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朱志偉《簡談悠黑之「弱」》一文對悠黑的批評?

簡談悠黑之」弱「

今天偶然發現此文。朱志偉先生對悠黑的批判集中在了「點、撇、捺的起筆收筆角度不統一,與橫豎的起筆收筆也沒有形成風格上的統一」造成的「凌亂、瑣碎和不安寧的視覺印象」上。

點、撇、捺異於蘭亭黑一類「現代黑體」的設計是否真的會造成這樣的視覺問題?具備此類特性的悠黑是否如朱先生所說的那樣缺乏視覺訴求力呢?

註:

1.「悠黑」指方正字型檔推出的第二代屏顯字體方正悠黑,知乎上已經有與之相關的答案與專欄文章。

2.朱志偉,方正字型檔字體開發總監、首席設計師。作品有鐵筋隸書、博雅宋等。2015年9月開通個人微信平台「一字一生」,即刊登此文。

3.方正現任開發總監為悠黑設計者、書法家仇寅。


先匿了。

普及一些基本知識,我想看完,大家心裡就有譜了。

字體起源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還是鉛與火的時代,印刷以金屬活字印刷為主。

那時還未形成字體設計的概念,鉛字多為翻鑄建國前的老字模,有一些是從日本來的,少量的補字則是依靠刻字工人修補。有篇關於姚體的文章可以一窺:新民晚報數字報(張磊)

萊比錫事件

國家穩定之後需要對文字、筆形等等進行規範,這時出現了一個契機:1959年中國的書籍裝幀參加了德國萊比錫展覽會,這次展會上我國書籍設計以及大型畫冊都奪得了金獎,唯獨印刷字體評價最差,之後大家總結原因,時任文化部部長鬍愈之要求成立印刷字體研究所,地點就在上海(當時的印刷出版中心),時任上海出版局局長湯季宏馬上響應,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下屬的上海印刷研究所於1960年成立了字體設計室,對字模開始整舊創新工作,對於字體設計師這類國內前無古人的職業開始從社會上進行選拔,一些具有書法基礎(如:王乃承、施渭峰、張家聲)、美術裝幀經驗(如:錢震之、徐學成、周金才)或刻字手藝的人(如:錢惠民、錢煥慶、鄒根培)、還有上海印刷技術專科學校的畢業生(如:陳初伏、陳其瑞、許柏康、陳永海)被招募了進來。

書法家懂得漢字的間架結構,美編寫的字相對來說比較整齊,刻字的人懂得印刷字體的要求,但是刻出來非常呆板,不漂亮,對書法的特點、個性方面也沒怎麼掌握。就是這批人,在幾乎沒有任何借鑒的情況下,通過慢慢磨合、研究,成為了新中國第一批中文字體設計師。

徐學成是 49 年後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中的佼佼者,詳情參閱厲致謙等人採訪整理的《徐學成的故事》:徐學成的故事

黑一體

1961年,為了滿足《辭海》的標題字體需求,由徐學成(組長)主持,與周金才(副組長)、謝培元、陶關生、唐永良、陳洪高、陳其瑞、陳永海(主要負責西文部分)等人一起寫出了有「中國Helvetica」之稱的黑一體,黑一之後就是黑二(同時其他組在開發宋一、宋二),黑一和黑二基本上是整舊創新的,是用原來舊有的字體,根據漢字要求進行設計,同時配合簡體字寫的。

中斷

文革期間,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工作受到干擾,開始搞革命運動。1970年,字體設計室的所有字體設計師被下放至上海字模一廠畫稿租,進入雕刻機車間補缺字體,組長為周金才。直到1976年左右(不精確),印研所才得以恢復正常工作,謝培元、徐學成、張家聲、錢震之等人回到印研所工作,其他人則由於各種原因調往其他單位或者留在上海字模一廠。而這期間,國家於1974年啟動了「748工程」,王選擔任精密中文編輯排版系統的總負責人。

1979年,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引進Monotype照排機,把宋黑仿楷+標題宋重新修改成照排字體。徐學成主持整體設計+標題宋+仿宋,周今才負責宋體,張家聲負責楷體,謝培元負責黑體。五大字體完成後,無償提供給了作為國家項目的「748工程」,這也成為日後方正電腦字型檔基礎字體。

新鮮血液

1984年,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字體設計研究室在系統內部招聘字體設計人員,主考幾個方面:寫美術字,考考他的美術字功底。還有書法基礎的人叫他們寫毛筆字,考考功底。當時最經典的是考徒手畫橢圓形的「0」,因為同一個「0」的弧度等許多方面有講究的。從三十多位侯選人中選出了七人:齊立(謝培元的外甥),陸華平,丁舒華,宣家鑫,鄭健,談詳生,吳振平。

這些年輕人,加上第一代的老前輩們,成為了當時中文字體設計的中流砥柱,屢次獲得國內外多項字體設計獎項。

其中我個人最喜歡的便是由徐學成寫的徐明體,當時森澤字體公司徵稿,印研所很多人都投稿了,徐學成在業餘時候寫了一副字也拿去參賽。後來上海印刷研究所得了兩個獎,陸華平一等獎,徐學成獲得佳作獎,森澤的老闆森澤幸夫看中了這兩個人的字,希望商品化做成字型檔,並提出 11 美元一個字(一套字有 7,500 個字,兩套字就是 15,000 個字),但是在當時這些收入全部歸國家所有,個人分文未獲。

日本人非常小心,請徐學成和陸華平到日本去做交流,實際想考察這二人是否有寫出整套字體的能力,每設計一套中文時,同時都要設計配套的拉丁文和數字。

徐老早年寫了一本書美術字設計與應用 (平裝),上孔夫子應該能買到。

總結

說了那麼多歷史,現在再回過頭看題主所問的問題,這幾年伴隨著字體熱與屏顯字體市場的需求,黑體字呈現出大爆發的局面,蘭亭黑(方正)、思源黑(Adobe、Google)、信黑體(域思瑪)、冬青黑(字游工房,日本)、晶熙黑(文鼎)、盈黑(蒙納)、旗黑(漢儀)、悠黑(方正)、蘋方(?),但在這繁榮之下,要知道國內真正能完成一整套黑體字開發工作的字體設計師屈指可數。首先,旗黑的開發者齊立,經過了微軟雅黑到蘭亭黑再到現在的,實力得到了市場和印研所老一輩設計師的肯定;而思源黑(由常州華文負責的簡體中文部分)、晶熙黑並沒有明確主持開發的設計師,看上去更像是在印研所的老字稿基礎上進行的修改(國內這幾家字體廠商或多或少都受惠於印研所的字稿,方正漢儀華文就不用提了,蒙納的設計師私底下也承認過);聽說信黑體的設計師柯熾堅早年作為華康的工作人員也在印研所學習過兩到三年,作為儷黑儷宋的開發者,實力也有目共睹。前方正字體設計總監朱志偉,早年也是北京新華印刷廠的刻字工人,基本功一定是有的,並且能在技術變革時期成功轉型為字體設計師,也一定有其過人之處,後面陸陸續續主持開發的博雅宋等等雖然有些過於誇張,但我覺得是設計方向問題而不是水平問題。至於悠黑,我認為,哪怕是照著老字稿修改,加上多年的字體開發技術積累,水平再差也能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參照思源黑),那麼設計總監的仇寅對於一整套黑體的掌控能力,肯定是不如印研所等專業背景出身的設計師(甚至他在整個項目中的參與度有多少也並不清楚),但是否真像微信公眾號里文章所說的那麼不堪,我只想說,剛退休就朝老東家開炮,這個時間節點是在太奇怪了。文章也許並不偏激,但很難讓我肯定其客觀性。就像當年齊立在微博上點評造字工房的一款字體,有理有據,但是作為字體廠商的設計師在社交平台上對友商產品進行評價這點肯定不服眾,也難怪當時招致造字工房丁一的回擊。

題外

這一批為國家字體事業的建設立下功勞的字體設計師,在外界信息匱乏的境遇下研究出了中文字體設計的方法與經驗,在簡化字運動背後做了不為人所知的筆形選擇與規範,在政治運動中起起落落,面對體制崩裂後的選擇,在技術新浪中的無奈與掙扎,面對技術革新當中大部分人並沒有成功轉型,連同手上那些技藝一起慢慢被人遺忘,作為字體設計師或者研究者的我們則應該了解段歷史,而得了好處的各大字體廠商更不應該選擇性忽略。文章是隨手打的,由於資料缺失,並不完全精確,如有錯誤望指出批評。

僅此紀念已經已知去世的印研所老前輩:謝培元(2000年)、錢震之(2000年)、周金才(2007年)、施渭峰(2008年)。

從右至左分別是:陳志鵬、陳初伏、謝培元、錢惠明、陳其瑞,中間是徐學成,其左邊是施渭峰。

———————————————————————————————————————————

10分鐘後修改分割線

———————————————————————————————————————————

圖居然掛了!!!!!!!待我重新上傳

———————————————————————————————————————————

10分鐘30秒後修改分割線

———————————————————————————————————————————

算了,太累,有人贊了再傳~

———————————————————————————————————————————

跑完步修改分割線

———————————————————————————————————————————

自己列的大框架,一些細節記不太清楚了,大部分參考了http://www.typeisbeautiful.com/psa/interview-with-xuecheng-xu/《徐學成的故事》,其它是憑著記憶和翻了一些電腦上的資料、訪談,由於體量太大和版權問題就不放上來了。口述史來源於自己和朋友的實地採訪,檔案來源於上海市檔案館。


推薦閱讀:

有哪些字體下載好網站?
論文插圖中的西文字體應該如何選擇?
古籍字體復刻最大的難處在哪?
有沒有類似藏文風格的英文字體?
TypeTime! 文鼎字體設計沙龍及多媒體展覽

TAG:字體 | 中文字體 | 字體設計 | 方正字型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