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談生命由來,與老人談人生暮年?

我們的生命態度取決於我們還有多少時間

與孩子談生命由來,與老人談人生暮年

都是一門很有藝術性的話題

期待您的智慧分享。


不,不,這樣子是不對的。

不要去談,而是去做,做給他們看!

努力地堅持,擇善固執。

以「擇善」顯示靈活的智能,以「固執」展現過人的勇氣。

一點點地做去,讓您的生命在孩子的生命中綻放。

此謂「因上努力」,是對孩子。

對老人呢?

一份從容,一份淡然,安於任何境遇而坦然無怖,心有依歸終至心無掛礙。

此謂「果上隨緣」。

「無常」永遠不是教來的,世間語言文字儘是蒼白,一切只有靠自己去體悟。前行者所能做的,無非是為後來者埋一顆種子,有起浮不定的人生,但更有如如不動的深心。

做好自己,示相布施,傳遞慧命,令彼此生命交融璀璨。

這是我的理解,也是努力的方向。

希望有幫助,感恩開題,引我有思!


呀,你這認識好像弄反了。對孩子,不是講由來,應講未來。記得小時候,淘氣不好好學習,母親就說:『』子不學,非所益。幼不學,老何為?『』這是中國傳統教育,現在已經被世界承認其科學性。

對老人不應講暮年,當講壯志雄心。古詩有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還有:樹老根彌壯,驕陽葉更陰。等等。

說這些話題才有意義,才能談得下去啊。


我們的生命態度取決於我們對無常的認識有多深刻有多徹底

與孩子談生老病死,與老人談死病老生

都是一門很有份量與智慧的話題

期待您的熱情分享。


我現在做的是,讓他們去體驗生活,而不是看案例分析和總結指導。

生活由誰做主?

這可以是個一言以蔽之的政治正確問題,也可以上升到,需要權衡所有人愛意和期冀的哲學問題。

所以,無為而治不是漠不關心,而是滿含愛意的默默觀望。

不因為心疼他跌倒而讓他受到萬全的呵護,不因為取悅他而替他選擇好的方向。因為一切,都是每一個人的主觀選擇。個人是提供不了絕對客觀的東西,只是相對客觀,所以去讓他自己體會吧,我們可以做的,讓他有著自己的遺憾,而沒有後悔,有著自己的快樂,而沒有別人的過分期待。

原諒我重新解讀了老子的名言。而且也跑題了。

與老人談什麼,談社會現狀?談人生遺憾?還是別了吧,能談得,只是他們自己的心得,對死亡的理解,對生活的看法。這些會徒增他們的煩惱么?不知道哈哈哈哈哈

與老人談一些人性的東西可能會有意思。什麼樣的性格,什麼樣的誘因,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對不起,不想寫了,這麼詩意的問題,被我這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的回答毀了。


謝邀。

在與老人談人生暮年之前,可以先看看這個,幫助疏解自己和老人對於死亡的恐懼感。

【國際瀕死體驗研究協會】生命將逝之人的瀕死感


不曾和這兩種人談論過這兩種話題,但聽周圍的人談過,但我覺得小孩可能並不對生命由來感興趣,老人也不願談人生暮年,也許把這兩種話題和這兩種人交換來談更有趣味性。


沒有與孩子談過生命由來,也沒有與老人談過人生暮年。

和70?80?90?10後談過人生,談過時間。

我對10後的小朋友說,你可以肆意揮霍你的時間,時間揮霍的地方,決定著未來你的十年。

我對90後的小朋友說,有想法,就去行動。不要十年之後還是原樣,我見過太多的人,十年前和十年後沒有任何變化。

我對80後的大朋友說,再不行動,就老了。生命苦短,及時行樂。


推薦閱讀:

求教:若有人問「如何證明輪迴?」、「如何證明有前世後世?」,該如何回答好?
可推薦一本適合70多歲辛苦勞動了一輩子現今疾病纏身的老人讀的關於看淡人生、看透生死的書或佛經嗎?
夫妻年齡相差十歲以上(比如老夫少妻),幾十年以後年齡大的一方去世了怎麼辦?
當我們談生死的時候,我們該談什麼?我們該有如何感悟?
清明節:你最想念的人是誰?

TAG:生死 | 老年人 | 兒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