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孩子比較喜歡撕書?

對這個問題一直不太懂,我沒有孩子,所以想問一下。

順便,這個例子可以成為「性惡論」的論據嗎?


結論先上:不是「惡性論」的論據。以下內容背景為5歲以內兒童。

首先要先扯上一個概念---感覺刺激。

感覺刺激相當於是大腦發育的營養部分。所謂感覺刺激就是五感的不同體驗。

人在足夠豐富的外界環境比如公園 山水間,或者不常見的天氣都可以接收到足夠多的感覺刺激,所以相對來說生活環境越封閉的城市兒童,對大腦的發育是及其不利的,反應速度明顯不及農村兒童。(只是平均來說)

如果外界的刺激不足以滿足本身的需求,腦子就會告訴身體:爽一發吧。於是乎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自我刺激。比如:撕紙 踮腳 晃動手 轉圈 飛快的衝刺 開關門或者其他的開關。這一系列相關的行為都屬於--自我刺激。

這些行為有害嗎?未必。

但是就像醫學裡的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偶爾為之有何不可,但是任何事情只要過量的絕大多數就有害。小酌可以怡情,海飲就是酗酒。

——————————————————————————————————————————

所以基本演變過程是:刺激不足---自我刺激(不加約束)---行為問題。

就好比撕紙,直接可以產生觸覺聽覺視覺的刺激,同時還可以觀察到其他人表情的變化是比較有效的感覺刺激來源(注意,是有效不是有益。)

有效和有益的區別是:好比我很飢餓,我需要食物。

有效:只有米飯可以充饑。

有益:菜米肉蛋奶齊全。

——————————————————————————————————————————

因為如果這一行為持續發生的話感覺刺激是有衰減的,而如果教養環境不發生改變的話,這一行為就會持續加劇。從而演變成行為問題。而家長如果不做出適時的引導的話,那孩子就會一直撕根本停不下來,從而限制住自己的其他刺激來源。

所以撕紙根本不是一個問題,一直撕才是問題。

改善方法是:增進有益來源,減少疏導無益行為。

1.儘可能去不同戶外活動,摸摸草地,玩玩泥巴,或者摔一跤都是對大腦非常有益的刺激。

2.訂立簡單規則,可以撕紙,但是只能撕一張。撕完無論如何都不給了或者乾脆直接制止,平靜的拒絕說:不可以。

李老西的家庭干預指南


應邀!

有助於孩子手眼協調和控制等。

前攝干預性處理,給孩子不同紙,比如廁所紙,不同材質手感,硬紙板等讓孩子感受不同材質,用不同力道如何撕等。

制定邊界和規矩:那些可以撕,哪些是成人問了才可以撕,哪些不可以撕

後續注意:報紙含鉛多的,撕了之後洗乾淨手,吃海帶牛奶什麼排鉛。

另外 @李老西 答的很好。 戶外多看。


我有孩子,4歲。從我的觀察看,完全不能說明「性惡論」。

他有段時間就是喜歡撕紙(注意是一切紙,而不一定是書),後來也喜歡剪紙。弄一地碎片。最近發現他也喜歡搓泡沫,把快遞箱里的泡沫,搓成一粒粒的。

我的感覺是,這令他有成就感,他體會到了他的力量和掌控感,也是個學習的過程,是觸覺發展、小肌肉發展的過程。他不是為了破壞而破壞,他有時只是不知道有些東西不可破壞。而不小心剪撕了不該剪的,給大人造成了很大麻煩,於是大人們會感到受到了攻擊。

解決的辦法其實不難,我們一定要相信,孩子是懂道理的。所以我們家是這樣做的:

1、給他剪撕的權利,並且告訴他要分辨具體情況。我會給他舊雜誌,告訴他這些可以撕。習慣了以後,他每次撕之前會先問我,這個還有用嗎?可以撕嗎?

2、剪撕完,要注意衛生。他需要保留的作品(有的剪紙作品還很棒呢,也有的就是他當寶貝攢的看起來像垃圾的東西),裝入專門的盒子。邊角余料,自己收拾進垃圾桶。

3、注意安全,不要被剪刀傷到。

這樣就好了。你會發現他要是專心剪紙,那才好呢,我們就有了自己的時間啦。


不是「性惡論」。就用兩年前寫的舊文作答吧,如下:

我撕的不是書,是「沒見過」。

寶寶心語:瞅瞅,我這麼小一點點兒,哪兒都沒去過,還不是你們做什麼吃什麼、給什麼見識什麼呀!就說這「書」吧,之前又沒見過幾回,當然新鮮好奇嘛!那就想琢磨琢磨唄,誰知道一「琢磨」就爛了呢?多稀罕呀,看你們大驚小怪那樣兒!

「撕」作為孩子的一個行為動作而言,是其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種方式,反映在書上,就是認識書的方式嘍!哈,只是這個方式會造成某種程度的破壞而已。此時爹媽需要的就是正確的引導,尤其是孩子第一次出現「撕書」的情況時,一定要告訴他:NONONO!

相信我,即使是小小孩,也絕對能夠辨別大人的鼓勵和反對,這和「餓了要吃奶」是一個道理,不要覺得無關緊要,大了再說,要知道,所有習慣的培養都是從「意識」開始的,而意識又是從父母一點一滴的態度著手的,不要僥倖,等他大了你就沒轍了。

如果書已經撕壞了,爹媽不妨和孩子一起進行補救,即使他幫不上忙,也要讓他感受到:書用來讀,不是用來撕的,要珍惜,撕壞了要補救。這樣既讓孩子有了愛惜書的概念,又培養了他學會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的意識。補救過的書還能讓他產生小小的成就感。一箭好幾雕,多好。

我撕的不是書,是「有意思」。

寶寶心語:嘿!這好玩兒哎,明明只有一張,撕著撕著就變好多呀,還有「呲啦~呲啦~」的聲音,真有意思。

既然咱家倒霉孩子硬是把「撕書」當成了樂趣,那……沒辦法,就當做遊戲陪他玩兒唄,但咱要有本事見招拆招,寓教於樂,玩出創意玩出意義,引導他明白:什麼可撕,什麼不可撕,哪些叫「破壞」,哪些叫「創意」。

第一招,偷龍轉鳳。表揚孩子發明了一個新遊戲,但「書」沉呀,撕著多麻煩!換個,看這報紙:輕飄飄,好不好,更好撕更好聽!試試?

第二招,因勢利導。來,咱倆比賽,看誰撕的長不會斷?要不……撕個三角形怎麼樣?咦,你撕的好像太陽,那能不能再撕個月亮呢?凡此種種,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即可。

我撕的不是書,是「不樂意」。

寶寶心語:哼,惹我生氣是吧,欺負我說話不利索是吧,好,就讓你們看看:我也是有小暴脾氣的,我撕我撕我撕撕撕!

說到底,這時候孩子絕對不是沖書,是沖人來的了,「撕書」變成他表達憤怒的方式,是一種情緒的宣洩,這就涉及到另外兩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壞情緒從何而來?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的表達和控制情緒?

考慮到此文主題,我們暫不討論其它問題,只針對「撕書」,此時的爹媽一定要避免以暴制暴,否則將會在無意間誇大其撕書的效果,起到負面強化的作用。而應對策略,就一個字兒:等!邊心疼咱那書邊硬等……等孩子把積壓的情緒宣洩完,並輔以「擁抱」等肢體語言引導其舒緩情緒。

我撕的不是書,是「求關注」。

寶寶心語:忙忙忙,都忙!我成天見得最多的不是爺爺奶奶,就是保姆阿姨,顧不上陪我生我幹嘛呀你們!

這個……呃,沒辦法,反省吧爹媽們!

有首歌唱得特別好:愛我你就親親我,愛我你就抱抱我……孩子孩子,真的要用心去做,傾心去愛才好,不然「撕書」就只是第一個「小」問題,以後……可別說我沒提醒各位爹媽哦!

我撕的不是書,是「長大了」。

寶寶心語:跟你們說,別老小瞧人,喊我「小不點兒」什麼的,會撕書就證明我是大人了知道么!

「撕書是成長」這話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孩子的動作發展主要是從整體到分化,從大動作到精細動作,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1.上部——下部,比如:抬頭——俯撐——翻身——坐——爬——站立——行走;2.大肌肉——小肌肉,比如:頭部——軀體——雙臂——雙腿——手部小動作、準確的視覺動作等。

那麼,孩子在「撕書」過程中的手眼協調能力,以及各部分精細動作的鍛煉應用也在逐步成熟,當然是發展,是成長!


給哥哥姐姐們幫忙看過小孩。。基本都有過撕紙的階段。

這是他鍛煉自己肢體能力的一個過程,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不會太長時間的。。。。你可以理解成小朋友讓他的手指頭在學跑步

如果成年人去跑步是性惡論的話。。。。題主保重~~~~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寶寶滿6個月以後,往往會出現撕紙現象,寶寶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某些事物,從而滿足新奇感。此時,他們的手部動作漸趨精細,手眼協調能力也基本具備。當他們發現通過自己小手的動作可以改變紙的形狀和發出撕紙聲響時,會感到歡樂和驚喜,故而樂此不疲。有些家長擔心撕紙會養成他們破壞東西的習慣,以為是孩子不愛讀書因而擔憂,這些擔憂是多餘的。

父母應教會幼兒將大紙撕成小紙,再撕成紙屑,使幼兒初步認識到自己有改變外界環境的能力,從中得到樂趣,同時也訓練手眼的協調能力,促進腦功能的健全與成熟。因此,父母不要阻止寶寶撕紙,相反,還要鼓勵。但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書本和有價值的資料交給寶寶撕,也不要將不幹凈的紙給孩子,以防傳染疾病。

一歲半以後,孩子的手部動作更精細了,家長可教孩子撕一些簡單的物體輪廓,如太陽、月亮、正方形、三角形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以後再撕一些比較複雜的物體形象,並將「作品」粘貼後保存,增進幼兒興趣。這種作法,有益於訓練幼兒手部動作的精確性和感覺的靈敏度。

孩子再大一些,比如四五歲如果還撕故事書,家長可能就需要用各種教育的方式讓孩子知道這樣做是不可以的。比如給孩子講故事,講到他撕掉的地方停止,如果孩子還想聽,只能跟他說,聽不了了,因為書被撕沒了,有趣的故事沒有了等等。

以下是我一直保存的視頻之一,不開心時看看這個,就樂的不行啦。

視頻封面撕紙就笑的超可愛小寶寶! 搞笑 視頻視頻


小孩子為什麼要分善惡呢,他只是覺得好玩罷了。

我小時候拿著老爸的磁帶玩(英語老師,磁帶大都是聽力材料),一邊往外扯磁帶一邊跟爸媽說「今天我要給你們下麵條吃O(∩_∩)O」爸媽一開始不知道,誇我長大了之類的,扯了十多盤後被發現。。。。。那之後讓我知道了價值這一概念_(:_」∠)_


因為好玩。


我家貓也喜歡撕書。


關於「撕書」,媽媽們常抱怨:

◆寶寶不到一歲,見到書就撕更別說和他一起讀了。話還不會說呢,等大點再看書吧!

◆我家寶寶不撕書,直接上嘴,各種啃、咬、舔……

◆撕了好幾本了,一片狼藉不說,心疼買書的銀子啊!

◆我家孩子快2歲了,翻書時經常撕掉頁

關鍵是:

不管我怎麼變著法子,也不管我的語調是多溫柔還是多嚴厲地和孩子說「書是我們的好朋友,你這樣會把它弄疼的哦!我們要好好愛惜它。」然!並!卵!書照撕不誤!請問:孩子愛撕書,我們該如何有效處理呢?

撕書」,書香如何看?

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我想先問問各位父母:

  • 誰家孩子,一生下來就知道書是用來讀的,不是用來撕的?!
  • 誰家孩子,一生下來就能利落的翻書,不需要練習?!

撕書原因:

1、孩子不知書為何物,不知道書和其他紙類的不同(感官探索期、撕紙敏感期)

2、知道書是用來讀的,但翻頁學習需要過程

1、尊重孩子的感官探索:

當小寶寶第一次接觸「書」這一物時,人家都還不知道「書」是用來幹嘛的,只當是個什麼新鮮玩具,孩子如果拿起書就撕、啃、咬,那麼得恭喜您擁有一個非常健康聰明的寶寶。因為他正通過自己的小手、雙眼、雙耳,甚至是他的舌頭、鼻子在全方位地探索、研究「書」這個新鮮事物。咱們互換角色試想一下:如果您是這個連路都還不會走的小寶寶,當你拿起一本書時,你會通過「拿」這個動作感知到書的重量,通過雙眼去辨別它的形狀、圖案、顏色。當你還想更進一步地了解它時,會通過撕、啃、咬等一系列動作,深深切切地感受到紙的質感,聽到撕開書時的聲音,聞到書本的氣味,連紙的味道都好好嘗了個遍呢。這一整套動作下來,孩子的大腦也跟著一起順利地完成了一項「偉大」的探索。可是這個過程在你看來,卻是令你討厭的「難收拾、不衛生不幹凈、糟蹋錢」。

解決方案:尊重孩子正常的感官探索,堅持親子閱讀,通過閱讀的行為讓孩子明白書是用來讀的。因「孩子愛撕書」,而讓許多父母止步於親子閱讀,不給孩子買書,從而錯過孩子最黃金、唯有0—6歲才擁有的大腦圖形思維發育期,這不就是典型的「因噎廢食」嗎?這是件多麼得不償失的事啊!(參考文章:為短期認字優勢而放棄孩子圖形思維模式,值得嗎?)越不讓孩子讀書,越不讓孩子接觸書,孩子越不知道「書」是用來讀的,更別談什麼愛護書了!

2、正確對待孩子的撕紙敏感期:

如果是孩子的撕紙敏感期到來,孩子只是為了體驗不同的材質摸起來、撕起來有什麼不同,這其實也是更深層次的探索。我們要做的不是謾罵、責備或者說教,而是尊重孩子正常的成長需要。當家長真正從心底里接受了這個正常的探索階段,」撕書「也不會給您帶來所謂的困擾了。

解決方案:這時,我們只要為孩子準備不同材質的紙:報紙、手工彩色、包裝紙等手感、厚度不同紙,讓孩子感覺和體驗,自由撕,不鼓勵但也不制止。注意檢查紙張安全,有沒有味道,邊緣是否鋒利。

3、接受孩子正常的翻頁練習過程:

翻書的動作,孩子需要練習才能掌握,沒誰天生會翻書。這是正常的成長過程,要給孩子練習的機會。當孩子不小心將書撕壞,我們不必多說任何,就當是「孩子困了打了個哈欠」這麼簡單,再正常不過的事處理就行。大人緊張、或是不斷地和孩子強調、設限,反倒會讓原本很正常的事,變成孩子的心理壓力。

解決方案:

如果是第三種情況導致的撕壞書,我們可這麼做:

1、寶寶小,媽媽幫著翻頁很正常,如果寶寶沒有想自己翻頁的意思,不用引導

2、寶寶做出要自己翻頁的動作後,媽媽不應該制止,給孩子練習的機會

3、當孩子撕壞書時,我們只需要把撕壞的書粘起來(或者和孩子一起粘),不用多說什麼,粘好再繼續讀。寶寶的小手很嫩,容易被紙邊劃傷,提前用透明膠條把邊緣粘好,又有保護作用,又更容易翻頁。


想到我家兔子,真的很喜歡撕咬任何它碰到的紙和本子


不知道小孩是不是真的喜歡撕書,畢竟印象里我小時候似乎並沒有。

如果真的成立的話,我想是因為撕紙本身有快感,而小孩還不知道書的價值,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破壞性行為。單從這一點不致退出性本惡,只是對世界還不了解罷了。

我覺得要說明性本惡,應當通過一個能直接給他人造成傷害的例子,而不是通過對這種有價值的加工品的損壞對他人造成間接損失來證明。畢竟對小孩來說還不能理解這種身外之物的破壞是一種損失。


這種習慣很不好的。


總比大人喜歡撕衣服好吧


因為高考結束了,必須要發泄一下,嘻嘻!


只是小孩嗎,我想今晚無數高考完的騷年們又在撕書了...


我今年都22了…還是很喜歡撕書…


偶爾撕個書至於這麼上綱上線么。。

拿著手機切一天水果的成人才更嚴重吧


我覺得小孩子不光喜歡撕書,他們有種天生的破壞能力,什麼東西都撕,什麼東西都能被玩壞。有時候是好奇心,有時候是破壞欲……和性惡論沒啥關係吧。


因為報紙都讓老人撕了


因為對發出的聲音感到好奇嘛~我小時候還喜歡喝完奶就立馬扔奶瓶呢(好漢喝酒似的),其實就是為了聽它被砸在地上乒乒乓乓的聲音,後來被暴打了幾次就不再砸了(?_?)


作為一個孩子的媽媽表示這只是孩子一個階段的反應,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


推薦閱讀:

什麼是癲癇?一般由什麼引起?怎麼去確診?
如果發現自己的弟弟妹妹看不符合他年齡的視頻怎麼辦?

TAG:心理學 | 兒童 | 兒童教育 | 孩子 | 兒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