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問醫生這款 App?


同類軟體的問題:

1. 缺乏信任和認同;

2. 醫療應用不是高粘著度應用;大部分人剛開始很新鮮,久了之後就不看了,或者卸載;

3. 精細度和科學性有待大面積提高;

4. 沒有考慮醫患之間醫療知識的高度不對稱性,以及誤報情況;

5. 對於有心看的人來說,往往越看越糊塗,回頭還得上網去查更多的資料;

6. 不斷如何問診,最終還是要去醫院才能確定。

7. 現有絕大部分app均集中在癥狀-&>診斷階段,以及諮詢階段,距離商業化和影響力還很遠;

8. 絕大部分醫生不會使用和考慮使用這類軟體;

9. 除了風投之外,沒有明確的盈利模式;

10.…………沒時間寫了


沒有任何現有的診療軟體可以真正的幫助病患解決問題

沒有基礎的病理檢查和病症觀察 是不可能得出靠譜的病理結論的

中國醫療資源的問題固然嚴重 但是app並不是最終的解決之道

有人說中國人太複雜 社會不好 信任危機等等 但這只是現象 我們還是要深究原因和因素的

實際情況是 沒有真正解決需求的途徑和模式 所以大家才不信任你

要是我我也不信


我個人覺得,現在問醫生的app軟體,有些像懸絲診脈!看上去很美,實際差的很遠。

平時接觸過一些醫生(西醫),醫生的診斷是建立在化驗,檢驗,核磁,x光基礎上的。除了不靠譜中醫診脈看病。正規醫生都需要大量的生化數據。 即使有這些數據也不準確,因為有些疾病是跨科的,比如風濕科的大夫可能診斷風濕問題,但有些風濕病會侵犯眼睛,其他器官,就需要請眼科或者其他科會診。甚至龐大的會診。

一個app軟體承載不了那麼複雜的信息吧,光憑著癥狀,沒有化驗,檢驗數據,就出診療方案或診斷結果,那不就是江湖中醫嗎。什麼時候可以輸入完整標準數據,什麼時候這類app才靠譜吧。否則這一切都是看上去很美!


1.不能給予患者在生理上的正真治療,反而有時有些醫生的誇大用語導致患者的心裡負擔加劇。

2.回答問題答案大多數一致,沒有正真意義上的幫助患者解決問題。

3.用藥方案五花八門,不能給予患者一個較中肯的建議。


錢少的可憐,還不如麥當勞打工(干一天可能只有十幾塊)。僅僅是為了多接觸些病人才幹的。軟體還很不成熟。


這類APP存在的價值不並大,可有可無


個人認為光憑癥狀解決不了那麼多的事,但是我們也不排除一些小病小痛的通過醫生這個軟體還是不錯的


身體不適的話最好還是去醫院,畢竟健康是很重要的。像醫生這樣的軟體,我覺得可以參考,但是還是要保持自己的理性,不要無條件的完全接受裡面提供的一些所謂治療方法,萬一出事了,沒人會為你的健康買單。但是像一些網上的挂號軟體還是很不錯的,省去了挂號的麻煩。


。。


尋求心裡安慰,相對自己來說,他們比較專業,心裡有個底,真要看病還是要去醫院;小問題還是可以諮詢,飲食調理


問?最後還不是要去醫院,如果和醫院醫生說的不一樣,患者一堆的事


感覺好多三教九流的人,並不是專業醫生感覺,不能實質性地指出疾病的診斷,用過幾次,感覺一般


中醫有望聞問切,西醫有ct,b超各種檢查,這不是簡單視頻就能解決的,所有的東西就連在醫院都可能誤診何況虛擬網路呢


說實話這個軟體有點雞肋,以前我用過,並不能問出個所以然來,小問題的話還是可以的,不放心或者不太相信的話建議還是去醫院的好,能更清楚地了解病情


好多都是單手刷出來了


單純的依靠文字和照片是很難確定一種疾病的,畢竟照片在發送時會被壓縮掉,文字也不能很準確的去描述一種感覺,或者疼痛,而且醫生和患者之間也不可能很準確的去交流。


是否有用也還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其實做醫療APP也是挺難的,現在網上的一些應用個人感覺不是很好用,有待改進...

我現在也在做一個醫療APP,把循證醫學用到大眾家庭,可就是擔心用戶不會用,因為很多的專業知識專業名稱他們不懂....

需求是大把的,高質量是必須的,信任卻是個大問題,中國太複雜,中國人太複雜.


APP可以作為醫療追蹤過程中的輔助,不能作為問醫生的工具。

回答問題的醫生,一定是對醫療不甚了解的人。


前段時間剛好用了幾次問醫生,不得不說應對小傷小病上很方便。

問醫生app掌握了一個很重要的稀缺資源:醫生。另外這種移動應用也有助於減少就醫過程中的交通成本和時間成本。隨著人們觀念的改善,會有更多的人接受這種就醫模式。即使問醫生app不成功,也肯定會有其他此類app火起來。

問醫生在膨脹的同時需要在保證「醫生」用戶的質量和內容的質量上需要非常重視。關係用戶健康,一旦出點問題就不好挽回了。


推薦閱讀:

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拒絕免費醫療諮詢!
被扣以「奉獻」高帽的醫務人員,正在困境中苦苦掙扎
你需要避免的含麩質的食物
風口還是泡沫,一家AI醫療影像商業化之路
2017年全球數字醫療五大趨勢

TAG:軟體 | 醫療 | 移動醫療 | 在線問診 |