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喜愛篆刻,極度專註會入禪定嗎?

就是篆刻很快樂,然後很專註篆刻這件事,專心刻印,會因此而進入初禪的境地嗎


篆刻的所緣是不穩定的,動態的。理論上很難進入安止的初禪。

我們來對比一下篆刻與初禪五支的關係。初禪五支(即此狀態的五個支點):「尋,伺,喜,樂,心一境性」。

在篆刻中尋、伺是在不斷發揮作用,來引導你去找各種角度、力量去雕琢。喜或許不會很明顯,但是專註於篆刻上,心喜歡的話會有輕鬆的,安適的感覺。至於樂受,應該是沒有的,心一境性是有的,心的活動範圍被劃定在與篆刻有關的內容里,不會胡亂活躍。

嚴格意義來說還是不滿足初禪安止,主要是所緣太動態了。如果題主改成用呼吸這種規律又能夠影響身心的所緣,那麼是可以的。


如果可以。每個人多發點兒瀉藥,整天坐馬桶上極度專註拉粑粑,然後批量生產須陀洹……

這效率,這功德,文殊師利菩薩都得來頂禮我!


可以入靜,也就是欲界定,但是入不了初禪。初禪的定境很深,唯識宗說「眼耳身三二地居」,眼耳身三識可以在欲界和色界初禪兩個地方產生,言外之意,色界初禪沒有鼻識味識,所以你如果篆刻到沒有鼻識味識算是初禪定境,通常來講,都是通過打坐實現,而在運動中應該是不能進入初禪的


你不覺得睡覺比你篆刻更專註,更忘我嗎?睡覺也算入禪定好了。

什麼是禪定?外不著相是為禪,內不動心是為定。修禪定是修心,解脫一切煩惱的智慧心。

篆刻能行嗎?!


這個問題和優波離尊者為佛陀理髮而依次從初禪入四禪的事有點像,可以參考下。

另外,好像是宗舜法師講《藥師經》的時候說過一段話,大意是:出家人也會學書法,繪畫等,但目的不在技法本身,不要求作品多漂亮,而在於訓練自己的專註度。

所以,我認為可以作為一種訓練專註的手段。

另外,阿難是在就寢時,頭準備枕下那一刻證得阿羅漢果的,但我覺得不能說,枕枕頭時能不能證阿羅漢果,而是得看心是不是行住坐卧都保持心在正念上。

所以,回到問題,如果篆刻時,心能升起尋,伺,喜,樂,心一境性這五種禪支,那麼篆刻就能入定。

轉:

第二天,母親帶著優波離,先去拜見佛陀,然後就叫優波離為佛陀剃髮。優波離謹慎、小心的、緩慢的為佛陀剃髮,他的母親在旁邊看著,理了一會,母親跪在佛陀面前問道:「佛陀!優波離剃髮的手藝怎樣?」

  

佛陀經這一問,注意優波離一下,說道:「身體好像顯得太彎了!」

大概是由於優波離對佛陀的恭敬,彎著腰,不敢直起來,但經佛陀這麼一說,他集中心力,據說他就有進入初禪的功夫!

過了一會,他的母親又跪下來問道:「佛陀!此刻優波離剃髮怎樣?」佛陀對於他母親的再問,回答說:「現在身體好像又太直了!」

優波離被佛陀這麼一說,不敢妄想稍懈,一心一意,據說,他這樣就有進入二禪的功夫!

不久,他的母親再問:「佛陀!現在優波離剃髮怎樣?」佛陀不假思索的答道:「入息太粗了!」

優波離一聽,竟想不要入息,把心力集中在出入息上時,據說,他這樣就已有了進入三禪的功夫!

最後,他母親又再問道:「佛陀!現在優波離剃髮怎樣?」佛陀回答說:「出息太粗了!」

優波離竟然此刻一念不生,忘記手中的剃刀,據說,他此刻就有了進入四禪的功夫!

到了這時,佛陀趕快對身旁的比丘們說:「你們來一個人,把優波離的手中剃刀拿下來吧!他此刻沒有想念,已進入第四禪,再過來一人把他扶著,不要讓他倒在地上!」


我所理解的禪定,就是一種發自內心,不假外物的愉悅欣喜的狀態,有點類似心理學中所謂的心流。

這種感覺我在寫代碼和深夜獨自冥想的時候最容易體驗到。

如果你真心享受自己專註於篆刻的時光,並且感受到發自內心的滿足,那麼你已經處在這種狀態中了。


如果不讓你篆刻了,你還能象篆刻時一樣的快樂,那就心定了。


進入禪定需要成就輕安,這個輕安是需要培養的,需要觀察到自己身心狀態,看有哪些因素在障礙輕安升起,然後排除這些障礙。如此反覆,不斷深入,不斷的把身心中的障礙清除掉,讓輕安不斷強化。如果不能熟練的把握這種技巧,即使偶然的獲得了某種輕安,也會很快失去。

專註的看書、做作業,乃至於篆刻,都有可能進入某種寧靜,身體放鬆,而且能持續專註一段時間。但這種寧靜深度有限,其中的原因可能在於,通過看書、做作業等方式,不太可能培養出那種發現身心微細障礙、消除微細障礙、強化輕安的能力。

專註往往會帶來緊張,很多人專註的結果就是頭痛,而且這種頭痛極難消除。禪修中,一味強調專註可能對某些人有用,但是對於很多人而言,有可能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需要特別慎重。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此中所說的那種調整尺度極為微細,極難把握分寸,並不能僅僅通過上面所說的幾句話來清楚的說明調整的具體操作方式。


無論是近行定還是安止定,都要以法所緣為所緣才行,也就是依靠意門路心才能成就。

..................................

這話比較繞,用大白話來說,依靠眼耳鼻舌身接觸的對象,是無法入定的。

入定是純粹思維的工作。


這裡題主是舍離慾望獲得安穩,初禪必須連安穩也舍離掉


還是老實打坐靠譜點


會進入外道的凡夫定,至於這個外道凡夫世間定是不是初禪,需要你自己學習經論來判斷。


色聲香味觸 是欲界目標,初禪離這些。

離了止觀,往往是不善心。篆刻時,一境性 尋 這兩個心所強,所以不容易分心。是邪定,邪思惟……

我無意冒犯題主,只是善意地說實話。


推薦閱讀:

佛祖捻花一笑到底是因為啥?
一行禪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得道者還是胡說?
現代寺廟中的哪些做法違反了「金剛經」中佛祖的旨意?
禪修真的可以改變人的生活嗎?
一個證悟者如何看待世事和眾生?

TAG: | 上座部佛教 | 禪修 | 止觀禪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