,也可以是自己左手不同的揉弦、右手不同的力度以及觸弦角度等等。把音色差別細化在我看來就是從紅白機時代的足球遊戲到現在的FIFA實況,從方塊鋸齒組成的畫面到現在的飛躍一樣,更加的豐富和真實。
我就是喜歡Eric Clapton那種膩膩厚厚奶油味十足又泛著絨毛感的音色,來打我啊
我們都希望與眾不同,寫的曲子和別人不一樣,彈出來的聲音也和別人不一樣。
境界到了。
音樂無非是表達的一種工具,情感通過音樂來表達,涉及到的方面太多了,節奏,風格,配器等等,音色是其中一部分,他們不是只迷音色,別的節奏,風格等也都迷,只不過讓人感覺只注重音色了。
有一種感情想表達,其他節奏之類都完美了,就是音色不滿意,你說不糾結音色能行嗎?你可能覺得一個普通音色就很好了,但人家就覺得不行,跟感情完全不合,就得找個自己鍾情的音色。所以我覺得 玩音樂 ,首先得有一對好耳朵。
有些人, 可以自動分軌 ,一段律動出來大腦里樂隊自動演奏,耳朵可以聽出很細微的變化,還有和弦方面的細微的區別, 等等。對於音色的區別也是一樣的。
但有些人 可能會很茫然。
這就是天賦吧。。所以 玩音樂 倆樣東西是不能少的。一是錢,二是天賦。
努力 只能作為一個匠人。但 最主要的不是得到什麼,你快樂就好了。這不就和愛買口紅的女性迷戀於各種顏色的細微差別一樣嗎
就是喜歡啊 哪有那麼多為什麼你試試一天刷6小時左右的琴。
不想耳朵起繭當然得要挑舒服的。推薦閱讀:
※英國夏日
※從零開始說搖滾(三)英國搖滾輝煌開端與British Invasion(英倫入侵)
※最知名的連環殺人狂和邪教領袖:曼森要出專輯了!
※2017年NME獎提名公布,跟著教授來看今年提名!
※記起我曾身藏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