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電影要剪掉多少?

大聖歸來成片剪掉了30分鐘,是廣電的硬性規定還是有節約成本之類的其他原因?動畫電影製作成本和時間成本都比較高,那之前已做好的內容一般要剪掉多少?最後是否必須是90分鐘以內?

--

本題來自知乎圓桌 ?動畫電影動畫人,歡迎關注討論。


不剪多少,能不剪更好。動畫跟實拍視頻從根本生產製作方式就有差別。純實拍電影拍一分鐘就能生成一分鐘的素材,2D動畫一個畫師一天基本只能畫出10秒不到的素材,3D動畫從建模-貼圖-動作-燈光-渲染流程下來一天也基本不能達到1分鐘的素材。(實拍沒拍好要重拍的鏡頭也算是素材)因此為了節省成本,動畫製作中能不出現要剪輯的鏡頭就盡量不出現。當然,多數情況下不管實拍還是動畫,素材越多越好,能給畫面帶來更為豐富的視覺效果。

像日本動畫是挺趕進度的,很多情況本來按約定的TV播出時間畫稿素材都不夠做完。比如這期新番的《噬神者》(2015)因為趕不上製作進度插播了4次SP。而且現在動畫也很常出現趕進度畫崩卡跟幀數不足要重複使用同一鏡頭,後面BD版才修改跟細節加強,更別說要去剪掉一些畫面了。動畫製作在前期企劃時畫分鏡故事板,原畫把攝影表填好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不會畫多也不會少,除非主創們看了成品認為這個鏡頭確實不需要或者做不好才刪減一兩個。

我覺得好的動畫導演應該是在企劃時就對全片鏡頭胸有成竹,會充分利用資源,並降低需要剪掉的鏡頭概率。或者可以說,動畫導演監督在前期企劃的時候,就應該完成整個粗剪輯的過程了,只需要再進行一點後期精剪對位,廢片率基本不會超過3%。

問題描述里提到的《大聖歸來》(2015)成片剪掉了30分鐘,不是廣電的問題,是製作成本跟技術上的。刪減那段其中有江流兒掉到水下的那場戲,這片本來水特效做的不好,刪減這個是合理的。(詳見本文底下參考資料1的鏈接專訪)

以前有個傳聞說宮崎駿的《幽靈公主》(1997)本來是四個小時最後剪成134 分鐘,這部片成本20億日元,成品的質量來看做不了4小時。而且根據資料全片一共用了144000片賽璐璐,片數計算出來也跟成品時長比較吻合,這個四個小時的傳說應該是跟這片的紀錄片《幽靈公主的誕生物語》搞混了,這花絮確實全長四個小時左右。而且就算4小時正片,剪了1分鐘,20億日元算純製作成本均分下來這1分鐘剪掉的也浪費了43萬人民幣,可想而知能不剪就盡量不剪。

如果是想做好作品,無成本限制的話,不趕時間能多做幾個鏡頭就多做幾個,基本沒人會嫌素材多的。不管做動畫、電影還是遊戲。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導演在《現代啟示錄》(1979)電影製作中一共用去125萬英尺(38.1萬米),合計230小時的素材膠片,並由剪輯大師沃爾特·默奇著手剪輯,最後成品2小時25分鐘,片差差不多是95:1。每95分鐘素材有1分鐘最後呈現在成品上。

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 40餘個機位,100多個工作人員,三天兩夜就拍了1000多小時的素材,最終只能留下90分鐘成品。

遊戲的話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神秘海域2 》(Uncharted 2: Among Thieves,2009)頑皮狗工作室存素材存了幾千塊硬碟。

參考資料

[1]貓眼電影對《大聖歸來》團隊專訪: http://m.maoyan.com/topic/52010


動畫電影在CG製作之前會進行故事板的繪製,也就是通常說的分鏡頭,不過現在三維動畫電影的分鏡頭在設計鏡頭的同時,更加註重講故事,表現情節和角色的塑造,和編劇深度協作,作為劇本細緻的視覺化和補充,所以我更傾向於稱之為故事板,也更符合英文storyboard的原意。

在故事板繪製期間,剪輯師會陸續拿到故事板的圖片序列,此時連續播放的故事板序列已經接近二維動畫的感覺。剪輯師會在剪輯軟體中對這些圖片進行節奏的安排和調整,再配上臨時的配音。音效和配樂,我們稱之為Story Reel。導演,故事總監和剪輯會對Story Reel進行反覆的討論和調整,所有的信息會反饋到故事板藝術家那裡,然後在更新故事板,如此往複,所有的刪減和增加都會在這個階段進行,一直到剪輯出一版接近最終情節和時長的Story Reel。這個就是接下來的動畫CG製作的藍圖了。我參與的項目中,《大聖歸來》和追光動畫剛剛完成的動畫電影《小門神》,故事方面都是按照這個流程來進行創作的。

由此可見,動畫電影和真人實拍電影的製作過程側重點有一些不同,實拍電影會同一個鏡頭拍多個版本和多個機位,然後剪輯師來根據導演的要求進行篩選和剪輯,以產生不同的觀感,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覺得是拍電影是進了剪輯室,才真正開始Making Film,因此有很多「多餘」的鏡頭被拍攝出來。而動畫電影由於一旦進入CG製作,成本巨大,所以在製作(拍攝)之前,就已經基本決定好了所有的鏡頭和需要製作的內容,這樣才能計划出科學的製作周期,保證電影在可控的範圍內進行製作,如期上映。


《大聖歸來》成片本來就沒有那三十分鐘

《大聖歸來》成片本來就沒有那三十分鐘

《大聖歸來》成片本來就沒有那三十分鐘

動畫在製作時就畫好了分鏡,哪會讓你浪費精力去做多餘的片段?


幾乎不剪

因為製作原理不同

拍電影,每個鏡頭會一條一條來,因為拍攝完畢後燈光場景什麼的可能都變了,看回放的時候如果看到哪條沒拍好會非常後悔。所以會在時間允許內拍個三五條,王家衛這種變態會拍幾十上百條,直至自己滿意。剪輯的時候從裡面挑合適的,肯定越多越好。

而動畫的剪輯其實在做分鏡頭階段就已經完成,每個鏡頭的長度也都定死了,如果出現鏡頭中人物表演問題,直接在上面修改就好,而不需要支攤子重拍,這也是動畫的一大便利。


動畫做好之後再剪的情況不多 一般是放映時長的原因

因為這個不像是拍電影 沒有廢鏡頭的說法


不該剪。。前面分鏡做好了還改不是作就是土豪


一般電影製作中會有單獨的剪輯師(術業有專攻),除非導演有極強的剪輯經驗。

所以一部電影素材是很多的,供剪輯師使用,剪掉半小時一小時(與總素材量相比)是很正常的事情。

國內現在動畫尚不成熟,由於資金原因一般來說都是導演直接剪輯或者導演執導經驗不足的剪輯師來剪輯,但是大部分動畫導演經驗都尚淺,所以在一開始前期策劃時,就幾乎很少製作大量鏡頭以供最終剪輯使用(也有資金問題)。

所以很多人說大聖被迫剪短造成劇情模糊等問題,其實主要原因還在於前期策劃和導演經驗。因為規定一直都有,所以製作動畫時應該對其有所對應策略。而後是電影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有些好鏡頭可能註定被剪掉,有時這個鏡頭捨不得那個鏡頭捨不得,最終導致搭配起來比較混亂。

國外動畫電影也有大量剪輯,如果製作出來的鏡頭正正好好拿出來就能拼成一部電影,那除非是神作,或者就是一坨翔。

希望國內提高動畫的福利待遇,能有更多的資金供其學習發展(一味砸錢製作或抄襲是出不來好東西的)。才是動畫的未來,而不是最終片子有問題而推到剪輯上。


瀉藥

僅就3d動畫而言,米粒 說的是。也就是說3d動畫在開始製作最終成品前的很多步驟都可以避免用成片來進行剪輯的不必要損失。腳本階段,故事版階段,2d動態故事版(就是拿故事版拼接的帶簡單動畫和運鏡的視頻樣本)、3d動態故事版階段(簡模搭建的場景人物,已經包含人物動畫關鍵幀,鏡頭運動關係,場景布局的關係及可能的光源關係)。每一個進階階段都可以進一步的接近最終成片的感覺,也進一步明確成品的整體走向。

但是....(怕了吧)

每一個階段都會讓導演重新審視電影的整體和局部,而每一個階段都是為了最後的減少對成品的剪輯而設計,所以每一個階段的反覆修改都是減少成品再被剪輯的尷尬,但是,如果導演看到製作出的成片在某些地方處理得並非恰當,那麼這個成片被剪掉的步驟依然是得有的。

舉個大栗子:

1長發公主:

這事預告片中的鏡頭,公主把男主拴著辮子上扔到窗外,

在預告片中這段戲是完整的而且敘事上和最終成片是一致的

都是經過了引誘-發現-懲罰,顯然如果按照預告片來講的話,懲罰應該是甩出窗外,而不是現在的空鏡加鐵鍋拍暈的聲效,所以,這裡一定是有剪的,至於剪了多少,不得而知。

還有這個鏡頭,預告片的時候那絲絲長發把我看呆了。然後正片里居然沒有...尼瑪...居然沒有!!!

所以,這是在正片出品後仍舊慘遭剪輯的案例之一。

每個階段確實都有被剪輯和刪減的先例,《玩具總動員1》在2d動態故事版階段被斃過整整一版,所有人物性格重塑。《料理鼠王》的正版dvd碟片里有一大段和現在市面上剪輯節奏完全不一樣的3d故事版。最新的pixar新作《恐龍當家》全片製作完成了依舊被回鍋重灶了。

我的同學很多在做小黃人的法國工作室mac guff(Illumination Entertainment的前身)工作,一次插科打諢,當時他們告訴我,《老雷斯的故事》好多篇章已經都出品了,把出品的幾段拿給製片人 看,製片人說:額。。。。我覺得都挺好的,但是我覺得主角的名字不好聽,不應該叫peter,應該叫paul(名字是我瞎掰的)。ok,就這一句話,所有出品的東西全部拉回去重來,為什麼,名字不一樣,音節不一樣,口型就不一樣,念不同口型字母的動作就不一樣,那麼動畫就得重來,動畫重來,衣物布料和場景動畫就得重來...就是我朋友說的話,好萊塢沒辦法,製片人中心制,導演審多少遍,製片人一句話全改就得改。 但是,畢竟那不是製片人自己掏錢么,造唄!


二維動畫基本上是不會剪的,每個鏡頭每個運動的持續時間,卡的非常嚴格。

像每一格子就是一幀,ABD這些不同的層都有運動對象,數字是對應的那張原畫,空幾格子就是持續多少幀。動畫作業量那麼大,製作是不可能多製作出來,讓後期給剪掉。除非是這一集劇本直接取消掉,整集都取消掉。


這個吧╮(╯▽╰)╭能不剪就不剪,畢竟做一分鐘也挺累的,成本也挺高,不像真人電影,片酬談妥了,讓他怎麼拍都行


大聖歸來不是刪掉30分鐘鏡頭 而是投資方撤資導演實在沒錢拍了!!!


動畫根據周期和經費來看,基本做出來的都要用,要不就不會做。

做了都是刷刷刷的砸錢,做了不用就是燒錢燒時間。

《大聖歸來》傳說剪掉三十分鐘,根據各個版本傳說來看,那30分鐘有可能是做的粗糙的,或者是沒錢做的,作者自己吐槽說是留著下集用的,反正這說法就是一種玩笑來看比較好,對自己片子的略有不足和草草收尾的一種解釋。

時間上來看,正常動畫電影一般都在1個半小時到2個半小時左右,國內動畫電影,成本原因,基本都是1個半小時。

超過2個半小時,除非夠精彩,不然觀眾會覺得疲勞,想上廁所。印度電影會超過3小時,但是會中間有上廁所休息的時間,也就是上下場~


本喜狗也來參與一下討論,據我所知,喜羊羊的7部電影中,幾乎每一部電影都被掐去了30分鐘左右(造成連貫性有一定問題)。不掐的話在情節上可能是完整的(120分鐘也算可以了),不過由於種種原因,還是把片長控制在90分鐘以內比較好(僅僅對於喜羊羊有效)


還剪多少,我們做個動畫巴不得素材能用兩遍三遍四遍五遍六遍七遍。


在動態腳本的環節會盡量控制到最終的片長,不出大意外是不會被刪減的。


我看高曉松說 好萊塢動畫 是先配音然後才開始動畫製作 不知道真的假的


推薦閱讀:

S1專樓 | 甲鐵城完結蓋棺:我們見證了史上最low的誕生
【甜咖啡】1月新番導視(上)
B.白箱
如何評價上世紀水墨動畫《山水情》?
《響け!ユーフォニアム》第1話分鏡筆記(中)

TAG:電影 | 動畫 | 中國動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