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康復的現狀與未來是怎樣的?
康復在中國起步比較晚,所以整個康復體系現在還是不是很健全,康復中運動康復現在在大陸是使用最廣泛的,也是被人們知道最多的,但是由於 現在整個康復行業體系的不完整所以讓很多人鑽了空子,很多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或者說沒有專業資格認證的人現在都趁著這個空子做起了運動康復治療師,我以前有一個同事,推拿專業畢業,然後自學考了康復技師的資格證從那以後就開始做康復治療師了,每次來新患者做評估的時候都要把專業書放在旁邊 ,評估好了制定訓練計劃的時候都要私下現去翻書,但我覺得這是所有渾水摸魚的情況中比較不錯的了,至少還是學醫的,有基本的醫學知識背景呢,我見過最不能忍受的是 一個 原來在醫院的護工 ,在醫院做護工的年限比較長,所以見得比較多,他做了幾年護工以後攢了點錢就自己租了一間屋子開始給別人做康復,找了一個康復專業 的應屆畢業生過去撐場面,後來又把他在家務農帶孩子的老婆從老家接了過來,一開始 打掃衛生,過了兩個月左右也成了康復師 開始給別人做治療了,發展到後來已經成了夫妻 店,僱傭的專業康復治療師根本不給安排患者,來了患者都是這夫妻倆接,然後要做什麼私下去問這個專業的治療師,後來這個治療師覺得他們這個地方太糟踐病人,每次收費不便宜 但是治療卻做得亂七八糟,而且這個治療師的專業技術在這也得不到施展同時也學不到任何的 新的技術,後來就主動 辭職了,老闆不願意讓他辭職就找借口沒給他結當月工資。這個治療師就是我大學同學,如果不是他後來和我說這些事我是根本不可能相信的,工作時間長了以後我才覺得真的是一些皆有可能,我實在沒想到康復行業在中國 亂成這樣,前幾天還有微信群里的好友問說沒有任何醫療北京的人能不能考康復治療師資格證,還有的人說雖然沒有醫療背景,但是自己報了班,一個半月就可以拿到證,去醫院面試 會不會被錄取,聽到這樣的問題的時候真的是又氣又傷心啊,我們 運動康復治療師到底是有多麼不值錢啊,誰想去做就能做嗎?針對的患者可是人啊,良心都擺在那了?所以提醒各位即將要就業的應屆畢業生們,找單位的時候一定要 擦亮眼睛,單位職工人數在20以下的單位千萬不要去,根本不正規,還有就是自己在小區開的康復中心也不要去,有沒有經營許可證都是問題啊。以上都是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事情,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但是康復整個大的未來發展前景還是不錯的,因為首先是人口在老齡化,所以國家也開始注重成人康復方面,還有現在各種病症的孩子也越來越多,未來的需求在中國也是很大 的,但是整個行業現在的現象就是這樣。
現狀很糟糕,魚龍混雜,真正不受約束,經驗豐富的專業運動康復師全國沒幾個。
體育局的只對內,體制內的優秀運動員。
醫院的只為術後擦屁股,扮演手紙的角色。剛畢業的學生就業機會都沒有,大多改行。堅持忍耐,未來可以參見國外的醫療發展,預防醫學,康復醫學,臨床醫學,將是三分天下。看看最後誰能堅持下來!
康復醫學是運用現代醫學將預防、臨床治療和康復有機結合,運用物理治療,運動療法(PT)、作業治療(OT)、主動運動的手段,加快患者康復進程和改善恢復效果的同時,顯著降低致殘、致死率,以提升臨床整體療效。作為康復醫學的細分領域,運動康復是體育與醫療的結合體,主要專註運動所致傷病的診斷、治療,術後或傷病後,非手術手段開展的身體功能恢復和訓練,改善身體功能狀態等方面。面向的人群除了有骨骼肌肉損傷和骨科手術的患者,現在也擴展到慢性病患者和亞健康人群等。
發達國家藉以二戰時期的迫切需求,經過半個多世紀發展,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康復醫療體系。完善的三級康復醫療網路成為共有模式,根據不同需求與功能分為急性期康復、急性期治療和長期照顧。積極的康復前置理念、流暢的分診轉診途徑、專業化康復醫療團隊和醫療保障機制的協同,使得患者依據自身個人情況得到更有效針對性的診療服務。反觀中國,由於缺乏政策的扶持、大眾對康復治療的模糊認知、技術理念較落後、人才稀缺、市場積累尚淺和商業模式不成熟的原因,康復醫療在中國發展較為緩慢。
近年來,隨著政策傾斜、競技體育的興盛和全民健身的興起,因運動導致的疾病和死亡與日俱增,對運動康復的需求不斷增長,產生新的運動康復需求的用戶群。早期的運動康復的受眾以職業運動員為主,現在也逐漸向骨科術後患者、慢性病患者、和亞健康普通群體拓展。據興業證券預計,至2023年,中國康復醫療規模有望達到103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不低於18%。其中骨科康復規模預計達到400億元,需康復的骨科病人數約800萬,運動康復將迎來時代的新發展。
前期的運動康復主要集中在公立醫院的運動恢復科室,現如今運動康復機構逐漸多元化,國外專業運動康復機構成立的外資專科康復醫院開始進入國內,推動國內康復產業的進步,逐步形成國資專科康復醫院、私人康複診所、康復工作室、培訓機構和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等多樣的運動康復產業。據已公開的統計,運動康復機構主要集中在北京,較為成熟的機構包括弘道運動醫學診所、陳博士體能康復工作室、健行者、抒坦運動康復中心、英智運動康復、A-T集團等,分別有開設多家分店,其中弘道、健行者等開始受到資本青睞獲得早期資本投資。在全國少數一、二線城市也有為數不多的運動康復機構,有部分是較為成熟機構開設的分店,也有部分為運動康復行業的創業者創辦。
運動市場的蘇醒和積累,給運動康復事業帶來新的發展前景,但這並不意味運動康復將會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運動康復作為醫療行業的一個分支,無法規避醫療高投入、長周期、回報慢的弊端。加之國內在執業證照、醫保設置、資源分配、醫療設備技術、儲備人在培養方面的支撐相對薄弱,這些因素決定運動康復無法出現短期爆髮式增長的現象。儘管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但是市場需求的增長也在不斷催生和促進運動康復行業的發展,改變現有的格局。
以上回答由青銳創投負責醫療行業研究的投資經理@姚姍姍提供,我們也在自己的同名公眾號『青銳創投』更新自己的行研和觀點,歡迎知友們關注與交流。
看來的確還是體制的問題,大家都盯著錢去了,所以醫學的發展也會變得畸形。運動康復不管是服務於體育局還是服務於醫院,都覺得尷尬,因爲這個專業本身不是帶來經濟效益的。希望國家的醫療改革,能真正做到圍繞居民百姓的健康上。這樣一切圍繞健康爲主導的「預防、治療、康復」才能完美的結合起來,做到真正的健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